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培训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2024-04-07 02:18杨娟刘倩倩李辉
河北医药 2024年5期
关键词:考核成绩层级满意率

杨娟 刘倩倩 李辉

手术治疗作为临床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其治疗方式具有术后恢复快及治疗时间短等优势,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广大患者的认可[1-2]。手术室人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以及每天要面对琐碎的护理工作,因此较易出现不良事件。近年来,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护理观念在手术领域的转变,应加强手术室管理风险与护理人员的配合,以便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3-4]。分层培训管理模式作为新型培训模式,详细了解手术室管理人员的信息后,对其职责给予层次划分,从而便于建立新型护理管理组织[5-6]。对手术室人员的工作职责与工作范围进行规范,手术室人员的分层培训与岗位职责要求有效结合,以便于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4]。临床对该培训模式的应用有相关研究,但对于该培训模式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培训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探究其培训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12月我院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人员50例,2022年1~6月未进行分层管理培训模式,2022年7~12月行分层管理培训模式。女35例,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32.09±3.20)岁;男15例,年龄27~46岁,平均年龄(32.67±4.02)岁。手术室人员学历:专科2名,本科48名;手术室人员职称类型:医师24名,护理人员26名。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严格遵循伦理原则。

1.2 方法 (1)分层管理体系的建立。评估所参与人员的信息,将工作能力、入职时间与学历纳入评估范围,进行4个层级划分,给予每个层级内合适的负责人进行管理。(2)明确层级护士职责。不同临床护理岗位层级护士培训重点有所不同。①第一层级,工作经验应为5年以上并为主管医师,在工作中组织、主持会议等,在护理工作中发挥指导作用,对护理工作进行制定与评价等。②第二层级,工作经验应为4年以上并为护师,在护理工作中担任组长,对手术用品、手术器械以及手术时间进行管理,给予组内成员进行日常教学,并每日对组内护士的工作质量与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估与调查。③第三层级,工作经验>2年的护士,在组长的指导下对手术室手术物品缺失进行补充,提前准备并核实手术用品。④第四层级,获得护士资格证并通过岗位培训,根据三级护士的指导下对手术道具进行准备。(3)奖罚制度,建立层级晋升制度,当手术室人员通过考核后对其进行晋升,当自身工作出现过错时,对其应进行降级并扣减绩效。不同层级考核标准应有所差异,层级越高难度应越大,并对惩罚制度进行成文规定,严格遵循规定,从而有效提升手术室人员的积极性。(4)岗前工作培训,定期举办培训讲座,在培训时演讲内容应符合各层级手术室人员的职责,此外,应保持较好的责任心,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减少护理风险。

1.3 观察指标

1.3.1 手术室护理质量:采用医院自制量表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评分,满分为20分,量表分值与护理质量正比。

1.3.2 护理人员安全隐患意识:采用医院自制量表对护理人员安全隐患意识进行评分,满分30分,量表分值与安全隐患意识成正比。

1.3.3 专业考核成绩:医院自制考核内容,成绩由2部分组成,满分100分,分数与专业考核成绩成正比。

1.3.4 医师满意率:医师对护士的满意率包含5个问题,采用三级评分法,满意标记为20分,一般标记为10分,不满意标记为5分,满分为100分,分值与满意率成正比。

1.3.5 护理满意率:护士填写满意率调查表,包含10个问题,采用五级评分法,非常满意为10分,满意为8分,不确定为6分,不满意为4分,特别不满意为2分,满分为100分,分值与满意率成正比。

2 结果

2.1 分层培训前、后手术室护理质量比较 分层培训后操作技能、手术室管理、手术配合均高于分层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分层培训前、后手术室护理质量比较 n=50,分,

2.2 分层培训前、后手术室人员安全隐患意识比较 分层培训后手术室人员安全隐患认知、风险意识、安全隐患管理态度均高于分层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分层培训前、后手术室人员安全隐患意识比较 n=50,分,

2.3 分层培训前、后手术室人员专业考核成绩比较 分层培训后手术室人员护理文件书写、专业知识以及总分均高于分层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分层培训前、后手术室人员专业考核成绩比较 n=50,分,

2.4 分层培训前、后医师满意率比较 分层培训前、后总满意率为79.16%、9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分层培训前、后医师满意率比较 n=24,例(%)

2.5 分层培训前、后护理人员满意率比较 分层培训前、后护理满意率为76.92%、9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分层培训前、后护理人员满意率比较 n=26,例(%)

3 讨论

手术室作为给予患者行手术操作的场所,是医院进行实施手术,救治患者的重要场所,在手术期间各个护理细节均不可忽视[7-8]。手术室护理作为医院重要的护理部分,其护理工作的好坏与手术效果成正比,在医患关系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且手术室潜在的安全隐患逐年增加,因此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9]。因此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十分重要。分层培训管理模式相较于传统风险管理,其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10-11]。

分层培训管理模式作为护理人员发展途径之一,其作为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安全的基础,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基础技能与综合素质[12-13]。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升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及精力,打造出优良的竞争氛围,从而提升护理人员的积极性[14]。分层培训管理模式要求带教老师监督手术室人员职责与手术的落实,有利于第四层级、第三层级手术室人员在最短时间内熟悉手术室环境以及手术室护理,从而提升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增强个人能力。有利于第二层级、第一层级手术室个性化能力发展,提升个人成就感,避免手术室人员发生职业倦怠[15-16]。有学者研究指出,通过分层培训管理,能够让手术室人员意识到自身优劣及工作优势,在适合自己的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自身价值[17]。具体的手术室管理中,通过护理人员协助,推动手术的顺利成功,解决手术中遇见的难题,使手术管理工作更加精细化以及专业化[18-19]。本研究显示,分层培训管理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能够有效改善手术室人员操作技能、手术室管理以及手术配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有学者研究指出,第一层级、第二层级、第三层级、第四层级责任手术室人员培训安全隐患意识需求得分程度呈上升形式,手术室人员级别越低对于安全隐患认知、风险意识以及安全隐患管理需求越低[20]。资历深的手术室人员在安全隐患意识方面得到了一定的磨练,其安全隐患认知、风险意识、安全隐患管理相对高于资历浅的手术室人员[21-22]。因此针对分层培训管理模式,广泛征集建议,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使得各层级护理人员对培训内容更加容易接受。分层培训管理模式的专业考核成绩,其具有手术室人员护理水平与核心能力增强等优点[23]。专业考核成绩可通过工作经验积累以及个人的学习来达到较好的水平[24]。本研究表明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分层培训管理模式,手术室人员的安全隐患意识以及专业考核成绩得到较好的提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分层培训管理模式发挥不同层级手术室人员的工作优势,有效提升了手术室人员的专业操作能力以及术中应变能力,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谐医患关系[25-26]。本研究结果显示,分层培训管理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能够有效提升手术室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医生以及护理人员的满意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虽然本研究表明采用分层培训管理模式对手术室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能够有效提升手术室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管理风险人员行分层培训管理模式,手术室人员的风险意识、专业考核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且还有效提高了患者、医师以及护理人员的满意率,有较好的临床护理价值。

猜你喜欢
考核成绩层级满意率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