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科学跨学科主题教学

2024-04-02 08:03张小康
小学科学 2024年9期
关键词:主题教学小学数学

张小康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开展,跨学科教学逐渐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做好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工作,不仅可以提升不同学科内容融合效果,也可以避免出现知识重复等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其知识探究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做好内容研究,找出数学与科学知识之间的整合点,确立合适的教学主题,做好课时调整,以保障数学教学高效开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科学跨学科;主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09    142-144

小学数学与科学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施不仅可以联系不同学科内容、问题与活动,同时也可以根据主题完成知识探究,消除学科界限,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知识体系,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掌握自主探究方法。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出合理化的教学主题,将学生带入数学学习中,提升学习效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小学数学与科学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意义

(一)强化学生探究能力

数学知识、科学知识具有探究性较强的共同特点。将学生带入有深度的探究学习活动中,不仅可以利用科学知识解释数学现象,同时也可以借助主题探究活动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加深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准确概括与研究中掌握数学知识,实现学习目标。部分学生因自身能力不足,并未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意识。因此,教师需做好主题设计工作,实现数学与科学的深度融合,保障探究学习活动高效开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形成探究思维,主动挖掘深层次的知识点,实现提升数学学习效果的目标。

(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在小学数学与科学跨学科主题教学中,教师应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理解其他学科知识,接受素质教育。将数学与科学结合,能够让学生在明确主题的基础上掌握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层次,感受到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养成正确的自然观。从素质教育有效实施层面来说,做好小学数学与科学跨学科主题教学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三)养成学生严谨态度

因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严谨性等特点,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科学知识整合,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严谨性的认识,产生深刻印象。研究发现,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容易出现错误,其原因就是并未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对知识内容的科学性、方法的合理性等认识不足。针对这一现象,教师需做好小学数学与科学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工作,打造高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与科学知识,逐渐提升数学素养。

二、小学数学与科学跨学科主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主题确立不合理

在小学数学与科学跨学科主题教学中,要提升教学效果,需做好主题确立工作,并以教学实际需求为主,如数学与科学在内容重叠中出现的问题、呈现知识顺序所引发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时的实际需要等。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在确立主题时受到自身整合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直接将数学知识与科学知识整合、以拼凑的方式确立主题的现象。如果数学与科学主题确立不合理,势必会产生目标偏差等问题,对教学活动产生不利影响,降低教育效果。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的重要性,但在把握活动中学科的作用、对学生差异性情况的关注和活动不同阶段形式的衔接等方面,却存在许多问题。比较典型的问题就是跨学科主题主次不分,如一些教师将百分数与用水测量时间进行整合,其目的就是想借助滴漏实验解决数学中的问题。但是,因滴漏实验的专业性较强,使得课堂教学完全以滴漏实验为主,造成数学教学转变成为科学教学,出现主次混淆现象,影响到了教育目标的实现效果。

(三)研究深度不够

现在,小学数学与科学跨学科主题教学已经成了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部分教师在研究中将重点放在学科内整合方面,却对跨学科主题整合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师由于对跨学科主题教学的认知不足,使得其跨学科主题整合能力不强,很少参与到相关学习活动与研究活动中,最终影响到了跨学科主题教学效果。

三、小学数学与科学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策略

(一)做好主题确立工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提升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做好数学、科学知识梳理工作,找出学科之间相近的知识点,以此确立合适的跨学科主题。因数学与科学之间存在许多知识点相近的内容,所以教师需做好知识汇总,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确立合适的主题,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如在轴对称知识与光的折射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且在教学目标定位方面也是各不相同的,做好整合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以限速为主题时,可以将数学中的统计、科学中的运动相关知识进行整合,要求学生测量与记录运动后身体机能相关情况,完成折线统计图绘制工作。合理化的主题能够指导学生学习知识,这同时也是保障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只有为学生设计出合适的主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断提升其综合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当清楚地认识到,确立主题需从数学与科学知识整合层面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找出相近的知识点,保障方法的合理性,利用合适的主题指导学生学习知识。

(二)适度调整教学进度

数学知识与科学知识之间存在着重叠的内容,但在呈现时间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深度不足,就难以利用好科学知识,进而会出现结合生硬、主题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做好主题式整合研究,确保学科之间的协调性,统筹安排教学进度,实现数学与科学的深入融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三)整合各类教学资源

学科之间的融合主要是通过各类资源实现的,包括教师、学生、社会资源等方面。如在确立主题为“限速”后,需针对数学与科学知识进行整合,提供合适的资源。一是发挥教师的资源优势,组织学生参与科学实验,尝试测量人的反应速度。教师需做好演示工作,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参与实验活动,完成数据记录。二是展现学生的资源优势,要求学生完成绘图制图,结合实验所得结果,制作出条形统计图,通过小组之间的有效合作,进一步确定绘图具体要求。三是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工作,邀请专业人员参与交通安全讲课等活動,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对限速知识的认识。

(四)完善主题教学实施过程

1.观察想象

学生在学习数学、科学知识时,需掌握探究方法,主动观察知识内容,及时找出学习中的问题及问题出现的缘由,结合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存在的问题。在解决问题后,教师还需继续进行启发与指导,帮助学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数学与科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探究又是一项重要的思维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有着积极影响。学生只有亲身参与探究活动,才能不断积累经验,掌握探究方法。数学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也是通过观察与想象进行的,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有着积极影响。科学发展主要是针对自然现象进行充分观察与想象,结合已有经验形成独特的认知与经验。数学想象属于思想实验过程,与科学实验相同,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需经历观察、实验过程,但在数学观察中并不局限于直观感知,同时也要针对事物结构、内部关系等进行深度解析。而数学想象则是与直观思维不同的一种依靠直观操作的理性想象力,学生在科学想象中需进行深入观察,逐渐对事物本质属性形成正确认识。学生在数学想象中需针对数学结构进行重组、验证,针对知识内涵与外延进行验证,如在以“运动”为主题进行研究时,需在数学反比例教学中引入科学小车的运动内容,让学生在对比中逐渐掌握知识点。

2.预设生成

数学、科学跨学科主题教学应当从教学具体情况出发,帮助学生逐渐改正问题,在学习中自觉调整行为。虽然课堂教学需做好预设工作,但并不完全是预设,而需坚持因势利导原则,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由于数学与科学课堂充满了活力,其对师生、生生的共同成长与发展有着积极影响。所以在教学中,需做好预设与生成研究,确保二者之间的有效平衡,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应强调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借助高效的预设来促进生成。一是在课前需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点,促进新知识的发展。二是需做好资源开发工作,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能力,做好知识构建工作,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提升其学习效果。三是要转变传统评价模式,根据学生在小学数学与科学跨学科主题活动中的表现等进行评价,为学生潜意识与自主合作的运用和生成提供支持。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应当提升对预设的重视度,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实现对课堂的有效控制。应做好学生疑惑引导工作,完成对学生的点拨与指导。如在讲述方程知识时,可以利用天平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做好等式知识讲解,同时要求学生找出生活中与方程相同、能够保持两边平衡的现象,以此调动学生思维,使其自觉进入学习活动中。

3.猜想反思

过去的教学,主要以让学生习得知识、养成能力为主,但是受到课堂氛围枯燥等因素的影响,学生难以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所以,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做好小学数学与科学跨学科主题教学工作,能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数学知识。通过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可以让学生在观察、想象、猜测、反思等环节中逐渐理解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中掌握方式方法,揭示问题的本质。猜想与反思也是科学教育中的重点环节,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有着积极影响。学生只有掌握了猜想方法,才能形成科学思想,养成反思意识,强化验证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抓准教育时机,做好跨学科主题设计,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与探究空间,让学生在不断猜想中完成反思。

4.变换思考

学生在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问题,所以教师不仅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要锻炼学生的思考问题能力,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在深入分析中解决问题。因数学问题比较复杂,需使用多样化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封闭性等问题。而科学教学则以模拟自然情境为主,在材料方面比较单一,通过挖掘教材与生活素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尝试变换思考方式,挖掘事物的条件,发现潜在规律与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发现问题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与科学跨学科主题教学中,需从做好主题确立入手,根据学情反馈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完成各类教学资源整合,针对数学与科学之间的融合点进行分析,确保主题实施过程的完整性。应为学生营造自由、全面发展的环境,让学生在跨学科主题探究中逐渐掌握知识,提升自身思维能力,掌握解决问题方法,实现学科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郑英.“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22(16):13-15.

[2]伊余亚.跳出“学科”看数学: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6):24.

[3]温海玲.小学数学与科学课程整合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1(30):61-62.

[4]袁孟颖.小学数学与小学科学的课程整合策略研究[J].中国周刊(英文版),2020(7):1

猜你喜欢
主题教学小学数学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J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证研究
主题教学在初中语文中的实践探讨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探讨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