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准中心句,领会段篇章

2024-04-17 13:51陈明珠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4年3期

陈明珠

《夏天里的成长》所在单元语文要素包含“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运用到本课的教学,首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即是全文中心句,随后依次分自然段写了自然生物在夏天里快速生长、非生物在夏天里也会长、人在夏天也在成长来表达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第二、三、四自然段各围绕一个中心句来写,分别是“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什么都在生长”“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全文和各段中心句构成了很好的中心句教学体例,要让学生通过适时的经验认同,感悟中心句,先教学段的中心句,再感悟篇的中心句。

一、创设文本语言情境,领会段的中心句

教学第二段,围绕生物在夏天里“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引导学生掌握三个要点:什么是中心句、赏析有韵味地表达生物的生长变化、模仿有韵味的表达。思路是引发主体的生活经历、还原认识事物的生活场景、探索文本的表达经验、形成自身的仿摹表达。教学过程如下:

(一)出示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指名读——你见到过“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的东西吗?

(二)看看课文中怎么写的——指名读,作者描写具体生物“飞快的长”的段式结构和表达方式有什么规律?你能读出“看得见的长”吗?

(三)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看得见的长”——瓜藤、竹子、高粱、苞蕾、鲜花、小果实、白石头、苔藓、黄泥土、草坪菜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你觉得生活当中还有哪些“看得见的长”?

(四)生活中这么多“看得见的长”,学着课文的句式和组段规律,并根据提示仿作一段话,把夏天里更多生物“看得见的长”表达出来。

(五)分组读课文原段和班级仿作——两段同是写夏天生物“看得见的长”的文段,假如现在把两段有韵味的文字当作两段歌词,需要在歌唱中安排一句重复演唱的歌词,你们觉得应该是哪一句?为什么是“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这句话——总体概括比较中心句子。

(六)用有韵味地朗读表达出生物在夏天里的成长状态,想想还有哪些生物成长可以写进第三段歌词。这可作为课下练习去完成。

教学第二自然段要读和问相交,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记忆里搜寻到和字面意思相吻合的事物。“你见到过‘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的东西吗”这一问题将文本还原到学生的生活场景,引发学生已有的生活认识,把个人认识和文本经验作衔接融合,理解内容。

在了解“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的基础上,探究文段的表达:第一句写特定场所的生物生长,后面的第二、三、四句直接写某种生物在夏天的变化,读起来韵味十足。“以读促理解”“用读悟表达”,让学生真正读懂。

“你觉得生活当中还有哪些‘看得见的长”又一次还原生活,扩宽看得见的事物,把学生生活经历与文本内容衔接,为后面的说话准备素材,为中心句的教学铺垫,进一步同学生生活建立联系,把生活中这么多看得见的长上升为经验,学着课文的句式和组段规律,并根据提示仿作一段话。这里把学生经验和文本经验融合,感悟文本经验、学习文本的表达,并创造性地表达。

前面从朗读理解到感悟表达,又从感悟表达到创造性地仿写,需要创设情境“假如现在把两段有韵味的文字当作两段歌词,需要在歌唱中安排一句重复演唱的歌词,你们觉得应该是哪一句”再次引发还原歌唱时的场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歌唱,想到并且找到最能表达思想感情或者主要意思的那一句。告诉学生,这样在文章中最能表达思想情感或者主要意思的那一句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这样的情境衔接了学生已有的经验,探索了文本经验,感悟和理解什么是中心句,杜绝“中心句就是中心句”这样的讲法。

二、学习文本语言修辞,领会篇的中心句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围绕夏天“什么都在生长”这一中心意思渗透了两个语文要素:在实际语言环境中加深领会“排比和过渡”双重表达表达方式和引用在表达上的作用。教学过程如下:

(一)上面,课文中的第二自然段和同学们的仿作,两段话确实写了多种生物,它们能代表万物么?自己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在这一段中作者想写什么——非生物。

(二)作者在这一段中写了哪些非生物——铁路的铁轨,柏油路。读一读,看看“铁路的铁轨,柏油路”在夏天里是怎么长的。在你脑海中没有生命的哪些东西在夏天也飞快地长——热水瓶、金属护栏、轮胎、木门……

(三)再读这一段,想想作者为什么在开头不写非生物,笔墨为什么仍然放在生物上?这个开头对生物的写法你读出了什么样的表达特点——用排比的方式罗列生物在夏天飞快地长发挥着过渡的作用。在这里承上许多生物在夏天里快速成长,启下写夏天什么都在生长,包括非生物。

(四)为了说清楚什么都在生长,作者还引用了俗语,齐读,看谁能说说对这句俗语的理解。交流理解后引读:

不热不长,不热不丰——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不热不长,不热不高——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

不热不长,不热不宽——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

(五)第二、三自然段连起来齐读,给你什么感觉——万事万物在夏天都长得快——所以作者在课文的开头这样说——引读: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课文中的第二自然段和同學们的仿作,两段话确实写了多种生物,它们能代表万物么?自己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在这一段中作者想写什么?”在比较中引发学生的思路,把前面已经生成的经验和后面的文本经验对比,引发新的学习思考。但是这个问题学生粗泛地读是难以回答的,需要教师进一步提示——反问:这一段的落脚还是生物吗?——不是,那作者写到了什么?

凭学生平时的学习经验,对“铁路的铁轨,柏油路在夏天里是怎么长的”这样的问题,直接在课文中找出来读容易理解。“在你脑海中没有生命的哪些东西在夏天也飞快地长”这个讨论交流又回到学生的生活,在认读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又一次引发学生回到自身的生活经验,感受夏天许多事物都在发展变化。

教学直击文本“想想作者为什么在本段的开头不写非生物,笔墨为什么仍然放在生物上”引发学生回顾思考。过渡句是学生学过的,在这里加深学生领会在實际语言环境中的具体作用。但在这里是“排比和过渡”双重表达方式,教学引读强调“什么都在长”。这段当中理解俗语从表达的角度引发思考“为了说清楚‘什么都在长,作者还引用了俗语引用”,再次巧妙地引读,进一步巩固和领悟排比、过渡、引用的三种表达方式是为了强调夏天“什么都在生长”,在朗读中逐步回到第一自然段“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感悟“篇”的中心句。

三、感悟文本主题立意,学写文章中心句

第四自然段围绕夏天“人也快速成长”这一中心意思渗透了两个要点:在实际语言环境中仿说、紧扣立意写中心句。教学过程如下:

(一)自己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到了什么——人。人的成长,作者写到了哪些人——指名读。夏天,还有哪些人也在长?顺着作者的表达方式,学着课文说一说。

(二)在这一段中,作者不止单纯地写到人的成长,字里行间好像还藏着作者内心一个强烈的愿望,你能读到吗?——希望大家抓紧时机努力成长。

(三)为了让大家抓住时机,用力成长,作者还引用了谚语。齐读谚语,说说你的理解。引读最后两句(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者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这就是作者内心深处的愿望——努力成长。

(四)抓住时机,用力成长其实是文章表达的中心或主旨,在本单元的开头编者给这个中心取了个名称叫立意,并且说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谈谈你的理解。本篇文章的立意是……齐读最后两句。

(五)我们回到课文,课后第一题要求找出课文的中心句,你现在能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吗?为什么——课文开头第一句,齐读“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中心句跟课文结尾抓紧时机,努力成长这个立意形成了前后呼应。

(六)在作者的笔下,夏天立意为成长。那么一年当中还有春、秋、冬三个季节。想一想,这三个季节你会怎样立意,用一个关键词来表达——学生说。选择其中一个季节,完善自己的立意,为这个立意写一句中心句。

“夏天,还有哪些人也在长”从读文本投射到学生的生活。“顺着作者的表达方式,学着课文说一说”又从读文本学习到文本的表达经验。读的过程本身就是沟通读者生活(或是经验)同文本经验最普遍的方式,“作者不止单纯地写到人的成长,字里行间好像还藏着作者内心一个强烈的愿望”引发学生搜寻已有的读书经验,打开心灵,沉浸式读书,探索文本表达的主旨。其次引导学生齐读谚语,说说理解,由交流理解谚语到加深理解文章的表达主旨。“立意”这个概念对六年级的学生还是有些难懂,学生只有沉浸式地读文,才能领悟文本的表达、领悟文章的中心,这个过程就是领悟立意的过程。“课后第一题要求找出课文的中心句,你现在能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吗”,经过反复渗透第二自然段“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这个中心句含义,以及第二、三、四自然段围绕万物生长来写后,才抛在学生眼前。这样,学生已经不难理解,能做到紧扣课后要求,层层递进。

作为习作单元,课文应该扮演好“例子”的角色。从单元要求上看,本篇课文《夏天里的成长》是本单元的第一篇,重在教会学生立意。下一篇《盼》重在教会学生选材。所以,教学的最后以“在作者的笔下,夏天立意为成长”形成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经历的回顾,又让学生思考春、秋、冬三个季节怎样立意,各用关键词表达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实践立意,并指导依据立意拟中心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