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2023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成果展暨教育年会

2024-04-09 18:08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4年1期
关键词:成果展人文青少年

2023年11月16日至17日,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和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指导,课堂内外主办,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研究智库承办的“2023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成果展暨教育年会”在重庆举行。

本次活动旨在深入总结青少年中外人文交流的方法与路径,加强人文交流理念的教育、传播和实践,探索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新模式、新经验和新做法,围绕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共建一个多元参与、互学互鉴、共同成长的平台,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曹叠峰,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然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二级巡视员谯建,课堂内外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信中等领导嘉宾出席年会并致辞。37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关注中外人文交流的教育行政部门代表、专家、校长、教育机构负责人参会。

范皑皑:用开放与创新的心态,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的前提是开放与创新。变化是世界的常态,创新是世界的眼睛。我们身处一个每天都在变化的世界,而人类社会的演进之所以能一日日更迭,也正是因为我们处在变化之中。过去没有的变化,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创新”——有的创新在短时间内发挥了作用,但很快消失了;有的创新长期延续,但我们也并未因此停下创新的脚步。从理解创新的角度出发,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成果展为青少年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入口。

边界是创新的藩篱。我们要培养基础教育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要推动中外青少年的人文交流,就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打破边界。

过去,我们说,课本是孩子的世界,现在我们说,世界是孩子的课本;过去,我们认为教育发生在学校,现在我们发现,学习无处不在。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是未来教育的一个缩影,我们要打破地域边界,打破课堂、教室和学校的边界,在新的地域、新的土壤中,让学校、家庭和社会全方位融合在一起,通过家校社协同育人培养具有未来社会胜任力的人才。

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成果展征集和展示了丰富的案例,这些案例能为学校的未来发展提供参照。我们鼓励学校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因此,对于这些案例,我们并不是要移植,而是要在倾听中,把一颗新的种子播种在自己的土壤里,等待它生根、发芽,开出新的花朵。

刘信中:青少年的个性可以张扬一点,阳光一点,活泼一点

青少年要走出去,去看全世界不同的种族,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文化差异,它能够增长青少年的阅历,扩展他们的认知,让他们产生深刻的同理心,让他们明白这个世界需要理解,需要尊重,需要包容。

我记得阿来曾经讲到,在他创作《尘埃落定》前,把阿坝地区的山水都走遍了,行走之间,有了很深的感悟,后来写了很多诗。我觉得他就是用心去触摸,去与自然对话。那么我们青少年人文交流就是要让青少年学会跟人对话。人有多种技能,其中沟通跟交往的能力就特别重要,我们的青少年有时候比较内敛,不太善于言辞。其实我们主张青少年的个性可以张扬一点,阳光一点,活泼一点。

青少年成长不能只是教育工作者的事,全社会都应该重视。所以课堂内外做了青少年出版服务机构,我们就应该有这个责任和担当。这个世界是矛盾的,这个世界的问题是错综复杂的,所以以后我们有条件、有机会也可以搞模拟联合国,让同学们代表不同的国家来发言,怎么去选择?怎么样去找到平衡点?怎么样形成深刻的同理心去理解不同种群的诉求?这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成,我觉得今天的青少年一定得有这样的世界公民的意识,这才是未来我们想要的。所以我们举办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大会的目的意义就在于此,我觉得这个事情对于科技创新来讲,仅仅只是一个起点,没有终点,我们一定要不断向前推动这件事情。

钱志龙:先做减法,再做加法,有舍才有得

通过教育来推动中外青少年的人文交流,我觉得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先做减法,再做加法,有舍才有得。现在孩子们的日程表是满的,课表是满的,如果不腾出时间、空间让他们去做,会让他们更加累。所以教育能做的是大人要撑起这片天空,要舍得说分数没那么重要,名次也没那么重要。教育要做的一件事情是把一些看得见、摸得着,但其实没那么重要的东西先放下,然后去培养、去孕育这些看不见,包括跨文化素养,那里面其实细分的又有跨文化的沟通,跨种族的包容,跨文明化解冲突的能力,都是学生需要的综合能力,它不是割裂的、片面的,它最后还是会回到你需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人怎么去培养。肯定不是靠学我们几百年前的旧知识获得的,他们得有真实的生命体验。得有人去构建出这样的机会,让他们无论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还是通过现在VR的方式,它都可以让我们看见一个更大的世界,这是我们教育该做的事情。

李兵: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要面向未来,让我们的孩子有适应未来与创造未来的能力。2021年,重庆鲁能巴蜀中学转制成公办学校,这是学校发展的一个巨大机遇。如何走一条跨越式的、特色化的发展道路,让学生拥有面对未来的能力?我们认为,推进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加強国际化的教育,是很重要的方式。

过去几年,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课程来拓宽学生了解国际教育的渠道。比如,推进了“中国西部匈牙利文化节·布达佩斯之秋”活动,开设了中外融合英语课程、英语外教口语课程、英文戏剧表演与鉴赏课程。同时,我们也积极与国外学校联系,为学生的国际化教育拓展平台,比如,与意大利都灵阿尔贝蒂娜美术学院缔结友好条约,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更近地了解国际艺术的发展,增加对国际艺术的热爱。

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加强国际化教育的同时,我们也在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做中国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与传播者,增强文化自信。因为我们相信,了解不同的文化,进行文化交流与融合,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内驱力之一。

刘静:让学生爱家乡、知世界、创未来

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对学生的成长是有益处的,培养的是他们的长远学习能力。我们学校一直都很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从2005年开始,便与美国科罗拉多州查帕若高中缔结了友好姊妹学校关系,进行师生互访。2023年10月,我们又与新西兰伯纳姆学校签署了友好学校的协议。

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给学生带来益处,也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教师,要想更好引领学生成长,便需要提升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比如,学好外语,了解其他国家的风俗文化,这样在和学生交流时会更有方向性;提升项目管理能力,才能在具体的课程搭建、教学目标的实现上做到心中有数。

猜你喜欢
成果展人文青少年
人文
乡村环境建设创新团队系列成果展
青少年发明家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山西省电化教育馆发展成果展
“成果展”等十三则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2015年消防科技成果展重要成果展示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