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宇:弘扬教育家精神,做行知式大先生

2024-04-09 18:08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育家情怀培育

从“四有”好老师到“大先生” ,到“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再到教育家精神,标志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阐释不断深入,标志着党对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我们亟需发掘、凝练、弘扬教育家精神,发挥其精神驱动和引领价值,为我国的教育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创机赋能。

对教育家及教育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六条原则,即:心有大我、至誠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如何培养教育家精神?如何成为行知式的大先生?我觉得应该遵循以下六方面原则。

第一,心有大国,厚植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个人对家庭、国家乃至世界的强烈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对家庭、国家乃至世界的一种深厚的爱的情感关切,也是教育家精神培育的重要方向。中国特色的教育家精神培育一定要与国、家密切结合,坚持心有大我,厚植家国情怀,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机赋能。

第二,以德立身,涵养高贵品格。涵养教育家精神的道德素养,首先是以德立身。教育工作者必须把道德修养放在首位,由内而外改变自身气质。修养品德,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浸润书香,在与历史对话的过程中以德润心。其次是以德施教。修炼内德是基础,以德施教是归宿。修炼自身内在品德,最终要通过道德外化来实现以德施教、以德化人、以德润人乃至以德安天下,这是教育家精神道德培育的高级阶段。

第三,心怀大爱,砥砺奉献精神。“大爱”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爱: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国家乃至世界的爱。首先,要爱学生。广大教师要心怀大爱,成为爱的源泉,散发内在的善意和美好,唤醒学生求真、向善、达美的生命之光,让学生沐浴爱的阳光,感受爱、理解爱、学会爱、表达爱和创造爱。其次,要爱教育。当广大教师热爱教育这个事业,就能更充分发挥潜能,激发德性自觉和职业坚守,减少精神内耗,甘于默默奉献,乐于从教爱生,助力教育强国。最后,热爱国家、民族乃至世界万物。这是一种大爱、博爱,是对国家、民族、世界乃至人类命运的深深关切。

第四,守正创新,赓续文化血脉。教育家精神的培育就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赓续文化基因,传承文化血脉,缺失了文化,便丢了精神,失了灵魂。教育家精神的培育要坚持守正,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血脉,守住“中国心”,留住“中国魂”,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国风”。

第五,笃学尚行,注重创新发展。教育家精神的培育需要在笃学上下功夫,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元宇宙、GhatGPT横空出世,第三次教育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广大教师更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笃学理念。教育家精神的培育需要积极开展反思性实践,开展“反思性对话” ,不断获得专业知识的内化生成,专业能力的螺旋提升,专业情怀的润泽丰盈,在专业素养的交互共生中内凝教育家精神。

第六,协同共生,营造成长氛围。政府提供宽松的成长环境、有力的政策和经费保障。学校为教师减压减负,鼓励教师创新。家庭、企业、社会理解尊重教师的工作,营造良好氛围。教育家精神的培育需要塑造集体人格,教育家精神的培育需要走向学习共同体,进而促进协同共生。

猜你喜欢
教育家情怀培育
教育家与儿童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津派教育家成长
为什么现在要说“新教育家”
教育家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