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
——串荡成渠 连塘为蓄

2024-04-03 21:39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2期
关键词:舒城县灌溉系统调蓄

七门堰是位于安徽舒城县境内杭埠河中段的引水灌溉工程,由汉高祖刘邦伯兄之子、羹颉侯刘信创建,距今2200 余年。七门堰建成后,历朝历代多有地方官员增修,最终形成了七门堰、乌羊堰、片曹片责堰这“七门三堰”。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被称为大别山区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规划技术的高水平展现。

七门堰选址在河流由山谷进入平原的谷口地段,此处河床由窄变宽,坡度由陡变缓,既便于取水枢纽因势利导控制水流,又便于施工。清光绪《续修舒城县志》有记载:“沙湾之地,厥宜泄水”, “七门三堰”取水口均设置在河流凹岸,利用弯道环流效应成功实现了水沙分流。七门堰灌溉渠线的规划则充分利用了地形条件,沿一定等高线行进,保持适当的输水底坡,形成高差,可实现自流灌溉,同时合理布置陂、塘、荡、沟、渠,以保证最大的灌溉范围。“七门三堰”和陂、塘、荡、沟、渠各项工程节点之间有机配合,具有朴素的系统工程思想。

七门堰灌区地处江淮分水过渡带,有1.7 万余个塘、荡,形成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具有独特的丘岗型湿地形态。在灌溉系统建设中,古人充分利用湿地地形,“串荡成渠,连塘为蓄”,串联十五荡,形成输水干渠,疏浚塘、荡、沟、渠,使之互通,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可以储存过量的降水,削减地表径流、涵养水源。

明宣德年间,知县刘显制定七门堰引水例,“上五荡用忙水,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七月底接堰水灌田。下十荡用闲水,每年八月初一至次年三月底引堰水灌塘、陂、沟,蓄水灌田”“上五下十,灌蓄分片,各有定期,忙闲分离”,此制度一直沿用至民国,“使强者不得过取,弱者不致失望”。该制度开创性地实行忙闲轮灌制,削峰填谷,平衡水量的同时,也平衡了灌区各片用水需求。

新中国成立后,七门堰灌区与杭北干渠沟通合并为杭埠河灌区,后与淠史杭特大型灌区融为一体。两千多年来,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水文化遗产和众多古灌排水利设施类型。2023 年,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猜你喜欢
舒城县灌溉系统调蓄
长春市某雨水调蓄池的工艺设计与计算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智能灌溉系统应用
仿生高效节水灌溉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小型自动灌溉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别山区精准扶贫的做法、问题与对策
——以舒城县开展精准扶贫为例①
山川盛开科技花——记安徽省舒城县河棚镇老科技员詹昌炳
郴州市雨水调蓄利用对洪涝的影响初步探索
调蓄池在新老城区雨水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上海市新西干线蕰藻浜调蓄处理池试运行效益初探
一年到头不得闲:记舒城县龙塔社区关工委副主任肖启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