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色产业“杠杆”撬动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2024-04-18 14:20闫慧琴
经济师 2024年1期
关键词:内生动力杠杆乡村振兴

闫慧琴

摘 要: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最关键的部分,农业特色产业又是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先发展乡村农业特色产业对农民增收和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山西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不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但是,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品牌价值尚未充分显现等困难。为了更好地推动山西省农业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文章对山西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具体措施等进行了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农业特色产业 乡村振兴 内生动力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1-137-03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乡村振兴是“五位一体”的全面振兴,而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最关键的部分,为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农业产业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农业特色产业,它对于农民增收和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把农业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重中之重,因地制宜选择特色富民乡村产业,坚持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一、山西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一直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并且在政策、资金上给予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中小微企业很多的扶持,同时也鼓励他们不断探索特色产业技术改造和模式创新,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延伸,提升市场竞争力。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拓展农业产业功能,推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农业文化深度发展。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虽然降水量偏少,但特色农业资源丰富,素有“小杂粮王国”之称。山西省致力于通过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可持续的生态耕种模式,并大力实施科学的耕种管理措施,以期将绿色理念贯穿于农业发展全过程。截至2022年底,山西省累计制定省级有机旱作地方标准98项,在4市15县全面推进有机旱作示范基地,培育了以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的农业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全省已经在化肥减量、节水增效、绿色生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构建起了以种养结合、生态循环、资源高效、提质增效的有机旱作农业模式。

二、山西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较低

山西省特色产业种类多,但是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如大同黄花的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水平仍然偏低;五台山的金莲花在产业发展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产业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有待提升,这些都导致了全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偏低,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以期实现更好的经济增长。目前,许多农业特色产业仍处于自发性的发展阶段,由于缺乏统一的区域规划和支持措施,并且缺少大规模的社会融资,这些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因此受到了阻碍,尤其是农业特色产业在初级培育、发展、加工阶段,自身还处于抵抗风险能力弱,辐射带动能力有限。目前,现有的农业特色产业经营主体联合种植和养殖的机制还不完善,农业特色产业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合作一般也是只口头约定条件,没有正规的合同,这样双方很容易违约。因此,应该加强监督和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促使他们更加热衷于投身特色农业的建设和发展。

(二)品牌价值未能充分显现

一是特色品牌产品保护投入不够。特色农产品包装被复制时有发生,因没有完善的品牌管理机构,许多本土的特色品牌产品无法得到有效的认可,对于新开发的特色农产品品牌重视度不够,对其发展、认定没有做系统的规划、引导和推广,大部分初级特色农产品做不到每个产品包装上都有识别防伪二维码,这样就很容易被复制,容易被假冒产品以次充好,这就使得许多本土的农产品无从获得认可,久而久之,最终消费者对特色农产品就失去信任,品牌价值贬值,从而给本土的品牌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二是品牌应用推广不足。特色农产品因同质化产品多,利润低,定位低,宣传费用高,受小农经济观念和生产模式的影响,导致企业在宣传推广上积极性不高。也有一部分特色农产品没有找到合适的推广渠道。主流媒体广告宣传较少,品牌推广力度不够。对新型品牌应用推广渠道开发不足。

(三)农业产业链条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延伸

一是农业特色产业加工和市场建设滞后。山西省农业特色产业的加工与市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特色农产品附加值仍然较低,规模小,深加工滞后,综合能力弱,还未能实现农业特色产业价值的多次增值。此外,由于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强,冷链配套设备缺乏,产品购销机制不完善,导致产品的供销也存在定的问题。

二是农业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高。山西省尽管“特色农业+文旅”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特色农业+”的模式仍然较为单调。由于三产融合未能深入推进,导致农业特色产业的整体产业水平仍然偏低。有些主体的发展规模和能力有限,部分特色产业甚至不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对于其他主体的带动作用有限,参与融合能力较差;有些特色产业不具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经营理念,管理理念较为落后,经营能力不足,难以适应融合发展需求;还有特色产业的创新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有限。

(四)一些扶持政策和措施不够有力

部分市县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科技创新研发、农村人才引进培养、特色农产品加工、农村社会化服务、农村要素市场发育等方面的政策還不够具体,缺乏操作性。不少企业反映,农业产业建设用地指标少、审批难。有的地方耕地占用税税额标准偏高,有的地方土地出让收入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落实不到位,还有一些地方涉农资金整合政策落实不到位,没有做到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规划有效衔接,部分特色产业发展项目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扶持市场营销、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等环节的资金缺乏保障。

(五)部分农业企业融资比较困难

目前,农业贷款普遍期限短、利率高、额度小。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抵押物,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没有明显缓解,大部分企业周转资金不足,一些企业资金链存在断裂的风险。农业设施、农村土地经营权等抵押后难以变现,农业企业通过资产权益抵押融资存在较大的困难。

(六)基层政务服务存在短板

由于农业产业政策比较多,加之地方政府政策宣传和解读没有跟上,企业不了解政策、不会对接政策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地方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不高,在当地投资建厂门槛高、流程长、手续杂,项目难以落地。有的地方“放管服”改革还不到位,个别工作人员不愿担当、不敢担当,出现了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的现象。

三、未来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

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让各种农产品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名片,这种与生俱来的优势促使许多农产品走上了特色发展之路,成为农民致富的好项目、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因地制宜选择特色富民乡村产业是关键。就山西而言,特色农业是山西农业的优势所在,也是山西农业的亮点所在,要把优势做得更优、亮点做得更亮,就要立足山西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优势,坚定不移地走特色路、打特色牌,全力以赴做好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这篇大文章,未来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应当在“树品牌”“促融合”“保惠农”“带小农”等方向发力。将特色产业建设成为强农富民产业,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一)加强统筹布局力度

一是科学布局。为了更好地推动山西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当采取措施,综合考虑当前全省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结合当前全省的土壤、植被、水利、畜牧、渔业、旅游等因素,有关部门应全面摸排全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本情况,积极推进全省的农业特色化,重点支持传统农业,同时,积极引进更多的创新型、可持续的农业技术,以提升全省经济社会效益。对规模优势较为明显、从业人员较多的农业特色产业出台相应的政策给予扶持发展,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建立“链长制”工作体系,确立行之有效的机制,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奖金,使相关从业人员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力。

二是加大重大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力度。各市县要积极申报关于现代农业的国家级、省级项目,引入更多的投入,构筑更多的投融资渠道,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中来,根据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全省范围内积极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努力打造一流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培育各类具有地方特点的特色农业产业品牌。

(二)实施品牌引领战略

为了推动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全省必须重视品牌建设,坚持以质量为基础、以品牌为支撑,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出具有营养健康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农业特色产品,不断挖掘其独特的优势,提升其品牌影响力,从而更加凸显绿色优质农业特色产业的品牌效应,提高其品牌知名度。

一是加强品牌保护。随着全省乡村振兴的推进,许多具有独特地域优势的农产品品牌正在迅速崛起。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来维护这些新兴品牌。首先,我们要提高对商品的外观、包装以及品牌价值的认识,以确保它们能够长期稳定地占据市场;其次,为了提高竞争力,著名品牌必须加大对其独有优势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品牌价值管理体系,以适应消费群体的多样化要求。

二是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品牌含金量,首先,有关管理机构要强化对市场品牌的監督力度,强化产品普法宣传力度,进一步引导企业品牌意识。其次,要严厉打击假冒行为,积极推广标识防伪二维码、严把市场品牌准入关,有效保护经营户的权益,推动名牌企业的良性发展。

三是强化品牌推广。通过加强品牌推广,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参与“新三品”的申请,促进地方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深入融合。以“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实施项目为载体,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农业企业和专业技术合作社申报国家级、省级品牌农业特色产业。为了更好地推动山西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要采取更加有效的品牌化运作战略,努力提升“三品一标”特色农产品认证,不断拓宽“三品一标”等区域性标志的使用范围,加强品牌营销宣传推广,打造出具有区域公共特色的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力,更好促进山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特色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要积极支持并鼓励各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济组织。这些组织包括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以及农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帮助这些组织实现更好的发展,提升竞争优势。特别要强化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充分发挥带动效应。

二是强化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通过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政策措施,促使农民和其他农业经济组织建立更紧密的关系,拓宽发展渠道和致富途径,实现双方的共赢,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做深农业特色产业链

一是强化整链意识。强化整链意识,以满足市场需求为核心,统筹推动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资金、信息和运输的顺畅流转,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整链效率。积极推行订单农业,减少风险,建立农户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把农业特色产业推向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发展轨道。

二是拓展延伸农业特色产业链。为了更好地发挥农业潜在价值,应积极拓展与之相关的产业链,以及更深入对其农业特色产业进行进一步研究、改良、精细化处理来提升特色农产品的价值,并以此为基础,从纵向延伸产业链,针对每个环节进行扩充,壮大产业链规模,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夯实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多种形式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链组织。为了促进农业特色产业更好地发展,可以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型、功能拓展型、专业市场带动型等多种形式来培育具有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链。实现加工链、服务链、功能链的高效发展,实现农业特色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五)做大农业特色产业规模

一是用系统的思维谋划。采取系统性的思考方式,结合当前的政策和资源,制定出可行的发展战略。通过统一规划,将小型项目整合成大型项目,把单一地区的项目整合成区域性项目,把产业型项目整合成区域重大项目,促进农业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二是循序渐进地推进。根据各地发展状况、模式,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科学引导,有序推进,充分利用政府的资源,提升基础设施、财税和金融的支撑,激发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活力。

三是建立农业特色产业规模经营试点。通过建立农业特色产业规模经营试点,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推动周边地区农业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满足消费者和市场需求。

(六)做强农业特色产业深加工

一是大力实施农业特色产业深加工提升行动。为了推进农业发展,要积极推进特色产业的深度开发,不断改进现有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并且通过制定更有效的发展战略,促进农业现代化种植业发展。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对本地特有农产品的快速、有效、高效开采。统筹特色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精深加工的协调发展。

二是推进多业态发展。为了促进多元化发展,应鼓励种植、养殖、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参与加工流通,并建立起稳固的合作关系,以及共同分享加工流通过程中带来的价值。通过创新性的加工业态,推动农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并在融合发展的先导区建立起具有独特风格的农业加工小镇。

三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了促进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大幅度改变农业特色产业传统的生产方式,不断开发先进的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具有自己特点的农业生产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聚焦产业转型,全力打造一批专业乡镇、专业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按照“稳面积、转模式、强管理、树品牌”的思路,通过新品种引进、防灾减灾建设等措施,加快标准化基地转型升级建设,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七)走绿色农业发展之路

走绿色农业发展之路,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为了确保农业可持续蓬勃发展,应当采取有力举措。

一是全面实施“非农化”规划,切实维护耕地质量,积极修复粮田,完善农田基础设施。

二是全面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采用“猪+沼+粮+饲+苗木”的创新思路和可持续的经营方法,积极探索“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产学研”的一体化发展,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普及绿色农牧技术,让农业在绿色发展道路上健康成长。

(八)强化科技和创新支撑

一是提高科技创新驱动。为了推进“互联网+农机作业”的实施,必须积极投入资源,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如农机作业监控、维修诊断、远程调度等。

二是推动智慧农业发展。为了推进智能农耕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以及对农机具的更新换代,增强对农田的精确监测与预警,实现农田的全面无人管理;加快智能设施农业的普及,构筑完整的智能农业服务体系。

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在全省范围内打造新型农业科研中心,包括新技术创新中心、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名优农产品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展示中心和双创基地服务中心等。

(九)合理布局园区,推动农业特色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所以农业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一个重大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把具备共同利益的农业企业纳入规模范围,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加强监督,确保各类资源的公平配置,推动农业发展的高效运转。通过建立完善的专业化、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商品质量,还能够促进农业繁荣,让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另一方面,政府还应当鼓励并支持企业拓宽经营范围,拓宽原材料的采购渠道,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十)主动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

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既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又能够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尤其是对于农业来说,更需要加强对资源的管控。政府要采取措施为企业提供技術支持,鼓励他们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

(十一)高薪吸引高技术人才,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产业需要更多的优秀的人才来支撑其发展。他们是技术进步的推动者、先行军。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之关键要素就是人才缺乏,因此,政府应该积极开发农业领域的潜力,在大学生、村干部及退伍军人等群体中挖掘有潜力的农业科技人才来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相关部门要与高校和大专院校联动,采取双向培养模式,共同推动农业发展。同时,要加强宣传,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吸引来自各个领域的人才参与到农业发展中来。有了这些“生力军”的加入,农业产业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

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需要多方面的涉农人才。因此,农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提高专业技术,并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这些都非常重要,因为现代化的农业正在迅速发展,并依赖于更加专业的农民队伍。为了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新技术,以及开展运用科学手段管理工作,从而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参考文献:

[1] 纪佳琦.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N].经济日报,2020-11-06.

[2]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N].广西日报,2023-02-23.

(作者单位:山西省宏观经济研究院 山西太原 030000)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内生动力杠杆乡村振兴
过去谁加的杠杆?现在谁在去杠杆?
杠杆应用 随处可见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新常态下提升西安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对策研究
外源式扶贫背景下农户脱贫的内在动力研究
哈尔滨市长宋希斌:深挖“内生动力”,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
找到撬动改革的杠杆
Does a Junk Food Diet Make You La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