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译实践的跨文化传播路径探索

2024-04-06 13:57许岚
传媒 2024年5期
关键词:英汉翻译英汉跨文化

许岚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话语权争夺日益激烈,中国愈加注重加强国际传播力建设和提升对外传播软实力。这一方面反映了让中国声音、中国故事、中国形象“走出去”的内在愿望,另一方面反映了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外在需求。基于此,中西方文化交流不断深入。但由于两者语言体系、文化背景、社会风俗差异等因素影响,交流的期待和需求尚未被完全满足。英汉翻译作为沟通两者至关重要的途径之一,能够有效带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实现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对话。刘庚玉所著的《英汉翻译的跨文化传播视角研究》一书,秉承文化自信意识,回应了新时代英汉翻译所承担的传播责任。它既注重理论自强信念,以跨学科、跨文化的视野丰富和发展英汉翻译传播,又坚守实践自觉姿态,协调处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张力关系。概言之,本书对于英汉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秉承文化自信意识,回应新时代英汉翻译的责任担当。随着世界格局的深刻演变,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日益提升,国际传播的能力和效力显著增强。但不容忽视的是,国际话语权的激烈争夺和全球文化冲突现象仍然存在,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之间的交流遭遇了困境。实现文化融合与和谐共生仍然是对外传播的重要议题。同样地,从国家层面来看,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成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要求。翻译作为跨文化的语言交流活动,其在对外传播的价值受到重视。恰如学者李宝贵和李慧所指出的,语言传播基于国家实力,又助力国家实力。要想巧妙借力英汉翻译回应新时代的责任担当,顺利实施国家的文化传播战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则必然离不开文化自信。本书正是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观照英汉翻译传播现状,解时代之惑。一方面,深入剖析中国文化内涵与特点,为汉译英中文化缺失现象出謀划策,理性应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困境。另一方面,聚焦优秀传统文化,如汉语楹联文化、戏曲文化、唐诗文化,钻研其如何跨越文化屏障,展现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

注重理论自强信念,丰富和发展英汉翻译传播。不同文化因为彼此之间存在着物质文化、生态文化、政治文化、观念文化、思维方式、社会礼仪、意识形态等差异,造成了一定的交流障碍与隔阂。这意味着需要在不同文化间架起交流与传播的桥梁。翻译的跨文化传播属性决定了其可以发挥桥梁作用,正如作者所强调的,翻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区别于以往停留在单学科的、片面化的总结,本书以文化、传播、语言三个要素之间的交融关系为锚,进行了系统性、深层次、跨文化、跨学科的理论剖析。一方面,全书从基础概念和理论分析入手,开篇就厘清了翻译的跨文化传播属性,深入阐释在翻译工作中跨文化意识对于减少文化误解、助推不同文明向前演进的重要功能。另一方面,为了达到译其心、译其意的翻译目的,作者深刻把握了跨文化传播视角下英汉翻译的重要标准,即以认知标准、审美标准、文化标准为核心的理论标准和以内在标准、外形标准为核心的操作标准。在整体反映跨文化传播视角下英汉翻译的原则与方法之余,作者的理论自强信念一览无余,其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的翻译方向丰富和发展英汉翻译传播,如肯定严复的“信达雅”、鲁迅的“易解、风姿”双标准论以及林语堂的“忠实”与“美”等理论对文化翻译实践的重要意义。

坚守实践自觉姿态,处理中西方文化张力关系。尽管文化自信意识和理论自强信念为英汉翻译传播提供了不竭动力,但如果不能回答和指导实践问题的解决,同样是缺乏生命力的。坚守实践自觉姿态,是本书的“金钥匙”,它为英汉翻译的跨文化传播体系建设提供了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指导。全书重点论述了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英汉翻译实践,探讨英汉翻译原则、方法及传播路径。为了增强传播策略的可操作性、针对性与实效性,本书基于英汉语言修辞翻译、英汉特殊词汇翻译、英汉社交礼仪翻译及英汉习俗翻译四个方面解构英汉差异。既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教师以及从事英汉翻译的实践人员提供经验参考,指导英汉翻译在实践中存在的困惑,又为传播优质英汉翻译作品和构建英汉文化翻译的跨文化传播体系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者单位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编辑:李栋】

猜你喜欢
英汉翻译英汉跨文化
高校英汉翻译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负迁移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商务英语翻译中英汉褒贬义词的应用探讨
动态对等理论在传记文学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英汉翻译中的意象转换与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