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深度融合的智慧物流产业学院建设路径探索

2024-04-20 04:52李健
大学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

李健

[摘 要]通过搭建智慧物流产业学院,校企协同从多主体协同育人、学科专业建设、产学研服务、校企人才双向流动、实习实训和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共七个方面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同时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内容建设、激励措施为抓手,探讨产业学院建设的路径,以期为服务广西、面向东盟的物流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向现代智慧物流服务业转型升级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为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提供示范。

[关键词]智慧物流产业学院;校企深度融合;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2-0007-04

一、区域行业现状与国家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亲自部署了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1]。广西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格局,首要任务是互联互通,推进内联外通建设,坚持海陆空并举,加快建设海上东盟、陆路东盟,衔接“一带一路”,连接西南中南,对接粤港澳“五大通道”,提升通达水平;打造中国—马来西亚“两国双园”、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文莱—广西经济走廊、中泰(崇左)产业园和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等一批交流平台,不断强化与东盟在产业、经贸、能源资源等多领域的合作[2]。

广西构建“双通道、六枢纽、四轴带、多门户”的发展空间格局,需要加快在国际国内空港、港航、冷链、多式联运等领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随着 RCEP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正式签署,广西自贸试验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广西物流产业将快速发展。但是,目前广西高校面向智能物流信息系统、智能物流装备制造和具有国际视野的智慧物流与供应链规划设计等领域培养的人才还比较少,不能够满足广西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3]。

二、智慧物流产业学院建设路径探索

(一)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的举措

1.学校层面做好顶层设计

南宁师范大学切实履行智慧物流产业学院(以下简称产业学院)建设的责任主体职责。将产业学院建设纳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的责任体系,打破传统学院、学科、专业的壁垒,明确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的组织架构,落实好责任部门和人员。

2.建立了科学的组织架构

产业学院实行双院长负责制。成立由校企双方代表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对产业学院办学中有关专业设置和建设、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行业企业专兼职教师选派、校内外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的问题进行审议、决策、监督和协调。设学院办公室,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产业学院的校企合作工作。产业学院建立教学系部、实验教学中心、企业实践基地,在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创新创业等方面实现共建共享。

3.合作双方建立了可靠的运行机制

产业学院设院长2名,分别由学校和企业代表方担任;副院长4名,由学校和企业方人员担任,合作各方协商委派其他工作人员。教学管理人员由产业学院领导、教师和企业负责人共同组成,师资队伍由产业学院专任教师、企业派遣兼职教师组成。教学场所方面,学校场地主要用于理论教学、基础课教学、校内实践教学;企业场地主要用于项目实践、校外实习实训、参观见习与校外实践教学。制定《产业学院建设与管理办法》,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学校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构建合同约定型校企合作机制,确保有效运行。

4.合作双方组建了高水平师资与管理队伍

产业学院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管理人员稳定。以“学校现有教师+合作企业教师+引进高水平产业人才”三个方面结合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相对灵活的方式,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互补,通过校企师资的双向流动、丰富学校教师的行业企业经历、产教研相互融合,组建了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与管理人员。

(二)内容建设方面的举措

产业学院建设内容包含多主体协同育人、学科专业建设、产学研服务、校企人才双向流动、实习实训和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共七个方面。根据建设内容,制定年度目标值。

1.多主体协同育人

(1)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理工农医类专业,2022年、2023年、2024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均为36%;人文社科类专业,2022年、2023年、2024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均为34%。(2)协同育人。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数量:2023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均为1。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数量: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的目标值均为1。校企合作建设的教学案例集数量:2023年、2024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均为1。(3)就业情况。总体规划:本科就业率,2022年、2023年、2024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分别为 81%、82%、83% 和 85%;硕士就业率,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的目标值均为 81%、82%、83% 和 85%。毕业生到本行业(领域)就业的比例:本科,2022年、2023年、2024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分别为 73%、75%、76% 和 77%;硕士,2022年、2023年、2024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分别为 73%、76%、77% 和 78%。(4)教学成果奖励。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等级和数量:2023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均为1。(5)教学改革项目。教育部产教协同育人项目数量:2023年、2024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分别为 2、3、4 和 5。广西壮族自治区“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数量:2022年、2023年、2024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均为1。自治区级以上教改項目数量:2022年、2023年、2024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均为1。(6)课程建设。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数量:2022年、2024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均为 1,其中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入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 2023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均为 1。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数量:2024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均为 1,其中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入选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4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均为 1。(7)教材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教材数量:2023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均为 1。

2.学科专业建设

(1)专业建设质量。参加自治区本科专业综合评估获得3星及以上等级的专业数量:2022年、2023年和2025年的目标值均为 1。(2)学科布局。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申报新增博士、硕士学位点数量:2023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均为 1。

3.产学研服务

(1)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校企合作共建自治区级科研创新平台数量:2022年和2024年的目标值均为1。(2)纵向科研项目。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数量:2022年、2023年、2024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均为1。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数量: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的目标值分别为1、2、2、2。纵向课题到款经费(万元):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的目标值分别为 20、20、30、30。(3)社会服务。横向课题项目数量: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的目标值均为3。来自合作单位的横向课题项目数量:2023年、2024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均为 1。横向课题到款经费(万元):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的目标值均为 30,其中来自合作单位的横向课题到款经费(万元)2023年、2024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分别为 4、5、5。科技成果转化合同数量: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的目标值均为 1。到校科技成果转化收入(万元):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的目标值分别为 3、3、5。决策咨询报告、人大立法咨询建议以及标准制定被采纳数量:2025年的目标值为 1。(4)科研成果。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的目标值分别为 15、20、25、30,其中和合作单位共同发表高水平论文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的目标值分别为 4、5、6、8。出版著作数量:2023年、2024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均为 1,其中和合作单位共同出版著作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的目标值均为 1。授权发明专利:2022年、2023年、2024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均为 1,其中和合作单位共同获得的发明专利2022年、2023年、2024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均为 1。(5)科研成果奖励。获省部级成果奖励数量:2025年的目标值为 1,其中与合作单位共同获得省部级成果奖励2025年的目标值为 1。(6)科教协同情况。本科生参与校企合作的科研项目的比例(年度参与的本科生数/年度本科在校生数)(研究生的计算方式与本科生的相同):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的目标值分别为 5%、12%、18% 和 23%。研究生参与校企合作的科研项目的比例: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的目标值分别为 8%、15%、20%、26%。

4.校企人才双向流动

(1)人才交流。引进产业兼职教师数量: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的目标值分别为 10、12、18、20,其中引进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产业兼职教师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的目标值分别为 5、6、6、8。专任教师到产业学院服务的行业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的人数: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的目標值分别为 20、25、35、37。(2)服务企业继续教育。产业学院培训行业、企业职工的人次数:2022年、2023年、2024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分别为 100、120、120、120,其中培训合作单位职工2022年、2023年、2024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均为 80。产业学院为合作单位职工提供学历继续教育的人次数:2022年、2023年、2024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分别为 2、3、3 和 4。

5.实习实训和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1)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和合作单位共建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研究中心数量:2022年、2023年、2024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分别为 1、1、2、1。和合作单位共建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研究中心,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万元):2022年、2023年、2024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分别为 40、40、80、40。和合作单位共建校外实验室(实训基地)、研究中心数量:2025年的目标值为 1。(2)共建实习基地。和合作单位共建实习基地数量: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的目标值均为 1。和合作单位共建实习基地面积(平方米):2022年、2023年、2024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均为 100。和合作单位共建的实习基地接纳学生实习人数:2022年、2023年、2024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均为 50。(3)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合作单位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数量: 2022年、2023年、2024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分别为 1、2、3、4。培养基地承担联合培养研究生人数: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的目标值分别为 2、4、6、8。

6.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双创”课程。校企合作开发创新创业课程数量: 2025年的目标值为 1。(2)“双创”实践。校企双导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的项目数量: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的目标值分别为 10、12、14 和 16。毕业设计选题来源于行业企业真实项目和产品设计的比例:2022年、2023年、2024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分别为 5%、20%、22% 和 25%。毕业设计由校企双导师指导的比例:2022年、2023年、2024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分别为 3%、15%、18% 和 20%。在校生年度获得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创业项目数量: 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的目标值分别为 10、12、15 和 18。(3)“双创”成果。 在校生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2022年、2023年、2024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分别为 3、5、5 和 5。

7.管理体制机制

年度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产业学院建设和发展问题的次数:2022年、2023年、2024年和 2025年的目标值分别为 3、2、2、3。

(三)建设激励方面的举措

南宁师范大学编制了《南宁师范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作为顶层设计,出台了《南宁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修订完善教学奖励、科研奖励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优化产业学院发展环境,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体系。主要体现在:一是鼓励教师多渠道扩展项目课题来源,与企业共同申报课题,开展技术攻关,参加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研发。鼓励教师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并利用企业投入到账的平台建设和运行经费给予科技开发项目相应的奖励。二是搭建区域性科技创新平台,促使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紧密合作,及时掌握前沿技术,提升科研实力。三是鼓励教师开展技术推广,将成果产业化,支持大学生创业。做好创业扶持工作,建设学院创业孵化基地,配套相应机构,以支持教师开展产学研活动和学生创业,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结合学校的激励政策,产业学院采取了若干具体的举措。

1.实行项目委托任务制

根据建设内容,邀请项目组成员自愿申报产业学院科研与教学改革课题,填写《智慧物流产业学院科研与教学改革任务书》,根据指标类型和数量完成任务。产业学院根据结项指标的类型和数量确定支助经费的金额,并制定严格的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如合同生效后课题研究人员可按需使用课题总经费的三分之一;项目研究中期(合同生效1年后),项目负责人须提交课题经费使用情况和中期检查报告、论文发表或者收录证明等材料。

2.实行成果奖励制

教师的科研及教改成果经专家鉴定后,如果与产业学院的建设任务相关,并且标注有产业学院经费支持字样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3.实行经费支持制

经费支持主要适用于获国家级大创项目立项,但没有获得经费支持的项目。产业学院对这类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缺少交流平台。广西全区现有多个产业学院,但各产业学院之间的交流很少,缺少交流平臺。其次,对企业的考核指标不明确。产业学院虽然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建,但当前考核对象是以学校为主体,对企业的考核指标不明确。最后,缺少相应的激励措施。合作企业参与产业学院建设的积极性和深度不够,缺少相应的激励措施。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首先,应建立广西区内产业学院建设的交流平台,加强产业学院之间的互补和互鉴,例如举办全区的产业学院建设交流年会等。其次,应出台相关政策,明确产业学院中合作企业的职责与考核指标。最后,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比如对参与高校产业学院建设的企业在评优、税收、项目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四、结语

校企协同从多主体协同育人、学科专业建设、产学研服务等七个方面探索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广西高校为完成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构建广西“双通道、六枢纽、四轴带、多门户”发展空间格局,加快了在国际国内空港、港航、冷链、多式联运等领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依托国家一流专业群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发挥高校师资和企业资源优势,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智慧物流领域高素质人才,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广西自贸试验区建设、广西物流产业加速发展铺平道路。

[ 参 考 文 献 ]

[1] 吕勇.以“三大定位”新使命推动广西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J].当代广西,2020(21):18-19.

[2] 李文明,陈政,凌伶,等.广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发展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21(11):43-47.

[3] 朱丽妮.广西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22(23):18-20.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
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文化品牌建设路径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路径分析
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路径分析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之路径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与研究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路径探微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