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乐与那场“外交核爆炸”

2024-04-10 02:46田亮
领导文萃 2024年7期
关键词:黄镇戴高乐台湾当局

田亮

60年前的1964年1月27日北京时间19时,新华社和法新社同时发表了一份联合公报。公报仅有45个字,却向全世界释放了巨大的能量——法国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这被西方舆论喻为“外交核爆炸”。为实现建交,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开创者、首任总统夏尔·戴高乐可谓用心良苦。

务实的元首

1963年8月,戴高乐把正在瑞士度假的前总理埃德加·富尔召回爱丽舍宫,同他商量承认中国的问题。此时距戴高乐创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已5个年头,他本人也已七十有三,而中国一直是一片令他向往的土地,他却不曾前往。他不能再等了。

1958年前后美国拉着西方国家采取对华遏制与孤立政策,苏联与中国的关系也已经恶化。在戴高乐看来,敌视和孤立中国不符合法国的国家利益。

在与西方国家打交道的过程中,戴高乐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东方。他认为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在苏联搞的其实不完全是社会主义的,其中也有民族主义的成分。戴高乐在观察中国事务时,并不是从中国是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角度去观察,更多的是从中国是不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国际实体的角度去看。他是一个很务实的人。

这一时期,意大利、日本、联邦德国等国有意与中国加强合作关系。但都被美国人摁下去了。戴高乐不吃美国那一套,他对英国人讲,总有一天我要把中国人拉出万里长城。他跟下属也反复讲这样的话。

据戴高乐的侄子贝尔纳回忆,戴高乐很早就关注中国这个“比有记载的历史还要悠久”的国家。“他多次对我说,中国有着独特而深厚的文明,还曾略带神秘地告诉我,说不定在下个世纪,中国就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世界需要中国。因此,他决定与中国领导人展开合作。”

卡壳的谈判

这次戴高乐之所以找富尔来商议中国事宜,是因为富尔曾在1957年访华,见过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回国后,富尔写了一本名为《蛇与龟》的书介绍新中国,书名借用了毛泽东诗词里“龟蛇锁大江”“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意境。书中主张,中法之间应像武汉的龟山和蛇山那样架起沟通的桥梁,即法国应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与中国建交,这个头怎么开呢?戴高乐想了一个办法,于1963年9月给富尔写了一封信:“您是在法国最高领导人的授意下访华的。这一点,中国当局已经知悉,您也完全有资格提及。访华期间,您务必与中国主要领导人多加接触。在会谈过程中,不论是中方还是您,肯定会主动提到中法关系问题。您必须和中国当局一起谈谈如何才能促进两国关系。”

对于富尔的来访和两国建交,中方是欢迎的。富尔访华,中法建交的齿轮开始转动。富尔到中国后,与周总理等人展开了漫长的谈判,其间因为台湾问题卡壳了。新中国同外国建交都是有条件的,即必须同台湾当局“断交”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戴高乐不想宣布与台湾“断交”,要求同中国无条件建交。

戴高乐有自己的算盘。他将来想向西方表明,法国与中国建交不是屈尊求成。此外,他还念着蒋介石的一些旧情。

周总理制定了“速决为宜”的原则,也就是说这事不能再拖了。法国只要内部承诺不搞“两个中国”,我们可以把建交的公报搞得短一点,先宣布建交,再逐步完成实际建交流程。

戴高乐也急于与中国建交,愿意作出一定让步。1964年1月8日,戴高乐召开内阁会议,讨论中法建交问题。这次会议曾长期不为人知,直到30年后才得以披露。当时,除了总理和外交部长,其他部长只是从报刊上得知中法即将建交的种种传闻,对内情尚一无所知。戴高乐管不了那么多了,要他们挨个表态。大家纷纷表示同意中法建交,只有内政部长罗歇·弗雷强烈反对。戴高乐最后总结道:“不承认中国有没有什么好处?谁也没有向我们提供什么报偿。我们有盟国,采取承认中国这一具有转折意义的步骤,说不定对我们的盟国也不无好处。我们曾就中法关系正常化进行了试探,结果是积极的。”

就这样,45字的建交公报问世了。

异常的举动

就在中法谈判期间,1963年11月,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副总统约翰逊继任总统。关于中法接触的报道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相关情报让约翰逊政府十分担忧。

蒋介石也写信向戴高乐核实是不是真的要与新中国建交。1964年1月15日,在蒋介石去信22天后,戴高乐复信“如实奉告”。同一天,时任法国驻美大使的阿尔方受命正式通知美国:法国内阁已决定承认新中国。美国时任代理国务卿哈里曼当即表示反对,美国时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邦迪为约翰逊出了个主意:让蒋介石不与法国主动“断交”。邦迪认为这是使戴高乐受点挫折的“唯一机会”。

1964年1月31日,戴高乐专门举行了记者招待会,正式对外宣布承认新中国:“中国不仅仅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中国从根本而言是一个文明,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积极地、建设性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他预言道:“还在观望的某些政府,迟早会觉得应仿效法国。”

2月6日,法国政府告知台湾当局,即使台湾不先采取行动,法国仍将与台“断交”,这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台湾当局在巴黎工作人员仍不为所动,赖着不走。4天后,法方向台湾当局作出声明,被逼到墙角的台湾当局这才在当天夜里发表声明,正式与法国“断交”。

6月2日,中国首任驻法大使黄镇抵达巴黎。当时在法国,各国驻法大使通常要等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向总统呈递国书,因为总统要等若干个国家的新任大使到齐后一起接受国书。黄镇却在到任5天后就向戴高乐呈递了国书。呈递国书仪式结束时,戴高乐又和黄镇约定12天后再次會见。这又是很不寻常的举动。

黄镇是著名的“将军大使”。正式谈话一开始,戴高乐就暖场说:“我们都是军人,想来我们一定能谈得来。”黄镇向戴高乐转达了毛主席、周总理的问候。戴高乐说:“毛泽东是位伟大人物,他斗来了胜利。在我此次执政之前,我要我的士兵特别记住他的一句名言:军队在人民中活动必须像鱼在水里一样。中国有7亿人口,它现在还不是一个强国。但是20年后它将成为强国,50年后将成为异常强大的国家。”

建交第一年,两国贸易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当时约合2.46亿元人民币)。1966年,双方签订航空协定,巴黎至上海的航线开通。这是中国同西方国家开辟的第一条直达航线。

戴高乐奠定了法国外交的基础。在当时大国力量消长的环境中,法国人认为他们用相对不那么高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了很大的外交能量。就像戴高乐自己所说,法国再也不是一个“跑龙套”的了。尼克松在《领袖们》一书中写道:“戴高乐犹似一种法国美酒,其味清香醇厚,有劲儿。其品格也像这种美酒一样,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摘自《环球人物》)

猜你喜欢
黄镇戴高乐台湾当局
戴高乐为何选择中国
新中国初期的联合国外交斗争策略及适时调整
名言趣画
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当局对海外保钓运动的“疏导”效果评析
本 期 导 读
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任上的黄镇
罗斯福与戴高乐的恩恩怨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