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2024-04-01 09:24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港尾中学蔡彩虹
家长 2024年6期
关键词:互动式法治道德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港尾中学 蔡彩虹

新课改对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互动式教学强调营造更加积极的课堂氛围,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产生更多良性互动,以平等开放的态度进行学习、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有所收获,从而起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互动式教学的相关策略。

电视台记者要善于给自己创造各种学习政治理论的条件和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以正确把握社会主导理念和舆论热点。只有这样,记者才能正确选材,做出观众最关心的节目,才能使电视台在观众眼中更具可靠性和依赖性。具体而言,电视台记者一方面应当积极关注政治发展动向,要具有职业敏感性,加强学习和相关专业培训,加强锻炼自己的政治理论能力,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提高电视节目的专业性、时效性和紧密性;另一方面要以观众为出发点,考虑观众的关注点和要求,从观众的角度选取节目题材,准确定位节目内容。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符合课程教学目标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一种教学形式,其主要通过加强教学互动来提高教学效率。这样的教学形式使师生的教育角色发生了一定转变,更能体现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因此,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深入研究互动式教学模式,深度剖析教材内容,开展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活动,从而更好地体现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教育价值。

如2013年在下董寨深井水和温河水样分析(见表1),两者主要水质指标高度相似,表明河水通过水井入渗对地下水的影响是相当大的[2]。

初中生比较叛逆,正处于青春期,该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不容忽略,有助于学生坚持正确的思想以及行为,在正确三观的指导下明辨是非,实现理性判断、辩证分析。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视角,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保障学生能够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例如,在“理解权利义务”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减少在课堂上的“长篇大论”,尽可能将时间交给学生。首先,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按照座位或者个人喜好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小组人数和综合能力相当。其次,根据教材涉及的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情境,并根据具体情境为学生提出问题。再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问题进行讨论,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还需要让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来总结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道德与法治教学不能拘泥于单纯的教学方法,而需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堂指导和生活案例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基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辩论教学法,抛出一个话题让学生辩论,使其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她想过去跟他说声谢谢,见他在厨房里戴着围裙,一边洗菜一边听手机广播,电饭煲里飘着米饭的香味,紫砂锅的热气在窗口徐徐上升,明明才37岁,却像个过时的人,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她忽然很想融进那幅画里去。

(二)有助于改善课程教学现状

传统单向的灌输式教育教学模式,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明显提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单一机械、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课时比例不科学等。部分教师过度关注教学任务以及教学进度,机械性地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停滞不前。

互动式教学能够打破这一现实困境,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注入生机及活力,更好地改善课堂教学现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逐步调整个人的行为以及思想。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

(一)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网络改变世界”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问题:“生活中,你经常借助互联网做哪些事情?”这问题一抛出,整个课堂就活跃起来,举手此起彼伏,学生参与度很高。学生的回答有上网课、网络问诊、网上购票、网上查资料、娱乐、点外卖、网购、打车、付款、结交朋友等。这时候,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引出“网络丰富和方便着我们的生活,网络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一观点,接着提问:“大家有网络购物的经历吗?如果有,你通过网络购买过哪些商品?”这些问题也取得了同样的效果。所以,“问题”是互动得以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立足教学内容和学情精心设计互动问题,就不怕学生无话可说。

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运用互动教学法的基础条件,只有学习氛围变得更加自由活跃,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才可以在这样的氛围中互动交流。为此,教师应该营造一个自由、轻松、民主的氛围,有意识地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时政要闻、历史故事、社会热点事件等,以生动的语言和真实的生活案例为切入点,设计的问题尽量让学生有话说、能说。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爱上这样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可以多提供一些互动交流的机会,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更好地互动。

例如,在“做负责任的人”教学时,受到生活阅历的影响,在关于“谁是真正负责任的人”这一点,许多初中生不太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根据知识点,以真实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负责的重要性。在人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案例非常多,如公交司机在行驶的过程中突然心脏病发作,在这种危急时刻下,司机强忍着痛苦让车缓缓地靠近马路,打开手刹,让乘客们安全下车,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这样的事迹告诉我们,要为自己的事业尽责,要担当起自身的职业责任,要成为一名对社会、对别人负责任的人。这样的案例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也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借助问题展开互动,引发深思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将问题作为引领,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问题的带动下展开探究,在思考、交流中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对此,互动式教学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教师应紧扣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吸引学生投入思考、互动中,亲身经历知识的挖掘与探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兴趣是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主导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教材中有很多真实的案例,在讲述这些案例的过程中,通常教师是讲述者,学生是聆听者和记录者。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教师应该转变角色,让学生针对某一主题来寻找身边的真人真事,并通过课堂分享的形式进行师生互动。

(三)通过课堂合作探究,加强师生互动

新课程改革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改革点,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互动式教学模式更加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无疑坚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带领学生进行学习的指路人,整个课堂教学的重点依旧在于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为了能够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更好地去理解知识。

(1)经过多年研究,我国罐用铝材生产技术不断提高,通过调整铝材中合金元素成分、对铸锭进行熔体处理和均匀化处理、控制轧制和退火工艺中织构的比例以及控制第二相粒子的形状和分布,可生产出高质量、低制耳率的板材.

上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探究教学,能够更好地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四)运用辩论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有助于真实客观地展示理论知识,真正打造悦动课堂和生本课堂,凸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动性、趣味性,确保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全程参与、全身心感受,逐步提升个人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水平。这一点对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法治教育”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与法治相关的热点话题,如食品安全、电动车上楼等,介绍话题背景,然后将学生分成正反两组,让他们对这些话题展开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法律角度思考问题,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比如,根据学生对事物有好奇心的特点,为其设计“违法行为有哪些?违法行为分为几种类型?”等问题,并举出相应的假设:“小明未经小丽同意便拿走了漫画书”“司机开车时闯红灯”“一户人家为了充电方便,私拉电线”等,让学生判断这些行为并展开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如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等。通过辩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法律的意义和作用,也能够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在问题的引导下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强化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

(五)巧用案例分析,拓展教材知识

例如,在教学“建设美好祖国”中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不应直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而是先引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以此吸引学生的目光、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设计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探索。问题如下:“国难当头的时候,为什么林则徐会勇敢地站出来履行责任?如果你是林则徐,你会怎么做?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如何成为对国家负责的人?”引导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展开思考,深入课堂学习当中,引发师生、生生的探讨,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职责,达到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的目的。

例如,在“勇担社会责任”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寻找真实事迹,不论是网络上的还是自己身边的,都是值得记录的。有的学生分享:“在疫情的时候,小区出现了很多志愿者,他们没有报酬,没有好的休息环境,有的只是一种责任。志愿者的出现弥补了街道工作人员不足的现状,这种勇于担当的表现值得点赞。这样的事迹很多,各行各业都存在这样的人。”案例分享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对人生、对责任进行深入思考。教师也要对分享者进行点评,对优秀的讲述人进行奖励,以此让学生对学习更加富有热忱。

(六)联系生活实际,激发真情实感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育人作用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积极转变。因此,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的情感交流与互动,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问题。在开展互动式教学时,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案例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动脑思考、用心感受。

中国石化是国民经济重要的能源产业、基础原材料产业和支柱产业。因此,在加强企业与外部环境和谐方面提出了创新型举措。这就是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行绿色低碳战略,即以现代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技术,生产清洁能源;以先进的生产管理控制技术代替传统的控制技术,进一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物耗、能耗和排放。在这方面,已经有许多企业实现循环利用,实现了“零排放”。

(七)结合热点话题,开展主题讨论

作为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道德与法治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必须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结合热点时事,根据相关新闻报道讲解教材内容,并且依据时事设置主题,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加深知识印象的同时,养成良好思想观念和优秀道德品质,培养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短视频等呈现时事新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动态,通过组织课堂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例如,教师可以引入“老人去世前突然清醒,表达死后捐遗体的愿望”话题,让学生围绕“生死观”“家庭责任”等主题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道德、法律、社会风俗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在深入了解热点事件的同时,对道德和法治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此外,此类主题讨论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增强他们关注社会问题、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

(八)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初中道德与法治互动式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其包含诸多因素,学生在实际互动的过程中是否“浑水摸鱼”、互动是否有效等问题都会影响着教学效率。因此,教师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使评价覆盖整个教学和学习过程。具体来说,教师可在现行的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开展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通过三种评价方式相互结合的模式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发射光子数为106个,能见度为1 km,传输距离为1 km,激光发散角的数量级一般在10-3 rad左右,所以设置接收屏边长为0.5 m至5.5 m,间隔为0.5 m.Monte Carlo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横坐标Side length为接收屏边长,单位为m,纵坐标屏幕接收率Ratio为屏幕接收到的粒子数与发射总光子数的比值.

例如,在“合理利用网络”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以此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这一章节知识点。网络是一柄双刃剑,既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搜集学习资料,也可能因为网络上潜藏的不良信息而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需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避免网络不良信息对学生造成影响。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本章节知识点教学时开展网络利用能力测试,确定学生的网络利用能力和信息分辨能力,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专项教学。若通过测试发现部分学生的信息分辨能力不足,则需要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环节帮助学生提升信息分辨能力,而不是仅评价其信息分析结果。

斯蒂芬·霍金、李敖、安南、单田芳、李咏、金庸、萧逸、二月河……不同领域影响我们生活的名人,告别了奋战一生的舞台,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笔财富。

三、结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互动式教学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更为高效,提升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同时,也构建了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相协作,创设互动式教学情境,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构建更为高效的道德法治课堂,增强初中生的道德法律意识,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互动式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如何打造自主互动式高中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