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

2024-04-01 04:17陶玉梅
今日财富 2024年9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金融

陶玉梅

民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据“半壁江山”,对国家的民生建设、吸纳就业、创造税收、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不容忽视的是,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等特性导致“融资难、融资贵”,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既有民营企业自身融资渠道单一、竞争力不强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限制、商业银行歧视等原因。解决这一难题既要从制度上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保障,民营企业自身也要苦练内力,提升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因其覆盖面广、涉及行业多、筹建资金需求少、企业内部管理简单,成为创业者的首选。特别是在吸纳就业、创造税收、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为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着自身的力量。根据中国政府网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3%,在进出口规模所占比重达到50%;民营企业总利润突破1150亿元,接近全国企业总利润的30%;15037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几乎占到全国的60%。2012~2021年间,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从1086万家增加到4458万家,民营企业所占比例从79.4%提高到92.1%,解决了80%以上的就业。这些数据无不显示着民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也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特性,导致其面临着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竞争力不强、税费负担重、融资结构单一等客观难题。在这些问题当中,融资困难、融资成本较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二、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

(一)大部分民营企业是依靠自身力量成长起来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融资金额较少,融资结构不健康。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很大一部分是自身经营利润的积累,另一部分是外部筹资。从经济学上来说,外部筹资的主要途径是股权和债权,但这两种融资方式在民营企业融资中占比较少。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2021年5月完成了《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制度问题研究》,根据这份研究报告可知,就债券融资而言,截至2019年末,中小企业的债券余额只占全部债券余额的3.49%;就股权融资而言,我国的创业板和新三板的融资额与同期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增量之比为1:1.6,远远低于日本2018年的1:1.4。这里面多数是民营企业,可见其融资方式偏窄,融资结构偏低。根据世界银行2019年的统计数据,其中将我国民营企业与美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进行了对比,具体数据如下:

由上表可知,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通过内源性融资实现的,也就是企业自己的利润积累和股东入股的实收资本;其次是银行贷款,最后才是发行债券和股票融资。

(二)民营企业组织结构的特性体现为缺乏专业化管理、家族裙带关系严重,导致社会信誉下降、承担风险的能力不强,金融组织因此不愿为民营企业放贷。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专业能力经营不足,在多数民营企业中存在着夫妻店、家族经营的裙带关系。根据我国家族企业现状调查,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中大约85%的公司经营决策权掌握在单个家族手中,这是一种典型的家族式企业。这也导致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社会公信力不足,造成民营企業融资缺乏相应的信誉。由于民营企业不需要向社会公开提供财务报表,缺乏相应的社会监督。有时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可能会选择违法经营,甚至提供虚假财务信息骗贷。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导致金融机构谈“民”色变,出现“不敢贷,不愿贷”的现象。即使有的金融机构愿意提供贷款,融资条件也很苛刻,只能惠及少数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民营企业。

(三)民营企业信用级别低,融资成本高,这是融资难的又一制约因素。民营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不强,这是由自身的组织结构特性决定的。稳定的现金流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石,而民营企业自成立时自身注册资本就少,还款能力不强。这些特性导致民营企业信用级别较低,进入证券市场进行股权融资的可能性非常小。因此,多数民营企业选择债务融资渠道。一方面,国有银行等金融部门为了避免贷款成本升高,加强对风险的控制,在向民营企业放贷时会深入调查征信情况,严格审批,甚至会追加贷款成本。这些追加的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民营企业身上。《2022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指出,在我国融资体系中民营企业占比较高。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在5.88%以上,比同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高16.89%。此外,中小民营企业以短期贷款为主,除了按照基准利率计算的利息外,还要支付担保机构、抵押机构等的服务费。由此可见,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较高。所以,大部分民营企业优先选择依靠企业内部融资和企业自身积累发展。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普遍存在着“二八定律”,即20%的客户贡献着80%的收益。针对民营企业存在着思想上不愿贷,问责上不敢贷,成本上不能贷,技术上不会贷,因此,商业银行为了保持收益只能转嫁风险,这就造成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偏高。从有关资料来看:对民营企业的放贷利率比国有企业起浮10%至30%;小型微利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要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基础上上浮大约30%。对于以担保方式提供的贷款,民营企业需要向担保公司缴纳1.5%~3%的保证金。有的担保公司甚至要求民营企业以自身资产反担保。

(四)民营企业上市融资遭遇“肠梗塞”。目前民营企业融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自有资金融资,二是银行借款。在上市的股权融资方面民营企业很少涉及。除了少数几家著名的民营企业外,大多数都是向银行借款。在发行债券方面也是如此。究其原因:1.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度上限制了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股票。比如国务院1987年3月颁布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发行企业债券,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限定于全民所有制(即后来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被拒之门外;1993年8月国务院颁布新修订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仅保留了中央企业发行债券的条例。2.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性,投资风险高,导致市场投资者不愿意投资其发行的债券或股票。从2014年我国出现首支企业违约债券开始,债券市场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从当年的10支增长到2019年的191支,违约主体都是民营企业,这也意味着整个市场对民营企业的投资越来越谨慎。

三、民营企业融资策略

(一)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为民营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首先,应从宏观上立法解决融资难问题,对各类企业平等对待。从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金融服务”,到2015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到2019年专门出台的《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的各种细则,再到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的“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对民营企业的融资给予了相应的保障。其次,地方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在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合法经营的同时,建立政策性救助基金,给以人、财、物等方面的帮助。为此,可以借鉴有“创新之国”之称的以色列扶持科创型企业的经验。首先由政府统一遴选需要扶持的科创型企业,将贷款风险前移至风险投资的前端、乃至天使投资的前端。若项目成功,政府收回本金并收取部分利息;若项目失败,则全部损失由政府承担。正是这种“只分担风险不享受利益”的制度安排,不仅成为企业创新活力的源泉,也是社会创新动力的源泉,更是创造新事物、新业态、新模式的不竭源泉。

(二)创新民营企业融资的方式和渠道,多管齐下解决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首先,改革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制度,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相较于国有银行,非国有银行具备“地方性优势”,能够消除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更了解民营客户群体,机制相对灵活,切入资金流量少,能够满足与民营企业共同成长的发展目标。其次,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科技,优化区域金融结构,拓展融资模式。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和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问题提供了可能性。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银发(2019)209号),明确指出:要秉持“守正创新,安全可控,普惠民生,开放共赢”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金融科技赋能作用,推动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因此,可以组建小额金融公司,或与网络金融平台合作拓展融资渠道。互联网金融平台实行实名制交易登记,允许网络借贷融资平台进入企业征信管理系统。

(三)民营企业要苦练“内功”,构建自身的创新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和贵的问题,仅仅依靠外部条件是不够的,还需要企业自身发展壮大。首先,要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解决股东-债权人的代理问题。职业经理人利用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引导民营企业合法、合理地经营。规范企业现金流管理,为民营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挂牌提供条件。其次,民营企业要创建研发团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2019年有关研究报告显示,52.64%的民营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团队。组建研发团队创建自身的品牌,与市场机制联动,不仅能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能在特殊时期满足融资需求。再次,民营企业还应引入金融审计,从源头上严格把控现金流。还要建立民营企业信息库、民营企业负责人档案制度,成立民营企业担保协会,提高承担风险的能力,进而破解融资难题。最后,民营企业应聚焦主业。高度市场化给企业带来了更低的融资成本和更多的交易信息,但也意味着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民营企业不能追逐国家政策的红利,要专注于自身优势聚焦主业,使自己成为行业中的领先者。

(四)引入互联网金融模式,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数字化保障。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民营企业与数字化经济相结合的产物。首先,数字化金融模式解决了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了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设备的存在,大大拓展了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的溯源性。互联网技术采集了民营企业的信息,创建了民营企业的数据库,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数据。同时金融机构也可以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整合,评估融资风险,打破了融资双方供需不对称的信息壁垒,提升了民营企业融资的可靠性,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了机会。其次,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民营企业可以更加透明地获得金融审批,而不会受到更多限制。金融审批的公开性是业内公认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借助先进的互联网、信息化、大数据等科学技术整合、汇总、分析数据,帮助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进行初步的审核,加上后期的人工审核,最终完成融资审核。这个过程简化了审批流程且公开透明,较少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

(五)民營企业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所谓的“走出去”是指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可以选择和国有企业合作,进而提升自身的地位。国有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以及企业文化,民营企业在与其合作的过程当中,可以取长补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从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来说,应在制度上向民营企业倾斜,鼓励国有资本入主民营企业。从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来说,要优化资本结构,引入金融审计,鼓励企业提取风险基金。唯有如此,民营企业才能从根本上破解发展中的融资“瓶颈”。

(作者单位:上海鹤圣船舶科技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融资金融
融资
融资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7月重要融资事件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5月重要融资事件
P2P金融解读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