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需求的商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2024-04-17 10:00郭首玮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2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郭首玮

摘 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逐渐发展,各类商业数据都在呈级数级增长,商业数据分析的算法与工具也越来越多。各院校也都顺应需求,开设各种商务数据分析类课程。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大数据专业的商务分析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现有课程教学中的不足,接着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四个方面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进而为商业数据分析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商务分析;教学改革;案例引导;牵引式教学;脚手架式教学

身处大数据时代,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基于数据分析去发现问题并及时做出科学、客观的决策非常重要。商务数据分析技术将帮助企业用户在合理时间内获取、处理及分析海量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帮助。而具有实践经验的数据分析人才被各企业竞相争夺,商务分析已成为各院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目前,高职类院校的商务分析课程侧重于电子商务分析。教学主要针对电子商务中的客户偏好、竞争对手、客户特征、客户忠诚度、交易数据、服务数据等内容进行授课。采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多为Excel、网络平台八爪鱼、百度指数、Tableau、千牛等。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这样的教学内容知识面较窄,尤其是对于经管类大数据专业的学生而言,商务数据分析不仅涉及电子商务,还涉及实体店铺、交通、金融、信贷、物流等领域。当然也离不开深受欢迎的数据分析工具R语言和Python,不仅开源而且功能齐全、工具包繁多、使用灵活,适用于各领域的数据分析。因此,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培养需求,商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都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一、商务分析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重合

就经管学院大数据专业学生而言,在学习商务分析课程之前,学生基本上已学完统计学与R语言基础、运筹学、大数据分析技术及应用、数据挖掘、计量经济学等基础类课程。而教师在商务分析课程中所讲授的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分析方法等内容,与学生之前学习过的基础类课程内容有较大重合。

(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商务分析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应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实际商务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于理论教学,重视学生对数据分析理论和方法的掌握以及熟练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却对学生解决实际商务问题的能力提升和训练考核不够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不强,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脱节。

(三)教学反馈不及时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课堂授课,课后布置作业,中间穿插上机实验。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获取学生反馈,但由于提问具有随机性、片面性,很难掌握全部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学生在完成作业后,没有及时将遇到的难题反馈给教师。同时受学生数量多、课时有限、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等问题的影响,也会造成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够了解,对学生缺乏有效指导,对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没有及时做出调整。

二、商务分析课程改革措施

为适应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现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四个方面对商务分析课程进行改革。具体涵盖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三个模块,采用线上资源、线下教学、平台实操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目标

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特将商务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成递进式的三个阶段: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精英教育。

1.应试教育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习题,让学生掌握商务数据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解决基础的、简单的商务分析类问题。

2.素质教育目标

通过线上学习和实操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商务数据分析的操作流程,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精英教育目标

通过课程设计环节的小组任务,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了解商务背景、收集整理数据、建模分析检验、撰写总结报告等一系列工作,具备决策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改革

为了让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解决商业数据分析问题的实战能力,特提出“案例引导—理论解析—数据建模—实践强化”的教学理念,采用“牵引式+脚手架式+浸入体验式”教学模式。

1.理论教学实施策略与方法——牵引式教学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讲述实际商务案例,分析案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和相关资料,提出该商务实例教学的期望或目标,接着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针对已有的数据和资料去解决问题,随后教师针对问题系统地讲授涉及的相关理论。这种“牵引式”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理论的意愿,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知晓其理论目标和作用,消除了学习的盲目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主观能动性。

2.实验教学实施策略与方法——脚手架式教学

在相关数据分析方法及理论的基础上,以对应数据分析算法、模型、工具为支撑,搭建数据分析操作框架。一方面讲解数据分析操作的流程、步骤和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像搭建“脚手架”般逐层递进,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问题的解决过程、理论的匹配和算法的取舍,进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内实验教学包括案例检验练习以及实训平台上的项目实操练习。根据教学需求搭建好的数据分析算法框架,学生自主完成实训平台上相同类型的数据分析实训任务,实现学习、练习、实操之间三方联动,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3.课外教学实施策略与方法——浸入体验式教学

商务分析课程共计32学时,以课外调研项目小组的形式,从实际商务活动中发现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理论知识以及算法模型的应用理解。此外,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数据分析技能大赛,促进学生学习商务数据分析的积极性,并通過竞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创新应用能力。这种融合小组调研的实践活动和参与技能竞赛的浸入体验式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手段改革

商务分析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为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在教学手段上推动多维度教学改革。除了传统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还需要在操作练习平台和网络资源平台上进行调整优化。将教学案例资源库,实训项目资料库和数据库,相关流文件包、程序包等配置在实训平台上,为教学提供配套辅助操练系统。同时,将课程PPT、教学视频、习题集、案例数据和相关流文件包、拓展链接等内容放到网上互动交流平台,学生可以依托教学平台提前预习、课后复习、提交作业、参与讨论等。

(四)考核方式改革

课程考核由过程化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

1.过程化考核

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过程化考核成绩(50%)由平时考勤成绩(5%)+线上学习互动成绩(10%)+课内实训成绩(20%)+小组项目成绩(15%)组成。其中,线上学习互动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在教学平台上的课程视频观看情况、习题练习提交情况、讨论互动交流情况等构成;课内实训成绩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算法模型,分析实训数据得出结论,重点培养学生算法模型选择、工具使用、数据处理等能力;小组项目成绩是根据课程进度开放项目选题,每小组3~5人,共同查找资料、制定分析方案、选择算法模型、求解问题,通过社会调研或查找资料的方式解决实际商务问题。

2.期末考核

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对相关理论、技术、方法的掌握情况,分析解决问题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等,采用理論和操作相结合,笔试加上机考试的形式。总评成绩=过程化考核成绩(50%)+期末考核成绩(50%)。以上考核方式既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又加强了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让教学改革经得起实践检验。

三、结语

商务分析是经济与管理学院大数据管理专业一门具有实用性的必修课程,课程建设应突出案例教学与实战教学。希望通过课程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主动性,实现数据分析工具类课程的培养目标。同时,通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数据分析类教学师资队伍,实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的优化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才琳.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课程改革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13).

[2]王翠波.面向商务大数据实践能力培育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智库时代,2018(37).

责编:勉 耘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