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对策探讨

2024-03-30 00:51张慧敏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4期
关键词:艺术作品教师应美术

张慧敏

(合肥经开实验高刘小学 安徽合肥 230000)

在我国经济与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变革与发展。当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成为美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在开展美术教学工作时,教师应该积极改变教学方法,从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生活当中存在的美。除此以外,美术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创造美、感受美,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意义

审美能力是指个体在感知、理解、评价和欣赏艺术作品过程中形成的辨识、鉴赏、创造和表达美的能力。小学美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含义。

一是促进情感体验与情绪表达。艺术作品能够触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帮助他们认识自我、理解他人,以及倾听并表达自己的情感。二是培养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通过艺术欣赏和创作,学生对美产生追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和感知美的存在,对美产生独特感受。三是提高审美判断与鉴赏能力,使学生具备辨识、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这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欣赏和鉴赏艺术作品,从而增强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理解。四是促进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发展,使学生参与艺术创作和理解艺术作品,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进而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当中存在的艺术美,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强化,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小学美术课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阻力

(一)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讲述关于美术的理论知识,忽视实践活动的开展,一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兴趣缺乏重视,未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导致学生课堂参与感低,学生对美术课堂失去兴趣。由于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缺失,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困惑时,不能及时与教师沟通并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教师的综合能力不足

在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当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教师的综合能力不足,就有可能导致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掌握程度不足,内容就不能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联系在一起,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就会大打折扣,这样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单一

在小学阶段开展美术教学工作时,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许多美术老师的教学方法相对简单,侧重于训练学生的作画技巧,而忽略了审美意识的培养,使课堂质量降低。教师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就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对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三、小学美术课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措施

(一)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就是一切从学生出发。为此,教师在课堂中不仅应讲述美术的理论知识,还应注重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与交流,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形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美术实践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深刻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设计,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题材纳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引导学生将生活与艺术进行联系,通过展示艺术品、参观艺术展览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创作,设置开放式的创作任务,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进行艺术表达,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赏各类优秀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音乐等。通过欣赏,学生能够拓宽视野,提升鉴赏能力,培养对美的感知。教师应积极倾听学生的想法和困惑,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除此以外,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还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其在课堂当中自由支配时间、自主规划学习方法。教师适时进行介入和指导,在最大程度上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困难。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学校应该加强对美术教师的专业培训,包括学科知识、教学方法和艺术鉴赏等方面的培训。通过专业培训,提高教师对美术教学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技巧,使其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同时,学校可以建立教学观摩和教学反思机制,让教师相互观摩课堂教学,分享经验和教学方法。教师也要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

教师应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和成长变化等信息。通过学生档案的管理,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教师应尽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时间,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可以组织一些美术实践活动,如参观艺术展览、画廊等,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艺术,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

学校应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美术展览、教育培训等活动,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和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校可以组建美术教师团队,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团队成员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整个团队的教学水平。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师应尝试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讨论、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可以运用教育科技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和教学资源,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启发。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如照片、录像、声音等,向学生展示美丽的场景以及优美的画面,同时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使他们利用自己的创造力把美丽场景通过画笔勾勒出来。例如教学《多彩的民族传统纹样》这一篇章的时候,老师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帮助学生寻找更多的图案类型,使他们能够更加直接地体会到中国古老民间艺术的特色以及中国艺术的审美特点,以此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师在此过程当中还应该充分挖掘美育教材,将其与学生的生活结合在一起,重视在教学工作当中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教师应将艺术欣赏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欣赏优秀艺术作品的同时,进行实际的艺术创作。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培养其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发现等方式,主动参与美术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教师可以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让学生的创作得到展示和肯定。这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其自信心。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强求所有学生都按照同一标准学习和表现。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总之,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四)与其他学科结合

将艺术与语言学科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艺术作品。同时,通过欣赏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增加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感知。将艺术与数学学科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几何图形、比例和对称等数学知识进行构图,提高学生的几何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将艺术与音乐学科结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结合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丰富绘画表现,增加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将艺术与自然科学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展示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等景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备独特的学习特点,美术教师应该紧抓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结合其他学科以美术的形式展示画面,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其他课程知识的理解程度。

结语

美术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丰富美术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资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锻炼学生发现生活美、创造生活美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教师应美术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