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县域美育师资,赋能美育浸润行动

2024-04-22 12:00沈家华刘凤琴
中国教师 2024年4期
关键词:赋能

沈家华?刘凤琴

【摘 要】美育师资提升对推动美育浸润行动至关重要。福建省把“省级”师资培训项目“下沉”到薄弱县(区),通过“四段式进阶提升”模式,拓宽美育教学视野、学习工作坊教学模式、提升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整体提升县域美育师资专业化水平,赋能福建省美育浸润行动。

【关键词】美育师资 整体提升 美育浸润行动 赋能

打造专业化、高素质的美育师资队伍是落实美育浸润行动的根本保证与关键力量[1]。据福建省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中心调查报告显示,全省乡村美育学科教师面临着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低、年龄老化、视野有限等诸多困难,美育课程的开课率仅为30%。乡村美育学科教师大部分为兼课教师,专业面较窄,教学质量不高,难以满足美育教学工作需要,与美育浸润行动的要求有较大差距[2]。

为解决县(区)美育师资薄弱的问题,自2022年开始,福建省改革培训方式,采用“下沉到县(区)”的方式,扩大省级培训项目和优质资源覆盖面。“下沉”克服了以往集中研修“按照行政区域均衡调训学员”的弊端,使美育师资培训具有整体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了县域美育师资水平“整体提升”的目标。从“下沉”项目评价结果来看,项目受到“下沉”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研员、受训教师的欢迎与好评,满意率达96%。美育师资水平整体提升,意味着教师在美育理论、教学素养、艺术实践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高,美育教学队伍整体受益、教学水平整体提升、学生能够接受更高水平的美育[3]。

一、培训项目“下沉”,县域整体提升

提升县域美育师资教学水平提升,由“集中省城”到送培“下沉县(区)”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培训模式探索与创新。项目“下沉”,在教学方面,意味着将优质的美育资源集中输送到薄弱县(区),使更多的学生和教师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美育熏陶,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元的艺术形式和更专业的美育教学。这有助于缩小地域间美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4]。项目“下沉”,在文化传承方面,尤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培训课程融合当地的文化资源和特色,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育“项目化学习”,彰显培训课程的文化意味、地方文化的亲切感与认同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增强当地教师、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树立文化自信[5]。

1. 四级联动,阶梯提升

项目“下沉”,采用“省—市—县—校”四级联动、四阶段进阶提升措施。

第一阶段:问题诊断与主题提炼。项目团队深入了解校情、教情、学情,通过问卷、课堂诊断、座谈等形式开展项目调研和问题诊断,找准短板弱项,深度挖掘需求,制订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培训课程。

第二阶段:集中研修与问题解决。在精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通过理论研修、示范教学(说课、上课、评课等)、同课异构等开展参与式、研讨式、案例式、情境式、体验式、任务驱动式等研修学习活动。

第三阶段:跟踪指导与行为改进。项目团队组织专家跟踪学员学习成效,指导学员改进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提升解决教科研实际问题能力水平,通过研课、磨课不断改进教学设计,促进生成优质课、精品课。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与辐射示范。通过公开课、说课等方式进行培训成果展示,扩大项目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2. 实施要点

首先,将美育培训项目的政策性目标、定位与学员的专业成长实然需求相结合[5]。“按需施训、科学施训”,精准调研“下沉”县(区)的美育师资现状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确定适合当地的美育培训内容,制订个性化的培训方案,确保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遴选熟悉美育一线教学实际的实践型专家。采用“三三制”模式—高校专家、教研员、一线教学名师(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等)。高校美育领域专家对美育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深入的研究,保证培训课程的前瞻性、学术性;教研员负责美育教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以研促教;一线教学名师(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等)在艺术实践、教学方法、教材、学生需求等方面有丰厚的经验积累与艺术实践成果,可以提供一线教学实践指导。“三三制”确保培训课程的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理实一体,赋能美育浸润行动的美育教学实践[6]。同时,基于中小学美育一线的教学注重实践和体验的特征,在理念类集中宣讲式培训的基础之上,增加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体验教学、项目式学习等,多样化培训模式提升学员培训学习参与度、培训知识的转化度,增强学员的获得感。

再次,设计必要的线上研修课程,线上与线下混合研修,解决“下沉”县(区)学员的“工学矛盾”。利用信息化手段,网络平台、多媒体资源等,丰富培训资源,共享美育资源,为学员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和资源[7]。

最后,加强培训效果评估和反馈。通过对“下沉”县(区)学员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调整和改进。同时,评估结果也可以为后续的美育培训项目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数字化培训需求调研与优化课程设置

项目组以《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为指导,借助人工智能平台,构建美育“下沉”项目训前调研平台,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县域学员进行美育教学能力的自我诊断、诊断数据分析,形成主管部门、指导专家、参训学员三位一体的“科学与真实”的培训需求,生成更为高质量精准化的培训需求分析报告,进而设计出更符合实际需求的培训课程,提升“下沉”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8]。

依據科学、精准的培训需求调研,为培训课程设置与优化提供支撑。这包括根据学员的实然需求和一线教学的客观要求调整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授课专家等。优化课程设置有助于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通过个性化、定制化的课程设计,我们可以满足学员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习体验和满意度。同时,可以确保培训内容与美育浸润行动保持同步,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前瞻性[9]。

以2023年诏安县“下沉”项目为例,培训课程优化具体过程如下:采用引领性专家理论宣讲与助手辅导实践结合、公共通识类课程与平行的“个性化”选修选学课程结合、固定教学与走班结合。在培训内容优化方面,专业技能模块设置了传统剪纸、创意儿童版画、数字影像手机App三种学员意愿度高的课程供学员选学,平行分班教学,专业教师现场辅导。围绕学员熟悉的“魅力诏安古城”主题模块学习,学员通过传统剪纸、纸版画、数字影像手机App三种艺术形式进行艺术实践[9]。从实施结果来看,学员学习参与度高、学习积极主动、作品完成率高。

三、 嫁接特色工作坊教学模式,提升美育教学品质

工作坊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结合了传统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优点,具有实践性、互动性、主题性、灵活性的特点,为学员提供了一个互动性强、实践性强的学习环境。每个工作坊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或技能点,学员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实践、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入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10]。社团工作坊教学拓展了美育课堂教学、整合学校美育资源,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与关键一环在“学校的传承”。福建作为 “非遗”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地域特征。项目组引导学员学会开发优秀地方课程资源,围绕文化传承、文化认同开展特色的工作坊教学。同时,厦门市作为福建省美育的高地,多年来,打造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工作坊、社团。其中,纸艺以其便捷性、通用性等特征广受一线教师欢迎,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项目组遴选厦门市东安小学创意纸艺(剪纸)社团,嫁接“下沉”项目,让学员全流程学习特色工作坊教学创建理念、创建路径、教学实践、成果生成,学会整合学校美育资源,打造特色社团开展工作坊教学,增强了美育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3]。2022年、2023年,东安小学汤美霞老师的剪纸社团与“下沉”县域学员所在学校形成校校联盟的纸艺工作坊教学交流,启发学员将纸艺工作坊教学模式拓展到儿童水墨画、动漫、书法篆刻、软陶等领域,融入课后服务的社团课程中,赋能美育浸润行动。

四、数字技术赋能美育教学与资源开发

数字化是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新时代不可或缺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在美育教学与课程资源开发领域里,数字技术以其丰富的工具和手段,为这一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美育创新与发展[11]。

数字技术推动了美育课程的个性化教学。通过智能推荐系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为他们推荐合适的艺术作品或学习资源。同时,在线评估系统也能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

数字技术为美育课程资源开发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破解美育教学资源不均衡难题,为美育教学和课程资源开发赋能,助力训后美育教学的“可持续”。数字技术为“下沉”县(区)一线美育教师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资源,也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创新和课程设计的多样性,为“下沉”县(区)美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8]。

近年来,手机影像类App发展迅猛,基于手机界面,高效、便捷拍摄编辑短视频,生成动画视频,制作微课,通过整合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数字技术为课程注入了更多活力。这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还创新了教学方式,使得美育教学图文并茂,更加生动有趣且富有创造力。

五、结语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以美育浸润行动建设美育育人环境。专业化、高素质的师资力量直接关系美育浸润行动的有效推进。

随着美育师资提升项目“下沉”持續开展,县域美育师资迎来了整体提升的新契机。这一重要举措让优质美育资源惠及美育教学薄弱县(区),有力赋能美育浸润行动。通过项目的深入推进,县域美育师资在教学理念、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县域美育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美育项目“下沉”实施,是对当前县域美育的一次重要改革,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26-429.

[2] 杨振坦.美育助福建教育大美其美[N].中国教师报,2017-06-07(11).

[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15-09-28)[2024-01-20].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28/content_10196.htm.

[4] 孙勇,范国睿.我国学校美育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18(10):70-75.

[5] 张超,尹爱青.新时代美育教师的培养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6):45-47.

[6] 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EB/OL].(2023-12-23)[2024-01-20].https://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628/202401/t20240102_1097467.html.

[7] 戴礼章,丁常春,黄琼,等.县域乡村教师有效培训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55-157.

[8] 赵磊磊,张黎,代蕊华,等.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育:基本逻辑与实践路向[J].中国教育学刊,2022(6):14-21.

[9] 鲁晓波.以“大美育”为引领构建育人新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2021(12):17-19.

[10] 房玲玲,杨颖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美育工作[EB/OL]. (2019-11-26)[2024-01-12].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1126/c40531-31474190.html.

[11] 唐海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师资培训模式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31):13-16.

本文系2020年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乡村学校美育发展路径与方法实践策略研究”(项目编号:FJ2020B105)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研修部)

责任编辑:胡玉敏

猜你喜欢
赋能
Chinese Abstract
传统文化如何为新闻工作者赋能
以“赋能”理念塑造团队内部管理的良性生态
区块链在监管科技领域的实践与探索改进
“赋能”资本论
打造有自媒体基因的传统出版
赋能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大蓝鲸”系统:打造增强型的新广播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究
争鸣|少儿音乐教育需重新为音乐“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