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理课堂建构中的小组共学

2024-04-02 08:03赖恬韵
小学科学 2024年9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赖恬韵

〔摘    要〕  “双减”背景下,为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构建说理课堂,有效实现小组共学,对数学学习效果的加强起到积极作用,有助于小学生逻辑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笔者发现一些问题渐渐显露:学生兴趣欠缺,教学内容单一且氛围沉闷,教师也未能对学生展开有效的教学评价。解决现存教学问题,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树立说理意识,通过构建指向核心素养的说理课堂,深化教学内容,营造氛围并创造说理机会,并且实时给予学生评价,提升学生的说理水平。

〔关键词〕  小学数学;小组共学;说理课堂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09    085-087

2021年出台的“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课外辅导的压力,而受此政策影响,要求教师能提升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在课堂上巩固学生知识点,避免将压力转移至课后。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同样指出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基本的课程理念。说理课堂,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紧抓数学本质特征,“有理”地教;学生利用小组共学的学习方式,“有理”地学,师生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中发挥学科育人价值,促进核心素养发展。因此,本文立足“双减”背景,结合实际教学,对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构建策略之小组共学研究展开探索,希望能从中总结可供参考的经验。

一、说理课堂的概念

说理课堂指的是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创建具有张力的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启发,唤醒学生的认知经验,鼓励学生深入交流互动,在自主说理辩理过程中,对问题形成思考,理解数学知识本源,最终实现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目标。数学说理课堂由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要求学生自主组织语言、尋找支撑语言的依据,经由分析、整合、表达的过程去展现学生对问题的思索过程和获取的成果。说理课堂所强调的是要把课堂归还给学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要求关注每一名学生,因此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展开小组讨论、进行合作交流便显得尤为关键。

二、研究说理课堂建构中小组共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以生为本”理念的确立

“双减”背景下构建说理课堂,实现有效的小组共学,有助于“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确立与巩固。“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在课后的作业压力负担,而这也就需要课堂上的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理解知识点,消化知识,巩固印象,避免将压力转移到课后。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扮演课堂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领作用。说理课堂,力求回到育人的起点,能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既符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又顺应“双减”政策的趋势,持续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深入。

(二)有助于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

“双减”背景下,构建说理课堂,实现有效的小组共学,可以有效锻炼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符号、公式、定理,抽象性较强,因此很多小学生并不擅长说理,或是不愿意说理,不仅语言表达能力较为薄弱,并且也缺少数学思考的逻辑方式,而这些问题在说理课堂构建后便迎刃而解。一方面,通过说理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直接的锻炼;另一方面,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说理是逻辑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说理的方式,学生能以数学思维的方式去思考,理清逻辑脉络,以语言去带动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现存问题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一个表现便是学生学习兴趣的缺乏。由于数学课涉及大量的定义、公式和符号,使得数学课天然存在抽象的特点,学生理解难度相对较大,甚至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抵触的情绪,难以在课堂上产生兴趣,也不愿意主动学习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而如果学生缺少兴趣,就缺少了内部驱动力量,也就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也不到位,甚至只能通过课后作业、课后补习的方式进行强化。

(二)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数学课堂教学难度较大,为了减轻教学压力,加快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上不会对内容进行延伸和扩展,几乎都只是围绕教材的内容而展开,整体上的内容也比较单一,没有对学生的联想思维进行挖掘。但是小学生能力水平不同,一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更高层次的要求,过于单一的教学内容显然无法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

(三)课堂气氛不活跃

为了维护课堂秩序,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很多教师都在数学课堂上营造严肃的氛围。然而,小学生年龄小,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望,过于沉闷的课堂氛围会让小学生丧失学习的乐趣,也不能享受数学知识的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同时,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不平等,学生完全被动听从教师指导,教师则是完全的主导者,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从而导致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

(四)教学评价缺失

教学评价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总结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很多教师却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省略了评价的环节,或者是仅仅对学生的问题回答给出“是”或“否”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是远远不能满足课堂教学需求的。由于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不够到位,因此也不利于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形成正确认识,对学生的激励效果也相对比较薄弱。

四、说理课堂建构中的小组共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树立说理意识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要减轻课后压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兴趣始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驱动力量,只有在兴趣指引之下,才能让小学生长时间保持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在需要小学生自主探索的小组共学中更是如此。故而说理课堂的构建中,教师应尽可能寻找到可以激起学生兴趣的办法,从认知层面上树立起说理的意识,从而逐步转变为主动说理。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二)》一课教学为例,分数概念较为抽象,为了能让小学生将注意力集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授课,制作教学课件,如制作切西瓜平均分给家人的简单动画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兴趣之后,分别展示一张均分三等份的圆形图、任意划分的梯形图,两张图均在其中一份涂上颜色,设置小组问题“圆形图、梯形图中涂色的部分能否以分数表示?”经小组讨论后,观点不同的小组陈述说理,给出各自依据,学生寻找依据时,逐渐理清“平均分”是分数概念的重点,掌握课堂知识的关键。在此过程中,学生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之下,逐渐树立起說理意识,学会主动说理。

(二)深化教学内容,提供说理材料

“双减”背景下,构建说理课堂,实现有效的小组共学,要求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并且为学生的说理提供支持材料。说理课堂的构建要求建立在教学内容基础之上,不能脱离教材内容随意选取;同时学生说理也不能随心所欲进行,而是需要建立在充足的说理材料之上。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的和正方体”中《长方体的认识》一课为例,教师为每个学习小组发放长方体模型教具,作为学生说理的材料,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从左侧、右侧、上方等不同角度去观察模型,并且着重观察长方体有几条棱、棱和棱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等。随后的说理中,学生将自己所观察到的长方体棱、顶点、面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情况进行描述,教师适时进行点拨,从而让学生对教材中有关长方体的知识点都能形成更加直观的认识,并且能产生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观点,深化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水平。

(三)营造课堂氛围,创造说理机会

为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双减”背景下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共学时,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并为学生创造主动说理的机会。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影响,使得数学课堂知识学习氛围往往比较严肃和沉闷,而进行有效的小组共学,不仅可以营造轻松的氛围,还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说理机会,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更加充分的锻炼。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习中,在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上,不同小组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因此通过辩论的方式进行说理,一些小组认为平行四边形拉伸后可得到长方形,故而两者的面积计算公式也是通用的;一些小组则不认同,并提出将平行四边形进行分割才获得长方形,两者存有关联,但计算公式并不相通。在说理辩论中,逐渐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而整个过程轻松、愉悦,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说理机会进行自我表达。

(四)开展教学评价,提高说理水平

教学评价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错误的纠正有重要意义,也能较为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符合“双减”政策的改革趋势。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适当评价更是至关重要,教师的评价能帮学生点明教学难点和重点,理清学习思路和逻辑脉络;同样在说理课堂的构建中,也需要教师适当评价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说理水平,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进。具体而言,小组共学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说理过程进行观察,了解不同学生的说理能力和基础,适时点拨,不仅能避免学生进入学习误区,同时也能产生激励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热情。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推导出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教师可为每一个小组准备硬纸片等教学材料,小组成员用硬纸片卷成圆柱体,随后再进行分解,在此过程中了解圆柱体的结构。经过动手实践,有学生很快描述出“圆柱体表面积计算的是两个底面积和一个侧面积”这一关键,并且给出说理依据,思路清晰。教师要在学生说理后,给出肯定,课堂总结时也要提出表扬,让学生能从课堂说理中获取成就感,说理的水平也可以得到较为充分的锻炼,说理能力得到成长。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共学的优势得以重视,主要是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在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和学生本位理念的树立中,也起到积极作用。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兴趣缺乏、内容单一、氛围沉闷、评价缺失等不足之处,教师应当立足“双减”政策的要求,在小组共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树立意识;深化内容,提供材料;营造氛围,创造机会;适当评价,提升水平。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快小组共学的有效落地,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减轻学生课后负担。

参考文献

[1]张海生.建构从“说理”到“推理”的数学课堂:以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11):140-142.

[2]徐小丽.推进“双减”落地 打造说理课堂[J].试题与研究,2023(5):58-60.

[3]雷宝招.思维可“说” 分析有“理”:建构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3(3):30-32.

[4]官晓华.知“数”达“理”:“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说理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2(18):17-19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