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幻想“姐姐”

2024-04-15 01:49邵雪芬
心理与健康 2024年4期
关键词:同龄小杰幻想

邵雪芬

小杰,男,16岁,职高一年级,美术设计专业,独生子,成绩较好。

自我怀疑带来的烦恼

11月的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小杰来到了学校心理辅导站,向老师诉说了自己的烦恼。“我幻想出了一个‘姐姐,会跟姐姐讲话或者撒娇,如果有人打断我,我就会变得暴躁。老师,我这样正常吗?”小杰个子中等,体型中等,五官端正,头发剪得短短的,皮肤泛着健康的光泽,声音朗朗的,看上去是个标准的阳光少年。

既然小杰说的是“姐姐”,那就顺便了解一下原生家庭。小杰的爸爸是画图纸的设计师,脾气暴躁,要求很高,经常会打骂小杰;妈妈是当地一所初中的科学教师,不管小杰说什么做什么她总能找到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开始批评指责。小杰感觉自己是在暴力、否定和贬低中长大的。

小杰说自己从小受到欺凌,没有一个朋友,到了初中跟妈妈说了以后,妈妈把他调到了自己任教的班级,但是即便这样,同学还是会取笑他,说他是“妈宝男”,一直到初三下学期才没有受到欺负。现在读了高中,班里也没有什么朋友,只有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跟自己玩,其他人都很疏远。

小杰怀疑自己是不是有心理问题,为什么自己会幻想“姐姐”、脾气暴躁,同时在现实中又总受欺负,不能交到朋友呢?

支持走向探索的初访

1倾听支持带来稳定

青少年来心理咨询通常都是因为出现了情绪问题,然后就是感到无力。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倾诉和宣泄,耐心倾听、准确共情是必须的,也是最重要的。小杰从来没有机会向任何一个人说出自己的烦恼,也没有人真正理解自己的感受,这次终于有机会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困扰了,小杰的情绪开始平稳起来,声音放低了,语速也慢了下来。

2正向建构带来自尊

小杰的暴躁其实是在正常范围内的,他并没有对同学或者老师出现任何暴力行为,他的“暴躁”只是停留在内心的情绪速度和强度上。何况有父母这样的“榜样”存在,小杰在自己的房间里偷偷地“抓狂”一下,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尽管小杰是第一次来访,而且谈的基本上都是问题,但访谈中还是出现了很多资源:小杰的成绩很好,特别是数学成绩;小杰的父母都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中产家庭,父母也在能力范围内给到了一些支持;虽然从小受同伴欺凌,但到了初三下学期这个情况就消失了,而且到了高中还有了两个玩得比较好的同学。整体来看,情况在改善中。

当我把这些评估反馈给小杰时,他感觉好多了。

3探索诠释带来理解

小杰的问题里最“离奇”的就是这个幻想出来的“姐姐”,这涉及青少年的性幻想,需要进行具体化和澄清。老师问,“姐姐比你大几岁?”“你一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跟姐姐说话?”“你具体是怎么撒娇的?”“你会幻想和姐姐发生性行为吗?”小杰告诉我这个“姐姐”比他大了大约7、8岁;他随时随地会和“姐姐”对话的,自己想要她出来她就会出来陪着自己;睡前躺在床上会对“姐姐”撒娇,对姐姐说“姐姐抱”、“姐姐亲”这样的话;也会幻想和“姐姐”发生性行为,但是自己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做的,自己也到网上去查过,但是没查到。

小杰的坦诚让老师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他的行为了:作为一个青春期的健康男孩,对年轻女性好奇、产生性幻想是很正常的;同时因为小杰在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中受挫,长期孤单,内心需求被父母忽略,甚至被父母粗暴对待,作为独生子,有了既成熟又是同辈的“姐姐”,可以包容和照顾自己,可以满足爱的需求;当他享受“姐姐”的亲密陪伴和情感互动时,被打断是容易出现暴躁情绪的;由于小杰没有真正的性经验,所以和“姐姐”的亲密接触停留在了“抱”和“亲”的阶段。这跟做性梦其实是一个道理,只不过小杰是清醒状态下的“白日梦”罢了,用心理防御机制来解释,就是幻想和补偿。

当老师把这些诠释反馈给小杰时,小杰似乎更能接受这样的自己了,他吁了一口气,好像如释重负。

探索走向深入的再访

一个多月后,小杰再次来访,一坐到沙发上就开始说起自己的烦恼,“同学都讨厌我,孤立我,哪怕我对他们很好,但是他们就是不跟我玩,没人理我,没有任何回馈,太不公平了!”小杰愤愤不平,也很是郁闷。

交朋友是第一次咨询就提及的问题,于是这次我们围绕人际交往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原来小杰一直用“给好处”的方式来获得同学的好感,比如帮人跑腿、送零食甚至借钱,原本指望他们也能有所回报,跟自己做朋友,但是发现这些人根本就“没良心”,自己还是孤单一人。他想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从来不给别人‘好处,但是就有朋友呢?”

当被问到何以认为互相给与“好处”的方式就能形成好的关系时,小杰说父母就是这么对待自己的,成绩好父母就喜欢,因为让他们“有面子”,原来小杰内化和认同了功利性的人际交往方式。他不解地反问道,“这不是最简单、最有用的方式吗?”

老师于是追问怎么知道这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小杰突然发现自己的“成功经验”还停留在小学二年級,

那时他能靠这种方法交到朋友。但在二年级以后,随着小杰去上了很多兴趣班,和同龄伙伴的交往就几乎没有了,孤单也就一直伴随着他。老师问小杰有没有因为欣赏对方的个性或者人格魅力而交往时,小杰说从来没有。

同龄伙伴的人际交往模式已经进入到了多元深入的青少年阶段,而小杰却还停留在单一肤浅的儿童阶段。小杰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老师询问以后他会做些什么有用的事情时,小杰说:“首先就是不去讨好他们了,与对方平等相处,然后就是展示真实的自己,做自己至少不压抑,最好以后能通过互相欣赏交到朋友。”

青少年助人工作的要领

青少年的自尊需要是强烈而脆弱的,在他们情绪很低落的时候,倾听和陪伴就是支持,稳定情绪是工作起效的第一步。

用正常化技术和资源取向看到青少年已有的资源和力量,能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保护自尊心。

理解和诠释可以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自己,更能自我接纳。

探索固有行为模式背后的基本信念,可以让青少年提升觉察,自我改变。

猜你喜欢
同龄小杰幻想
约定
Let's play!一起玩吧!
锁不住的幻想
高个子不可怕
他鼓励了我(二)
偷梁换柱
对我国男女不同龄退休政策的社会性别分析
对男女同龄退休建议和提案的思考
幻想画
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