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化视域下的小学英语阅读复习课教学*

2024-03-30 07:58陈金叶
教书育人 2024年1期
关键词:句型知识点情境

陈金叶

(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

一、引言

英语是全球通用的国际化语言,也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然而,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许多小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仍然面临挑战。为了适应和挑战当今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也为了能够激发小学生积极认真学习英语这门学科的兴趣,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方式需要不断地更新提高。从以前的单一性、局限性地教学方式发展到现在的“整体建构教学”和“立学课堂”教学理念,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并非应付与表面,为培养学生能够系统地围绕教材主题进行思考分析,提高学生熟练应用英语于实际生活之中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系统地语法知识框架结构,老师们需要将整体化思维来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二、阅读复习课的现状与问题

(一)“一视同仁”式低效复习,忽视学生的多样性

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都存在差异性的问题,关注不同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可是在现实的阅读复习课当中,存许多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差异性,采用一刀切的模式,不分层教学和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没有创意的各种评价方式,并没有在不同的学生身上起到不同的有效成果。

(二)“老生常谈”式分散复习,忽视学科知识的创新运用

阅读复习课不同于一般的单元课,教师不能忽视单元之间的联系,不能进行零碎捡拾式的复习,这样的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的运用能力。作为教师,采用何种复习设计,都需要将各个单元的知识点产生串联,前后整合在一起。通过情景主题创设并整体建构,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以“结构化”的思维,进行自主学习。

(三)缺乏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学生参与积极性严重匮乏

在整体化视域下的小学英语阅读复习课策略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学生缺乏较高的参与度。目前小学英语阅读复习课中存在着教师主导式教学模式过于突出的问题。教师通常会以讲解为主,而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这种单向传授的方式限制了学生自主思考和参与的机会,导致他们对阅读复习课缺乏兴趣和积极性。教材内容设计不够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兴趣点也是影响学生参与度的因素之一。当前许多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内容较为陈旧、抽象或过于简单,难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同时,缺少与当代社会和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使得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另外,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也限制了小学英语阅读复习课的参与度。目前,在教师教学中仍然普遍使用传统的讲解、背诵和填空等方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多媒体资源和互动工具,无法给予学生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来提高小学英语阅读复习课的参与度。教师可以引入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在选择教材内容时要注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兴趣点,选取有趣、有价值且能引发思考的文章进行阅读复习。此外,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为辅助工具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机会。

三、整体化视域下的小学英语阅读复习课教学策略

(一)引领主题,实践单元整体

通过分析和整合阅读内容的前后联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发展脉络和逻辑关系。而从整体的视角出发,可以使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且提高他们对知识之间关联性的认知能力。把平时相对独立进行教学的过程再现、整理和归纳,对教材进行深度思考和再度开发,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梳理罗列,凝点成线

在进行小学英语阅读复习课时,首先需要梳理课程内容。这包括对教材中的各个单元、单元内的不同话题和相关语言点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归纳。在梳理了课程内容后,接下来需要对每个单元或话题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罗列。这些重点的知识点可能包括基础的单词、短语、句型等,也可能包括一些较为复杂的语法规则和阅读技巧。通过罗列这些重点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集中精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提高记忆效果和理解能力。在凝点成线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或者彩色卡片等来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和连接。同时,也要注重对例句、语境等实际运用情况的分析和训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在复习课堂的导入阶段, 教师可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开展游戏等方式,把抽象的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围绕阅读复习的主题,为接下来的活动做铺垫,水到渠成。

2.构建框架,深度整合

在教师备课过程中,除了梳理各册教材主题外,还需要对这些主题之间是否存在内在关联进行深刻思考。复习课上,可用情境关联之法有效地串联诸多的主题,构建起比较直观的知识网络。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加丰富和立体的语言知识,还能够促进他们在语言运用方面的深度发展。

在组织复习主题“our new home”时,教师可以运用句型如“Where is …?”和“Come and look...”等,联系和整合学生头脑中的相关知识。这样一来,不仅能促使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出和运用能力得到丰富,还能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因为学习时要学会整合各种知识点,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果。此外,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好学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会对英语音标产生困惑。因此,在整合教材资源时,教师需要对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删减、增加和整合,以便为学生呈现全面的知识理论。

(二)创设情境,运用融会贯通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进行真实语言生活情境的提供。这预示着教师要做好结合知识体系与合乎逻辑语境这一工作,使学生的语言习得于自然环境之中。当学生整体认知了复习课之主题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解决具体难点的方法可以通过创设话题情境来实现,如词汇、句型和语法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言细节,提高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对于话题知识和功能间的衔接自然及其意义递进教师需要特别注意。要达成这一目的,教师需要对信息进行梳理和整合,类聚和转移相关话题。同时,在延伸和拓展中,教师还可以将丰富之语用情境提供给学生,以便他们能够在语言实践运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并培养出优秀的思维品质。

1.激发兴趣,产生探索意识

在复习课中,很多教师采用的教学形式单调乏味,气氛沉闷,缺少新意。然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语言学习的情境化因素。通过给予学生感染力和暗示力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激发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的能力。此外,在复习每个板块时充分利用经典的头脑风暴法也是非常有效的。这样做不仅可以事半功倍地提高复习效果,还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在weekends 主题阅读复习课上, 教师给出的关键词如下:places,activities,food,weather.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内部驱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最活跃的心理成分。让学生大脑中形成兴奋中心,引起学生的高度课堂注意力。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前提和保障。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赛,PK 之法是将学生分为四组:确定时间,限定时间内各小组将选的出代表派到白板前, 把想到的单词或者短语快速写来出,最后看哪一组写得既多又准。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形成学生求知欲强烈的心态,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以激发学生参与其中。

2.互动交流,提升思维品质

问题是思维品质提升的向导,也是推进课堂的重要手段。“思维品质”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在小学阶段,语言教育中的句型结构主要包括陈述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以及感叹句这四大类型。然而,在教师进行新句型的教学时,不能简单地将语言形式直接传授给学生。因为学生对于从词汇组成到完整句子的过程缺乏认知,难以理解其中的含义和用法。这会导致他们在实际交流中经常出现各种错误和漏洞,并且缺乏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来帮助他们逐步提高语言能力。

3.调整重组,提高求知深度

每本教科书都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多种联系,因此,在进行教学任务的设计时,要注意到话题知识和功能之间的自然衔接与意义递进。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融合,对有关的主题进行类比与转移,在扩展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语用环境,让学生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思维质量。

在 Seasons 主 题 下, 教 师 将 话 题 转 向 了After school, I like drawing.Holiday,My favourite festival,On the farm.这些主题都是与其相关的,每个单元的句型结构都可以相互串用,可以让学生谈生活经历。这些问题的相关性很强。将英语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情景语用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突破难题。层层推进,由“学”到“用”。如此循序渐进地将学生的思维带到新的层次,发掘出新的知识内涵。在此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思维的视角,培养学生的领悟力,从而提升他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知识体系建构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但是通过合理设计和安排过渡环节,能有效地克服这些难点,并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巩固思维,内化语言运用

1.活用思维导图,启迪心智

拓图导图是一种在思维导图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知识增长和信息延伸的方法。通过拓图导图,我们可以不断巩固已有的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扩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创造更广阔的思考领域。同时,拓图导图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激烈思维碰撞,从而激发出更多创意和想法。思维导图是一种学习策略,教师可以将其运用在语法单元整体教学中,将文章信息用图、文、线结合的方式重新整合梳理,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发散思维,整合新旧知识、构建出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

在Holiday 主题的阅读复习课中,学生由Holiday 的主题联想到六个相关阐述方面,借助图通过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方法,将新的情境运用到学过的知识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得到扩展。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原本单一的话题进行拓展延伸,从而深入理解该话题。通过产生内在联系和多元关联主题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促进综合思考能力的发展(参见图1)。

图1

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现实生活与学习框架、知识和语言点相融合,可以个性化地运用相关的主题词汇和句型来表达自己。这一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所学的机会,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并自主地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复习课上所学到的丰富而多样化的语言表达需求也得到了满足。

2.拓宽语篇渗透,提高素养

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尝试,是将那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成为有机整体的最佳方法。而“写什么”“怎么写”是学生初次写作需要教师协助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因此,在写作之前需紧扣主题文本提问:Do you have a happy holiday?在素材的选择、词句的组织等方面给予学生明确的方法指导,并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模板,降低写作难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并不断地尝试、修改、完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如此,在思维导图搭建时,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语言点和学习框架知识,个性化的输出表达相关的主题词汇和句型。

五、结语

在复习课中,教师应该综合考虑复习课的特点,进行单元整组教学,旨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发展学生英语语言语用领域,对知识难点在真实语用中突破,并借助思维导图使知识的深度内化和运用得到促进。

猜你喜欢
句型知识点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典型句型大聚会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