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成 因爱坚守,用心传承

2024-04-15 07:02梁伟
中华儿女 2024年4期
关键词:牙雕李俊象牙

梁伟

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曾说:“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影响孩子的性格和态度,更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走向和高度。

全国青联委员、北京城市学院青年教师李俊成亦是如此。他的父亲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牙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春珂,在父亲的传授下,李俊成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始终保持着对牙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对李俊成来说,牙雕已经远远超越了物质,而是传达情感和思想的途径,他的每一件作品都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正如他所言:“我的作品能够带给大家快乐和感动,感觉特别值得。我雕刻的不仅仅是艺术作品,更是自己的所思所想。”

“最好的父爱是亦师亦友的陪伴”

李俊成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因为父亲李春珂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象牙雕刻代表性传承人,所以牙雕对李俊成而言,或许是血液中与生俱来携带的“文化基因”。

在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燕京八绝”颇具代表性,也是北京传统技艺的巅峰,即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八大工艺门类。其中,象牙雕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六七千年前。良渚文化时期牙雕技艺就已经诞生,到唐宋时期开始发展,直至明代郑和下西洋,把象牙原材料带回中国,由当时喜欢雕刻的文人、画家亲手制作,达到了中国牙雕最辉煌的时期。此后,清朝开设造办处,牙雕成为皇家御用,就这样代代传承。

1958年,北京象牙雕刻厂成立。在牙雕的各类派别中,北京牙雕独树一帜,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结合运用圆雕、浮雕和镂空雕等刀法,融合古代绘画、石刻、泥塑等工艺的特点。李春珂自1964年就在北京象牙雕刻厂做工,所以李俊成儿时对父亲最深的记忆,就是他一直握着一把凿子,“不是在凿活,就是在铲活,不是在铲活,就是在磨活。”似乎父亲日复一日都在干着同一件事,永远是那么精细、专注和耐心。

有时,李俊成感觉父亲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手里的凿子就是魔法棒,将一个个原料凿成了一件件活灵活现的艺术品;有时候又感觉父亲挺“傻”的,全年无休工作,也挣不到多少钱,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李俊成说:“那时候,父亲最开心的就是作品完成的时候,但他对每一件作品似乎又总有不满意的地方,总在精雕细刻。他总说作品一定要有‘味儿,小时候不知道‘味儿是什么?现在想想,这个‘味儿可能就是文化。”

那时李春珂没有给李俊成传授过任何技艺,他希望儿子能凭着兴趣和爱好去规划自己的未来。虽然,喜欢手工的李俊成在十多岁时已经能制作鼻烟壶,但他是纯粹觉得好玩。若回忆儿时有什么愿望,他想可能是医生,也可能是老师,但一定不是做牙雕。

让李俊成对牙雕艺术有所改观是在2000年,那一年,他16岁。当时李春珂从牙雕厂领到了长达1.8米的象牙,想用牙雕表现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韩熙载夜宴图》。为了这幅作品,李春珂在设计图稿的半年中,每天都在琢磨着如何表现画面中10多个人物46次反复出现在不同的位置,并与画面中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等五个情节呼应。经过不断打磨、调整,这件作品最终成为牙雕中的珍品。而当这件作品呈现在李俊成面前时,他完全被震撼了,“整幅作品忠实了原作,同时又是在原作基础上的再创作。这里不仅有形似,还有神似。”

画家齐白石曾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李俊成认为“似与不似”的拿捏,或许是可意会难言表的感受,只能在多年的雕刻中慢慢领悟、展现。

李俊成说:“择一业,从一生。父亲一直坚守牙雕艺术,他执着的精神一直指引着我人生的方向,虽然他不会要求我必须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做出什么成绩,但是我对自己的事业有目标、有追求。有这样的父子关系非常幸运,很多人在长大后渐渐失去了与父母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的机会,而我和父亲没有距离感,他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朋友。”

工具一起一落,尽显匠心功力

2004年,李俊成考入北京城市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随着对建筑设计的学习和了解,李俊成内心居然激发出了对牙雕的浓厚兴趣。那时只要有时间,他就会跑到父亲的工作室,当时李春珂的徒弟很多,工作中的他总是一边琢磨着新的作品,一边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徒,根本无暇顾及一旁的李俊成。电动刻刀的钻头飞速旋转,原料碎屑随风而起,拂去手中雕像的粉尘……对于李俊成来说,这就是幸福的味道。

闲暇时,李俊成开始阅读《中国美术全集》《宋画全集》《色彩与构图的艺术》《西方美术史》,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他也都喜欢,似乎每一本书,都会让他有收获。随着对传统文化不断深入学习领会,再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他逐渐产生很多创作灵感。此外,李俊成还见到了父亲很多“大师级”的朋友,有幸得见一些让他彻底开了眼界的收藏。

李春珂说:“坚守传统手工技艺的艺人们,用手传递出的温度以及对极致工艺的追求,而今越发珍贵。所以学习这个技术,除了有天赋、了解传统文化外,还要付出努力和汗水。”李俊成就是这样的人,虽然24岁才开始学习这门技术,父亲对他多是“散养”状态,没有特别的技艺传授,但是耳濡目染多年,他听着听着就懂了,练着练着就会了,这一切似乎都是水到渠成。

李俊成说:“牙雕的技艺不是单一的,需要雕、画、刻,我认为技艺可以练习,最难的还是构思设计,因为我们都是根据材料去设计,所以创作比较困难。文化的积累、对事物的认知,最后全部体现到设计上。一件好的作品,美只是第一个层面,最重要层面是内涵。”也正是如此,李俊成在获得材料后,都会深入思考,自己想表达的是什么、做这个作品的意义是什么,倘若没有想透彻,他一定不会创作。

2015年,李俊成创作的作品《沙弥佛》获得“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同年,他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雕(北京玉雕)代表性传承人李博生。作为李博生的第一位研究生徒弟,李俊成受益颇多。在他看来,雕刻类艺术是相通的,不过是材料不同、工具不同,只要会了其中一种,就能触类旁通。他的想法很简单,跟着师父能够多学一种思维方式。

仔细观察、深入体会、掌握结构、注意特征,这是李博生对李俊成提出的要求。李博生说:“单纯的学院派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了解手工艺本身的特质,梨子好吃不好吃,其实自己也没尝过,这是有问题的;而单纯的师父带徒弟,师父本身理论水平有限,徒弟顶多学到手艺,知道一些经验,但很难抓到技巧背后的道理,要把这两种模式结合起来。”

李俊成就是在这样的结合中学习,收获很大。他在技艺增长的同时,开始思考“传统技艺研究”方向的深层次问题。

“学校提供了一个拜师学艺的平台,师父与我们沿袭了传统、纯粹的师徒关系,有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内心认定,手艺活儿里就有了事业追求和精神寄托。”李俊成说,“其实我父亲和师父很多态度都是共通的,对于珍贵的原料,无论大小,必须按照做艺术品的标准去使用。师父的观点就是,治玉是做活儿,不是做货,要做艺术品,而不是做产品。做玉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唯有如此,才能做得出经典艺术品。工具一起一落,尽显匠心功力。”

“我最大的成绩是我的学生”

2017年,李俊成硕士研究生毕业,回到母校北京城市学院,成为工艺美术系的老师。从传统非遗技艺类课程的教师,到工艺美术教研室主任、文物保护与修复教研室主任,直到现在,他还在给学生们上雕塑设计的课程,他希望将中华传统非遗技艺融入大学教育体系中,探索新的艺术传承之路。

传统技艺类的课程授课方式和其他课程不太一样,讲究的是言传身教,李俊成将当年看着父亲授课,和在李博生那里的所学,一点一滴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他会走到每一个学生身边,在画稿上、在实际操作中,边改边讲,这在他看来才是“最科学的授课方式”。

“无论在工作室还是课堂上,只要有学生愿意学,我都教。下课后,无论哪个学生因为专业问题,和我发微信探讨,我都一一回复。”李俊成说,这是他和学生多年的相处之道。“老师首先要真诚,要尊重学生,多和他们探讨、交流,帮助他们成长。”慢慢地,李俊成发现,有更多的学生对传统技艺感兴趣,愿意学的人也越来越多。

七年来,李俊成所教授的300多名学生,很多都和他保持着联系。他们之中有的成为小学或中学教师,有的继续深造,还有的进了中国工美集团、北京工美集团等大型企业。“我最大的成绩是我的学生。”李俊成认为,无论学生们选择继续学习还是工作,其实都是在用另一种方式从事非遗技艺的传承与传播。

2018年起,我国全面禁止了国内商业性象牙贸易,古老的牙雕艺术开始面临困境。其实,象牙属于国家管控的物资,我国政府一直遵守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严厉打击滥杀、走私象牙的行为。所有合法途径取得的象牙原材料,全部是由联合国给予配额,每一根象牙都有備案。由于象牙材料的稀缺性,牙雕匠人转而寻找河马牙、猛犸象牙、牛骨等材料进行替代。事实上,最后一批猛犸象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灭绝,它们的象牙在地下埋藏了数万年后大量出土。虽然这些猛犸象牙的表面可能受到侵蚀并容易开裂,但其内部质地与象牙基本一致,完全可以作为象牙材料的替代品。所以,对于牙雕技艺的未来,李俊成从未失去过信心。

多年来,无论工作多忙,李俊成永远将艺术创作放在前面,他在艺术创作中会加入自己的思考,也会有自己曾经的回忆,很多“80后”在他的作品中都能找到共鸣,李俊成的一件名为《左右》的猛犸象牙香插就是如此。跷跷板的两头是两个孩子,一人手里拿着红色的爆竹,另一人的手中预留了插香孔,随着线香燃尽,跷跷板慢慢变得平衡。作品中两个孩子脸上的表情特别生动,刻画得惟妙惟肖、形神兼备,该作品在展现牙雕温润之美的同时,也彰显了李俊成作为艺术家的思考和延伸。

李俊成说:“我的童年特别快乐,那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可以放炮。当然,玩跷跷板也是开心的事,两个开心的事放在一起,就更快乐了。做这个作品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怀念童年。当然,这背后也需要思考很多,除了放炮,还要设计两个小孩背后的故事,平衡点在哪里?有举炮的,就一定有点炮的。”

李俊成的想法得到了父亲的肯定,同时获得了最诚恳的建议:爆竹即将点燃,孩子捂住耳朵,手如果与耳朵微微有一点距离,这个细节的处理可能会让整件作品更加灵动。李俊成立马悟出了这个“灵动”的内在含义,父亲的阅历与技艺对他帮助很大。

最终,《左右》获得了2019年“工美杯”北京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赛的金奖。李春珂说:“传统牙雕创作的作品内容比较有局限性,主要是一些雕像、摆件等等,但是李俊成在创作中就会加入年轻人的一些思考。”

2022年12月,李俊成成为北京市西城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象牙雕刻”代表性传承人,他说“象牙雕刻”这四个字对他来说弥足珍贵,因为项目还是象牙,不是猛犸象牙或者牙雕技艺。能够成为“象牙雕刻”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真的太难了,而且肩上的责任格外重大。这几年,父亲工作室的学生一个个离开了,也预示这个“象牙雕刻”未来的传承之路会日益艰难,但是李俊成从未放弃,他认为自己除了在大学里培养非遗人才外,还可以为文化传承尽更大力量。作为全国青联委员的他,参加社区青年汇活动,为孩子们介绍“燕京八绝”宫廷技艺,加深大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孩子们稚嫩而真挚的反馈让他体会到了履职尽责的获得感。

李俊成认为,自己在传统非遗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上,还能做得更多。“多年来,牙雕因为原材料问题一直饱受争议,但研究牙雕艺术、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支持象牙贸易禁令、拯救大象并行不悖。如何在保护好野生动物的基础上,令牙雕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大家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传承牙雕文化,不仅是对技艺的延续,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与守护。我相信每一尊牙雕,都承载着前辈的智慧与心血,我们要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用心融入作品。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理性、正确地看待这门技艺,更期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识牙雕、理解牙雕、爱上牙雕。”

责任编辑 赵汉琪

猜你喜欢
牙雕李俊象牙
寻找象牙参
一根象牙筷
吹画
当代猛犸牙雕的再生与发展
象牙长啊长
李俊彦
当代猛犸牙雕的再生与发展
A Brief Analysis On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Enthusiasm In Classroom
象牙战争
李俊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