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武装:红海之滨的神秘之师

2024-04-01 09:10
读报参考 2024年7期
关键词:胡塞红海政府军

2023年10月巴以冲突爆发后不久,雄踞也门北方的胡塞武装以“支持巴勒斯坦”为由卷入其中,不仅对以色列发射导弹,还在红海水域对任何“支持以色列的船只”发动攻击。美国旋即对胡塞展开空袭,并将其重新列为“特别指定的全球恐怖组织”。人们不禁好奇,这支敢于正面“硬刚”美国的胡塞武装是什么来头?

“草台班子”起家

胡塞武装出现于1990年代,属于也门少数教派宰德派,因其创始人侯赛因·胡塞而得名。胡塞武装的骨干是胡塞及其儿子等一众胡塞家族建立的“青年信仰者”宗教复兴运动,起先只是萨达省对抗也门中央政府的松散团体,主要主张是反对时任总统萨利赫的贪腐,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正规武装,可谓“草台班子”起家,最初在与政府军的交手中甚至连老家萨达山区根据地都无法保护。2004年,政府军在清剿中将创始人胡塞炸死,并将尸体照片张贴在萨达街头,彻底激怒“青年信仰者”们,他们索性改名为胡塞武装运动,由此同政府军展开旷日持久的缠斗,并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正规化”。

2004-2010年的最初6年中,胡塞武装主要在萨达省山区四处打游击,人数也只有几百人,主要是胡塞的家人、朋友和学生,作战多采取“基于亲属网络的战斗队”形式,规模通常不超过一个排(20-30人)。此后,由于萨利赫政权的失策,导致2005年以后投奔胡塞组织的人数大增,后者掌握的游击队员达到三千之众,2006年又掀起一波部落招募高潮,2009年武装规模超过万人。此后,胡塞武装不断向萨达省外扩张势力,2007年时已具备控制城镇的能力,同时能够发起连级规模(60-90人)的攻擊;到2008年时,可以发起营级规模(240-360人)的进攻,甚至可以轻松打垮政府军一个旅。

从2011年开始,在外界援助加持下,胡塞武装发展步入“快车道”,加速向“正规军”迈进。2014年,他们推翻了萨利赫政权,并差点统一全国,只因沙特等海湾国家武装干涉,才退回北方大本营,可实力依然不容小觑。如今的胡塞武装已是红海地区数一数二的军事力量,2015年以沙特为首的阿拉伯联军发起干涉也门内战的“果断风暴行动”,没想到缺乏先进武器的胡塞武装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硬生生把这场看似实力悬殊的对决拖了数年之久,成了联军久啃不下的“硬骨头”。

据《也门邮报》最新报道,胡塞武装现有兵力“号称十万”,但胡塞问题专家艾哈迈德·巴赫里认为该组织的战斗人员及其武装民兵超过12万人。胡塞武装究竟有多少人,目前仍是一个谜,但可以确定,他们已从当初的“散兵游勇”成长为体系相对完整、装备标准统一的武装力量,除了正规军和预备役外,还拥有防空和岸防部队、导弹部队和特种部队,甚至还有自己的情报机构。

经验丰富战术活

2004年起,胡塞武装历经近20年的战争洗礼与锤炼,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不仅十分擅长游击战、运动战、山地战,大规模正规作战也可圈可点,2019年9月曾创下72小时内击败沙特3个重型摩步旅的辉煌战绩。

长年征战中,胡塞武装琢磨出许多量身打造、颇具成效的战术战法。一是设伏偷袭,这是胡塞武装经过多年游击战和运动战总结出的屡试不爽之法。2018年,胡塞武装曾在萨那以北和红海沿岸地区对阿拉伯联军实施至少4次较大规模的伏击战。

二是使用集群战术。在红海作战时,胡塞武装常常出动大量小船,携带RPG-7火箭筒等轻武器,对其他船只“群起而攻之”,并由此衍生出更具创新性的战法——成群部署水面简易爆炸物(WBIED)。这是一种基于无人机技术建造的装有炸药的遥控小船,可对其他船只发起“自杀式”攻击。2017年,胡塞武装首次使用WBIED对沙特海军西部舰队旗舰“麦地那”号发起攻击,居然击中舰艉爆炸,致其重创。

三是降低阵地人员密度。为有效弥补空中力量不占优、防空体系薄弱的短板,应对空袭时,胡塞武装常常采取高度分散的低密度作战方式,往往十几公里的阵地只有10-12人负责,2-3人组成的小队负责守卫一座小山或农场及其周边地区。为此,阵地上都挖有“之”字形战壕(以减少爆炸的横向冲击),带有可拆卸迷彩顶盖的迫击炮坑,关键路口还设有武器储藏点和通信枢纽。

四是以静制动。胡塞武装人员以能在藏身处长时间保持不动而闻名,表现出高度的纪律性。他们可以在不携带武器的情况下渗透到前线,从预先部署的藏身处进行战斗。为此,在这些地点储备了超量弹药和饮用水,并可使用特殊的火箭助推罐向其运送食物,包括葡萄干、枣子、玉米、强化婴儿配方奶粉、可咀嚼烟叶等。

此外,地雷战也是胡塞武装的一大特色战法。作为世界上进攻性地雷战的主要实践者,胡塞武装研究出一系列地雷装置、伪装隐蔽手段和引爆方法,在萨达还建有地雷生产设施,每天可向各处前线提供近20吨地雷。

(摘自《新民晚报》梁君、孙文静)

猜你喜欢
胡塞红海政府军
春天的小船
炙热的红海
第七章 炙热的红海
第七章炙热的红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