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干预对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患者的防治效果

2024-04-07 02:18宋晓丛王艳丽张佳
河北医药 2024年5期
关键词:眼压视网膜视力

宋晓丛 王艳丽 张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患者106例(106眼),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53眼)。对照组:男32例,女21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9.48±8.64)岁;病程3~10年,平均(6.31±1.48)年;文化程度:小学10例,初中8例,高中20例,大专及以上15例。观察组:男33例,女20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60.13±8.28)岁;病程3.5~10年,平均(6.56±1.37)年;文化程度:小学11例,初中9例,高中21例,大专及以上12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病程及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经检查与《眼科学》[4]中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标准相符者;②意识、精神状态均良好者;③眼轴长度为22~25 mm者;④屈光介质清晰者;⑤对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风险均已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2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视网膜病变,如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等;②合并其他可能会引起视神经病变疾病者,如脑肿瘤、青光眼、颅内压等;③存在精神疾病史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如将药物的使用时间、剂量等告知患者,提醒患者定期回院复查;将血压自测方法教予患者,让患者可以居家自行测量血压,当发现血压出现明显波动时立即回院检查。

1.3.2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更多早期干预。

让学生培养一种乐于探索知识、获取知识的自主学习意识也是一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十分重要的任务.学生只有能够发现物理知识并且乐于发现物理知识才会自主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的物理能力得到提高.

1.3.2.1 心理干预:部分患者正处于事业和工作兴盛期,疾病的发生致使其视力减退,不利于日常生活与工作,进而产生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在患者确诊为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时,护理人员应主动与之沟通,了解其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给予其必要的心理关怀,以稳定患者的情绪,使其明白该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不必过于担心,将治疗成功的案例介绍给患者,以提升其治疗信心。

1.3.2.2 健康宣教:在患者确诊后,护理人员立即向患者发放相关健康知识宣传手册,手册由医院自制,手册内容涉及疾病的发病机制、原理、治疗方法、预后、注意事项等。同时添加患者的微信,不定期向其推送关于疾病的相关视频、文章等内容,让患者可以随时随地阅读,增加其对疾病及治疗的了解,从而提升其治疗依从性。

1.3.2.3 用药干预:稳定患者血压,防止血压持续升高是缓解患者病情、预防高血压的关键问题,因此在患者确诊后,护理人员需向其及家属强调长期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请家属进行监督患者每日的服药情况,即使血压降至理想水平也要坚持服药,以保证血压长期稳定。提醒患者不可擅自减少药物的剂量或服用次数,以免血药出现波动,导致眼底出血等情况的发生。若患者为静脉给药,应对输液速度进行控制,观察其在输液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可对患者使用胰岛素,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为防止患者漏服药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主张对患者使用长效制剂。

1.3.2.4 眼部干预:每月可通过微信提前2~3 d提醒患者按时复诊,对其眼压、视力等进行检测,以便及时发现症状的进展情况,尽早调整治疗方案并配合相应的干预,以防止病情恶化。提醒患者应注意用眼卫生,尽可能不要用手揉眼睛,同时避免熬夜,将每日看电视、看手机、看电脑的时间缩短,同时注意要避免近距离用眼。若患者伴干眼症,可遵循医嘱给予0.1%玻璃酸钠眼药水滴眼。

1.3.2.5 饮食干预:为维持患者的血压稳定,降低其血压水平,在饮食上应以低盐低脂为主,护理人员可以在患者确诊时,与家属进行商量、讨论,制定符合患者喜好与病情的饮食方案。方案需围绕以下内容进行制定:每日钠盐的摄入量应限制在5 g内,多食用油菜、芹菜、菠菜等绿色蔬菜,适当的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与蛋白质等,增加患者对粗纤维食物的摄入量,同时还要提醒患者戒烟戒酒,控制脂肪组织的摄入,以防止体重增长。

1.4 观察指标

1.4.1 检测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统计其高血压发生率,若患者的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则判断为高血压。

1.4.2 检测患者干预前后的眼压、视力情况。

1.4.3 检测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Toll样受体4(TLR4)水平,采集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5 mL,离心分离,离心速度为3 000 r/min,半径为10.5 cm,时间为10 min,取上清液置于-80℃冰箱内备检,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VEGF、TLR4水平。

1.4.4 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眼底病变改善情况,参考《眼科学》中的相关评分标准,将患者的眼底渗出、眼底出血、渗漏、新生血管、荧光造影微血管瘤、毛细血管无灌区6项临床症状按无、轻微、严重分别记2、1、0分,各项症状均为2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越好。

2 结果

2.1 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及高血压发生率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高血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及高血压发生率比较 n=53

2.2 2组患者干预前后眼压、视力情况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的眼压、视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眼压、视力情况比较 n=53,

2.3 2组患者干预前后VEGF、TLR4水平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的VEGF、TLR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VEGF、TLR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干预前后VEGF、TLR4水平比较 n=53,μg/L,

2.4 2组患者干预前后眼底病变改善情况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的眼底渗出、眼底出血、渗漏、新生血管、荧光造影微血管瘤、毛细血管无罐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眼底渗出、眼底出血、渗漏、新生血管、荧光造影微血管瘤、毛细血管无灌区6项临床症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5。

表4 2组患者干预前后眼底渗出、出血、渗漏改善情况比较 n=53,分,

表5 2组患者干预前后眼底新生血管、荧光造影微血管瘤、毛细血管无灌区改善情况比较 n=53,分,

3 讨论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机制与机体血压急剧上升有关,当机体血压升高时,会对视网膜肌性动脉血管扩张产生刺激,在血压呈持续上升状态时,血管扩张就会越来越明显,进而破坏视网膜血管,导致视网膜的屏障受损[5]。在患者的发病早期,给予其相应的治疗和干预,便可以降低血压、去除病因,以促进患者眼底病变的早日消退,否则随着病情的发展,严重者会出现失明的情况。因此,对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早期治疗与干预工作尤为重要,是保障患者日后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

常规干预仅从患者的病情角度出发,遵循医嘱对其现下症状进行干预,忽略了饮食、作息、心理状态等均会引起患者血压波动,缺乏全面思考和预防性思维,导致患者的血压难以维持稳定。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及高血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常规干预相比,早期干预弥补了干预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心理干预维持患者心理情绪的稳定,而心理情绪稳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生理血压指标的稳定;健康宣教可增加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有助于提升其治疗依从性,自觉按照医嘱进行服药、作息、饮食,对防治血压上升非常有利;用药干预使患者明白服药的重要性,患者养成良好的服药习惯可维持血压长期稳定[6]。

当患者的血压水平升高时,可能会对动脉的血流平衡产生破坏,导致全身性血管痉挛,血管脉络膜小叶梗死,有软性棉绒斑渗出,最终就会影响眼压与视力[7]。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的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干预可降低眼压,促进视力提升。早期干预中除了通过用药干预、饮食干预降低机体血压水平,从而减少眼部压力外,还通过眼部干预,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减少眼睛对着电子产品的时间与距离,让患者学会健康的用眼方式,便可促进眼压和视力的改善[7]。

VEGF是目前临床工人的最强的一种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原,可对内皮细胞的凋亡产生抑制,同时还对视网膜的新生血管具有促进作用[8]。TLR4是机体促炎反应和免疫应答过程中的重要因子,其介导的炎性反应与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较强相关性[9]。观察组干预后的VEGF、TLR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干预对眼部新生血管生成及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均具有控制作用。心理干预可让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地面对疾病的各项治疗与干预工作,防止负面情绪影响其用药、饮食和用眼依从性,即使在血压恢复正常水平也依然能持之以恒地保持良好的服药、饮食和用眼习惯,便可维持眼部生理功能的血液供应,防止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降低VEGF、TLR4水平[10-11]。

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的各项眼底病变症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干预对患者的眼底病变症状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在患者确诊为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时,护理人员便告知其服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主动与患者沟通,让患者以较为放松的心理状态接受疾病,还加了患者的微信,定期提醒其按时回院复查,不定期在微信推送疾病的相关信息,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让家属参与到干预工作中[12]。内容主要包括:(1)确保方案中的饮食、心理等方面的干预可以与患者的实际情况、喜好等相符,增加其干预依从性;(2)家属参与到患者的用药监督和饮食方案制定中,可以发挥家属监督的作用,确保患者按时按量用药和健康饮食。通过心理干预、健康宣教、用药干预、用眼干预和饮食干预等方面的共同作用,患者的眼底病变症状便可获得明显改善[13]。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早期干预可降低患者的血压、眼压,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提升视力,进而促进其眼底病变症状的改善,值得临床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眼压视网膜视力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保护视力等
好奇:20/20视力到底是什么?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视力测试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