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优化对策研究

2024-03-29 12:23闫俊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
财会学习 2024年6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事业单位目标

闫俊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

引言

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发展过程中,预算绩效管理成为提升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能够规范预算管理过程,提升资金分配、使用质效,从而实现使用效益最大化目标。但由于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和清晰的预算管理目标,导致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效果受到影响。为实现预算管理一体化,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本文就如何进行预算绩效管理进行分析。

一、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的重要性

(一)实现“过紧日子”要求

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并不理想,财政收支处于紧平衡状态,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应用,有助于上级部门掌握事业单位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对维护我国财政收支平衡意义重大。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时,发挥预算管理一体化的优势,加强对单位预算资金的监管,落实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职责,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保障“过紧日子”要求的落地。

(二)增强预算管理效果

预算管理一体化,将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有机融合,实现对预算项目的全过程管控,促使事业单位建立集预算管理、预算执行、政府采购和会计核算为基础功能的预算管理模式。事业单位涉及服务范围较为广泛,对资金需求量较大[1]。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运用,可以满足不同业务的资金需求,保证资金应用的合理性。同时,发挥信息系统的监管作用,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预算考核等进行全过程管理,落实预算管理主体责任,推动事业单位实现规范化发展。

(三)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运用,能够促使预算绩效管理的落地,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以更加规范、科学的方式进行。基于事业单位预算项目,设定绩效评价指标,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并重的方式,帮助财政部门了解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情况,并根据考核评价结果安排项目资金,使事业单位内部资金利用率得到提升。例如,部分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考核评价结果较好,那么财政部门可以优先为该单位安排资金。如果绩效评价结果一般或未完成相应目标,则停止或减少预算资金。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施,增强了事业单位资金预算管理效果,有效防止和杜绝了资金使用不合理的问题。

二、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现存问题

(一)预算绩效目标不清晰

清晰明确的目标可以明确预算绩效管理的执行要求与工作方向,避免预算管理与实际脱轨。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目标设定时,应以自身实际管理情况和资源配置情况为基础,通过制定绩效指标,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方法,保证预算绩效目标设置的合理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目标设定时缺乏科学性、客观性,导致所制定的预算指标也与实际不符,无法发挥预算绩效的作用[2]。此外,财政部门未能对事业单位上报的预算绩效目标进行深入分析和审核,未能及时发现预算绩效指标、管理方法、流程方面的不足,间接影响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效果。

(二)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

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经营管理的影响较大。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主要由财务部门牵头负责,其他部门则以自身业务活动为主,未深入参与到预算绩效管控中。由于其他部门人员的参与度不高,使财务部门承担着较大的工作任务和压力,无形中影响到预算绩效管理执行效果。如果事业单位仍旧沿用传统的思维模式进行预算绩效管理,那么势必会影响单位管理者和基层员工对预算绩效的态度,使事业单位经营发展受到影响,从而无法为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三)预算绩效管理效率不高

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部分事业单位采用比较传统的管理方法与思想开展工作,没有将创新思想与现代化方法应用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导致预算绩效管理效率受到影响。究其根源,是由于事业单位创新意识薄弱,且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的单一性和约束性较强,无法创新方法解决绩效管理的新问题,从而导致预算绩效管理效果甚微。

(四)预算绩效监督管理不到位

部分事业单位为履行上级布置的任务,会按照上级要求与国家政策进行预算绩效管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后,未进行监督考核,不能了解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情况,进而无法保证预算绩效管理结果的准确性。虽然部分事业单位实施了考核监督,但考核监督结果的应用不足,导致无法为预算绩效管理形成有效约束,丧失了导向作用,不能帮助单位及时发现预算管理中的不足,进一步影响到预算绩效考评质量。

(五)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不足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给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带来较大的发展空间。当前事业单位虽然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但是没有将现代化预算管理系统应用到预算绩效管理中,不能实现预算绩效指标建设、执行效果,使预算绩效管理出现效率低下的情况。此外,部分单位直接参考其他单位的信息化建设经验,缺少与自身经营管理情况的衔接,无法保证信息化实施效果。

(六)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足

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较多不足,仅仅是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未针对预算绩效管理经验和不足进行综合与完善,使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受到影响,不利于事业单位经营发展[3]。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评价中使用的评价标准并不科学,将主观思想渗透在评价中,出现评价结果与实际不符的情况,不利于评价结果的应用。

三、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对策

(一)科学设定预算绩效目标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比较复杂,涉及较多人员,与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管理层关系密切。为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效果,应以事业单位实际情况为基础,设置符合实际的预算绩效目标,推动预算绩效管理顺利开展。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目标建设环节,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明确预算绩效管理目标原则。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以预算收入、支出为主,通过统筹设计、系统化预测等原则的应用,保证预算绩效管理目标设置的科学性。第二,确定预算绩效目标流程。明确的流程,有利于预算绩效管理落地,对提升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效果具有促进作用。在目标流程建设中,财务人员应主动收集财务数据,借助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使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认真履行责任,落实预算目标。同时,组建一支专门负责预算绩效评估的小组,由该小组负责对重大政策方针、项目活动进行评价,保证绩效目标设置的科学性。

(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创新经营管理理念,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提升预算管理效果。结合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与单位实际需求,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规范绩效管理流程,提升预算绩效考核结果的准确性。第一,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探究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足,并结合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情况编制预算绩效管理手册,确定预算绩效管理范围、内容、权限,为各部门人员参与其中提供制度保障。为保证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落地,制定指导细则方针,规范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流程,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依。第二,制定信息沟通机制,为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创建信息交流渠道。信息沟通机制的建设,可以提升事业单位内部员工与部门信息共享意识与交流意识,对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开展有很大的帮助。事业单位沟通机制建设中,以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为基础,建立信息沟通渠道,鼓励员工进行深入互动,促使预算绩效管理顺利进行。

(三)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与其他工作的衔接

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需要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的共同参与,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实现对单位资金的管控、风险防范。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为体现出预算绩效管理作用,应将此项工作与其他职能工作有机融合,调动其他部门员工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使各部门员工主动履行预算方案,为绩效管理实施做好铺垫。首先,对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构建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强对预算绩效的管理,防止实践中出现漏洞。其次,制定预算绩效管理方案,确定相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工作流程,使预算管理工作以规范化、标准化进行。明确的绩效管理方案,可以加强从业人员的自我约束意识与规范化工作意识,使预算绩效管理内容应用在不同环节。最后,基于流程标准化原则,制定预算绩效管理时间表,明确预算绩效管理流程时限,确定各个环节绩效管理标准,使单位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支持下形成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同时,加强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要求各个部门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进行信息沟通,使预算绩效管理人员了解各环节工作情况,为提升预算绩效管理落地奠定基础。

(四)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监督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实施中,会因为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等因素,使绩效管理效果受到影响。通过监督管理机制建设,约束预算绩效管理过程和管理行为,同时可以加强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在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传统监督管理方式无法满足预算管理需求,不能保证监管有效性[4]。因此,事业单位可以引进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联网监督的方式对预算绩效管理情况进行监管,实现动态化、全过程的监督。第一,构建预算绩效联网监督管理评价系统。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监督中,引进大数据技术,在原有监督管理体系中渗透大数据思维,建立科学的网络系统,利用预测警示指标系统对预算管理情况进行监督,了解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情况,防止监督考核中出现各种的问题。第二,确定监督评价职责主体。预算绩效管理不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也是事业单位中其他部门应承担的责任。为了解各个责任主体的参与情况,构建数据信息系统,通过大数据技术、信息系统对各部门工作情况、参与情况等进行监管。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调动相关部门的参与意识、预算执行意识,以此提升预算绩效评价的有效性。第三,针对预算绩效管理,制定激励机制。为调动员工工作热情,针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为保证激励的公平性、客观性,发挥预算管理一体化的优势,将评价结果、考核评价指标转化成百分制量化评价考核办法,融合用人标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对部门、人员分别进行考核,对达到标准人员给予正向激励。第四,做好预算绩效管理相关信息的披露,为公众监督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情况提供资料。事业单位不仅要履行自身的责任、义务,还要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并认识到公共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内容。具体操作中,发挥新媒体与互联网的优势,将预算绩效管理状态以公开、透明的方式呈现出来,减少违法乱纪行为,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性。

(五)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财务信息共享平台、预算绩效管理指标库。第一,建立财务共享平台,使财务管理工作以程序化、制度化方式进行。第二,建立预算绩效管理指标库。分析预算管理相关内容,确定预算指标,将信息公开指标、执行进度指标等保存在指标库中,为针对性的预算绩效管理做好铺垫。第三,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利用数据分析、数据对比的方式,合理分配资金,增强预算资金管理效果[5]。第四,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增加事业单位与第三方机构交流频率。预算绩效管理中,需要第三方机构的参与,通过对第三方机构信用平台的运用,使相关人员获得更多与预算执行有关的信息,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针对性,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高效。

(六)合理运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

为提升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价值,事业单位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构建预算绩效考核体系。深化预算绩效管理人员对工作内容、考核指标、考核方法、考核周期的认识,使其在规章制度的引导下自觉履行责任,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保证考核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第二,建立预算绩效通报机制。在单位内部表扬绩效考核优秀的单位,约谈、问责预算执行不理想的单位。第三,将预算绩效考核结果与项目资金分配进行有机整合,以此约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过程与执行过程,从而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制度不完善、目标不明确、信息化建设低下、结果应用不到位的情况,导致预算绩效管理执行效果不佳。为发挥预算管理一体化的价值优势,事业单位应创新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引进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让预算绩效管理在明确目标的支持下进一步开展。同时,事业单位还应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对预算绩效管理全流程进行动态监督,形成管理闭环,提升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度,进而提升事业单位公共服务履职水平。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事业单位目标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