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家乡”主题研学实践探索

2024-04-02 08:03徐红梅孙卫红
小学科学 2024年9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探索

徐红梅 孙卫红

〔摘    要〕  “魅力家乡”科技研学实践课程是对《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课程的线路开发、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与管理都以《意见》精神作为指导,结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文件要求,以体验考察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感、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课程目标,努力践行立德树人、实践育人。

〔关键词〕  科学素养;研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09    088-090

2016年,教育部及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將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目的就是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21年,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2023年,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可见,国家对科学素养和科学教育的高度重视。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是贯彻落实中央与教育部文件精神、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体现。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灌云发展也进入了崭新的时代。现代农业、工业、临港产业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高铁开通和机场运营,物流业、电商产业、乡村旅游业也将有质的飞跃。然而很多灌云的孩子连灌云县大伊山都没有去过,他们虽生长在灌云,但对灌云的过去、现在、未来发展并不了解。可灌云的未来发展却要依靠灌云青少年一代。基地设计“腾飞灌云·魅力家乡”科技研学实践活动,旨在带领参加社会实践的孩子,了解家乡的发展,了解现代科技在家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家乡的发展机遇与发展潜力,树立为家乡发展努力的理想信念。同时也从乡情教育着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情况,培养国家自信、制度自信,培养爱国情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基于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魅力家乡”研学实践意义

课程研发与实施过程中,深入理解了陶行知先生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思想,“魅力家乡”科技研学活动实现了“知行合一”,建立书本知识与自然、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建立认知与实践的联系,促进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将已有的知识变成终身有用的经验与能力。

“魅力家乡”研学实践活动始终坚持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避免游而不学,研学前根据活动主题提出自己的问题,研学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考察现场、采访、小组探究、操作体验等多种研究方式解决问题,研学后对研学过程中问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反思汇报,实现深度学习、沉浸式学习。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每一个研学点都是一个大课堂,并且是科技为主、学科综合的大课堂。“魅力家乡”科技研学实践能够让学生将所学各个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解决问题,同时研学过程中又丰富了学科知识,通过实践建立了对多个学科的新认知,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魅力家乡”科技研学实践课程,立足灌云,以了解家乡为突破口,通过科技历史、自然、人文等多个方面,形成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实现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促进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立德树人、实践育人。

二、基于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魅力家乡”研学实践目标

了解现代灌云的发展,感受科技对现代灌云产业发展的推动,感受科技支撑的现代灌云的魅力,对未来家乡发展充满信心,形成为家乡发展助力的奉献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形成对现代灌云的新认知,形成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的美好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研学活动是走出校园的活动,研学活动中学会自我管理,照顾自己,同时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具有责任意识;活动中理解自己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的关系,体会作为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身份,初步形成为了国家发展努力奋斗的思想与责任感。

活动中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考察、采访、小组探究、操作体验等多种学习方式,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中主动创新学习途径和学习方法,通过多种形式总结研学实践活动经验,形成研学实践成果,完成汇报,逐渐强化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

三、基于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魅力家乡”研学实践线路

基地科学教研组课程团队通过对灌云县研学课程资源的现场考察、整理、分析,通过与共建单位的沟通、协调、签订协议,最终对研学课程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形成科技主题研学线路。

如“腾飞灌云·魅力家乡”科技研学课程共有研学点四个:农业示范园、现代工业园、电商馆、高铁站。四个研学点从四个角度展现家乡的发展,展示新时代灌云风貌,科技研学课程组根据区域位置、研学目标、研学点内涵及预计时间等进行现场考察、模拟实践,设计最终研学线路。即基地—现代工业园—农业示范园—电商馆—高铁站。

四、基于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魅力家乡”研学实践课程实施

(一)行前准备

1.与研学点对接

与研学点沟通研学各项工作,对接时间、人数、接待的工作人员等相关事项。

2.组建活动小组

教师指导各班分组,分发班旗和队徽制作材料,自己制作队徽,研学前在相应位置贴好。

3.研学手册学习

分发研学手册,师生讨论研学手册的使用。(内容包括安全文明教育、研学点介绍、研学任务单、研学评价表、研学活动记录、研学成长记录)。完成研学手册学习,初步了解研学点情况,明确研学任务,提出自己的问题,带着问题与任务去研学。

4.学生研学物品准备

学生个人研学包准备。教师指导:如水、运动鞋、太阳帽、手机(每组有一个即可)、研学其他材料(如可以用于成果展示的材料)。

(二)行中实践

1.研学目标具体

如现代工厂研学实践目标:了解家乡企业的发展,了解企业的人员构成,了解企业工作内容,体验工人工作。探究哪些因素决定产品的质量,哪些因素决定产品的销量,感受现代企业发展与科技发展的关系,体会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农业示范园研学目标: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感受全新的种植与管理方式,体验物联网农业生产操作,感受科技发展对农业生产、管理、销售等多方面的促进与推动,改变原来对农业劳动的认知、对农民的认知,感受现代农业的魅力,形成对未来农业发展的信心。

电商馆研学目标:了解灌云电商起源与发展,了解电商的工作流程,体验电商工作,探究电商优于传统线下销售的地方,感受科技发展。

灌云高铁站研学目标:了解灌云高铁的相关信息,如时速、线路、票价、班次安排、接待能力、实际旅客量等。了解高铁开通带来的变化,感受科技对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研学形式多样

研学课程根据研学点的情况、学生年龄特点等选择研学活动形式,在同一个研学点,学生也可以选择不同的研学形式。研学实践的形式主要有:听讲解参观、采访、自主探究、手工制作劳动、农业劳动、模拟实践、人机互动学习、扫描二维码学习等。

3.研学过程有序

有序乘车到达研学点,学生有序下车,排队进入研学点,分组由工作人员与老师带领活动,分组由组长带领自由研学,完成研学任务,依次排队上车,返回。

如现代工业园研学:乘车到达,依次参观各个部门和操作车间,学生体验生产操作工序,小组采访工人和企业领导,完成任务卡,进行研学记录。

农业示范园研学:乘车到达东王集农业示范园,学生下车,排队进入园区,由工作人员带领,依次参观各个农业种植区,学生体验农业劳动,体验物联网操作程序,观看平台销售演示,小组采访园区工作人员,完成研学任务。

电商馆研学:乘车来到电商馆,排好队,分组进入,听讲解员讲解,依次参观,体验电商操作流程,小组自由参观学习、扫码学习、采访学习、交流学习,自主探究完成任务。

高铁站研学点:乘车来到高铁站,排好队,分组进入,听讲解员讲解,依次参观,采访工作人员,自主探究完成任务。

4.研学内涵丰富

研學实践课程组深入研究研学点价值,挖掘研学内涵,设计研学任务,确保研学实践质量。研学内容包含历史、文艺、科学、技术、企业理念、工匠精神等价值观、销售情况、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工作时长、工资等。

现代工厂研学内容:企业名称,建厂时间,产品销往哪里,销售途径,企业有哪些部门,各部门工作内容。采访探究:决定产品质量的是什么?决定产品销量的是什么?体验工人工作等。

农业示范园研学内容:种植管理模式,体验物联网农业管理操作。采访探究:现代农业示范园里的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有什么不同?农产品销往哪里?销售方式是什么?销量如何等。

电商馆研学内容:灌云电商哪一年出现的?电商馆建于哪一年?电商馆建馆的意义是什么?观看电商工作流程,体验操作。自主探究:电商与传统线下销售相比好在哪里?

高铁站研学内容:收集灌云高铁的相关信息,如时速、线路、票价、班次安排、接待能力、实际旅客量等。采访:了解高铁开通带来的变化。

(三)成长评估

研学后组织学生开展成果汇报(自主利用研学休息时间完成成果总结、汇报材料)。

多元研学评价。组长对全队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互评、研学指导教师点评、班主任点评并进行成长评估。

形成学生研学成长档案。将学生研学过程性材料、学生成长记录,归入学生成长档案。

五、基于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魅力家乡”研学实践管理

(一)制定安全预案

安全无小事。基地领导与研学实践课程团队重视研学活动安全预案的编写,多次召开专题讨论会议,写出初稿后,通过模拟研学进行不断修改,在学生研学实践过程中又不断修改、完善。并针对疫情等特殊情况,制定了疫情等特殊背景下的安全预案,编写、研讨、完善。

(二)严格过程管理

“魅力家乡”科技研学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力求实施流程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做到有安排的地方一定有落实,有学生的地方一定有老师,有交接的地方一定有签字,有疑问的地方一定有解决。课程实施建设努力做到有布置、有规范、有落实,通过有序、有效的研学活动开展将立德树人、实践育人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S].北京:国发〔2006〕7号,2006.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S]北京:教材〔2017〕4号,2017.9.27.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探索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