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元春:在“小”学校里做“大”教育

2024-04-09 18:08何兰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4年1期
关键词:关心校长空间

何兰

占地11.6亩,建筑面积3945平方米,30个班级,1421名学生……从2021年担任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以下简称“临二小”)党支部书记、校长以来,这些数据便常在丁元春心里盘旋。始建于1950年的临二小,是合肥老城区中一所典型的“老旧小”学校,如何在有限空间里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让老学校焕发出新的活力?这是丁元春常常思考的问题。在“小”学校里做“大”教育,这是丁元春找到的答案。

只有小学校,没有小教育

丁元春来到临二小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寻找学校的根脉。在他看来,学校管理不只是一道“数学题”或“工程题”,更是一道“小学大道”的思想题。为了解好这道题,在走访了学校历任校长后,他又与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进行了深入座谈,对学校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系统梳理,开启了一段系统改进学校的探索之旅。

临二小的天井苑有一个大花坛,花坛中央种了一棵榉树,是在2006年学校改扩建时种下的。花坛位置较高,一直都被视为学生的活动禁区。丁元春就任后,用2个多月的时间对花坛区进行了改造,使这块空间变成了由“一树一石一平台”和一个天井广场组成的“榉园”。每年4月,榉园诗会召开之时,校园小诗人们聚集于榉树下,以诗会友,其乐融融;7月,毕业季“星空下的演讲”,一届届学生在这里以“演讲”的方式上完“母校”的最后一课,再出发迎接未来的星辰大海;11月,树叶慢慢变红,榉园化身学生“我型我秀”的舞台,成为他们张扬个性、分享收获的秀场。“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不知不觉间,榉园成了师生最喜欢的活动空间,承载着师生无数美好的回忆。

在榉园之外,“格园”与“一米麦田”的打造都承载了丁元春对教育的思考。2018年,临二小建成了两处劳动教育空间,一处是400 平方米的“空中农场”,另一处是50 平方米的“一米麦田”,在实际使用中,老师们发现,两处空间并没有发挥其最大价值。丁元春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对这两处空间做了改造和升级。

“空中农场”建于学校楼顶,改造后被命名为“格园”,取自格物致知的“格”。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格园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只要学习有需要,所有学科都可以与其真实链接。比如,上美术课,老师会带孩子们到农场观察棉花,细数棉花的花瓣,了解棉花的用處,再让他们用画笔画下自己所见、所想,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

“一米麦田”在学校操场的一角,因第一季所种的小麦而得名。它实际上是由操场荒废的沙池改造而成,被定位为学生的“自留地”,从“种什么”“如何种”到“不同植物该如何共处”“夏天如何灌溉”……在“一米麦田”里,孩子们通过劳作的过程见证生命的开始与结束,用心灵感受眼睛看不到的东西。

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来改造学校的每一处空间,“老旧小”也全是宝。因为空间有限,校园里的每一面墙都被用了起来,丁元春称之为“面面俱到”,即墙面、地面,面面都可创造。“生趣墙”上挂着刻有“榜样”“活泼泼”“小而美”等字样的木牌,每一块都由学校老师亲手制作,包含他们对学校的美好期许;“金石少年墙”则由1128块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石头拼接而成,每一块“小石头”都代表着一个儿童,每学期的“榜样少年”都可以从中选择一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心声”。

“真正的教育是唤醒与激发、打开与拥抱、对话与互动。学校空间改造,不仅仅是美丽的风景,更是精神的挖掘,是对教育常识的回归和儿童立场的坚守。”对校园环境的变化,丁元春如此回应。

今日走进临二小,很有可能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体育课,孩子们把犁地、插秧等生产劳动的动作和体育游戏结合在一起,玩得不亦乐乎;美术课,老师把课堂搬到了“田野”里,让学生在自然中尽情感受美、释放想象力;数学课,所学知识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加减乘除,也可以是辣椒地里发现的数学问题……这个过程中,教育的实体边界被打破,“五育”成了一个整体。“只有小学校,没有小教育。”学校发展的不断更新,丁元春对教育的认知也在更新。

理想学校的应有之态

丁元春心里存着一个理想学校的应有之态——学习社区。在这个社区中,学习是中心,关系是基础。他告诉我们,在临二小,师生关系是从学会关心开始的。

改革之初,丁元春信心满满,踌躇满志,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知学校老教师有诸多不满。这件事让他意识到,做事情不能光有事而没有情。“管理学校,并不是靠管,而是靠激发和唤醒。”丁元春补充道。在摸索中,“榜样、对话、共创和激励”所构成的“关系育人四部曲”也渐渐成型。

对待教师,丁元春极为看重榜样的力量。在临二小,“校长公开课”已经成为一个品牌。每个学期的校本研修启动会,丁元春带着两位副校长轮流上课,向学生借智慧,向老师买批评。对于“校长公开课”,丁元春有自己的期待:“人的成长是需要榜样的。作为教师,我希望自己有足够的能力立足课堂;作为校长,我希望借此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

他也格外珍惜与教师对话的机会。学期开学与结束时,他总会抓住机会跟全体老师进行深入对话,或复盘总结,或共同描绘学校未来的发展愿景,制定下个阶段的目标。在对话中,学校的问题被看见,老师们的内心也被触摸。“我们越能够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就越容易得到他人善意的回应。”在丁元春的影响下,学校管理不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群人的努力,共创与激励成了管理的一种常态,带着学校朝正向的方向继续前行。

对待学生,丁元春始终相信:心中有儿童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他主张从儿童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把儿童的需求放在首位。临二小每天都有1个小时的“关心时光”,在这1个小时里,从自主关心到同伴分享关心再到教师指导关心,学生可以结合学习支架来开展以自我为中心的研修活动。学校里常能看到穿着各色马甲的志愿者在服务,有高年级的孩子去低年级的班上给弟弟妹妹讲故事,也有孩子自告奋勇帮其他班级出板报,所行都是小事,却在其中让孩子们学会了相互关心。“关心时光的设计是为让学生学习把自己同身边的人、事、物联系在一起,构建一个完整的关系生态,过完整而幸福的童年。”在丁元春看来,学习社区要培养的是“完整的儿童”,因为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关心,也都在施予关心,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的这一基本需求。要让学生做更好的自己,就要从“学会关心”开始。

“尊敬的丁丁校长:我非常喜欢学校,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学校。”这是学校二(1)班倪悠然同学在送给丁元春的贺卡上写的一句话,稚嫩的文字与真实的情感,给了他很大的安慰。“我们学校很老,也很小,藏在一个老旧小区内,既没‘颜值,也不够宽敞,但它在孩子们心中却是世界上‘最好的学校。”说这话时,丁元春的言语中透露出掩饰不住的欢喜。他表示,教育不应脱离儿童而存在,孩子们心中的“最好学校”才是校长与老师应该去追求建立的理想学校。“当我们把孩子们装在心里,让他们被看见、被信任、被期待、被温暖,学生也给了我们最好的回馈——他们对学校的喜爱。”在孩子们的喜爱之中,丁元春想要建设学习社区的心越发坚定。

猜你喜欢
关心校长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开心与关心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
校长给力“九个一”
关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