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视域下的高中生物德育实现路径

2024-03-26 07:36王妍
求知导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高中生物德育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教育中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探索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具有重要价值。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题,通过论述小组合作学习与德育的关系,提出在高中生物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德育渗透的路径。

关键词:小组合作;高中生物;德育

作者简介:王妍(1999—),女,吉林师范大学。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才是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根本目的。其中,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步骤。2020年,《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提出要将高考打造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造性地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考试评价全过程,实现评价目标与素质教育目标的内在统一。《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社会责任维度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或社会中的问题,这是生物教学在“德”方面的具体规定,也是学生积极态度及价值观的直接体现。

陈迪英认为,广义的德育是指使受教育者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包括形式化、非形式化的德育活动;狭义的德育是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德育,包括学校及教育性组织的德育[1]。德育,即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教育,其根本宗旨在于使人成为人,具体目标是成就人的德行[2]。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能以德育视角开展教学,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中,问题探讨以大熊猫和冷箭竹为例,引出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及细胞产物所构成的,该部分内容可以增强学生保护珍稀动物及生态环境的意识。除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也可以与德育结合,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个分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组织形式,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划分异质小组,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研究表明,在各学科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有明显提升。因此,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法有一定应用价值,教师应努力探寻小组合作学习与高中生物教学的融合点,实现对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合理运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发展。

一、小组合作学习法对于高中德育的意义

(一)创新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指教育者为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推动受教育者全面发展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学校进行德育的主要方法有学科教学、社会实践等。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传统德育课堂的弊端慢慢显现: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而学生坐在座位上被动听讲,灌输式、抽象式的讲授无法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难以达成新时代德育目标。

创新德育方法需要顺应时代发展,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变。德育考评不仅要检验理论知识,还要检验行为实践,因此,德育应着重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研究表明,在学科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获得有效情感体验。小组合作需要成员共同参与,本质上需要成员有集体责任感,而成员在小组学习和讨论中能够感悟德育的重要意义。小组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进友情,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在合作中产生情感碰撞,通过相互交流实现共同进步。

(二)强化德育效果

德育效果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德育影响后,受教育者所表现的言行举止变化,主要有正效果、零效果、负效果三种。理想的德育效果是取得正效果、避免零效果及克服负效果。德育效果如何,取决于学生是否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行为变化。教师在传统德育课堂中采用“一言堂”的形式授课,难以全面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也很难判断是否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德育手段已不再适应当代青少年的发展特点,创新德育方式变得更为重要。研究表明,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教学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判断德育效果是否良好。学生在小组内以合作方式进行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平等交流、相互协作,最后进行小组总结汇报。这一系列活动都是建立在师生和生生交往基础上的,依赖个体间的相互理解和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形成合作意识,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强化学习行为。此外,在小组合作模式下,教师能更好地把握德育时机[3]。

(三)发挥德育价值

德育的价值体现在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上。在社会层面,德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社会经济与精神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向善行善的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中,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对于个人而言,德育的价值在于对个体产生积极的影响,包括提高主体性、促进个性发展、弘扬德行、培养良好道德品质。

加深教育者对德育价值的认知是提升德育实效的根本方法。新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成为課堂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教师地位由“居高临下”变成“学习伙伴”,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变成“主动”,教学管理方式由“教师管理”变成“自主管理”。教师作为引领者,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不断接受和内化新型教学方法,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主体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并提升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在德育活动中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作为“隐性”德育课程资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小组合作学习与高中生物德育融合的实践路径

(一)课前预习,形成道德判断力

道德判断力是指个体运用道德知识及标准对社会或生活中现象、行为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通过向儿童提出道德两难问题,依据儿童对故事的判断结果将儿童道德判断能力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学生应具备基于生物学认知,对社会问题做出理性分析判断并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创设社会情境,让学生对道德两难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将判断结果相同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小组讨论后给出判断理由。在课上进行理论学习后,小组根据已学内容针对课前问题进行再次分析。由此,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形成并发展高级道德判断力(如图1)。

例如,在学习“细胞分化”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出道德两难问题:假设你是一位理想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与你成功配型的血液病患者是一名年仅两岁的男孩,他的父母都十分期待你能够捐献造血干细胞来帮助这个年幼的孩子。然而,在捐献前期,你得知这次采集细胞有一定风险。面对患者家属的殷殷期盼,你的选择是捐献还是不捐献?

根据学生的选择结果,将他们分成多个小组,每组派出代表对“救人性命”或“个人利益”发表看法,初步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后,教师在课上讲授关于干细胞的知识。讲授结束后,教师再次展开讨论活动,深入提问,引导学生倾听和发言。最后,教师总结:研究表明,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会危害身体健康,因此,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应该考虑挽救他人的生命。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关于干细胞的知识,还会形成道德判断能力。

(二)课中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集体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强调社会中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性。随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人们认识到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才能取得胜利。近年来,国家也在大力推行建设和谐社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当前教育的基本任务,高中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高中阶段正是加强价值教育的绝佳时期。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进而形成合作意识。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授课时恰当采用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异质分组,分配任务,组内成员合作探究,组间良性竞争,最后进行总结评价。学生不仅能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生物知识,还能在组间竞争及小组合作过程中形成集体主义精神(如图2)。

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增殖”知识时,教师将全体学生分为异质小组,每组5人,目标是完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示意图,组内成员每人负责一个分裂时期。然后,将每组负责相同时期的组员组成另一个小组,这一组别称为时期组。时期组成员需要共同探究并准确绘制出细胞分裂间期图,描述细胞核内发生的具体变化。待组员将自己负责的时期理解透彻后,回到原小组,依照分裂时期顺序,每名时期负责人向组员展示细胞分裂时期图解,并详细解说各时期的分裂特征,确保每个组员都能够掌握有关知识。最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绘制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示意图。教师进行补充并总结,选出表现最佳小组给予奖励。

(三)课后评价,塑造个性心理品质

个性心理品质是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所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独特的多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在德育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至关重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价值。在家庭中,家长的过度溺爱可能导致孩子在性格方面存在一些缺陷,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着重关注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并进行价值引导。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由“被动”到“主动”,教师由“主导”到“引导”,可见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性。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协作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分发给学生评价量表,要求学生对本节课表现进行个人自评、组内自评及组间互评。教师依据学生的表现及随堂检测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按百分比计算成绩。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表现一般的学生进行鼓励。在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优生,也要关注潜能生,对潜能生要多鼓励、少批评,恰当地指出其不足之处,以增强潜能生的自信心,塑造学生个性心理品质。

例如,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异质分组,明确分工,进行团队协作。实验结束后,向学生发放实验评价量表及测验卷,学生完成测试卷并参照量表进行自评,组内成员针对本组表现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评分,各组依据实验结果进行互评,由教师回收量表及测试卷。课后,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及试卷结果打分,按照百分制赋分,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肯定、表扬,鼓勵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对于潜能生,教师应鼓励他们与自己相比较,发现自己的进步,从而调动潜能生对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总结

综上所述,德育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教师应认识到德育、智育同等重要,在教学中既要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要强调德育价值,使学生将德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小组合作学习与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融合,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德育功能,将德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可以提升学生道德判断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塑造个性心理品质。教师应掌握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内涵,合理运用小组合作教学以渗透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道德品质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陈迪英.德育定义质疑[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3):27-30.

潘丽娟.德性养成:“三有三讲”教育的价值愿景[J].求知导刊,2016(2):13.

徐津.略论教师对学生德育时机的把握[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2):46-47.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高中生物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作文评改“五步曲”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