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筑,群策群力,“五大”体系护航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2024-04-16 07:12黄偲聪何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危机干预家校协同机制建设

黄偲聪?何妍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发社会关注,一些青少年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学业,个别甚至发展成精神疾病。2023年初,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再次明确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各自在协同育人过程中的职责定位。学校是青少年的重要成长环境,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构建全方位、多渠道、既分工明确又互相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是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客观要求,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为保障当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全面落地,河南省平顶山市紧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五大”服务体系,积极探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机制,并先后印发《关于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意见》《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通过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和机制落实,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近日,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河南省平顶山市教体局副局长尹卫东。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机制建设;危机干预;家校协同;专访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4)06-0004-05

整合各方资源,

建立“五大”体系

记者(以下简称“记”):尹副局长您好!我们知道河南省教育厅在2013年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了必修课程,平顶山市积极响应该项举措,并在近年来致力于探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机制,请您介绍一下平顶山市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思路、实施策略,以及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措施和做法。

尹卫东副局长(以下简称“尹”):近年来,平顶山市为积极探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机制,构建全方位、多渠道、既分工明确又互相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抓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五大”服务体系:行政管理与教研支持体系、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辅导体系、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体系、心理健康队伍建设体系和家校社心理健康协同育人体系。

第一,健全组织,优化行政管理与教研支持体系。早在2010年,我市教育体育局就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等指导机构。近年来,又成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了对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督导。在政策方面,我市先后印发《关于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意见》《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推动各县(市、区)教体局成立指导中心,配置心理健康教研员,成立心理健康学科中心组,分学段成立教研组;学校层面也相应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并配置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

第二,发掘资源,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辅导体系。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河南省教育厅于2013年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计划,我市积极响应,并鼓励学校为学生配发心理健康教材,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课程建设方面,目前,我市在整体上实现了“心理课在小学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在中学每学年不少于14课时”的目标。2021年,市教体局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学校必修课程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考核权重和力度,比如在教学质量百分制评价中,心理健康占到了15分。除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外,我市教体局还积极通过发掘实践活动资源和开拓宣传阵地资源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例如开展趣味心理主题活动,在各地开设讲座或组织师生编写、演出心理剧等。

第三,多维着力,强化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体系。虽然不少学校在前几年已经开展了学生心理测评,但由于学校之间使用的软件、平台等不同,导致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割裂,难以有效统一管理和分析运用,政府主管部门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有一定难度。为解决这一难题,2022年10月,由市教体局统筹,依托于第三方社会机构的心理健康大数据云平台完成了全市四年级以上约42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不仅帮助各学校建立了“一生一策”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还实现了“班级—年级—校级—区县—市级”五级数据管理,学生危机分级研判、分类预警与在线上报告,优化了上报流程。此外,我市建立的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还包括“家校协同—校医共建”心理危機干预机制,整合家庭、学校和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为出现心理问题的师生提供服务。

第四,多措并举,构建发展型心理健康队伍建设体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地离不开强大的人才队伍。自2012年起,市教体局便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学校教师培训体系,每学期针对全体教职员工分别进行各类培训,同时,进一步提升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并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专项研究。

第五,多方合力,构建家校社心理健康协同育人体系。2023年初,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再次明确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各自在协同育人中的职责定位。而在此之前,我市就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主要从家庭教育指导专业人才和家校协同体系建设两方面入手。现已基本形成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记:您刚刚提到,平顶山市从教材、课时、考核等方面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程质量,那么在校园心理课之外,在丰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方面,平顶山还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之外,平顶山市教体局还积极通过发掘实践活动资源和开拓宣传阵地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沉浸感”,丰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例如,分层级举办“心理教研,相约春天”“舞动心灵阳光成长”校园心理剧评选活动,组织开展“温暖我,拥抱我”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志愿服务进校园、进社区”、“心理健康讲座进校园”、趣味心理运动会等主题活动。此外,考虑到部分学校地处偏远、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贫乏,市教体局联合市新闻广播电台推出“阳光成长”栏目,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家庭教育指导师和一线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定期面向全市广大师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在市教育电视台开设“成长剧场”,集中展播由师生自编自演的《留守阳光》《我不是第一名》《疗郁之光》等校园心理剧,得到了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此外,心理辅导室是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危机干预等服务的主阵地,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地。2015年起,平顶山市加大了对学校心理辅导室软硬件设施的建设,由市教体局为直属学校拨发专款支持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县区学校心理辅导室经费由当地财政支出,并逐步向偏远区县和农村普及,经过多年努力,平顶山市标准化心理辅导室的建设比例逐步提高。

记:建立中小学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有利于维护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建设平安健康校园和幸福美好家庭。那么在建立和强化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方面,平顶山市还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尹:一方面,为有效应对危机事件,我市各中小学校在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或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之下设立了校园心理危机工作小组,制定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和流程;针对在心理测评中发现存在重大心理问题的学生,由学校在保密范围内,组织校内外相关专业人员进一步研判,及时将干预或转介方案告知家长,协助家长送诊治疗并持续追踪。

另一方面,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开展“校医共建”工作。由市精神病医院与市直中小学建立“校医共建”机制,各县(市、区)卫生健康部门组织辖区内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对接辖区内中小学建立“校医共建”机制,由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为中小学落实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技术指导,开通绿色通道,为出现心理问题、精神障碍的师生提供便捷的转介、诊疗服务。

记: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体系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队伍来支撑,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和体系构建的关键所在。那么,平顶山市在教师培训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呢?

尹:我市每学期针对全体教职员工分别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专题培训”和“教师心理健康及职业幸福感培训”。对于新入职的教师进行“岗前心理知识培训”,对班主任和年级管理人员进行“学校危机干预与预防专题培训”,并且将其作为年终督导检查的项目之一,定量、定质考核。此外,还依托“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以及全国、省市级等心理健康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水平。2022年起,市教研室还研制了全体教师分层分类专项培训方案和轮训制度,以三年为一周期开展全员培训,实现教师培训全覆盖。

为进一步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的专业化,近年来,市教体局还逐年加大了本科及以上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招聘力度,各县(市、区)教体局全部配置了心理健康教研员,成立了心理健康学科中心组,并分学段成立了教研组,实行网格化管理,分级分区开展心理健康学科教研活动和教学视导活动,并规定每学期不少于40节课。为促进专业教师成长,市教体局还定期组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课例、校园心理剧、典型案例等征集评选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项目申报工作,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专项研究。

记: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不仅仅取决于个体因素,也受到家庭、同伴、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家校协同”,更好地整合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这是保障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实践中,平顶山市如何整合资源,让心理健康教育走入家庭?

尹:我市从家庭教育工作指导者的队伍建设和推进各学校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入手。其一,推进建设家庭教育工作指导者队伍,加强专业引领。由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市精神卫生机构医生等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了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团,在“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5·25心理健康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以及新生入学、开学、毕业、升学、考试前后等重要时间节点和影响心理健康重大事件发生时段,邀请专家团成员,通过形式灵活、内容充实的家庭教育讲座,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的具体方法。

其二,引导学校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由学校自主制定家校共育方案,依托家长会、微信群等方式强化家校信息的双向交流,适当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并引導家长认识孩子行为背后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样,学校与心理危机学生的家长就能形成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帮助家长调整教育方式、优化亲子关系,有效形成家校合力。我们还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立家访制度、健全教学开放日、举办家长学校、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家长建立课程体系。2023年上半年,市教体局还组织举办了“平顶山市首届家长学校建设研讨会”“家庭教育促进法”“家校协同育人”等系列讲座活动,并开展了首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和实验学校建设工作。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家校社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系统优化提升,实践成果丰硕

记:我们看到平顶山市从行政教研、专业辅导、危机干预、队伍建设到协同育人这五方面,完整创建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五大”服务体系,从实践效果来看,这一体系带来了哪些成果?

尹:通过推进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五大”服务体系,我市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组织建设、普查制度、危机干预、教学成果和教育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和队伍更加健全。目前,平顶山市11个县(市、区)教体局已全部成立指导中心,市教体局配置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研员,成立了学科中心组,并分学段成立了学科教研组;各县(市、区)配置1~3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研员,并成立了相应的学科教研指导机构或指导中心。全市有700余所学校全部成立心理健康领导小组,每所学校配备至少1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其中,心理健康示范校和学生一千人以上的学校配置2~3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市区专职心理健康教师40余名,中学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人数超过45%。我市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统一协调、上下贯通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体系。

第二,形成了常态化的心理健康普查制度。省教育厅在我市设置了小学、初中、高中共7所心理健康试点学校,每学期定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反馈、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及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此外还引入了心理健康大数据云平台,通过多轮探索与实践,我市逐步形成了相对合理的心理健康普查制度和更加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具体为:在市教体局的统筹下,全市每年面向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和高中全体学生开展一次心理普查,全面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普查结束后,一方面会择期面向全市业务领导和专兼职心理教师召开测评后业务研讨会,及时解读学生的整体测评情况及下一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另一方面会面向全市各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分管校长、心理普测负责人、专兼职教师、所有参与测评班级的班主任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普测后心理访谈培训”,通过访谈进一步评估学生的真实心理健康状态,从而确定“危机预警”学生名单,进一步落实工作。

第三,完善了学校危机个案的评估及应对机制。通过心理健康大数据的运用,在进行常态化的心理健康普查之后,平台不仅会自动对学生的风险进行等级评定,还会从减缓压力来源、提升心理韧性等方面给予详细的教育和干预建议,为学生的分层分类管理提供支持和保障。

此外,市教体局组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组,对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进行专业指导,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各中小学校均成立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心理测评—访谈评估—分层分类干预—危机预警—危机上报—个案转介”的应对机制和“朋辈—班级—年级—学校”四级预警网络。对于出现高危倾向的学生,在通知家长的同时,通过逐级上报实现“学校—县级—市级”三级联动,并与市第六人民医院建立医教协同,摸索形成了家校社医联动的危机个案联动机制。

第四,涌现出一批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学研究成果。近年来,平顶山市心理健康学科成果丰硕,市教育局与北师大心理研究所合作参与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大数据的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与脑机制研究”等课题研究;市基础教研室先后完成了“平顶山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教学资源研究”“初中生性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设计研究”“中学生学业情绪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平顶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状况调研及对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教研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等30多项省级课题,发表心理健康论文200篇。开发的校本教材有《小学3~6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读本》《高中心理健康教师校本课程》《初中性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案例集》《初中性心理健康教学设计》《舞动心灵——校园心理剧合集》和《中小学心理故事读本》等。

第五,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更加优化。自2015年以来,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组织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特色沙龙、高阶研修班等各级各类培训40场,推送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科普知识500多篇,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服务近千次,解决学生亲子、校园欺凌冲突200余起,化解心理危机干预事件60余次。目前,平顶山市全市有标准化心理辅导室450多个,6个县(市、区)示范学校开通了24小时“心理热线”, 80余节心理健康课获评省级优秀心理健康优质课,11名心理健康教师荣获省心理健康优质课比赛一、二等奖,50多个心理剧在省心理剧大赛荣获一、二等奖。创建有省级心理健康示范区1个,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2个,省级心理健康示范校8所,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30所,先后3次在全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上作经验分享。

努力深化工作,未来再创佳绩

记:我们看到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五大”服务系统的建设及取得的成效为平顶山市奠定了独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础。在未来,平顶山市还将提出什么新举措?后续还将开展哪些工作?

尹:后续工作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第一,树立“大心理健康教育观”,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和设施等资源是不够的,还应该树立大心理健康教育观,汇集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力量,协同健全学生的人格,逐步实现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心理健康服务并建立服务体系。

第二,开齐、开足课程,全面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目前,我市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率有待提高,我市力争2025年年底,实现全市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并且全部学校做到 “八有”,即“有心理教师、有心理教材、有心理课时、有规范教案、有心理咨询室、有规范化咨询记录、有专家指导、有成果展示”。对于已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校,要进一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内容,将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中学心理健康范围,推广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果。实施城乡结对帮扶、区域联动互助,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研员队伍和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团队的作用,把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应用到心理健康教学中去,为全面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提供保障。

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全员教师分层、分类参加专项培训。一方面,继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队伍的配置力度;另一方面,推动各县(市、区)教体局制定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课程標准和培训规划,不仅要分层次、分专题对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系统专业培训,还要面向校长、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内容,实现教师全员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目标。

第四,加强工作业务指导和督导,切实提质增效。我市将进一步细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考评方案,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建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为当地心理教师搭建实践研修、理论学习、反思交流、共同成长的平台。探索构建“课程建设—宣传普及—心理疏导—危机干预—师资培训及督导”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架构。

记: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编辑/黄偲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危机干预家校协同机制建设
利用博客平台 强化班级管理
家校协同PK“蒙式教育”
信息化环境下家校协同发展教学策略的探究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探析
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组织机制管理的建设
社会工作者对企业职工心理问题的有效介入
校园危机干预中的哀伤辅导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移动互联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影响及对策研究
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院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