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糍粑香

2024-03-25 03:57吴瑕
新青年 2024年3期
关键词:碗口糯米饭糍粑

吴瑕

“蜡梅花儿开蜡梅花,那个朵朵开农家,蜡梅花儿开蜡梅花,那个开花打糍粑……打糍粑,打糍粑,打出香气满人家……”每当听到这首歌谣,我的回忆里总是弥漫着香甜。

在老家湖北,糍粑是最常见的当地特色美食,也是一年四季都能在街头吃到的早点。人们还习惯在节日或粮食丰收时制作糍粑,祈求着喜庆、团圆、丰收。糍粑是糯米做的,圆形的,小碗口般大小,如果加馅料则以绿豆居多。筷子夹起放进油锅里煎至金黄就可以吃了。趁热咬上一口,黏、韧、滑、香,吃的都是对圆满生活的期待。

老家的人们总会在每年晚稻进仓之后,加工一袋子糯谷,去壳,过筛子后,就得到白净的糯米。把白白胖胖的糯米洗净后浸在盆里,让糯米充分地吸水浸软,这样打出来的糍粑更劲道,更香滑可口。经过一夜的浸泡,第二天一大早把糯米捞起,沥干水分,放到收拾干净的甑里,架到大铁锅上用猛火蒸。不出半个钟头,锅里冒出一阵阵香气氤氲在整个厨房,沁入肺腑,吸一口,满是粮食的香甜味道。再蒸十几分钟,糯米就全熟了,然后搬起甑,揭开盖,将热气腾腾的糯米饭倒进收拾干净的石臼里。这时,馋嘴的小孩总是围在母亲左右,直到母亲铲上几块糯米饭放在碗里,撒点糖,小孩才会抱着碗心满意足地跑开。

打糍粑可是个力气活儿,通常交给家里的男人。一般是两人站在石臼的两边,面对面用碗口粗、抹过油的实木棍子不停地捶打糯米饭,直到把糯米饭打得不见米粒为止。打糍粑也是个技术活儿,讲究快、准、稳、狠,这样才能打得均匀,打得瓷实,黏糊糊的有韧性。糍粑要趁热打,要求打糍粑的人配合默契,把握节奏,讲究力度的拿捏,多一分少一毫都不行。

把不见米粒的糍粑团搬出后放在案板上,用手整形拍成长方体,或者揪成团压成小碗口尺寸的圆饼,然后放到院子里晒得表面硬邦邦,再挂到通风处阴干,待到糍粑坚硬如石了,就算成品了。泡在井水里保存,定期换水,可以从年前保存至来年的初夏。吃的时候,切成适当的薄厚,放到锅里加油,小火煎至金黄,或者放在灶火上烤成两面焦黄。扑鼻的热气里,糯米的味道被释放出来,夹起一块蘸糖吃,香糯绵柔,很是可口。

家用糍粑,俗稱白糍粑,就是没有添料的光糍粑。除了重阳节吃,每年的年底家家户户做的也是这种。春节期间早餐吃烤白糍粑配上米酒、糖、鸡蛋,也是绝配。几片煎至金黄的糍粑,要蘸点糖吃。刚出锅的糍粑黏性强,各自用筷子在盘子的片片金黄里撕扯,夹一块蘸糖调味,然后急不可待地咬一口,闭上眼睛,金黄的糍粑走进嘴里,香甜的味道和对新春的期待一同牵出嘴角满足的笑容。一桌人的筷子在盘里拉拉扯扯,共享糍粑的甘甜,那是亲友间断了骨头连着筋的密不可分,也是质朴的乡亲对甜蜜生活的向往。

街头出售的糯米糍粑也是小碗口大小的圆形,但大多是绿豆馅,比白糍粑好吃,制作方式稍复杂一点。

同样是将熟糯米捶打成不见米粒的糯米茸,从石臼里拔出就华丽地变成糍粑,放到案板上,趁热揪成分量一致的小块,用擀锤擀开,然后包一小团蒸熟的绿豆茸,一点一点将口封上,再擀开成圆形,放在案板上冷却,等到互相不粘连就可以收起来了。在冰箱还没普及的时候,会放冷后挂在通风处,隔天早上溜进油锅里用小火煎,白色的糯米饼表达着和油初见的激动,嗞啦作响,双面煎至金黄就可以出锅了。煎好的糍粑表面镀一层暖色,糯米香甜绵柔。糍粑里绿豆是主打,咬一口,金色的外皮,内里是糯米的本色,深绿色的绿豆隐隐可见。绿豆和糯米水乳相融,嚼起来口感绵密,唇齿生香,这也是上等的美味。绿豆糍粑,一直为糍粑中的佼佼者,最为人们所喜食。它既是春节待客的美食佳点,又可当作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每逢年节,在湖北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制作。在忙不过来的时候,邻里间还会互相帮忙,蒸糯米、打糯米饭、蒸绿豆、擀糍粑。孩子们会在忙碌的大人中间一边跑来跑去,一边唱着:“蜡梅花开腊月八,家家户户打糍粑……”

在南京,每次到餐馆聚餐时,大家也总不忘点一道糍粑,送上桌的糍粑多是煎好的白糍粑,沾满黄豆粉、淋上红糖浆,是菜单里的必选项。虽也口口酥脆又甜蜜无比,却少了记忆中的煎糍粑片片如金的视觉感。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美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美食不仅为了满足味蕾,也为了取悦眼睛。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糍粑也有了新的模样,有的做成圆柱、心形、星星形,油炸之后也不再局限于黄豆粉和红糖浆,也可能是椰蓉、坚果碎。馅料也不再是绿豆蓉一家独大,而是红枣、葡萄干轮番上阵。模样和口味都丰富了,糍粑的生命也延长了,这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

(编辑·谢奇睿)

猜你喜欢
碗口糯米饭糍粑
五彩缤纷的糯米饭,可以吃吗?
小年夜里赤豆糯米饭在飘香
“站在舞台中央”的软木塞
糯米饭
跟踪导练(一)2
做糍粑
小小团子,年味浓浓
二十八,打糍粑
打糍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