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县玉米新品种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以泛玉6号为例

2024-04-01 23:41莫德俦
种子科技 2024年3期
关键词:灵山县除草植株

莫德俦

(灵山县伯劳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广西 钦州 532429)

为带动粮油种植结构优化调整,灵山县致力于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提高玉米生产能力,并积极展开玉米新品种泛玉6 号的选育,在抗虫、抗病、抗倒伏等方面不断提出高要求,如今种植泛玉6 号已成为广西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经济支撑。

1 灵山县玉米栽培优势

1.1 区位优势

玉米一般指玉蜀黍,是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作物植物,7月至8月开花,8月至10月结果,适合生长在水分充足且能排能灌的地块上,气温22~32 ℃、无空气和水源污染的环境有利于玉米生长。如果生长环境和栽培管理措施良好,单产量可达到10 500~16 500 kg/hm2。

灵山县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地处钦州市东北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夏长冬短,年平均气温21.7 ℃,年平均降水量为1 658 mm,无霜期较长,年日照总时长为1 400~1 950 h,适合种植玉米。当前灵山县逐渐加大玉米种植力度,并积极引入玉米新品种泛玉6 号,并获得了良好的种植效益。

1.2 政策优势

2023年,灵山县印发《关于印发灵山县2023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灵农发〔2023〕19 号),进一步提出强化玉米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为了稳住农业基本盘,确保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灵山县制订的统一补贴标准为3 000 元/hm2,显著提高了种植户种植玉米的热情。除此之外,《灵山县2023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出台,进一步为后续玉米高产栽培打下坚实基础,为种植户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撑。

2 灵山县泛玉6号选育过程

2.1 母本选育

母本为Q901 来自区外引进种质自交系L1,导入来自CIMMYT 的CML190 为抗锈供体,用L1回交2 次,通过分子标记辅助筛选出抗锈性状优异的单株,再通过L1自交2 次,筛选出一批综合性状优异的单株。Q901 在灵山县春播和秋播期间分别有119 d 和108 d的生长期,结果表明该品种在生长后期表现出了较强的保绿性。叶缘很少呈波浪状,一株有19~20 片叶子,主干呈“之”字形,株型紧凑,穗的顶部叶尖向上翘起。在雄穗的最低位侧枝上,主轴长度为26.3 cm,在最高位侧枝之上,主轴长度为15.5 cm。在第1 个侧枝之上,有3~8 个分枝,主轴与分枝的夹角较小,侧枝向上,花粉数量适中,花药的颜色为淡黄色。株高200.5 cm,穗高82.2 cm,果穗呈圆筒形,穗长10~12 cm,倒数第6 片叶片着生。出籽率达80.8%,千粒重200.6 g,籽粒呈黄褐色,质地坚硬,性状良好。

2.2 父本选育

父本为YD2,以引进的YD281-1 和X178 为亲本,通过系谱法获得。YD2 在灵山县春播和秋播生育期分别为120 d 和110 d,其幼苗生长速度一般,但在生长后期,叶片保持绿色时间较长。叶片呈绿色,叶缘呈波浪状。成株株高205 cm,穗高80 cm,主干呈“之”字形,植株致密,顶端的叶尖向上翘起。雄穗主轴和分轴的长度分别为23.5 cm 和15.5 cm。第1 个侧枝上有3~6 个分支,主干和分支的夹角很小,侧枝向上,花粉数量不多,雄株的护颖呈绿色,花药为淡紫色,鳞片为白色,花丝和颖壳为绿色。果穗的倒数第6 叶着生,穗呈筒形,花序为绿色。种子黄色,质地坚硬。穗长8~10 cm,穗粗3.8 cm,秃尖长0.2 cm,穗行12~14 行,出籽率80.6%,千粒重200 g。

2.3 品种选育

2020年春季,以1 460 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在田间对其进行群体观测,结果表明,Q901×YD2 组合的综合性状和产量均有较好的表现。于2021年秋季再次组配测交,于2022年春、夏两季在试验基地同步扩种,结果表明,该组合的综合性状与产量表现良好,适用于灵山县全域推广种植,可取得较好的种植效益。

3 泛玉6号高产栽培技术

3.1 整地

在灵山县栽培泛玉6 号玉米过程中,整地十分关键。可选在秋季进行松土整地,春季旋耕起垄,深度为15~20 cm。若深度不足,会影响玉米根系扎根。间隔4~5年开展1 次深松工作,深度为25~30 cm,能够将犁底层打破,充分利用土壤深层养分,还能达到良好的旱涝调节的效果[1]。整地完成后,为促进种子萌芽,保证幼苗健康生长,应施入基肥,通常可施入纯氮肥330~360 kg/hm2、氧化钾180~250 kg/hm2,五氧化二磷72~79 kg/hm2、硫酸锌75 kg/hm2。在犁地起垄时,向播种沟中施入肥料,施肥深度为10~15 cm。

3.2 种子处理

泛玉6 号的种子处理环节一般包括4 个环节,分别是选种、晒种、包衣处理、等离子机处理。

1)选种。选种环节是种子处理的首要环节,选种过程中以灵山县玉米种植区的气候条件、地形条件为依据,并且优选优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玉米品种,去除坏种、小粒种,保留优质种子。

2)晒种。晒种环节需密切关注灵山县天气情况,需要在晴朗的天气晾晒玉米种子24 h 左右,目的是激发种子活力,达到灭菌的作用,以显著提高玉米种子出苗率。

3)包衣处理。包衣处理环节是在种子中添加适量包衣剂,能加快种子的生长速度,增强种子抗病虫害能力,提高出苗率。准备干净且大小合适的塑料布,均匀铺放玉米种子,之后将药瓶中的药液混合均匀,缓慢倒在种子上,通过搅拌使药液均匀包裹玉米种子,阴干后即可播种[2]。

4)等离子机处理。等离子机处理环节主要针对未包衣的种子,目的是提高种子发芽率,提高玉米产量。须注意的是,等离子机处理种子后5~12 d 再播种,禁止重复处理种子。

3.3 科学播种

若想保证玉米良好的生长状态,应结合灵山县气候条件,合理选择播种时间。通常地表以下5~10 cm土层温度处于8~10 ℃时,可抢墒播种。灵山县玉米1年可收获2 季,2月中旬播种,6月底收获,若温度较低,可稍微推迟播种;8月中旬播种,11月底收获。播种过程中,应确保土壤墒情良好。结合土壤肥力条件,合理确定种植密度,若土壤肥力不佳,可适当降低种植密度;若肥力良好,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稀植密度为42 000~45 000 株/hm2,而密植密度为60 000 株/hm2。播种完毕后,应将土壤均匀覆盖到种子上,厚度为5~6 cm[3]。

3.4 追肥

玉米拔节期至穗分化期,是追肥的最佳时期,合理追肥可满足玉米对养分的需要,有助于促进玉米穗分化。需要结合土壤肥力、生育期等情况,科学追肥。肥力高的地块,尿素施用量为225~255 kg/hm2;中等肥力地块,尿素施用量为270~300 kg/hm2;低肥力地块,尿素施用量为315~345 kg/hm2。若基肥为钾肥,首次追肥时,可施入硫酸钾60~75 kg/hm2或氯化钾45~60 kg/hm2。此外,种植泛玉6 号的种植户还要合理控制肥料与玉米植株的距离,以促进玉米根系吸收养分,避免烧根。施肥后,应及时覆土,以保证肥效。

3.5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包括移栽、补苗、除草、水分管理、生长调节等。移栽过程中,优选育苗地、确定移栽方式。正常情况下,在田间地头育苗,移栽方式多为“坐水移栽”。补苗管理指的是种植户应及时查看田间是否存在缺苗现象,一旦发现缺苗要及时补苗,否则会影响玉米产量。除草管理,玉米苗期除草次数为2~3 次,除草工作的进行既能松动土壤,又能提高肥料利用率。除人工除草外,还可以使用低残留的除草剂,结合土壤墒情科学除草,视情况进行苗后除草或少剂量除草,促进玉米健康生长[4]。水分管理是指根据玉米生长阶段,为其提供充足的水分,玉米拔节期灌溉量约32 t/hm2,灌浆期灌溉量约65 t/hm2,成熟期灌溉量约33 t/hm2。适当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中后期雨水较为充足,可喷施矮壮素,避免玉米发生倒伏。

3.6 病虫害防治

3.6.1 粗缩病

粗缩病多发于玉米苗期,玉米植株患病后,会明显矮化,叶片颜色逐渐变为浓绿,病害严重时,会导致玉米无法结果,严重降低玉米产量。因为粗缩病主要是通过灰飞虱进行传播,因此防治这一病害时,泛玉6 号种植户应重点做好虫源控制、田间管理、检测及预报工作。如果发现粗缩病,需要应用25%扑虱灵进行防治,用量为750 g/hm2,玉米生长至5 叶期,间隔5 d 喷施1 次,连续喷施2~3 次即可,还可选择5.5%植病灵800 倍液进行喷洒防治。

3.6.2 玉米大小斑病

灵山县泛玉6 号在种植过程中容易发生玉米大斑病,发病时间是在玉米抽雄以后,会对玉米叶片产生为害,还会为害苞叶与叶鞘,可通过风力进行传播。玉米小斑病发病初期,玉米叶片上会出现半透明小斑点,叶片、叶鞘、苞叶均属于主要发病部位,不利于实现玉米高产[5]。防治玉米大小斑病时,应做到合理密植,种植密度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一旦种植密度控制不当,极易影响田间通风,并诱发病虫害。若在田间发现患病植株,应将其及时拔除,以免为害其他健康植株。田间病叶率达到20%左右时,需要喷药防治,叶斑病防治时,施用42%克瘟散、42%多菌灵、73%代森锰锌药剂550~810 倍液喷雾防治,间隔7 d 喷施1 次,连续喷施2 次。如果喷药防治效果不好,应适当增加喷药次数,最多可喷药3 次。

3.6.3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会对玉米雄穗与雌穗产生为害,玉米患病后会导致产量显著减少。该病害发生早期,会导致玉米植株发育不良,玉米叶上出现白黄色条斑,茎弯曲。植株生长环节,病菌也会随之生长,前期不会对植株产生较大影响,直到玉米穗期才会出现症状。玉米苞叶会向一侧裂开,果穗会变成黑粉包,无法正常形成果实,造成玉米严重减产。该病害主要通过土壤进行传播,同土壤温度、湿度及播种深度存在密切的联系[6-7]。此外,也可以通过种子、肥料进行传播,适宜病菌侵染的温度为25 ℃。因灵山县温度适宜,灵山县玉米丝黑穗病高发,因此在防治玉米黑穗病时,需要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还应进行田间除草工作,将田间杂草清理干净,以减少病害的来源,提升植株抵抗力,并且发现感病植株后,需要及时将其清除。

3.6.4 草地贪夜蛾

灵山县泛玉6 号在种植过程中,发生草地贪夜蛾虫害时,会对玉米植株穗部及嫩叶部产生为害,对玉米产量产生严重影响。可选择以下措施加以防治。

1)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全面防控与治理,引入专用监测设备与昆虫雷达,将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概率降至最低。

2)利用性引诱剂进行防治,选择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300~600 mL/hm2,兑水450 kg/hm2,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3)增设病虫害监测报告点,利用专业监测设备,如高空测报灯等,对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解。

4)安排专人做好田间定时、定点排查工作,实施系统观测,对害虫相关信息进行了解,如幼虫密度、产卵数量等,在准确的数据支持下,科学开展防治工作。

3.6.5 玉米螟

玉米螟在灵山县泛玉6 号种植中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虫害,虫害发生后,会将玉米植株茎秆蛀空,造成穗粒缺失,对植株生长产生严重影响,并且也会导致玉米倒伏,减少玉米产量。应通过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1)消灭越冬虫源。玉米螟幼虫会在越冬前羽化,所以初入冬时,应处理发生虫害的秸秆,尽可能消灭越冬虫源,降低玉米螟虫害的为害程度。

2)选择药剂防治。玉米螟防治过程中,药物防治属于较为重要的手段,能够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实施药物防治时,应在玉米生长至大喇叭口时期,采用“三指一撮”法,选用1.5%辛硫磷颗粒剂,也可选用3%呋喃丹颗粒剂22.5~30.0 kg/hm2防治玉米螟,防治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玉米螟的不良影响。

4 结束语

灵山县地区温度适宜,光照充足,可以为玉米新品种泛玉6 号高产栽培提供合适温度、湿度条件与生长环境。泛玉6 号种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抗性表现与品质特性,若想实现增产增收,需要积极应用高产栽培技术手段,掌握各环节种植栽培要点,充分发挥出玉米新品种泛玉6 号的品种优势,促进灵山县玉米种植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灵山县除草植株
优秀书画作品展
玉米除草、追肥 记住这些“黄金时段”
除草记
小麦播种后 除草最佳时间别错过
“礼赞百年”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 作品展
灵山县几种常见林业虫害防治技术
番茄‘7728’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松花菜花药培养再生植株
非洲菊花托的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知识归纳及试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