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探微

2024-03-25 18:41张振龙
少林与太极 2024年1期
关键词:太极太极拳农村

张振龙

2021年9月24日,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同时他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我们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是党和国家关于“三农”工作的第二十个一号文件(以下简称“2023中央1号文件”),文件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环节,这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对太极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价值予以探究,以供方家参考、指正。

一、在乡村振兴中文化承继将发挥重要作用

费孝通先生曾经指出,乡土性是中国社会的根本,对乡土文化的理解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但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冲击下,乡村文化建设滞后、公共文化生活衰微、文化资源匮乏、公共文化组织不健全等疲态尽显。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内核。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存,其对乡村发展具有根源性及长效性的影响。

近年来,太极文化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顺利实现了脱贫攻坚任务并开启了乡村振兴的道路,广大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农村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在此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乡村文化已成为人们日益增长的迫切精神需求。根源于乡村,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滋养着中华文化的太极文化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得以传播发展。太极文化孕育和催生了太极拳,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又促进了太极文化的更广泛傳播。当前,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太极文化也逐渐开始向广大乡村传播,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

太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包含着儒释道的哲学精神,透露着中华优秀文化的底色。太极文化浸透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千百年来它在不断塑造和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在当前乡村振兴的历史时刻,广大农民一旦承继以太极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极大丰富其精神世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氛围,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太极文化融入乡村文化建设,其实质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文化建设,因此,在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中,这将是一个相对自然、水到渠成的事情。太极文化融入农村文化后,将改善农村文化面貌,并最终形成一种相对稳定且长效的影响力。

二、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引领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太极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核心文化,其理论基础是《周易》,并兼容儒释道等哲学思想精华。词源引《周易》“观其天文,以察时变;观其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说法,据此产生的“人文化成”,应该是汉语中“文化”一词最早的形态。《周易·系辞》曰:“一阴一阳为之道”,将太极引领至哲学的至高境界,说明了“太极”和“道”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太极”即“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也。其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转换”“外圆内方”“和合协调”等观点,具有朴素的历史唯物史观和辩证统一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观点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太极文化在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上熠熠生辉,普惠众生。

国家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在于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建设,并强调党建要为解决人民群众现实困难服务。进入新时代,面对新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容、要求及重点都发生了变化,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推动乡村振兴,既是考验,也是探索。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新时代乡村振兴领导需求,把“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强化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在农村工作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在广大农村,党的基础组织逐渐完善,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完善和规范化。在农村社会中,干部走在前,群众看党员。党员的思想境界,政治胸襟,为人处世方法,模范带头作用等,在群众中产生重大影响,起到引领和导向作用。而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期的中国化、时代化产物。基层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倡导人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只有这些内容深入人心,才能变成人们建设新农村,振兴乡村的动力。太极文化来自“本土”,源于“乡村里野”,系“以人为本”的人本文化,如果能把党的建设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可能会更贴合实际,更容易让人接受,更能深入人心。

三、在农村处理家庭及社会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我们不仅要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还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023中央1号文件”指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农耕文化起源于乡村,源远流长,千百年来浸润影响着千家万户,投射在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勤劳节俭、善良朴实、耕读传家、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根深蒂固,但也有“种好自家一亩三分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偏狭、保守、固步自封的负面清单。这些负面影响,往往是农村家庭、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也是家庭纠纷、邻里不和的始作俑者。

太极文化源于《周易》,吸纳儒释道传统文化精华,体现着道德规范、为人处事、修心养生等内涵。太极讲究技击,注重强身健体,同时注重内外兼修,“德”为首位,重视自然、静心、少牵制等,二者高度契合。太极文化体现了佛学中的“禅”,重视胸襟博大广阔,守礼谦让,以期心静如水,达到“禅定”境界。太极文化中又包含了丰富的儒家思想。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曾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太极文化中蕴藏着无尽的道家思想,指导着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陈王廷《长短句》“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谄勿用,忍让为先。”

其“以善为美”“中和之美”“中庸之道”“和合协调”等观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其在道德层面还是在技术理论层面,都能找到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而这一切,必将对农村处理家庭及社会事务、化解各种矛盾,产生良好影响,取得理想效果,有利于形成“文明乡风”和“民主管理”的氛围,以期“创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乡村”。

四、在促进人们身心健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保健作用

太极拳注重松静为本、阴阳相济、以柔克刚,追求体魄毅力的修为、精神意气的修练,亦即天人合一。一是,太极的构成符号特殊,通过动作和招式等形体文化、器械和套路的变化展现太极文化,实现技、艺、武术的融合。二是,太极神韵讲的就是神与形的结合,借助技术和行为的双重兼修展示太极文化内涵。三是,太极伦理文化凸显阴与阳之间的变化规律,太极拳的运动是连续的圆运动,重视阴阳转化平衡,形成圆圈的文化特点。

“太极太极不能太急。”太极拳习练过程,要经过“招熟、懂劲、神明”三个阶段,讲究自然、松静、舒缓、柔美,追求形、意、气有机结合,强调虚领顶劲、沉肩坠肘、曲膝松胯、气沉丹田、周身一体、心定松静。这是它具有的独到之处,系有氧运动,练拳不累,不会气喘脸红、大汗淋漓,却是心高意远、充满自信。太极拳依据中国传统的阴阳辩证哲理,在调整人体身心机能的种种矛盾中,确实有许多微妙的功能。笔者认为,习练太极拳有如下好处:一曰修身养性,体悟人生,外圆内方,提高思想境界;二曰强身健体,阴阳平衡,延年益寿,增强身体素质;三曰减少医药开支,幸福家庭,有益单位,和谐社会。另外,习练太极拳不产生“噪音”,不干扰他人,不会有“广场舞”那样的意外纠纷。

2006年太极拳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8月29日,“河南温县陈家沟为中国太极拳发源地”授牌仪式在温县陈家沟举行。2020年12月,“太极拳”项目被列入联合国科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据历代学者考证:太极拳来自农村乡野民间,源于农业生产劳动。如今,在乡村振兴的今天,广大农村岂有不推广之理?

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在于塑造全面发展的人,这就决定了乡村居民不单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具备完善的人格,此时,太极文化的功能得以显现。以“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温县陈家沟”为例,依托陈家沟太极小镇,不断完善乡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一方面提高了当地居民健康水平和平均寿命,7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13%;另一方面通过健身活动和文体赛事等团体性活动形式,增加居民凝聚力,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

五、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独树一帜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深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清醒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农村发展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主动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保护和治理好农村生态环境,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积极美化农村生活环境、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把农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富足繁荣、和谐发展的美丽家园。

太极文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取向。习总书记在指导振兴乡村战略、建设美丽乡村时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求做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习练太极拳者都知道,太极拳习练讲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陶情于鱼水,盘桓于山川”。(陈王廷《长短句》)杨澄甫先师曾用“浩浩乎如冯虚遇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来形容太极拳。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法则。认为:“人身一小太极,天地一大人身”。宇宙为一太极,人身亦为一太极。一切顺其自然,便可达到天人合一。这是一种很美妙很难达到的境界,也是道家隐士不以俗事為然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推广太极拳将会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推进作用。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太极拳运动,具有东方民族体育的浓厚色彩,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养生思想、伦理观念,注重内外兼修,融健身与修性于一体。人们长期修炼,能调心、静神、养形、乐群,达到“天人合一,内外合一,形神合一”的最佳境界。太极拳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既是武术,但又绝不是一般的武术,它之所以能有那么悠远深长、经久不衰的魅力,正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中,不断汲取营养,成为中华武术宝库中一颗闪耀着文化光辉的璀璨明珠。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事业中,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生根开花结果的进程中,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必将产生巨大深远的社会影响。

(作者为厦门振龙太极拳馆馆长。厦门市武术协会副秘书长。)

猜你喜欢
太极太极拳农村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太极
游太极洞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太极+』,未来可期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太极Ⅱ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