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访谈

2024-04-09 18:08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4年1期
关键词:万泉育才思想

Q1参加第十四届全国“生活·实践”教育年会暨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交流大会的最大感受是?

李闯,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校长助理

本次大会规格高、规模大、覆盖面全,参会人员来自全国各地,为我们一线学校了解“生活·实践”教育以及思考如何开展具体工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想交流、工作交流的平台,我收获满满。

“生活·实践”教育思想是切合时代主题的思想,也是我们21世纪需要大力发扬和传承的教育思想之一。此番学习后,我们未来将在学校教育中以实践教学用地、宿舍生活等资源为重点依托,开发我们相应的“生活·实践”教育课程,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将“生活·实践”教育落入实处,惠及更多学生的成长。

聂学群,重庆市行知学校党支部书记

我非常荣幸来参加了此次“生活·实践”的教育年会,在本次年会中我有三重收获:第一个是我们认识了一个团队,我们了解到周洪宇教授和“生活·实践”教育共同体所进行的“生活·实践”教育研究,知道全国有十余所城市、百余所学校都参与了这一研究。在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实践育人”的教育论述下,这是一个很好的探索,也是对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延续和发展,我们非常荣幸认识了这个组织。

第二个收获是我们结识了一群人,在本次年会上我们倾听了许多高质量的、立意深远的报告,特别是周洪宇教授对教育家精神的解读,对我们应该如何去实践以及面临的一些问题的指导,他的点拨影响至深。在一群有共同教育理想的人的引领之下,我相信我们的教育理想会焕发新的活力。

第三个收获是我们明确了新的方向。我所在的重庆市行知学校,本身就富含“生活·实践”的教育元素,前期我们也已经开展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比如劳动教育、游学课程等,目前均相对成熟。这次学习以后,我们未来会在校园文化、课程设置、学生学业评价,以及我们的教师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继续进行深一层的改革和探究,希望能在大家的共同探索中,走出“生活·实践”教育的新高度。

Q2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弘扬教育家精神,培养新时代大先生”。作为首批获选的“新时代大先生”,您认为学校可以如何将“新时代大先生”的培养与教师队伍的培养相结合?

李晓艳,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学校教育理念的落地,教育发展的朝向,这一切都依赖于我们的教师队伍。每一位个体老师都肩负着培育下一代、肩负着国家振兴的使命和重任,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追求,要朝着“新时代大先生”的方向去不断努力。

作为我们的学校管理者来说,如何让每一位老师的教育生命得以精彩的绽放,需要我们搭建平台,需要我们对老师的尊重、信任和成全,我们相信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去壮大自己,会释放无限潜力,最终成全自己,也成全我们的学生。

因此,学校在对老师进行培养的时候,无论是从学习“新时代大先生”的精神追求,还是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都应该给予更多的平台和理性的引导。比如,我们学校一直采取小项目、小课题的方式,让所有老师都参与进来,一起去研究、探索教育教学上遇到的新困惑、新问题,思考如何让课堂在有限的时间里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成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除了小项目、小课题,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也会把一些涉及学校整体发展,以及与国家相匹配的一些大的发展需求,纳入作为学校的大型主课题,以团队的力量来进行研究,共同探索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用课题的方式带领老师们一同前进、成长,向着成为“新时代大先生”的方向去不断践行、努力,争取在教育领域发挥更大作为,散发更多光热。

Q3学校在落地与践行“生活·实践”教育理念以来,学生有哪些收获与发展?

张和松,重庆市育才中学校党委书记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是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创办的一所学校,我们长期以来都一直践行着陶老先生的教育思想,也就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这也是当今中国教育要回归生活的一个重要路径。教育来源于生活,也必须回归于生活,这样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祖国的未来,才能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

我们育才学子在“生活·实践”教育的沃土里面,也得以形成这样的一些品质:第一是大爱,这是陶老校长所倡导的精神,要爱国家、爱民族、爱自己,要爱生活;第二是求真,陶老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学校也一直这样教导和培养我们的“小先生”,鼓励我们的学生在创新创造的人生之路上,不断地追求真理;第三是奉献,这里的奉献精神,正是陶老校长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我们育才中学的学生具有这样一种奉献的品格、精神;第四是感恩,育才的学子,乐于为集体、为国家、为民族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这样的育才学子,令我们无比自豪。

朱郁,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校长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建校于1933年11月1日,刚刚度过90岁的生日。这么多年来,万泉小学始终秉承着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三大原理,秉承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同时我们也结合了周洪宇教授在传承与创新发展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下提出的“生活·实践”教育理念,在此背景下,我们不断地构建“营造绿色教育生态,传递教育幸福”的办学思想。

在“生活·实践”教育的践行方面,我们做了很多的探索,尤其是以课程建设为依托,我们创设了丰富的节日课程,让孩子成为节日课程的参与者、体验者。我们坚持了十几年的八大节日,比如我们的语文节、数学节、科技节等等,每一个节日不仅承载了自己本身的学科,也综合了其他的多种学科,融合体现为一个具有综合实践性质的主题课程或者是主题活动,通过课程,我们找到了让孩子们打通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一种关联途径。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不仅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孩子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在万泉小学,我们就是要创造一切机会“拆墙搭台”,给孩子们提供尝试的机会,通过拓展课程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尝试者、参与者、体验者,为他们丰富人生的可能性。

课堂上同样如此,我们强调解放孩子们的头脑,解放孩子们的眼睛,解放孩子们的双手,要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孩子,所以我们现在的课堂,从听老师讲为主变成以孩子們自主学习为主,鼓励“少教多学”,鼓励孩子们在课堂上有大胆的质疑,有独立的表达。在这样一种自主的交流学习过程当中,孩子们不仅提升了个人思维品质,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充分获得、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猜你喜欢
万泉育才思想
BIM技术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沈阳万泉地区历史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探索
王育才
姥姥家的小石桥
育才中学
育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