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均:教书育人,守望一生

2024-04-09 18:08杜建均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4年1期
关键词:小何小张教室

杜建均

四川省西充中学教师,高级教师,2021年获评“四川省特级教师”。

从1984年走上村小的三尺讲台,到2024年与职业生涯内最后一届学生相伴;从一个17岁就独自直面工作与生活的少年,到成為闲暇时含饴弄孙的幸福姥爷,杜建均在朋友圈记录了自己在岁月流逝间的心路历程,“曾经以为老去是很遥远的事,突然间年轻成了很久以前的事,时光好不经用,抬眼也是半生。”

回首前半生,人生中最富有活力、朝气的40年,是杜建均埋头教育、献身讲台而无悔的40年。“没有爱就没有好的教育”,这是他贯彻始终的座右铭。县域学校,班里不乏留守儿童,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关注与温暖,每年端午节、中秋节,杜建均都会带领全班孩子举行烛光晚餐——集体给孩子过生日,吃粽子、吃月饼,让孩子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增进班级凝聚力。他还常常接济家境困难的学生,初2011级学生小张是住校生,来自单亲家庭,父母疏于关心,杜建均便把自己的饭卡给小张,还在忙碌之中抽时间陪学生过周末、过生日,在三年的关心与陪伴下,小张初中毕业后顺利升入高中,2014年高考以优异的成绩升入某重点高校,开启了人生逐梦新阶段,令杜建均欣慰不已。在杜建均看来,作为老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对社会的爱,是对国家美好未来的追求。

这份无私的爱,也让很多常人眼里的“差生”在杜建均的关注下受到转化。初2008级学生小何,原是有名的“问题学生”,经过杜建均的长期留意和关心,学生中考顺利考入西充中学,2011年以全县名列前茅的成绩考入解放军后勤学院,现已是海军某部的一位年轻有为的军官。回忆往昔,小何总说:“没有杜老师初中的教育,绝没有我的今天……”

这几年,杜建均的眼睛和视力都大不如前。去年接手新一届班级时,确定座次表后,杜建均便在课间或自习时挨着辨识和记忆学生的特征,不出三周,他就记下了班里的每一位同学。即使上课有时看不清后排同学的长相,杜建均也能凭借方位判断和学生的特征、举止动作,准确叫出学生的名字,“面对新一届学生,只有尽快记住每位同学的名字,他们才能最直观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用心。”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任教以来,要求学生做到的,杜建均总是自己首先做到。为了让学生养成时间观念,不迟到早退,这么多年,他一直坚持自己开关教室门,每天迎接第一个学生来教室,送走最后一个学生出教室。学生说,因为杜老师,他们不好意思迟到。

从教40年,带出13届初中学生,即使经验傍身,杜建均仍然以学习的心态郑重面对每一次备课,“到目前为止,我在初中段已经教了13届学生,但每一次重新备课,每一次在曾经的基础做修改、调整或加入新知识的时候,我都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觉,知识是博大精深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杜建均说,真正爱教书的老师,一定是会学习的老师。

学科知识外,语文作为母语学科,还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身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杜建均看来,文以载道,语文就是文学,文学就是人学。在语文教育过程中,老师既要注重语言本身的教学,让学生从字词句篇开始,在学生时代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领悟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同时更要注意在课堂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美德,让学生深深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一堂好课的关键词有哪些?杜建均毫无迟疑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好课就是学生喜欢听的课,能听懂的课;是能够从这堂课当中接受语文方面的核心素养,又同时涵养品德修为的课。”好老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杜建均用自己的黄金40年,一直践行着教育的朴实真谛。

猜你喜欢
小何小张教室
“313”教室
老何与小何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发现最美的教育故事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巧妙的奉承
有缘人
谁逗谁
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