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程改革方向 强化核心素养落地

2024-04-14 03:19王献英袁赣涛路宝祥
中国学校体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课例课程标准动作

王献英 袁赣涛 路宝祥

编者按:2023年11月14—16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十四城市学组主办,深圳市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专业委员会支持,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深圳市龙岗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承办的“2023年十四城市第八届中小学优质体育课展示研讨活动”在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举办。本次活动以“把握课程改革方向 强化核心素养落地”为主题,聚焦《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有效实施,呈现了小学阶段26节、初中阶段16节、高中阶段8节共50节优质体育课。本刊本期呈现了本次活动课例的特点分析和改进建议、“以学为主”的小学体育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以及获得一致好评的优秀展示课课例,旨在为全国的体育教师进一步明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为一线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效落实课程标准提供参考和思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助力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深化发展。

为探索强化核心素养落地理念下高质量推进课程改革的策略,笔者就“2023年十四城市第八届中小学优质体育课展示研讨活动”展示的50节课例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展示课例特点分析

1.变革以体育人方式,着力培育核心素养

本次活动主题为“把握课程改革方向,强化核心素养落地”。来自十四城市学组的体育教师代表带来了50节优质展示课,通过观摩和分析展示课例发现,多数课例在教学设计上紧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以下简称《普高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积极渗透思政教育相关知识,同时融合地域文化、美育、国防教育、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安全应急与避险等跨学科主题教学内容,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革以体育人方式,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如,水平三(五年级)《篮球:行进间传球及应用》一课,融入新疆地域传统特色文化,将极具新疆特色的小动物“土拨鼠”引入课堂,通过设置“打地鼠”的游戏热身环节,引导学生建立跨步接球、迈步传球的动作表象,再通过“打地鼠精”“打地鼠王”游戏进行上一步传接球、上两步传接球和移动中传接球的强化练习,最后通过“打地鼠仙”“鼠灵鼠气”游戏进行比赛和体能提升,整个环节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结合民族地域特色文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磨炼了学生的意志,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充分体现了本节课在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育。再如,水平二(三年级)《足球:脚内侧传接球》一课,创设了“带着朋友游深圳”的情境,把脚内侧传接球练习与游世界之窗景点打卡、运球过障碍接脚内侧传接球组合与游红树林公园打卡相结合;把足球趣味比赛模拟成“大湾区杯赛”。这些设计丰富了学生地理知识的同时也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教师介绍了深圳,介绍了大湾区的人文景观,达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同时,在体能练习部分创设“回收垃圾并分类”的情境,通过回收各种颜色的练习器材(“垃圾”),既增强了体质,也向学生传授了低碳、绿色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了把学习目标和方向从“三维目标”转换到“核心素养”的变革。

展示课例围绕培育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等健康行为而设计,围绕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塑造良好的体育品德而组织教学,不仅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还激发了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热爱历史文学、保护生态环境等人文素养的形成,同时也反映了强化核心素养理念下,一线体育教师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育人方式和路径的变革。

2.教学内容丰富多元,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本次活动展示的课例中,执教教师注重课程资源整合和创新,教学内容的选择丰富多元,不仅有足球、篮球、排球、田径、体操、跳绳、羽毛球、网球等大众项目,也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段位拳一段1-6式对练》《武术:健身长拳》,还有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如《竹竿舞:十字杆跳及体能练习》《滚铁环》,另外还有《飞盘:传接盘组合练习》《体育舞蹈:牛仔舞双人组合动作(3-1)》等新兴体育项目的课例。这些课例不仅反映出一线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呈现多样化、校本化、特色化的趋势,也体现出教师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特点。其中,水平四(八年级)《飞盘:传接盘组合练习》一课,选取现代社会较为流行的飞盘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和发挥新兴体育运动的魅力,迎合和满足学生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富有创新和挑战精神的群体特征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对号入座”游戏中,教师将学生分成2组,一组围成一个大圈,另一组在圈内散点站位。围圈的学生手上各持一个飞盘,飞盘的盘面上印有一些描述个性特点或喜好的词汇,如“勇敢”“自信”“喜欢安静”“二次元”等。圈内的学生通过和围圈的学生进行飞盘传递,寻找最符合自己特质的那片飞盘。如果找到了,就跟围圈的学生交换位置,并继续与圈内学生进行传递。游戏结束后,同一特质的学生之间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僅学会了“传接盘组合动作”,还提升了自我认知水平,更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再如,水平五(高一)《体操:头手倒立及体能练习》一课,巧妙地设计了3个难度的层级动作,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个层级进行展示,学生完成自己选的层级动作就可以“加分”,帮助性格内向怕“丢丑”的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动作掌握好的学生敢于挑战难度、勇于表现自己,学生获得感、成就感满满。

展示课例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运动技能,还帮助学生勇于面对自我、认识自我、正视自我,通过体育课堂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实现自我价值,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奠定基础。

3.智慧体育技术赋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本次活动中,每个场地不仅配备音响、一体机等多媒体设备,还给学生配备了穿戴心率测试仪,实时把各项数据反馈到大屏幕上,供专家、观课教师、授课教师和上课学生参考。多数课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与体育课堂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课堂学练的交互性,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起到了保障安全的作用。如,水平二(三年级)《田径:迎面接力跑》一课,利用虚拟环境,创设闯关情境,借助多媒体把西安“古城墙、大雁塔、兵马俑”等不同练习场景投屏到现场大屏幕,组织学生以打卡闯关的形式进行练习,并将提前录制的“迎面接力跑”动作要领讲解视频和分组练习视频在教学过程中实时播放,节省了组织调队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再如,水平五(高二)《体操:直腿后滚翻》一课,在练习过程中组织学生使用iPad把同伴学练动作录制下来与正确动作做比对,并组织学生分组探讨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动作有清晰的认识,有针对性地进行纠错、改错,助力学生快速学懂、学会,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展示课例以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方式直观、有效地满足了学生的获得感和评价维度的多元性,体现了当下学校体育课堂与信息技术、智慧体育深度融合的时代特征,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本次活动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充分展示了参会各城市“把握课程改革方向,强化核心素养落地”的最新成果,实现了在课程标准理念下,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积极践行“以体育人、以体育心、以体育智”的育人方针。

二、思考与建议

1.转向“以学定教”,注重学生学习体验

教育部办公厅2021年6月印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文件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将“以教定学”观念转向“以学定教”[1]。所谓“以学定教”是教师要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在观课过程中也发现少数课例仍然沿用传统“教”的思维进行教学,忽略了学情分析和学生的体验感,以“教”定“学”痕迹明显。如,水平五(高二)《足球:运、传、射组合技术》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执教教师按照“学”“练”“赛”的结构化模式构建课堂,既有动作练习、组合练习、比赛环节,又有体能练习的环节设置,但为了完成预定设计,在学生已经较熟练地掌握了运传射组合技术后,教师还反复要求学生完成练习次数,导致比赛环节刚开始不到2分钟,就为了下一个体能练习环节的开始而草草收场,笔者在现场观察到学生满脸的失望表情,并发出“哎”的叹气声。这种被教学设计流程固化的课堂教学,学习效率明显降低,课堂氛围也较沉闷。建议教师在学生掌握了学习内容的前提下,适当多“奖励”比赛时间,学生在实战中既提高了技战术水平,也体验到了比赛的快乐,整个课堂氛围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学生脸上就会呈现出成功的“喜悦感”与“获得感”,也更有利于核心素养落地。笔者认为在时下体育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加强对体育教师转换教学理念的培训,指导教师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加强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提升快乐课堂氛围,打造幸福课堂体验。

落实“以学定教”,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与能力基础,以及认知水平,从科学的角度设计适宜的学法;更需要一线教师转向“以学定教”观念,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善于思考,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

2.发挥体能练习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明确强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全面发展体能”[2]。《普高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中提出:“为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的运动负荷,每节课应安排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3]。体能模块被设定为必修必学内容,与运动技能系列、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呈并列关系。《普高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还明确给出体能模块的教学提示和学业质量水平标准,可见体能在促进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而此次活动的展示课中,部分课例体能练习时间明显安排不足,如,在水平五《体操:直腿后滚翻》一课,教案中只设计了4分钟的体能练习;水平五《体操:头手倒立及体能练习》一课,教案中安排了6分钟的体能练习,而在现场执教过程中,实际的体能练习时间还没有达到6分钟,导致整节课运动强度较小。建议体操类体育课一定要安排10分钟左右的较大负荷的体能练习时间,以保证学生基本的锻炼效果。另外,部分课例展示的体能练习方法手段枯燥、单一,在趣味性和发挥运动能力的补偿性方面明显不足。如,水平二(三年级)《田径:折返跑》一课中学生在进行大量的跑动练习后,教师仍然安排了开合跳、并脚左右跳、左右脚交换跳等下肢练习作为体能提升手段,建议用上肢、核心力量练习及小游戏进行替换补偿。还有部分执教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能练习时没有把动作功能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告诉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盲目跟从练习。如,水平四《武术:健身长拳》一课,体能练习中设置了平板支撑、开合跳、金鸡独立等内容,教师如果能给学生讲解这些练习可以提高马步的腿部力量、虚步的动作稳定性等,并提醒学生进行练习时的注意事项,将更能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健康能力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体能练习是学生核心素养达成的重要保障。因此,应高度重视体能练习手段和方法的丰富多样、实用有趣;在一般体能练习中应尽量安排一些补偿性体能练习,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而发挥体能练习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跳出为教而教模式,培育迁移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教师深度理解、灵活运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乐,形成丰富而深刻的个性化运动体验,达到积极的迁移效果。如,水平二《体操:仰卧推起成桥》第5次课,课前学生经过前几次课的学习其实已全部掌握仰卧推起成桥动作。而在观课中笔者发现教师仍然组织学生反复做“顶髋、反手推臂和仰卧推起成桥”的练习,强调学生体会仰卧推起成桥的动作顺序要领。笔者建议在学生已经全部掌握了俯卧成桥动作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利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感受这个基本动作带来的身体用力均衡、控制平稳的体验。如,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尝试不同的站立起身挑战,尝试完成单推手侧身站起、直接推起、落臀仰卧起、站立下桥、组合动作中成桥等学练任务,从而提高身体平衡和控制力、专注力、自身力量能力的评估等学习迁移能力。再如,水平五《足球:二过一进攻配合》第5次課,学生经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已掌握了二过一的传球时机和传球准确性(同伴伸手要球,在同伴起动时传出球),但是执教教师仍然在授课过程中强调学生注意传接球时机,为教动作而教,忽略了实战能力的培养。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强化防守的角度进行思维迁移,引导学生在面对强大防守的情况下做出是选择传球还是突破的判断。如果突破成功,学生成就感将更加强烈;如果突破失败,学生可能会表现出埋怨、鼓励、包容等情绪,教师此时则可顺势指导和教育,既有效提高了学生二过一的突破能力,更有助于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地。培育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一线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丰富对所学知识的多种体验,引导学生思考并运用迁移能力解锁新的技术动作,开启新的挑战。同时在发展学生运动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战运用能力,真正让教学模式不落窠臼、核心素养扎实落地。

基于“强化核心素养落地”理念下分析本次活动中的展示课例,总体呈现出了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标准、以体育人新方式变革、课程内容多样化、关注学生个性需求等特点。但在强化核心素养落地、高质量提高体育课堂质效上还存在许多需要完善和提升的方面。本次活动虽已落幕,但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还需要体育人继续创新和探索,强化核心素养落地依然“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EB/OL].(2021-06-23)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107/t20210722_546095.html,2021-07-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课例课程标准动作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课例
动作描写要具体
画动作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