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钢琴的第三只手

2024-04-13 06:12谭亚
商界 2024年3期
关键词:赛制决赛新加坡

谭亚

1月26日—1月31日,《商界》记者赴新加坡沉浸式体验了一场世界级钢琴比赛。

2019年开赛后,SIYPC这台颇具专业性的比赛因创新赛制和顶配赛程,以惊人的速度成功闯进钢琴赛事圈的一个无人区,拿下多个业界之最。

如今,带孩子参加一场高质量的钢琴比赛,已成为家长在教育投资上达成的一个共识。而这台比赛前后仅用了短短“8个月”,就让很多人从知道它到走上决赛领奖台,带娃成功镀得一层世界级大赛的真金。

在钢琴被唱衰、行业一派萧瑟的当下,办赛的“圈地运动”正加速卷向广大琴童妈妈圈。当各种比赛遍地开花,它证明了想让家长欲罢不能地“氪金”参赛,须从赛制就开始设计。

这块由全新赛制激活的奖牌,不给人任何拒绝的理由,躺着把钱挣了。

突围闪电战

从诞生之初,这场比赛上演的就是一场“闪电战”。

几年前,全球国际音乐家协会(以下简称GIMA)的张一玫会长,在一次日常讨论中动了办赛念头。想法落地非常快,开局也相当顺利,她很快得到有多年国际大赛操盘经验的知名钢琴家王笑寒的认同。

“你们想做怎样的赛事?”王笑寒问她。张一玫说,“世界性的百年音乐赛事。”两人一拍即合。

彼时,世界钢琴大赛已不稀罕,但多是以大师命名的专业赛,其他则是以城市和钢琴品牌命名/冠名的商业比赛。

办什么比赛既能快速跑出来,还能调动现成资源?GIMA是连接世界各地音乐演奏家、教育家和音乐企业家、专业教师的组织,具备办一场国际大赛的许多现成要素。

然而,近年来,受升学加分等政策影响,学琴被战术性放弃,预算吃紧,家长对待各种比赛开销愈发捂紧口袋。从0到1,一台新赛事想“闯”出来何其难。

业界一直有个暗约,不同梯队的钢琴比赛,举办次数越多的资历越老。在各种挑战和压力下,创办一台成功的国际钢琴大赛势必只有一条路:快速打响知名度,出色的同时出圈。

绝不能走老路子,88个黑白琴键怎样才能奏出最强音?创始人兼CEO张一玫意识到,从组建团队、设计赛制到决赛选址,每个环节都必须重塑。

首先得快。2019年,从前期宣传、海选到首届新加坡国际钢琴比赛(以下简称SIPC)完赛,前后仅8个月,就吸引到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及业余选手到新加坡决赛。王笑寒担任艺术总监,他研发推出的“现代化赛制”成了破局点,甫一亮相就被市场记住。

先是落地新加坡的决定。狮城新加坡一直是人文旅游胜地,且早在1998年就舉办过重量级的钢琴比赛,艺术气息浓厚,当地几座艺术院校都是得天独厚的赛场。

而首届决赛恰好选址新加坡最高音乐学府“杨秀桃音乐学院”。一改赛事普遍重成绩轻氛围的传统,结合赛制另一亮点——“比赛+音乐会”的形式,SIPC重拳出击专业性,一举打消许多家长对这台“白牌”比赛的疑虑。

除了顶配的硬件,“张王”组合在评委阵容、赛制规划等软实力上也拉满弓,狠叩家长心门。如首届决赛评委主席居觐在选手面前演奏专场音乐会,让选手既比赛又听大师音乐会,一石二鸟,成功奠定SIPC在赛制上的独特“卖”点。“疯狂考级、比赛,家长却很少花钱带娃去听一场音乐会,大师级的更少”,主办方敏锐洞察到这一痛点。一直以来,紧张的赛程根本容不下音乐会,主办方也没有非做不可的理由。

需求尚在唤醒。当一些旅行机构与赛事方几年后才意识到这一点,SIPC抢先一步就想到并落地。

首届决赛极高人气的赴赛率证明家长对其含金量的认可。在2020年,赛事继续巩固首赛优势,猛戳人心。这一年,组委会做了3件事:

1.升级“音乐会”卖点,艺术总监王笑寒携冠军联袂演奏;

2.为覆盖更大圈子,该届决赛不仅免参赛费,还大幅提高奖金金额,总金额及演出活动合计高达5万美元(排各类国际大赛奖金前列);

3.赛事成为AAF国际赛事基金会(Alink–Argerich Foundation)成员。

尤其第三点,全球为数不多的大型权威国际赛事才能获得认证,这给了极其看重含金量的家长们无法拒绝的理由。

就这样,一台全新赛事在两年间奠定相当知名度,并在琴童家长圈加速扩大影响力。

刚展开翅膀起飞时,病毒肆虐,出行受限,很多赛事停办,不过这反而为SIPC制造了新机会。

考验接不住就是损失,接住就是机会。广大琴童的练琴日常并未因此中断,选拔比赛也没有理由停下来。权衡再三,主办方果断决定举办线上决赛。

最终,评委阵容不减反增,赛事还增设委约演奏等环节,一场横跨四大洲的线上音乐盛典在各方停赛时,给了市场漂亮沉重的一击。

赛制虹吸效应

办赛思维的迥异决定了未来市场。2021年线上赛出高水平,进一步巩固了SIPC决赛奖杯的专业含金量。仅少年演奏家组就有来自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他们大多已经是国际知名比赛的获奖者;此外,来自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所在的职业演奏家组,曾取得大量国际知名比赛优胜名次,其中包括鲁宾斯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

2022年,随着更多比赛因扛不住而消失,SIPC不仅坚持线上开赛,还利用GIMA的资源调度更多大师来到分赛区助阵。“未消失”的2年,不但使其成为业界焦点,还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缓冲时间。

真正挽弓射箭是2023年。4年来,SIPC通过“颁奖”对奖牌自我镀金,此时最有力的弓开始瞄准更多靶心。除恢复线下决赛,这次是左右开弓,主办方又做了两件事:一是赛程迭代,推出“大师课”,配合音乐会提升决赛体验感和价值;二是赛制变阵,一分为“二”。

后者是重头戏。凭借专业资源对市场的敏锐闻嗅,SIPC决定孵化子赛,扩充选拔范围,扩大影响力。

为培养未来音乐家,主办方决定增设子品牌,推出新加坡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以下简称SIYPC),并定于2024年启动。

此举既能让青少年与世界各地同龄人同场竞技,储备经验,也能为SIPC搜寻到优质的种子选手。根据赛制,面向全球职业演奏家的SIPC每两年举办一次,而专为全球青少年音乐学子而设立的SIYPC则每年一次。这样,这台赛事得以覆盖不同等级的钢琴演奏者。

这不仅是特色品类,更是一个垂类的空白赛道——6-8岁低龄区。艺术界一直有个说法,音乐素养的培养存在黄金期,尤其视唱和听辨,4-8岁是最好的时期,错过了效果会大打折扣。

环视周围,许多大赛明确划分了年龄,小组为11岁至14岁,大组为15岁至18岁。6-8岁正是检验进度、不足和交流的关键期,而它被普遍排除在外。

在拥有4 000万琴童的中国,最“残酷”的是除了枯燥练琴、考级,低龄琴童的舞台相当少。学习进度的检验渠道少得可怜,常年的冷板凳让市场快速流失。

高调推出并强化子品牌,意图开辟一块新市场。SIYPC正好瞄准这个广泛人群出击,已在专业度和国际化等方面成功证明自己的SIPC正式向低龄区跃进。

相比其他比赛的直冲拳,这无异于一记缓手,于无形中“放低”了决赛门槛。

原本钢琴比武多靠考级,但随着业余钢琴考级越来越商业化,考级的权威性被削弱,很多家长转而通过比赛名次来检验孩子阶段性的学习成果。

力推的子赛让主办方不仅延续了影响力,更收复了一大片空白市场。“年龄差”的奇招快准狠地切中“望子成郎朗”的妈妈们要害,打到钢琴教育童子功的七寸。

也就是说,既有国际大赛的专业性又增派入场券,市场上没有其他竞品,它就是新趋势。选拔出能得到官方认可的苗子,主办方趁机向外喊话,舞台向所有学音乐的孩子开放,欢迎同台竞技。

这一招让赛事有效避开竞争,将挑战和考验转移到内部对赛事的运营效果上。“加赛”究竟是妙招还是臭棋?一场更严峻的运营突围赛打响。

入场券与氪金账单

果然, 合并新赛制的首届,SIYPC就成了爆款。

自去年11月中旬的预选赛,到今年1月26日抵达新加坡樟宜机场,《商界》记者全程近距离观察了这场赛事的模式和运营细节。

靠快销品打市场的招式来“拉新”,方便扩大声势,大赛先在各地区授权一家传媒公司作为承办方,由后者调动琴行、培训机构等渠道资源,宣傳动员琴童参赛。

一改高门槛掐尖,转向切磋比武式选拔,市场很快打开。如前所述,SIYPC脱胎于“职业+业余”的赛制,此时变阵的化学反应渐渐出现。当专业、业务选手按组别进行同台竞技时,切磋交流自成亮点。

按规则,预赛一、二等奖能直通新加坡决赛,这大大超过往届名额。据统计,最终有600多位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报名决赛,其中低龄少儿组就有110余位,占比最重,也侧面印证低龄区这一潜力市场。

家长同时收到的是世界大赛的决赛入场券和一份“账单”。直到这里,真正的氪金之旅才刚刚开始。

《商界》记者了解到,赛程以“参赛+×”来区分A/B套餐。A套餐为1月26-31日的6天行程,涵盖从开幕式、大师课、音乐会、闭幕式到餐饮住宿、游玩等环节的“一条龙服务”;B套餐为“仅参赛”,选手只需缴纳报名费。记者了解到,前者的费用大概是后者的3倍。

促使家长买单的是短短几年就“出圈”的赛事含金量,以及新加坡作为寒假亲子游王牌目的地的号召力。

相比其他世界大赛多集中在欧洲,新加坡无异于“家门口”,海口一位家长告诉《商界》记者,“3个多小时就能到,千值万值。”

赛制合并、一石二鸟,与之逻辑相似,决赛参照“研学游”的经营模式,收效显著。可以看出,主办方在商业运营和专业赛事运作上选择两条腿走路。因SIPC和SIYPC同属一个组委会,前几届的耕耘无疑为后续商业层面留足了空间。

从某种角度讲,能进组别“前6”(每个组别颁出6个等级的奖项)是其次,见世面、搜集资源才是重点。“专业选手冲金,业余组别混人脉,互不影响。”一位北京家长分析道。

有了前5届比赛的专业浇灌,大赛从今年正式着力运营。

第一招,如前所述,区分价格带,又自带专业组别“降维打击”激发出来的氪金冲动;

第二招,明星光环等话题加持。《商界》记者在现场碰到至少2个明星携子女参赛,自带流量和营销话题;

第三招,“统一搭台+自由唱戏”。记者在现场偶遇到一位1天练琴8小时的专业选手及家长被包围。圈内妈妈都清楚,氪金学琴出奇效关键是好老师,到现场打探师资成了很多人参赛的主要目的。

一位北京的钢琴名师被“追逐”。“能否把×××老师微信分享给我啊?”一位家长急求。“这不行,不太方便。”另一位妈妈一口拒绝。

《商界》记者在闭幕式当晚打车去现场,“您好,去‘首都剧院是吗?”在新加坡,原本没有“首都剧院”,如今因为这场比赛,出租车司机已心照不宣。

——因闭幕式选址于此,且中国选手参赛最多,它在百度地图里甚至被临时命了名。

一场赛事、一座奖杯如何自我镀金再变现?这趟氪金之旅证明,只要选对路径,再高雅的艺术,变现最短只需3个月,且它还能做成一桩大众生意。

猜你喜欢
赛制决赛新加坡
盘点高考概率题中的“赛制”
挺进决赛
饭圈乱象:历年竞技类综艺节目的赛制分析与思考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北京少儿散打比赛采用评分赛制刍议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
赢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