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优质高产新品种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024-04-01 23:41
种子科技 2024年3期
关键词:芝麻新品种栽培

张 燕

(颍泉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安徽 阜阳 236000)

芝麻又称胡麻、油麻,是芝麻科芝麻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在汉代时传入我国,主要分布于河南、湖北、安徽以及黄河长江中下游流域等地。芝麻喜温喜湿,是重要的油料经济作物。相关农技人员应当从实际出发,明确芝麻品种种植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对芝麻新品种进行推广,以推动芝麻种植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1 芝麻新品种栽培要求与目标

芝麻作为优质油料农作物之一,是一种传统、有一定特色的农产品,具有软化血管、延年益寿的功效。我国芝麻育种专家经过不断试验、总结,成功培育出一些新型的芝麻品种。这些新品种在芝麻栽培中发挥了显著的增产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芝麻产业的发展。当前,我国芝麻产业发展趋势明显:选育新品种,提高产量与品质,推广优质高产且适宜机械化管理的栽培技术,实现产业化发展。因此,开展优质、多抗、丰产稳产、适宜机械化管理的芝麻新品种选育工作,对解决我国芝麻生产中的问题具有深远意义。

在种植芝麻作物优质新品种之前,为了确保栽培技术的针对性,提高芝麻质量,需要结合芝麻栽培工作研究进程以及当下芝麻市场发展状态等,明确芝麻新品种的产量目标、栽培要点,为确保芝麻栽培质量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通过对豫芝4 号、豫芝11 号、驻芝10 号、皖芝5 号、皖芝11 号等芝麻品种的平均产量与质量情况进行全面统计与综合分析后得出结论,在未来芝麻新品种的栽培过程中,应遵循高产、稳产的原则,特别是夏播芝麻新品种将预期产量控制在1 350 kg/hm2以上,同时强化芝麻新品种对栽培环境以及病虫害的抵御与适应能力,优化其籽粒形态,提高芝麻的经济价值。

2 芝麻新品种栽培技术推广及具体应用

在芝麻新品种栽培过程中发现,种子的生长表现对于产量与质量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因此在栽培新品种芝麻时,应通过试验全面梳理与分析新品种的性状表现,并将其与栽培目标、要求进行比对,从而明确芝麻新品种的应用前景[1]。

2.1 产量规模

芝麻新品种产量规模是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较为直观地明确新品种的产量表现,及时掌握新品种栽植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应对不同环境下的栽培产量进行分析。在不同地区对芝麻新品种进行展示示范,筛选出一批抗逆性强、抗病性强、稳产性高、丰产潜力大的芝麻新品种进行大规模推广。通过多点试验,新品种驻芝15 在黄淮海地区的平均产量能够达到1 446.15 kg/hm2,相较于豫芝品种产量增长13.5%以上。

2.2 产量稳定性

受土壤养分、环境、轮作以及田间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传统芝麻生产稳定性一般,在旱涝灾害以及粗放管理模式下,可能会出现芝麻减产或发育不良等现象,影响芝麻种植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新品种栽培过程中,技术推广对提高芝麻栽培经济效益具有关键性作用。在新品种栽培过程中,将芝麻作物新品种驻芝15 号纳入全国区域试验以及不同生态区种植试验中,分析其在不同生态区的生长表现。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种驻芝15 号对黄淮海地区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产量稳定性较好,对不良环境的抵御能力较强[2]。

2.3 抗病能力

在芝麻生长生产过程中,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面临芝麻青枯病、芝麻疫病、芝麻枯萎病、黑斑病、芝麻蚜虫以及红蜘蛛等多种病虫害,不仅会导致芝麻减产,严重时还可能导致作物枯死。因此,在新品种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还应当对其抗病能力进行明确统计和分析,减少病虫害对芝麻生产造成的影响。经过近几年实践种植,以2年期对比试验后得出结论,相较于豫芝4 号品种而言,新品种驻芝15 号在抗青枯病、枯萎病以及芝麻蚜虫等病虫害方面表现出较为显著的优势。推广栽培驻芝15 号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影响,尽可能保障芝麻的生产效益。

2.4 综合品质

从籽粒的综合品质来看,新品种驻芝15 号的籽粒色泽较为纯净,形态较为饱满,虫蚀、破损以及杂质含量较少,水分含量较低,含油量较高,平均含油量能够达到55.5%以上。从气味和滋味方面鉴别发现,驻芝15 号同样具备一定的优势,满足国家有关芝麻品质的相关要求,因此具有较为广泛的推广价值与发展前景。

2.5 形态特征

从形态特征层面来看,选育过后的新品种驻芝15 号属于单秆型,植株高度能够达到1 700 mm,叶片呈逐渐收窄的柳叶状;茎秆在发芽期、生长期以及成熟期均呈现绿色,花色呈粉白,籽粒呈白色,蒴果表面不平整,四棱突出,总生育期为85~90 d。

3 芝麻优质高产新品种栽培技术

3.1 种植地选择

芝麻作物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温喜湿,对土壤含水量较为敏感,因此在选取芝麻作物种植地的过程当中,应综合考量当地年均降水情况、地块排水性能、地势情况以及光照情况等具体指标,综合分析芝麻新品种与种植地块之间的适应性,提高芝麻产量[3]。

3.2 整地与施肥

在芝麻生长阶段,一些地块的含水量、透气性可能难以满足栽培要求,成活率与产量较低,影响了芝麻栽培效益。有的栽培地土层结构、内部养分含量较差,养分供应不充分、不及时,同样不利于芝麻健康成长。因此,为了使芝麻产量规模、产量稳定性以及籽粒质量都能够达到预期要求,有关人员应做好整地与施肥工作,使芝麻栽培土壤条件能够达到预期要求,促进芝麻作物产量不断提高。

1)整地。通过翻耕、旋耕、开沟等方式对地块进行处理,打碎大土块,减少地块板结对芝麻生长造成的影响,提高土层疏松度与透气性。此外,由于芝麻生长过程中对于积水的耐受能力较弱,因此在年均降水量较高的地区,应当在整地的同时做好排水渠、排水沟等设施的开挖工作,使田间积水及时排出,减少其对芝麻正常生长造成的影响。

2)施肥。相较于其他经济作物而言,芝麻生长期较短,需肥量较大,因此在整地过程中应做好基肥施加工作。底肥施三元复合肥(15-15-15)450 kg/hm2左右、硫酸锌15 kg/hm2,硼砂3 kg/hm2;有条件可配合施农家肥15 000~30 000 kg/hm2,播前结合整地将肥料翻埋在土中。

3.3 种子包衣处理

通过运用种子包衣技术,能够有效防治芝麻苗期的病虫害,有效提高芝麻生长速率,提高芝麻产量。在种子包衣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内容。

1)芝麻种子包衣处理过程中,应明确种植地块的土质特征,减少外部环境对包衣剂效果的影响,降低包衣剂在土壤中的分解速率,使其更好地实现预期处理效果[4]。

2)目前芝麻种子处理所使用的适乐时等包衣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应当做好现场管理工作,严格做好人员防护,避免在种子包衣处理过程中进食、饮水等。在包衣处理完毕后,还应及时清洗相关容器,避免包衣剂对环境产生影响。

3)在芝麻种子拌种与包衣处理过后,应避免阳光暴晒或水浸,以免种子表面药剂分解,从而降低药效。在种子包衣处理后,需要将其放于阴凉处静置,减少外界环境对芝麻种子包衣或拌种处理产生影响,进一步发挥药剂在苗期病虫害防治以及养分供应等方面的效果。

3.4 合理选择播种时机

芝麻是喜温喜湿的草本经济作物,合理选择播种时机,对提高芝麻生长过程中的光合作用效果、提高芝麻有机质积累速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适应芝麻优质新品种在产量、稳定性以及抗逆性等方面的特点和要求,应当合理选择作物播种时机以及播种周期,使光、水、热等生长条件符合芝麻生长要求,促进其产量与质量提高。

在合理选择播种时机的同时,应尽可能遵循宜早勿晚的原则,使播种地的水、热环境条件能够为芝麻生长提供更加充分的养分支持。一般来说,按照区域差异,可将芝麻播种时机分为春播期与夏播期2 个不同阶段,应综合考量芝麻新品种特性以及播种地水、热条件等要素,合理选择播种时机,为提高芝麻的质量、产量及其抗逆能力提供支持。

3.5 控制种植密度

芝麻对生长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应合理控制芝麻种植密度,一方面,使播种地的水、热条件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尽可能减少作物之间的相互竞争,使芝麻生长过程更加健康。在播种之前,对芝麻新品种进行试种,同时综合考量播种地的种植条件以及土壤肥力等相关要素,按照不同肥水条件合理安排芝麻种植密度,提高芝麻作物产量。

3.6 加强田间管理

1)加强肥、水管理。科学施加肥料、水分,为芝麻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支持;及时去除生长不良的幼苗,使苗株生长状态以及栽植密度更加适宜,推动芝麻平均产量进一步提高。

2)化学除草。土壤封闭:播种后、出苗前,施用960 g/L 精异丙甲草胺600~975 mL/hm2,兑水750 L/hm2均匀喷雾。茎叶处理:出苗后10~20 d 用5%精喹禾灵1 500 mL/hm2或10.8%高效盖草能750 mL/hm2兑水600 kg/hm2喷施。

3)移苗补缺。播后5~6 d,如果不能出苗或出苗不全,应立即检查原因,缺苗严重的地块应及早重播;如果局部缺苗,可于3~4 对真叶期移苗补栽。

4)间苗、定苗。在2~3 对真叶期间苗1~2 次,达到“苗不挤苗”即可;于4~5 对真叶期定苗。

5)花蕾期管理。及时防治田间病虫草害,初花期追施尿素等速效肥45~75 kg/hm2。

3.7 适时打顶收获

为了减少养分竞争,使养分能够充足供应到芝麻籽粒中,初花后30 d,应按需做好打顶处理工作,摘掉顶端1~2 cm。通过打顶处理,能够使芝麻实现优质增产。在打顶作业时,应合理选择打顶时间与打顶天气,同时做好对叶片的保护工作,避免产量减少等情况发生[5]。

待芝麻进入成熟期后,还应及时进行收割作业。应选择晨间收获,做好籽粒晾晒工作,减少湿气对籽粒造成的影响。

3.8 病虫害防治

在芝麻作物栽培过程中,病害主要有茎点枯病、枯萎病、叶斑病、球黑孢叶枯病、疫病、白粉病等;虫害主要有小地老虎、甜菜夜盲椿蟓、棉铃虫、蚜虫、红蜘蛛等。因此,为了进一步保障芝麻质量和产量,应当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减少病虫害对芝麻产量造成的影响。

3.8.1 病害防治

苗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 倍液喷雾防治,应注意在发病初期用药。花期及后期用40%多菌灵500~700 倍液或25%嘧菌酯乳油1 000 倍液喷雾防治;终花期后,用30%己唑醇悬浮剂2 500 倍液或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 200 倍液喷防,兼治多种叶部病害。疫病发生初期用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喷防。施药间隔期为5~7 d,每种化学农药在芝麻生长期内使用次数不超过2 次。

3.8.2 虫害防治

苗期用25%敌敌畏乳油5 g+清水1 L 喷于适量切碎的青草上或炒熟的麦麸上,制成毒饵于傍晚撒在芝麻田间诱杀地下害虫和蟋蟀。防治蚜虫用10%烯啶虫胺2 500 倍液喷雾。

芝麻后期主要害虫为棉铃虫、甜菜夜蛾等,选用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 500 倍液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 000 倍液喷雾防治。

此外,为了避免大规模化学药剂施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可以进行农业防治:选择优质高产抗病品种进行种植;及时清沟排水降渍;合理轮作,减少越冬菌源;科学施肥,培育壮苗等;发现零星发病株时,及时拔除、销毁病株;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耕地灭蛹;清除田间及地边杂草,减少越冬虫源。还可利用诱虫灯、萎蔫的杨树枝把、糖醋液、性信息素等物理手段杀灭芝麻田间害虫,达到更加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4 结束语

芝麻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经济作物,同时也是工业原料,提高其的产量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相关人员应从实际出发,对芝麻优质高产新品种进行优选栽培,合理控制芝麻新品种的栽培技术及流程,确保芝麻产量、质量以及稳定性全面提升。实践证明,驻芝15 号表现出丰产、稳产性好、抗逆性强等优势,表明在江淮、黄淮各生态区有广泛的适应性。通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大幅度提高了我国芝麻的产量和质量,经济效益好。

猜你喜欢
芝麻新品种栽培
青菜新品种介绍
油麦菜栽培要点
香喷喷的芝麻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一品芝麻狐 第四回
一品芝麻狐 第二回
一品芝麻狐 第五回
自然栽培的味道
夏季苦瓜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