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融合:价值解读、模式与路径

2024-03-27 04:50刘安乐明庆忠代稳
关键词:遗产工业价值

刘安乐 明庆忠 代稳

【摘要】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是记录中国军工史、工业化史和党史的重要载体,是一种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为了促进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融合发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界定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概念,解读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旅游价值,提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与对策,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价值解读;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主体功用性价值;主体衍生功用性价值

【中圖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860(2024)01-0018-08

三线建设是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在三线建设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一批新兴工业城市,也留下了大量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这些遗产是记录中国军工史、工业化史和党史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价值,是一种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工业遗产旅游资源,极具开发价值。然而,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和旅游融合依然存在项目单一、规模较小、重复建设的问题,尚未形成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优质文旅品牌。如何保护和利用好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资源,评估好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资源的价值,探索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与旅游融合的路径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

三线建设是中国20世纪60年代以备战为指导思想的国家战略布局。国外学者多从经济史和战备史角度研究三线建设,但是由于受到诸多条件限制,三线建设研究仍然相对较少。在国内,随着三线建设系列文件的解密和出版,三线建设研究逐渐被关注并不断拓展,如段娟[1]、徐有威[2]、张勇[3]、陆婷[4]等围绕三线建设研究形成多篇研究综述。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梳理,2010年后,关于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和旅游发展的研究探索明显增多,主要集中在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概念、类型、价值评估和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旅游开发三个方面。

(一)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概念与价值评价

较多学者按照《世界遗产公约》框架分析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属性与价值,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有徐嵩林和陈东林在《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第二辑)刊发的《三线遗产概念、类型、评价标准的若干问题》,文中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三线遗产的基本理论[5]3-25。随后一些学者基于三线建设特殊性拓展了三线遗产的内涵:如谭刚毅等从工业考古学角度指出三线遗产包括以工业遗产为主体的三线建设工业建筑景观、厂区环境、文化线路等核心物质文化遗产和建设历程、生产技术、集体记忆、三线精神等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6];吕建昌等对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概念和价值进行了探究,认为应该从历史、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价值全面认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并从时间、空间和产业三个维度总结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基本要素[7]。此外,贵州学者谢孝明在《贵州日报》上报道了贵州三线建设遗产的多重价值[8]

(二)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

吕建昌等分别从城市与乡村两个区位系统思考了不同类型的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形成及其开发保护利用状态,并提出了开展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普查、拓宽资金渠道、整合资源发展旅游业、推进三线博物馆建设等多项有针对性的策略[9]。较多学者对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研究以区域为中心进行,其中对三线建设重点区域——西南地区的研究较多。如刘瀚熙通过借鉴和运用层次分析法,基于实地调查,构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价值评估体系,以原川东和黔北部分三线单位旧址进行价值评价,并提出保护利用建议[10]。刘凤凌提出三线旅游廊道概念,并结合重庆特有的长江三峡工业遗产廊道价值评估方法及其保护对策[11]。任泳东通过对贵州省绥阳县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实例分析,指出当前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现实困境,并深入探讨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模式[12]。蒲培勇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结合攀枝花席草坪工业遗址改造的案例,指出产业转型后的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中,采用城市更新是遗产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实现形式[13]。总体来看,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研究无论是从历史视角探寻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价值与类型,还是从城乡规划与建筑视角评估构成及价值,都从不同角度达成了必须合理保护和利用好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这一共识。此外,众多三线建设学术会议都开设和讨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话题,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也就三线工业遗产开发进行了较多有价值的尝试。如六盘水市建设了中国第一个开放式城市三线建设博物馆和三线特色文化小镇。由此可见,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研究正逐渐成为三线建设研究领域新的增长点[3]

(三)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旅游开放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方面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14]。其中,魏翠翠提出了基于旅游体验视角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指出基于“一站式体验”的综合价值开发是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最优模式[15]。王佳翠等以遵义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为调查对象,思考了其旅游开发模式[16]。张磐等通过对重庆市工业遗产群历史形成、遗产特征以及旅游开发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保护优先,以用促保”的工业遗产群旅游开发模式和建议[17]。此外,罗圣梅[18]等进行了六盘水市三线工业遗产文献资料构建与旅游开发的建议和思考。有关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与旅游融合价值解读及其融合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较少涉及。

总之,国内外关于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现有研究从不同视角探讨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价值与类型,基本达成了必须合理保护和利用好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共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作为记录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价值。近年来,众多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就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开发进行了较多有价值的尝试。有关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研究正逐渐被学界关注,但有关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与旅游融合价值解读、模式、路径研究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因此,本文在梳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概念、构成及形成背景基础上,尝试从主体功用性价值与主体衍生功用性价值解读其旅游开发价值基础上,总结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融合一般模式,提出其融合路径。研究成果可以为三线建设地区保护和利用好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资源、评估好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资源价值、促进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融合路径提供理论指导。

二、基本概念梳理及其旅游功能价值解读

(一)三线建设遗产的形成及其概念界定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根据国际形势研判,将中国内陆腹地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其中,三线地区包括今天的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市、区)。通常,我们把1964—1983年根据中央指示,在三线地区按照“靠山、分散、隐蔽”原则,所迁建、改扩建、新建一批军工企业、基础工业、配套基础设施及其相关科学研发事业单位的建设过程称为“三线建设”。1983年11月,国务院对三线企业制定了调整改造政策,并成立国务院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对一部分三线企业通过“关、停、并、转、迁”等形式进行调整,直到2006年初,三线企业调整改造才基本结束。1964—1983年,全国涉及11个省(市、区),2 000余家企业,400余万工人、技术人员直接参与建设,加上就地招工、职工家属等涉及几千万人[19]3-4。三线建设者从沿海走向西部大山、城市转移至乡村,实现了国内各民族、南北方、东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因此,中国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不仅仅包括一般工业遗产基本内涵,还应该包括三线建设时期记载的社会集体、国家认同、地方与时代记忆等众多非物质性内涵。

随着三线企业回迁、改造、关停等,原有在大山深处的厂址、厂房、工业机械设备、厂区配套生活设施被废弃或因技术改造而弃用。这些遗留的生产、生活空间构成了三线建设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特别是三线建设时期厂区开展各类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形成宣传标语、画册,包括三线建设下岗工人口述历史等资料也是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般工业遗产相比,三线建设具有明显的时代背景和独特组织架构,代表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历史记忆,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

学术界有关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既有研究对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定义大多基于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在《无锡建议——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產保护》的框架之内。其中,吕建昌等在西南地区实地调研基础上,对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概念和价值进行进一步剖析,认为应该从历史、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价值全面认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并从时间、空间和产业三个维度总结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基本要素[14]。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本文认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是三线建设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功用性价值物质财富(厂房、工厂、设备和生产产品)和非功用性物质(技术创新、职工文化文艺、社会与生产制度、时代记忆、艰苦创业精神等)的总和。

(二)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是三线建设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遗存。从属性上看,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是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其特有的时代背景,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还具有文化遗产的属性。因此,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构成要素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即三线建设时期形成和遗存的物质性遗存和精神文化记忆。从物质性遗存上看,主要包括三线建设厂房、街区和道路系统、建筑材料构成的城镇遗存与工业景观、重要建筑单体(车间、医院、俱乐部、学校、干打垒、市场、办公楼等)、生产设备与产品(大型工业设备、钢铁产品、矿产产品、其他工业制品)、档案资料与标识设施(AEA企业志书、重要文献资料、公示栏、厂区标识)等。从精神文化记忆上看,主要包括三线建设的历史沿革(三线建设时代背景、企业建设历史、重要历史事件与业绩)、建筑风貌与规划布局思想(建筑风格、空间布局、景观设置、标识系统、命名)、工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制度(组织框架、生产制度、先进生产工艺)、生产生活场景与文体广播艺术(板报、文化标语、广播与报刊、文艺创作)等。因此,基于物质形态属性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绘制如图1所示。

(三)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解读

1.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多元价值分析

既有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内在价值及其维度的相关研究认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内在价值包括历史、科学、社会、艺术、建筑等多个方面的功能价值[7]。按照传统经济学中资本价值论的划分方法,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还具备多重资本价值,如物质性资本(遗产遗存)、人力资本(工人)、自然环境资本(矿山)和文化资本(技术、文学、艺术等)。随着时代发展,三线建设作为中国建设史上国家协调发展战略调整的产物,大多数三线企业逐步转型或者消失,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本身的经济属性(矿山价值、机器设备等)慢慢削弱,这些三线工业遗产衍生的非功能性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科学技术价值)地位可能成为新时期比较重要的价值。根据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物质形态分类及其相互关系,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价值划分为主体功用性价值与主体衍生功用性价值。主体功用性价值是以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自身的生产功能(生产功能再利用)、生活功能(生活设施再利用)、空间功能(空间再利用)。这些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呈现出与时间推移的负向线性关系。主体衍生功用性价值是以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为依托衍生的非物质性为主功能价值。这些价值包括但不限于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历史地位与意义)、政经制度价值(三结合的经济民主制度)、文化科技艺术价值(文化创作、科技创新、艺术宣传)、集体记忆价值(三线精神与历史记忆)等(图2)。

2.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旅游价值解读

解读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旅游价值就是阐述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即阐述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价值如何转化为旅游价值。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是中国社会主义探索和国家战略调整的重要产物,是记录中国军工史、工业化史和党史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价值,是一种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兼具物质旅游资源和非物质旅游资源的双重属性。有关工业遗产的旅游开发在欧美国家进行大量的实践探索,创造了多个工业遗产旅游目的地或景点。随着学界对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关注,我国也形成了主题公园、主题博物馆(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创意园区(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公关游憩空间(六盘水三线建设文化旅游小镇)等比较典型的开发案例。

现有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均表明:从资源开发与再利用视角看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与旅游融合关系是二者的融合链接点。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为旅游开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特色旅游资源,可以有效拓展旅游产品体系、业态体系和品牌体系,增强旅游市场吸引力。同时,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也因旅游的接入而实现保护与再利用,旅游开发是其再生和活化的重要路径。

根据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物质形态分类及其相互关系,前文从主体功用性价值与主体衍生功用性价值两个方面分析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多元价值。从旅游开发视角来看,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主体功用性价值与主体衍生功用性价值可以转化为物质性旅游资源价值、精神文化旅游资源价值,并将其分解为物理空间价值、经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旅游美学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科学技术价值等(图2)。根本上实现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旅游资源转化、业态多元化、品牌化、市场化,进一步盘活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促进工业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

三、三線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模式

目前,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开发模式探索已经形成一定经验。为了进一步推进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团队围绕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问题,重点在贵州省六盘水市、遵义市、安顺市展开了实地调研。结合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旅游价值解读框架,按照旅游价值利用与展示程度差异及物理空间价值、经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旅游美学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科学技术价值组态关系,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旅游融合总结为“博物馆+旅游”的主题博物馆模式、“三线文化+城市更新”的城市公园模式、“企业博物馆+参观”的研学旅游模式、“厂房+博物馆+文化产业”的文化产业园模式、“厂区+旅游业态”的文化创意园模式、“三线文化+小镇”的旅游特色小镇模式、“三线文化+古镇(其他)”的综合旅游目的地模式7种模式,并总结其主导和组合功能价值、适宜对象、主要特色、不足之处和内外案例(表1)。

四、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融合的路径与对策

结合前文对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价值解读和模式的总结,为了更好实现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融合,从构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强化政策与资金支持、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旅游资源数据库建设、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旅游产品和品牌体系构建、人才支撑等方面提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与对策(图3)。

(一)构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体制机制不顺问题。因此,建立和改进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与旅游融合发展管理机制尤为重要。首先,要理顺地方政府和企业管理权限,建立统筹协调组织机制。建立涵盖工业、遗产保护、旅游管理在内的多部门参与的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和协商制度。其次,建立现代化管理和治理体系、培育行业自主管理与行业自律机制。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归属问题一直是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关键性问题。要建立起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的原则,推进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工业建设、遗产保护、旅游行业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协调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主体利益,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共治。

(二)政策与资金支持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主体企业大多是关停、转移的企业,就企业本身而言难以承担三线工业遗产保护资金,而且大多数三线城市正处于面临转型发展关键期,地方财政能力有限,民间和社会资本尚处于观望状态,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更为少见,故而保护经费不足成为工业遗产保护状况不佳的重要因素。此外,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尚未对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出台专门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因此,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需要在政策、资金上倾斜和支持。第一,建立三线建设专项金融基金。鼓励各地文旅部门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协调金融机构为重点三线工业遗产保护项目提供配套金融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基金,扶持具有前瞻性、公共性、示范性和创新性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创新项目。推动地方政府设立公共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积极牵头社会力量设立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开发基金、文旅科技创新基金、艺术创作基金,引导各类产业基金投资遗产保护与开发领域。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在全市范围内征集、遴选重点项目,建立完善的全市文化和旅游投融资项目库,保障项目落地实施。尝试政府与民间的合作联营(PPP)模式,探讨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发-增值”价值链的系统设计等问题。第二,建立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法规与技术规程。如出台《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的意见》《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技术规程》等,使得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有法可依,为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提供政策规程支撑。

(三)构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

在政府支持下,开展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资源普查,按照旅游资源评价标准,编制并公布《三线建设遗产重点保护利用名录》,充分利用物联网、地理信息技术构建动态化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数据库,实现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动态更新并对公众免费开放,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四)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旅游产品和品牌体系构建

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纳入国家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战略框架加以谋划。创新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旅游产品和业态,丰富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旅游产品业态供给,提高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旅游产业附加值,构建三线建设旅游IP。如贵州省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三线精神文明建设纳入《贵州省全域山地旅游发展规划》。贵州省六盘水市结合产业实际,重点发展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工业文化创意、观光工厂、工业博物馆、研学科普、火电等工业旅游模式,打造工业旅游产品体系;依托水钢工业遗址、观音山工业遗址、六枝地宗矿遗址、盘州火铺矿三线工业遗址等废弃矿山和厂区开展旅游功能改造,丰富六盘水市旅游产业业态。

(五)积极支持旅游开发综合性人才培育

第一,建立健全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人才培育机制。强化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从业人员培育与培训,推进建设一批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产业创意设计人才培训基地、旅游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基地和旅游文化人才孵化基地;鼓励支持高等院校兴办遗产保护和文化旅游专业,开展高层次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人才培养;把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纳入各级相关培训规划,分级分类开展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并储备一定旅游营销、运营、规划等人才。第二,开展“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旅游”等专家智库建设,构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旅游产业体系“智囊团”。完善人才引進配套支持政策,改革传统人才评价、考核、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大力发展柔性引才,加强与知名旅游院校、著名旅游集团合作,重点引进一批会策划、懂经营、善营销的领军型、高层次旅游人才,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提供人才支撑。

结语

本文基于物质形态属性划分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虽然在学理上可以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划分为物质和非物质性两个方面,但是二者不可分割。三线建设的物质性遗产形态是当时精神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和依托,而精神文化记忆则是这些物质性财富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灵魂和核心,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由于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具有复杂性,我们还可以从其建成时代、工业建设类型等多种标准划分,本文仅从物质形态角度提出一个划分的视角。

本文提出了主体功用性与主体衍生功用性两个新概念,并对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价值进行了划分,但是三线建设遗产的价值是“物质-精神”的统一体,在主体功用性与主体衍生功用性价值轴线渐变中却无明显分割点。因此,本文分类更多基于一个从物质到精神世界的视角对三线建设工业价值提供一个新洞察和感悟。

本文提出若干融合模式和优化路径,但是我们也关注到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之中,旅游开发是一个具有显著经济学特征和市场导向的产业行为,旅游的经济价值和市场价值可能是旅游产业发展需重点考量的问题,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旅游产业化也存在适宜性问题,所以不是所有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价值都可以转变为旅游开发价值,只有可被利用的、可以转化的、具有典型价值的、具有较高审美和娱乐休闲价值的遗产才能实现转化,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关注。

最后,感谢贵州省资源型城市旅游产业化研究创新团队(0057)、校级重点项目(LPSSYZDRW202202)、校级新型智库项目(LPSSYZKXM202203)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段娟. 近20年来三线建设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述评[J].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2(6): 100-109+128.

[2] 徐有威, 周升起. 近五年来三线建设研究述评[J]. 开放时代, 2018(2): 69-79+6.

[3] 张勇. 回溯与前瞻: 多维视角下的三线建设研究述评[J]. 宁夏社会科学, 2020(2): 135-142.

[4] 陆婷. 三线建设研究三十年变迁: 现状、热点与趋势——基于文献计量与定性分析方法[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6): 65-80.

[5] 徐嵩林, 陈东林. 三线遗产概念、类型、评价标准的若干问题[A]/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第二辑)[M]. 上海: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16.

[6] 谭刚毅, 高亦卓, 徐利权. 基于工业考古学的三线建设遗产研究[J]. 时代建筑, 2019(6): 44-51.

[7] 吕建昌, 杨润萌, 李舒桐.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概念初探[J]. 宁夏社会科学, 2020(4): 139-146.

[8] 谢孝明. 贵州三线建设遗产多重价值[N]. 贵州日报, 2020-09-24(006).

[9] 吕建昌. 现状与研究对策: 聚焦于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 东南文化, 2019(3): 6-12+127-128.

[10] 劉瀚熙.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估与保护再利用可行性研究[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75.

[11] 刘凤凌, 褚冬竹. 三线建设时期重庆工业遗产价值评估体系与方法初探[J]. 工业建筑, 2011(11): 54-59.

[12] 任泳东. 基于共生理论的贵州省绥阳县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D].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2013: 68-70.

[13] 蒲培勇. 三线建设城市老工业区改造中的遗产价值再塑——以攀枝花席草坪工业遗址片区改造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 2017(2): 94-100.

[14] 吕建昌. 中西部地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思考——以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为例[J]. 贵州社会科学, 2021(4): 153-160.

[15] 魏翠翠. 基于旅游体验视角下的三线建设社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 重庆: 重庆师范大学, 2010:25-16.

[16] 王佳翠,谯丽娟. 遵义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策略[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9(4): 40-42.

[17] 张磐, 姚宇捷, 张勇. 重庆工业遗产群旅游开发研究[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3): 26-36.

[18] 罗圣梅, 敖小爽. “三线建设”文献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以六盘水地区为例[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18(6): 30-31.

[19] 覃爱华. 三线建设在贵州[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

Integration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in the Three-line Construc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Value Interpretation, Mode, and Path

LIU Anle1,2, MING Qingzhong2, DAI Wen1

(1. 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 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Liupanshui 553004, Guizhou, China;2. Institute of Tourism and Cultural Industry Research,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Kunming 650221, Yunnan, China)

Abstract: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of the Three-line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recording Chinas military industry history, industrialization history, and party history. It is a unique red tourism resource and 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 resource. To promote the protection and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of the Three-line construction, the concept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of the Third-line construction is defined, and the tourism value is interpreted by mean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path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of the Three-line construction are put forward. The research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of the Third-line construc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Keywords: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of the Third-line construction, value interpretation, tourism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model, the functional value of the subject, subject derived functional value

猜你喜欢
遗产工业价值
遗产怎么分
工业人
千万遗产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遗产之谜
遗产
“工业4.0”之思考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