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学习障碍,深刻理解“基层群众自治”

2024-03-27 10:39黄强石尧
教育家 2024年4期
关键词:南庄预设民主

黄强 石尧

基层民主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其内含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也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高中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直接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学习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助于学生了解基层民主的具体表现,引燃关心国家发展、贡献基层的热情,继而深刻理解我国“民主”的本质内涵,为今后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行教材的处理方式解析

“基层群眾自治制度”取自统编版教材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六课中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该部分由两组内容构成,一是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二是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由于该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远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如果只采用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极易导致学生滋生厌学情绪,影响对“人民民主”真谛的领会。

反观高一学生现状,经过初中三年的道德与法治学习,他们已初步具备整理资料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了一定的政治思维,并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有了一定的整体把握。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学生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理解尚停留于感性认识层面,缺乏必要的理性认识。并且,通过前期调查我们还发现,学生对居委会性质,居委会和政府、党的关系有待厘清,对基层民主自治环节的认识有待深化。

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采用有效的教学行动,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障碍点。我们遵循理论结合实践的逻辑进路,以对海淀街道小南庄社区“停车难”问题的探讨为契机,引导学生展开“基层民主”的实践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小南庄社区的故事。厘清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相关知识既是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也是有序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理论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分小组在小南庄社区走访调查、收集资料,如小南庄在社区公共管理方面存在过哪些问题?社区居委会是否牵头同居民一起协商解决了这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一直没有被妥善解决?当下小南庄社区居民热议和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并将学生收集的小南庄社区居委会基层治理现状的图文资料作为情境材料导入新课。于是,在本节课教学伊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走访调查得到的图文资料,思考居委会的职能、特点以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基层党组织、基层政府的关系。如小南庄社区居委会的职能是什么?有何特点?小南庄社区居委会和小南庄社区党组织、海淀街道办事处、海淀区人民政府是什么关系?随后在此基础上,教师梳理学生的答案,概述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性质、职能、特点与管理模式。从而,通过知识和情境的关联,以及对社区党组织、海淀区人民政府、海淀街道办事处和小南庄社区关系的区分,促使学生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涵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实施。

环节二:“我”和小南庄社区的故事。教师以学生收集的图文信息为基础,围绕“小南庄社区停车难”的主题搭建模拟情境,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居委会代表、居民代表(人大代表、党员、普通群众、行业代表)、海淀街道办事处和物业代表角度出发,共同协商解决小南庄社区“停车难”的问题,并借助PPT展示“和和气气商量、相互尊重、对事不对人、换位思考、控制发言时间、轮流发言、不抢话不打断”的议事规则。随后,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向学生追问“制定议事原则时需注意哪些边界?”借此引导学生认识“村规民约的制定既要符合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原则,又要在保障权利行使时不能与宪法法律和国家政策相抵触”。

接下来,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炼第一环节中的有效信息并展开讨论,主题如下:居民代表围绕“停车位少,该怎么办?”居委会围绕“如何协调好车位问题,避免纠纷?”海淀街道办事处围绕“如何协调小南庄社区内外停车?”物业代表就“如何灵活利用车位”,通过模拟商讨小南庄社区停车难问题解决方案的民主协商会,有效还原了真实问题发生的场域,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小区治理实践,充分感受和理解基层自治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的民主实践全过程。

学生经过几分钟讨论后,教师将各组代表提出的建议呈现在黑板上,并组织扮演居委会主任的学生手执粉笔,走上讲台,就各代表每项建议向全班同学征求意见,在一致认可的建议后标记“√”,在被多数反对的建议后标记“×”,在认为完善后可实行的建议后标记“〇”,以此引导各方达成共识。意见征求完毕后,居委会主任汇总可执行的建议并宣布会议结束。

最后,教师根据各组建议,提炼出“停车难”问题解决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表现,促使学生将所学新知与自身已有经验建立起实质性联系。通过模拟解决小南庄社区“停车难”问题的协商讨论活动,学生群策群力,商定合理方案,借此深化理解和落实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五种民主形式,提升其公共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能力。

环节三:小南庄社区故事后续。此外,为提升学生课堂吸收率,内化课堂学习内容,教师还须发放《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第三章第三十条的内容:“居住小区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指导下,可以成立停车自治组织,对居住小区内停车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服务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用于停车自治成本费用、停车设施建设等,费用收取和使用情况应当定期在居住小区内公示。”由此,在法律知识的支撑下,教师利用PPT展示真实世界中小南庄社区“停车难”问题的后续解决方案:小南庄社区居委会牵头组织了自治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停车自治组织,社区居民担任志愿者,承担入户走访、车位规划、收费管理的任务。年底,在小南庄社区文化广场召开“分红大会”,社区党委和自治管理委员会还利用停车费结余资金,为社区811户居民分发分工物资。小南庄社区成为北京市首个只运营、不营利的停车自治创新模式社区。并据此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协商解决小南庄社区“停车难”问题的过程中,正是因为集体协商,共同参与,群策群力,才使得停车难题得以顺利解决。

环节四:实践作业。思政课的学习不仅应发生在课堂上,亦应该发生在社会大环境中。基于此,我们就如何提升“社区治理参与度”发问,并设计了系统的实践作业:北京某小区居民社区参与意愿调查数据显示,60%的受访者表示“想参加但是没有时间”,15.8%的受访者表示“换种形式或有人起头就参加”,如果你是该社区居委会成员,请提出你的意见和建议。以此促使学生从现实情境问题中感悟社区治理的自治性和真实性,从而以“实践走访调查—援引社区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后期情境拓展—建构作业设计”为脉络实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逻辑闭环。

反思与启示

思政课教学要着力消除预设与生成间存在的“剪刀差”,提升教学成效。教学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预设体现着教学的计划性,是对教学内容的尊重;生成体现着教学的动态开放性,是对学生的尊重。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两者对立统一,相辅相成。有鉴于此,我们在理性看待“预设”和“生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初中已有“道德与法治”知识,以对小南庄“停车难”问题解决方案的预设为轴心,梳理出本节课的教学脉络,并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努力捕捉学生课上的即时生成,并随着学生的生成及时调整预设内容及呈现次序,从而消弭预设与生成的疏离对峙,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满完成,让学生学有所得。

思政课教学要适当开发乡土资源,充实教学内容。新时代高中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教学实践既要注重知识学习的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若教师取材的情境疏离学生生活,无疑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难以感同身受,从而导致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于是,为扭转这一不利局面,我们尝试将乡土资源嵌入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践当中,组织学生对海淀街道小南庄社区居委会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并以此为背景构建出“停车难”的情境问题作为学生开展讨论的平台,以此增强学生对乡土文化的感知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深刻领悟我国的基层民主实践,提升学生民主政治生活的参与意识,树立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意识。

猜你喜欢
南庄预设民主
烟台市福山区南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小村庄实现大发展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南庄”商业价值调查
村魂是颗“空心李”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