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似海深

2024-04-22 10:59谢辉
三角洲 2024年4期
关键词:母亲妈妈

谢辉

日月如梭,时间飞快。清明节快到了,思亲情感由心而生,转眼母亲离开我们26年之多,今日下雨有空,于是握起手中笔,记录母亲生前二三事以作缅怀。

1996年4月16日(农历二月二十九),三姐从高邮(临泽)小镇老家打来长途电话。语气沉重地说:“妈妈于昨晚离开了我们,走时挺安详的,没有什么痛苦。”当时,陪在妈妈身边护理的大姐和二哥都在她身边。心情难过,这一天对于我们家是个悲痛之日,失去亲人如天而塌。

听完三姐的电话,我脑子中一片空白,许久才挂上话机。从今起,我是个没有妈妈疼爱的孩子了,从今起,“阿妈、阿妈”叫得随意、自然、很亲切的称呼没有了。此时心情凉到了冰点,伤心痛苦,眼睛湿了,木木地立在原地,头脑中涌现出有关母亲的一张张亲切画面。

母亲个子不高,只有一米五五左右,温和可亲,姓问名玉珍(小名珍珍)。虽认字不多,但骨子里坚强不认输,走路似风一样,农活干得利索,是一把好手,衣着干净讲卫生。与千万个母亲一样,她是个平凡而伟大的家庭主妇,处理家事与教育子女没有什么大道理言讲,家规严谨,懂得明礼重教。母亲一生为小家无私地付出和辛勤操劳,一辈子的爱奉献给了她的六个儿女们。

母亲生育我们兄弟姐妹八胎,中途不幸夭折两个姐姐,六个子女存活下来。养育几个孩子的时光,正好遇上20世纪60年代,社会经济处在比较低迷困难期,加之受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在农村,一个普通家庭夫妻二人要养活六个孩子试想有多么的困难,加之父亲那时身体有病不能干体力重活,一大家子生活负担落在母亲的身上。

时常听妈妈说,一起吃食堂与遇到自然灾害的时候,日子过得很苦很紧迫,吃糠菜粥和杂粮充饥,经常揭不开锅,熬粥时水多米少,一勺捞不到几粒米饭。生产队分口粮大人计划六两三钱米/天供给,小孩一天仅分半斤米供给量,这个量在今也许不算少,但那个时期没有副食品供应,荤菜几个月都吃不上一次,水果更遥不可盼,大人饥饿时一顿要吃一斤米饭才够饱。吃不饱饭的母亲每天还要坚持上工劳动,挣工分养家糊口。

我的家乡处于苏中里下河地区,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属平原水乡地貌,地势平坦低洼。年涝灾害时间多,闹水灾时无论天气冷与热,都要下地干活。母亲讲,有一年四月初倒春寒天气,天气阴冷又下着大雨,此时是春播季节,又不能落下播种。生产队长安排家家要派劳力下到水田耕地拉犁,父亲有病不能下地,孩子们年龄小顶不上。母亲只能亲自与大家下水田拉犁(那个时代耕牛少、农机更少,用人力拉犁代替耕地,当时在农村很常见。须三个劳动力一组,套着拉鞭几人使劲拉着犁一步一步往前走,后面一个壮年扶着木犁、翻好田地、整平水田,便于为后期播种稻谷和插秧苗做好前期工序)。那一天,几趟犁拉下来,母亲身体大汗淋淋,喘着粗气,呼吸急促,全身不舒服,其他一起干活的邻居看到她身体有些不对,说道:“大婶休息一下吧。”就是那一次拉犁干了体力重活,母亲落下了一辈子支气管哮喘的毛病。此病到冬季就发作,病人气喘吁吁,干活使不上劲。有时候对花粉和鲜花开放的季节产生过敏,呛咳接不上呼吸,病人非常痛苦。哥姐们都尽力找最好的医院医生和偏方,一直为她老人家治疗。医生常说,此病根难除,平时靠养病护理为佳,吃药须多休息。

教育子女方面,母亲理念惯儿不惯学,牛大自耕田的逻辑。母亲世界观里需供孩子读书是唯一选择,不论家里困难多大都要供几个孩子上学读书。大姐、二姐、三姐在那个时期都能如愿进入学校享受课堂读书声,虽说年级读得不是太高,但也能写信认字看报,是件多么幸福之事,左右邻居们羡慕的语言和不可理解之意,母亲似听非听。大哥、二哥读到高中毕业,当时在农村算是高学历人才了,1977年把二哥送到军营里锻炼,为国家培养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海军。在母亲的严教关爱下,我们姐兄六个这辈人相继培养出大学本科生、硕士生近十个后生,他们有的成为企业精英,有的参军报国,后辈们在各行业发挥着自己的专业与特长,为这个时代发光,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责任。

母亲除了治家有一套外,在外人眼里也是左右逢源的,20世纪60年代后期,经大队领导推荐,母亲担任村里妇女队长。当时农村经济与文化都落后,她当妇女队长时主动带领妇女们学习农活知识及农村卫生方面的基础知识,除此之外还要兼村里妇女卫生接生员。当时农村妇女生小孩一般在家待产,乡镇乡村卫生院偏少且偏远,交通又不方便。遇到生小孩这类人命关天的大事不能怠慢,风雨无阻,随叫随到。

母亲当妇女接生员期间,我记得家里醒目的位置放着一个卫生保健箱,里面有干净白色布包裹着的消毒接生用的卫生用品包,受条件限制,包里面都是些简单卫生器械。每次母亲只要接到生产小孩的邀请,无论多忙,立马放下手中事,拿起接生包赶往生小孩的女同胞家里。此时,我们小孩心里巴望妈妈早点回家,在乡下如果生个胖小子,主人家要给接生员分发红喜蛋(发喜蛋有三个、六个,最多九个,红喜蛋用红色颜料将煮熟的鸡蛋染色变成),红喜蛋有鸡蛋、鸭蛋,条件好的人家送鹅蛋及二元人民币红包和喜糖。

拿着妈妈每次带回红红的喜蛋,我们心里可开心、可欢乐了。此时,妈妈总是告诉我们,有好事要与邻居家小朋友一起分享。于是,我们拿着红喜蛋和糖果,约上小朋友们一起,此刻他们的心情与我们同样激动高兴。据母亲讲,这一生经她的双手差不多有100多个鲜活的小生命诞生,每走在路上總能听到因她接生某某家的孩子长大了等话语,此时她的脸上会露出和善的微笑。也许这才是她人生中最值得点赞的光彩之事,是她一生行大善积大德、所行的人间最美好的善事。母亲善心爱举受到全村人尊敬,一辈子值得我们儿女及晚辈后生们敬仰。

如今,我已过半百人生,随着人生领悟和岁月磨砺,仿佛刚刚懂得做人的道理与意义。20世纪90年代初在外工作的我每年都要回趟老家与家人团聚一段时间,在家时听到母亲常在耳旁唠叨,叮嘱做人做事的教诲。母亲眼里,我们总是长不大的孩子,问这说那,而我有时听不进,说多了心里还会产生厌烦和抵触的情绪。现在,父母双亲均已离开我们多年,家乡已成故乡,耳旁再也没有母亲的唠叨与叮嘱了。每年节假日,看到身边的同事回家与亲人团聚、与母亲唠嗑时,我的心里五味杂陈,酸酸的心泪和流淌的眼泪滴在心窝,满脸沉默,漂泊游子在外只有遥望着故乡,默默想念着天堂里的妈妈与爸爸。

为什么母亲这个称呼总能让人倍感亲切呢?每当我读到它、听到它,顿时一股暖流流遍我的全身,一种温馨总在心田荡漾着。当你失去母亲时,才能体会到这种伤感痛苦和孤失的境界。如今,母亲离开我们26年多了,而我的心灵已成为漂泊在他乡谋职的一名孤独老孩子。还有几天癸卯年的清明节就要到了,思念母亲、思念父亲、思念故乡的亲人们,又在心底里卷起乡愁与沉思。

作者简介:

谢辉,男,民建会员,江苏扬州人,政协海口市参政议政提案者,现定居海口。曾供职海口市人民广播电台。有多篇文章散见于国内各大报刊。《寻美海南》栏目撰稿人,摄影师。

猜你喜欢
母亲妈妈
母亲的债
鸟妈妈
给母亲的信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
淘气
妈妈去哪儿了
母亲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