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金融会计管理及风险

2024-04-11 00:53魏翼舒会芳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1期
关键词:金融会计会计信息化风险管理

魏翼 舒会芳

[摘 要]金融会计是我国会计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现阶段各金融机构开展各类管理活动均离不开金融会计的参与。随着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我国金融会计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升级,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引导金融机构会计管理逐渐朝着多元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综述入手,分析金融会计风险的概念,并探究金融会计管理原则,着重提出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金融会计行业工作办法,以期保障各类金融信息的精确性,提升日常管理工作质量,及时规避、解决各类风险隐患问题,保证金融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金融会计;管理;风险管理

0     引 言

金融会计管理是促进整个金融行业发展、稳定金融市场的关键前提,可为金融机构提供实时、精确、客观的财务及核算数据,并为后续开展管理决策工作提供可靠参考,极大避免了各类金融风险隐患问题的发生。现阶段会计信息化的有效落实,在一定程度上为金融会计工作的创新升级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提高了金融会计管理工作难度。因此,在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如何充分激发金融会计管理工作活力、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是各金融机构重点考虑的问题。

1     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综述

会计信息化实际上就是在现有的会计管理工作中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在进行会计核算等工作时,可利用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自动整合、分析,在解放人力资源的同时提升了工作质量及速度。现阶段常见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模式有MRP Ⅱ、会计电算化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迭代升级,各金融机构的会计管理工作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转变,为进一步适应各机构的信息化发展趋势,会计部门需要积极采取合理的措施及方法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合理管控,充分发挥自身资金整合、资金调配、信息传递的作用,增强金融机构的风险隐患抵抗能力,有效彰显其社会及经济价值,推动行业快速发展[1]。

2     金融会计风险的概念

2.1   内 涵

金融会计依据相关计算法则,对资金流通、统计、运营、核算、监督等环节进行信息数据的整合处理,并为后续的管理工作提供可靠参考,保证决策的精确性、可行性、高效性。金融会计风险则是指在金融机构开展生产运营及日常管理工作期间,由人为因素致使核算错误,进一步导致决策失误,或金融机构受到各类主客观因素影响,使得其信誉、口碑、形象或经济利益受损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金融机构落实金融风险管理防范机制,促进金融行业的稳步发展。

2.2   种 类

2.2.1   规范风险

现阶段,大数据、互联网、5G移动通信等技术不断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推动了金融会计框架的有效落实,但同时也使得现有经济发展格局发生了巨变,市场竞争逐渐加剧。面对翻天覆地的市场环境变革,相关金融机构在运营期间会面临各类风险隐患问题,加之金融会计行业本身具有灵活性与特殊性,其工作规范及指导标准缺乏统一性,与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不一致,存在较为明显的漏洞,给予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金融产品的种类及数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各类金融活动也逐渐呈现虚拟化、电子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金融会计工作风险,加大了对金融活动及产品的监管难度,金融工作的潜在风险隐患问题逐渐暴露。

2.2.2   核算风险

核算风险是金融会计风险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金融会计核算存在核算方式落后、账务处理低效、凭证审查松懈、复核监管缺位、约束力度不足等问题,将极大影响金融机构的资金使用合理性,可能出现盗用、骗用、挪用等问题,给金融机构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通常情况下,核算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为有效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需要相关人员主动加强对金融会计工作成效及质量的管理,及时升级、优化现有的核算及监管工作形式。

2.2.3   监督风险

监管是金融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当前,我国部分金融机构并未构建、落实高效的监管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各类违规违法行为,导致资金无法追回,造成利益损失,影响金融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2.2.4   信息操控风险

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下,各类信息技术手段与金融会计工作得到了充分融合,由此就将频繁出现各类信息操控风险隐患问题,部分金融机构的管理者受到短期利益诱惑,忽视了长远发展需要,对现有的金融会计信息数据进行违规修改,加之会计审核人员及金融监管人员的疏忽,将出现虚报瞒报、弄虚作假等问题,导致其对于现有风险隐患问题认识不到位,缺乏有效评估,进一步加剧金融机构的风险危机,经济损失不断扩大[2]。

3     金融会计管理原则

3.1   事前、事中、事后统一原则

现阶段,金融机构普遍应用全新的会计信息体系开展日常运营活动,其内部会计管理工作内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变、优化。在实际业务管理工作中,事前管理主要是指金融机构提前规划,并制订科学的工作方案,明确未来一定时期的工作内容、目标。但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现阶段部分金融管理人员主要关注事中及事后管理,并未认识到事前管理的重要性,因此需要金融机构采取合理手段,落实事前、事中、事后的统一管理,同时在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升级的背景下,通过对原始数据及控制信息进行审核,保证不同环节管理工作的顺畅衔接。

3.2   内部核算与外部核算统一原则

在现阶段会计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各金融機构需要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加强核算管理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体系的信息整合、处理能力,充分发挥金融会计的督察引导作用。因此,金融机构需要对其内部的债权资产、权益变更等内容进行精确核算,并明确各部门的实际资金流转状况,促进金融机构的健康稳定运行。

3.3   效益原则

金融机构的工作目标就是实现经济运营,而落实管理会计工作理念则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因此,各金融机构在实际开展管理工作期间应重视加强投入成本及获取经济效益,明确其适用性及条理性。为进一步优化现有金融工作质量,金融机构积极引进了会计信息化技术,最大限度上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缓解其工作压力,同时可实现对整个金融机构财务数据信息的快速整合分析。由此,在考虑成本的背景下,若总效益高于预期成本,则该业务可行。若总效益低于预期成本,则应重新制定发展规划[3]。

4     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金融会计行业工作办法

4.1   健全金融会计管理体系

对于现阶段的金融机构而言,所有人主体虚拟化,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会计监管管理及风险防范工作的落实。由此,在会计信息技术深入应用的背景下,需要金融机构遵循市场发展规律,主动对其内部组织框架进行完善升级,为后续开展内部会计风险防范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需要逐渐引进三级会计核算机制,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及先进核算理念的优势,对各业务环节的会计信息进行收集、整合,并统一传输至专门的数据库中进行核算处理,自动生成会计报表,为金融机构的增收节支打下基础,避免出现数据篡改等问题,保证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优化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从根本上减少金融会计风险隐患问题。

4.2   优化会计信息披露机制

为顺应经济市场发展趋势,有效规避各类风险隐患问题,需要各金融机构主动制定并落实标准、可行的会计信息披露机制,帮助相关人员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数据,进而有效降低各类风险隐患发生的可能性。首先,应完善现有报表体系,确保金融机构会计数据的精确性、完整性。可对原报表进行丰富,补充内部风险资产数额、资本充足率、风险比率、贷款限额、备付金额度等会计信息,保证金融机构可客观评判自身运营发展现状。其次,落实责任制度,防止不法分子因为个人私利隐瞒或篡改核心数据信息。依据现行的会计核算工作准则,全体会计人员需要严格遵循各类规章制度,对债权保全、事务变更、筹资成本、资产质量等信息进行定期披露,同时充分发挥责任制度优势,督促员工主动承担起金融会计工作职责及义务,积极建立奖懲机制,保证会计风险防控质量。最后,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预期拆放款等业务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保证在第一时间发出风险预警,并提出合理的应对方案。

4.3   强化机构内部管理工作

一方面,设计合理的运营发展目标及考核机制。金融机构需要始终坚持以严格遵守金融行业规定为主要运营原则,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考核体系,以顺应市场发展趋势为基础,以服务客户为目标,对金融机构的经济效益进行认真考察,创建集资金管理、会计核算于一体的综合性考察机制以及经营目标体系,从动态化、前瞻性的角度制定明确、可行的经营目标,避免受到短期利益的诱惑,影响金融机构的长期发展。另一方面,将风险管理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中,以全机构、全体员工、全工作流程为基础规划操作风险,掌握不同操作风险概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培训、管理活动,实现职工自身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显著提高。不同业务部门与岗位的员工需要及时了解操作风险的分类及危害性,做好日常防范,避免由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欺诈”问题。

4.4   提高机构人才自身素养

第一,加强财会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落实诚信办公理念,杜绝作假账等违规违法行为。第二,重视财务培训。财务管理是现阶段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会计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因此,相关人员除了需要掌握本专业知识之外,也需要主动掌握经济学相关理论,深入分析经济管理工作办法的先进性。从专业的角度解释经济现象,通过分析数据波动规律判断金融机构的运营问题,并深入分析其具体成因,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第三,财务人员需要主动适应金融市场发展变化新形势,并积极参与其中,提升自身的社会使命感、责任感,解锁更多理财技能,满足现阶段的金融岗位工作需要。第四,各金融机构需要主动开展文化宣传及讲演活动,利用公众号、客户端、短视频等方式帮助工作人员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培养复合型、专业化、高素质人才。

4.5   落实会计信息安全体系

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软硬件建设工作是保障系统稳定运行、落实风险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部分金融机构为减少资金投入或本身资金运转困难,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软硬件建设工作,造成设备、技术无法满足全新经济社会发展时期金融机构的运营需要。对此,各金融机构需要创建较为完善的会计信息安全体系。其一,应加强对现有金融信息软件的研发力度,积极与当地信息技术研发机构及企业开展深入合作,有针对性地进行研发创新。其二,各金融机构应当综合自身实际建设目标及业务能力做好双系统、关键设备的迭代升级,实现软硬件的配套建设,推动会计信息管理体系的有序运行。在摆放大量电子终端设备的区域,可加装防电磁干扰、持续电源、防辐射等装置,提升信息传输的稳定性、精确性。对于内部硬件系统,金融机构则需要定期组织专业维修管理人员对全部计算机进行科学管理及修护。其三,充分凸显电子化、现代化会计管理工作优势。在现阶段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我国金融会计工作已经逐渐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为进一步提升对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及创新,避免人为及外部因素对整个系统造成影响,可创建金融会计信息预警机制,并针对可能会出现的风险隐患进行提前预警及分析,对整个信息数据收集、整合机制进行监管,实现会计核算与预警机制的有机结合,通过核算数据录入信息,可帮助预警机制及时找出可疑数据,并第一时间进行反应,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有效降低系统的运营风险系数[4]。

5     结 论

综上,在会计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影响下,整个金融行业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竞争,同时也加大了金融会计管理风险。由此,相关金融机构需要从健全金融会计管理体系、优化会计信息披露机制、强化机构内部管理工作、提高机构人才自身素养、落实会计信息安全体系等方面入手,综合自身实际发展需要及经济发展趋势,从源头处提升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及抗风险能力,打造适宜金融行业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推动会计信息化转型、升级,推动金融行业的均衡、健康、稳健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曹悦.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金融会计管理[J].今日财富,2022(6):76-78.

[2]李书婷.信息化背景下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研究[J].财会学习,2021(35):80-82.

[3]孟瑞雪.信息化背景下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财经界,2021(22):147-148.

[4]李复银.信息化背景下医院会计管理的风险防范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2):51-52.

[收稿日期]2023-07-24

[基金项目]2023年永州市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专业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yzzyjy2023066)。

[作者简介]魏翼(1979— ),女,湖南永州人,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金融会计、大数据与会计;舒会芳(1983— ),女,湖南怀化人,硕士,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大数据与会计、管理科学与工程。

猜你喜欢
金融会计会计信息化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
金融工具会计对银行业的财务影响分析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试论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因素及合理化防范路径思考
探究金融会计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