一部写给植物的情书

2024-03-24 16:30卢一萍
山东画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沈苇诗性丝路

卢一萍

作者:沈苇    定价:75.80元

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为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20种植物塑像,从植物角度讲述丝路故事和丝路魅力,书写丝路传奇和丝路文化。

跨学科+跨文体,田野考察+文学举证,描写植物的身世与起源、形态与特质、诗性与象征。典故丰富而不枯燥,文字优美而不空洞。

以开阔的气象、灵动的诗意、隽永的哲思,邀请我们在凝视一株植物中穿越时空隧道,打通故乡异乡,欣赏美丽世界。

配植物手绘及近百幅图片,直观展现美丽丝路、美丽中国。

沈苇是一名对自己每一行文字都严格要求的诗人,他一直是一名文学的理想主义者,他严格遵循文学本身的教义——经典价值和传世的可能,所以读他的诗和由诗歌延展出来的散文——一种更平易近人、更宽泛意义上的诗歌,每一句话都蕴含着一种令人心灵颤动的力量,这使你无法快速地浏览它,只能逐句品读。写作于他而言,如同恒星,其他的一切——工作、生活、爱情、阅读都是卫星,只能围绕恒星旋转。他建立起了我和读者对他作品一直以来的信任。山东文艺出版社2023年7月出版的《丝路:行走的植物》亦然。

这部近300页、印制精美的精装版图书,为20种丝路植物塑像,配以植物手绘和近百幅图片,以多学科和跨文化的方式,结合田野调查、文史举证,绘其前世今生、形态特质、人文意蕴,象征意味浓郁,具有开阔的气象,为我们开启了纸上的、充满诗性与哲思的丝路文明之旅。

沈苇是“半个”新疆人,在那里生活过三十年。那个史称“西域”的辽阔地域从一开始便带给了诗人巨大的震撼。这种震撼首先是一种内心的感受,从湖州到沙漠,从水乡到雪山,从沃野到绿洲,给予诗人的,是一个真正的“异域”,是强烈、全新的感受。他迅速接受并爱上了这个地方。他对于新疆万物有着敏锐的触角,从而能进行准确的文学表达。雄浑的境界与灵动的诗魂、粗粝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愫、富有弹性的语言与深邃的思考,有机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沈苇文学表达的独特景观。

丝路是一条游弋、飘动的文明之路,传说与英雄壮举、艰难险阻和诗情画意俱足,地域风貌和人文景观吸引着无数的旅人。但丝路植物却鲜有人关注,虽有零星的诗意表达,但像沈苇这样,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书写的,在我的印象中,还是第一次。

由于诗人有对万事万物的特殊敏感,有对语言的熟练把握,其话语方式既有浓郁的诗意,又有现代感,使他能对笔下的植物作具象而铺陈的描述,赋予植物精神。书中充分展示诗人对葡萄、石榴、哈密瓜、玫瑰、杏、白杨、桑、芦苇、苜蓿以及无花果、云杉、雪莲、沙枣、孜然、薰衣草、野苹果等植物的爱,使我们得以通过他的笔墨,看到了在丝路漫长、宏阔、雄奇的地理空间里的自然之美。

沈苇之所以能对丝路植物做如此深刻的书写,是因为他曾对新疆大地有过多次漫游,这是对那片辽阔之地的“系统阅读”。他曾撰寫过颇为畅销的、新疆首部自助旅行手册《新疆盛宴——亚洲腹地自助之旅》。那次旅行长达半年,足迹遍及天山南北,行程2万多公里。他记了20多本笔记,拍了150多个胶卷,手绘了上百幅地图。此后,他依据漫游见闻和感悟,陆续写了《新疆词典》《植物传奇》等散文集。《新疆词典》是他的代表作,包含了阿曼尼莎、艾德莱丝绸、博格达、额尔齐斯河、胡杨墓地、金桃、楼兰、馕、帕米尔、石头戈壁、丝绸之路等111个词条,10种左右的文体。这种博物志式的写作完美地对应了新疆的丰盛多元。我认为,《丝路:行走的植物》是《新疆词典》的继续。语言更为丰饶,所呈现的丝路风情和诗意更为丰沛,从历史、文化的细微之处,通过植物的风貌传达了丝路的精神,写出了丝绸之路的“精神地理”。

沈苇的植物随笔,擅用跨文体、多学科、跨文化的方式,结合田野考察、文学举证,描写它们的身世起源、形态特质,具有独特的诗性与象征意味,写出了每一种植物的传奇,在为丝路植物立传的同时,也呈现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面貌。这部作品所书写的每一种植物,作者对它们都非常熟悉,没有一种是凭印象或想象来完成的。他曾利用在《青年文学》和《新疆经济报》同步开设“丝路植物”专栏的机会,在两年间,每月出门远行一次,到这些植物的主产区采访。譬如,写葡萄去吐鲁番,写石榴去和田,写无花果去阿图什,写白桦到阿尔泰,写野苹果就到伊犁、西天山……每月一次与不同植物的“约会”,使他对每一种植物都充满深爱,所以,这也是一部写给丝路植物的情书。

(编辑/崔秀娜  设计/牟国瑜)

猜你喜欢
沈苇诗性丝路
忘我
妈妈是个追梦人
形与影的诗性纠结——庄晓明的诗与诗评
丝路梦
丝路
梦丝路
丝路谣
沈苇的诗
诗性叙事与超现实叙事——论《尘埃落定》对于《百年孤独》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