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语文读写融合的意义及路径

2024-03-28 00:14邱淑慧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读写融合小学语文

邱淑慧

摘  要:文章探讨了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语文读写融合的意义及路径,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首先从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阐述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语文读写融合的深远意义,其次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了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语文读写融合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小学语文;读写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其中传统节日包含着人们一定的信仰、情感、觀念、仪式、习俗等,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块璀璨的瑰宝。2005年,中央五部委就传统节日专门发文《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2021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和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都明确提到了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可见,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渗透传统节日文化,具备较高的现实意义与紧迫性。

语文课程中的言语作品本身就是记录文化、传承文化的重要基石,语文学科的独特性表明,传承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历史使命。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语文的读写融合是一种探索,也将成为一种必然。

一、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语文读写融合的意义

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上长出的果实,是中华民族情感和信念的重要表达,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小学语文读写是学生语言表达和文字理解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语文的读写融合,对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对传统节日的关注

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化。快节奏的生活、商业化的娱乐活动以及新兴科技的冲击,使很多传统节日逐渐走向商业化和娱乐化,这也导致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度和关注度下降。有些青少年追崇西方节日,却对中国的传统节日表现淡漠。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缺乏,文化自信树立得不够牢固。所以,要想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很关键。传统节日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小学语文读写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故事、诗词和文章,以及课堂阅读、小组讨论和写作活动等方式,在耳濡目染的学习环境中自觉地关注与重视传统节日;在互动与交流中,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和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出更加真诚和深沉的情感,进一步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有助于拓宽学生认知视野,发展跨文化素养

在当前东西方文化碰撞、交流越来越频繁的大环境中,青少年的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显得尤为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之源。培根铸魂,促进青少年成长为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具有中国底色、中国气象和中国精神的时代新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好的生活教材。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个丰富多样的文化宝库,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智慧。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读写活动,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文化底蕴,以及历史、地理、民俗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感受到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情感价值和美学意义,进而拓宽了视野,提升了文化素养和跨文化的交流能力,自觉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的时代新人。不久的将来,传统节日文化必定在时代新人的传承与创新中,如同《只此青绿》那样成功“破壁出圈”,走向国际,惊艳全世界。

(三)有助于深化学生母语思维,发展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情感抒发能力。传统节日文化蕴含丰富的话题和多彩的素材,可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观点和情感表达的机会。学生从文言文到现代文,从演讲到写作,逐级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思维能力。

例如,在书写春联的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语文知识和技巧,进行字音、字形、词语的组合和搭配,这不仅能够提高对字词句的运用能力,还可以拓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再如,在课堂上,教师导读赏析古诗词,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美妙之处,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学的喜爱和情感的表达。根植于传统节日文化的沃土,置身于氤氲的母语氛围,学生语文能力的拔节指日可待。

二、传统节日文化与语文读写融合的路径

(一)将传统节日与语文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节日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作为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讲解和讨论深入了解节日的背景、意义,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内涵。同时可以设计一些与节日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传统节日的由来、庆祝活动等,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古诗词是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承载着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现在引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和传统节日有关的诗词,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应有效把握这一契机,基于古诗词这一切入点向学生更进一步地介绍和传统节日文化有关的内容,在丰富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对传统节日精髓有深入的了解。古诗词中,有很多描写月亮的诗句,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学生在诵读这些诗词时,能够明确这些诗句都是对八月十五这天,诗人对家人、家乡思念的描写:因为无法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只能通过仰望明月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再以诗句叙说自己内心的思念。

在讲解中,教师可以围绕八月十五这一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八月十五时,作者会思乡?通过拓展与传统节日文化相关的内容,学生在诵读诗句时能充分体会作者的心境: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农历八月在秋季的中旬,同时秋季的第二个月还被称为仲秋,再加上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仲秋中,所以才被称为中秋节;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人们忙了一年,终于可以聚在一起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在月光皎洁、云雾稀少的秋天,一家人享受美食的同时还可以抬起头一起欣赏秋月;吃月饼、玩花灯等都是中秋节这一天的习俗,从古代流传到现在,中秋节也因此慢慢地变成了大家非常重视的“团圆节”。

通过这些与传统节日文化相关知识内容的铺垫,学生既可以在诵读中实现对诗句内涵的有效把握,又可以深刻认识到中秋节并非只是放几天假那么简单。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里每年过中秋节时,都会做些什么?那一天有没有什么让自己难忘的事情?或者是在下一个中秋节时,自己想和家人做些什么?然后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既可以优化传统节日文化与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整合,也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利用传统节日文化创建教学情境

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浓烈的情绪渲染。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因其年龄偏低,所以大部分学生极易被外界环境所感染、影响,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特征,合适地创建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渗透与传统节日文化相关的素材,辅助学生快速转化学习重点、在切身体验下对传统节日文化形成认识。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传递的情感,感受珍爱亲情的思想内涵,并培养学生寓情于景的古诗技巧,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建相关的故事情境,为学生讲述与九月初九重阳节有关的小故事。在故事中让学生了解与该节日有关的文化习俗,在特定情境下使学生自主探究诗歌所传递的亲情与乡情,在浓浓的节日文化氛围里,学生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情感。

(三)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传统节日文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运用信息工具、多媒体设备开展教育工作,已成为我国教师惯用的教学技巧。在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教师很难在每一个节日来临之际都恰巧讲解到相关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引入多媒体工具,利用互联网设备为学生呈现传统节日文化,突破现实条件造成的诸多阻碍。在此期间,教师需要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基础,结合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规律,合适地引入互联网素材,帮助学生联想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对信息化教学形成正确的认识,将其看作是特定的教学手段,不能过分抵触,但也不能过度依赖;要合理调整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比例,避免出现本末倒置。

传统节日文化中包含了较为丰富的文化素材,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利用多媒体工具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呈现,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减轻学生的理解负担。例如《元日》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为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大众熟知的春节。诗人在诗句中描绘了春节辞旧迎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也表达了其革陈除旧的政治抱负。在传统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往往会将教学重点集中在古诗词的内容方面,会更侧重与学生交流、分享与春节有关的内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会出现重点偏移的问题,将学习点集中在自己所經历的春节上,而对诗歌中所传递的思想内涵难以形成正确的理解,只能够通过死记硬背掌握正确答案。但教师如果能引入多媒体工具,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以往春节的一些习俗景象,也可以为学生播放其他地区的春节视频,让学生在看视频的状态下,结合自己所经历过的春节进行对比,想一想这些春节习俗有哪些相同点、不同点,进而推断出我国的民俗文化。教师也可以以春节为主题,为学生播放一些儿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导学生比较异同,深化其整体认知。此时,学生对诗歌中所传递的政治抱负便能够产生深刻的理解,真正地与诗人形成情感共鸣。

(四)创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语文读写融合的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和情感认知发展,教师有必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这种融合的目标:

1.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基于情境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逼真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教学情境中,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体验其中的特色习俗,进而引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传统节日文化,并在实践中提升语文读写能力。

2. 对比教学法。对比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对比不同文化、不同时空的内容,引发学生思考、比较和分析的教学方法。在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语文读写融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其他民族的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习俗,并与我国的传统节日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不同节日的特点和内涵,学生能够扩展视野,提升跨文化的理解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3. 举例教学法。举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具体实例进行教学的方法。教师讲述真实的案例,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及其在语文读写中的应用。对此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章、了解相关习俗,参与文学赏析、创作等活动,能够更好地理解传统节日文化,并将其运用在语文读写中。

三、结语

传统节日文化的底蕴丰厚,涉及广博,具有非凡的育人价值和读写资源。它需要教师创新教学认识、教学思维,强化传统节日文化与语文读写教学活动的融合,在两者的有效连接下,丰富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深化对文化的认识,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与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干国祥.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M]. 桂林:漓江出版社,2022.

[3]郭学萍. 小学创意写作[M]. 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4]周晴,马家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本课程的意义及路径[J]. 基础教育研究,2021(23):21-24.

(责任编辑:邹宇铭)

*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校本趣慧读写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21436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文化读写融合小学语文
基于素读的初中语文读写融合教学初探
读写融合:提升高年级学生语用能力的应然选择
传统节日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研究
传统节日文化失落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多元构建,读写融合,实验操作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