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与发展思考

2024-04-06 17:23王家选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大数据

王家选

【摘  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赋予了新的发展内涵,论文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入手,对发展现状进行思考,引申出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深入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同村务管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业生产等方面相结合的应用发展思考。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F49;F832.7;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01-0194-03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相融合成为新的发展模式。在大数据的技术支撑下,数字普惠金融不仅是金融机构在延伸金融服务触角中的重要抓手,也在优化乡村振兴资源配置、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速建设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运用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有效手段,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2 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2.1 金融科技赋能农村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在乡村振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金融的发展适应乡村振兴的发展内涵,金融科技赋能以大数据、区块链、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为手段助力乡村振兴,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以基础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为切入点,通过大数据对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进行管理,根据实际需要对农村发展进行动态分析,并将普惠金融的理念和模式融入其中,以期达到村务管理完善,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目的。金融科技在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助力农业现代化生产方面都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2.2 构建智能化、数字化、精细化的乡村治理体系

任何体系和系统都是存在于抽象的概念之中,但体系的构建必将依托于客观事物而存在,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大数据把实际问题抽象为统计模型,并指导全面推進乡村振兴发展,在构建好智能化、数字化、精细化的乡村治理体系后,将分析成果转化为平台建设,在金融科技的加持下,在政府的主导推动下,以金融服务为切入点付诸实践于各类村务管理平台建设,通过村银共建的方式不断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如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黔农e村”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中国建设银行“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江西省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赣金普惠”平台等。

2.3 弥补金融需求短板,延伸金融服务覆盖面

在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中,金融机构积极搭建自身的服务平台,寻求数字化转型路径,通过建设服务网络站点,开发网上银行新功能、银行特色APP、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功能模块等方式,整合服务、数据、政策资源,充分发掘“金融+互联网”的数字内涵,旨在弥补金融需求服务短板,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达到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质效果,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农业产业链一体化云平台、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服务吉林乡村振兴的智能普惠金融风控中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涉农信息管理系统等。

3 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发展现状

传统的普惠金融模式主要靠金融知识的普及、发挥政策资金的撬动作用和金融机构的普惠型信贷支撑,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的前提下,随着农村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乡村振兴需要健全多层次普惠金融机构组织体系,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才能更加有力,这是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动能的必然路径。

3.1 乡村振兴中普惠金融科技水平日益提高

在大数据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政府大力支持金融机构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改革创新,数字普惠金融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对乡村振兴的支持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实践,数字普惠和数字乡村建设在金融“云”服务的基础上得到推广普及,通过互联网金融构建的金融应用场景得益于基础数据的有力支撑,在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得到充分运用,实现了信息互联共享、资源有效利用、金融覆盖率提高、农民满意度上升、农村产业发展数字化等发展格局。

3.2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下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加完善

在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驱动下,金融机构对发展理念进行革新,运用先进的数据平台模式聚焦数字金融,整合金融大数据、政务平台大数据和各行业产业大数据等资源,推出个性化服务,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渠道单一”问题的金融产品应运而生,进一步降低了金融服务门槛,在完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完善了利益链,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取得了实质性效果。

3.3 数字普惠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金融机构将数字普惠金融融入自生发展战略,依托数字化渠道对接信贷网上用信、民生缴费、农业生产销售辅助等线上场景,提供贴进生活、关注民生、服务市场刚需的高质量普惠金融服务。数字普惠金融对大数据供应链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同供应链企业、物流仓储等进行信息交流协同,达到控制供应链成本,提高供应链水平的目的,并根据获取信息建立企业资信档案,为企业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将数字政务、智慧政务与数字普惠金融有机结合,关注农村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金融服务需求,将普惠金融覆盖面逐步扩大,优化了普惠金融生态环境。

4 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4.1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受众不广

一是农村通讯基础设施覆盖不足、农村智能化终端平台过少、农村群众智能手机使用率低等客观问题导致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受限;二是农村群众受文化程度、金融素养、政策知晓范围等因素影响,对数字金融的接纳度不高,对数字普惠金融工具的使用持谨慎或排斥的态度;三是农村数字化人才匮乏,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数字金融运用金融科技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不足。

4.2 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深度不足

一是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业务和产品过于单一,有些金融机构仅仅将传统存取款业务及信贷业务迁移到线上,有些金融机构在村落设置金融服务站点,达到村村通的目的,但是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和使用未达到实际效果;二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推广运用依赖于大数据的数据分析,前期基础数据的收集就至关重要,金融机构仅仅依靠自身的数据来源远远不够,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村委会、各行业产业涉及的企业配合力度不够,数据共享平台尚未建立。

4.3 数字普惠金融的推广运用问题凸显

一是部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对新的金融科技理解不够透彻,搭建的金融服务平台实用性不强,金融产品的针对性不准确,程序复杂烦琐加重了综合素质不高的农村居民使用的难度,资金投入回报率不高;二是在数字普惠金融推广运用过程中,大量数据涉及政治、经济、教育、人口、产业等敏感性内容,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必须加强,从采集、存储到共享,一旦出现系统漏洞,导致重要数据泄密或者重要信息丢失、篡改,后果将不堪设想;三是2023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国内首个数字普惠领域的金融行业标准《银行业普惠金融业务数字化模式规范》(JT/T0269—2023),数字普惠金融相关法律法规亟待进一步完善;四是虽然已将数字普惠金融全面纳入监管,数字普惠金融监管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银行业监管机构需要加快补齐规则和监管短板,有效防范银行业系统性金融风险。

4.4 相关配套政策机制不健全,数字普惠金融同乡村振兴融合程度不高

一是政府对数字普惠金融融入乡村振兴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基层干部认识不充分,重视程度不高;二是政府激励机制不健全、科技资金支持不足、数字普惠金融宣传配合不到位;三是多方协同的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全国没有统一的数字普惠金融信息数据库;四是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目前还未形成成熟的、可复制的优秀模式。

5 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与发展

《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发〔2023〕15号)明确指出未来5年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将基本建成,届时,数字普惠和数字乡村建设将跟隨时代发展的步伐逐步发展完善,城乡之间的金融发展鸿沟将进一步缩短,移动支付、数字信贷等业务已不再陌生,乡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明显提高。

5.1 数字普惠金融同村务管理相结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金融科技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把数字普惠金融同村务管理相结合,建设成为财务、村务、党务综合管理平台,可实现“县镇村”三级联动管理机制,通过“金融+政务”服务场景,呈现行政管理同金融服务联动的线上管理模式。基层干部可通过平台发布村务、政务信息,运用智能办公模块线上审批功能为村民处理村务申请,节约农户跑路时间,可根据互联网的便捷性对村民进行线上走访,足不出户解决民生问题。

5.2 数字普惠金融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共同富裕”。金融机构利用数字科技搭建平台,强化财务管理功能,畅通报账支付渠道,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监督管理,由村委会将人口、资金、资产、资源数据导入系统后实现数字化管理,通过数据统计、大数据分析实时了解变化情况,为盘活资源提供决策依据,激活对账管理、报表生成、支付结算、贷款授信、村民股权统一管理和股红自动代发等作用,提高农村农业现代化管理能力。

5.3 数字普惠金融同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相结合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将支农支小作为自己的市场定位,并将“普惠金融”作为支持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加大金融科技的建设力度,建立好自己的涉农数据库,搭建好便捷易懂的金融服务线上平台,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对大数据资源的分析,系统可精准定位农户家庭住址,并获取农户人口信息、资产、负债、收入、务工状况、信用状况等个人资料,在线上完成农户资信调查环节。农户可通过线上获取贷款授信额度,短时间完成贷款发放流程,在节约农户路程时间,降低贷款门槛的同时,也降低了银行成本。

5.4 数字普惠金融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结合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乡村治理与普惠金融的核心,是营造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一项系统工程,能有效解决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与客户金融需求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机构通过规范客户建档、评级授信业务流程,提升业务办理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用金融科技手段将数字普惠金融融入信用体系建设,采取整村(社区)、整组推进方式,完成信用工程系统信息采集工作,同征信系统结合通过大数据分析客观评估信用数据,对金融产品优劣进行分析,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流程、渠道、客户需求等进行评估,研析小额信贷是否灵活、方便、快捷,是否能有效满足客户需求,检验客户的真实体验感等,为金融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参考依据。贵州农信以信用工程建设系统为信息来源,通过智慧门牌实现“一户一码”“一码通用”,普通游客、村民扫码进入“黔农e村”微信小程序主界面可以查看本村各项公开内容,村支两委干部、包保责任人扫码进入小程序办公界面,进行走访登记、统计信息登记,后台进行数据归集和分类统计,实现基层移动办公、分级集中监督、统一管理,达到了信用体系建设和村务管理的目的。

5.5 数字普惠金融同农业生产相结合

农业产业领域繁多,金融需求各有不同,乡村振兴金融需求的多元化和差异化促使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设计、金融流程重塑上进行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依托5G、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化手段,与医疗、教育、政务等合作,金融科技能够为缓解信息不对称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为农业现代化生产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采用区块链技术构建涉农新型供应链体系有助于打破传统农业领域金融服务的壁垒,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为涉农企业和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6 结语

“乡村兴则国家兴”。数字普惠金融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新的动能,在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进程中,金融的供给能力成为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因素,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农业生产的智能升级、农民理念的提升转变都离不开金融变革下的普惠传播,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同时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金融科技弥补农村金融短板,提高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是乡村振兴精准施策、科学规划、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谢丽彬.金融科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与对策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23,36(09):9-13.

【2】赵健,魏欣.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分析测度:以中部六省为例[J].统计与决策,2023,39(15):142-146.

【3】李敬,王琴.金融科技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应用:基于文献综述的视角[J].贵州省党校学报,2022(02):70-80.

【4】汪月清.掘金大数据开辟农村金融服务新路径[J].中国农村金融,2021(20):88-89.

【5】马妍妍.乡村振兴背景下做好“数字乡村”金融服务创新的思考[J].现代金融,2021(11):21-24.

【6】赵子铱,盛钟明.大数据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建设[J].商业经济,2022(07):164-165+187.

【7】孙绪静,潘颖,徐书娴.互联网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J].生产力研究,2023(04):64-66+155.

【8】汤永杰.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国内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与改进措施[J].时代金融,2021(21):85-87.

【9】肖振宇,張安琪,张潇潇.基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金融支持与乡村振兴研究[J].人口与社会,2022,38(01):63-70.

【10】江世银,冯瑞莹,朱廷菁,等.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探索[J].金融理论探索,2022(01):72-80.

【作者简介】王家选(1987-),男,贵州安龙人,布依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研究方向:大数据金融学。

猜你喜欢
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大数据
数字普惠金融下的互联网个人征信业务探索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数字普惠金融的县域测度
数字普惠金融推动脱贫攻坚的优势分析、具体实践与路径选择
肯尼亚M—PESA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启示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