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恶魔少年》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文学书写

2024-04-22 15:21杨亚娟
三角洲 2024年4期
关键词:祥子受害者人性

杨亚娟

《恶魔少年》是日本社会派推理作家药丸岳的代表作之一,2022年12月由刘姿君翻译,海南出版社出版。小说立足于未成年人犯罪取材,展现了未成年犯罪对受害者、对社会的深刻影响,探讨了社会法治形势下未成年犯罪中个体赎罪的意义。小说的线索人物是桧山贵志,三年又十个月前他的妻子祥子被三个少年残忍杀害,因为凶手未成年,桧山只知道凶手客观、冷漠的代号:少年A、少年B和少年C。而今,少年A、少年B和少年C接连遭遇不测和危险,案发地却和桧山有着密切的联系,于是,曾经扬言“既然国家不处罚他们,那我就亲手把凶手杀了”的桧山,成为警察第一怀疑的对象。

人物的多重身份设置

小说从桧山立场去逐渐揭开祥子被杀害的真相,故事中的各色人等不为人知的秘密都逐渐被披露了出来,人生的艰难和人性的复杂通过人物的多重身份设置显现了出来,小说也因此更加扑朔迷离,具备了悬疑的特征。

一、桧山两次成为受害者家属

桧山初三的时候,父母车祸身亡,肇事者是一个大学生。一个少年,骤然失去双亲,却只能面对保险理赔,连大学生家庭的歉意都接收不到。长大后的桧山开了自己的咖啡店,又遇见了来店里打工的祥子,他喜欢上了祥子,两人结婚,有了女儿爱实。但实际上,桧山并不了解祥子,他印象中的祥子人见人爱,专注、认真、善良、体贴,这些只是和外人同样的认知,他并不了解祥子内心的痛苦,所以桧山成家获得的幸福感跟祥子并不等同。失去家庭的桧山又在十几年后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家人,生活剥夺走的东西又以新的形式回来了。桧山的幸福持续得很短暂,爱实5个月的时候,祥子被害。

桧山一直走不出祥子遇害的阴霾,妻子被害,桧山第二次成为受害者家属,这一次,成年的他面对未成年犯罪,如同少年时面对家破人亡一样,同样无力。

二、澄子的双重身份

祥子的妈妈前田澄子是个单身妈妈,她辛苦养大了女儿,女儿成家立业后却惨遭杀害。面对祥子的被害,澄子表现得比桧山要理智和冷静,叮嘱桧山不要追究,好好养好女儿爱实,好好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对于一个单亲母亲,澄子的冷静让桧山很不理解,这是小说中埋下的一个伏笔,后来案件逐步深入和追寻后答案揭晓,原来祥子在少年时曾经失手杀死了教师泷泽。澄子曾经作为一个未成年犯罪者的家长,因此,澄子对于三个少年的暴行也就显得宽容了一点,但失去独女的痛苦却一直在她的心头肆虐。具有共情能力的澄子却没有想到,祥子当年犯罪是无意间的错手失误,而如今祥子却是被有计划杀害,并且罪犯已经预知就算他们杀人也不会受到惩处。

三、“触法少年”与受害者的双重身份

“未满十四岁的少年没有刑事责任能力。即使做出触犯法律的行为,也不能说是犯罪,因此称为‘触法少年,是保护辅导的对象。”《刑法》这样定义未成年犯罪者。祥子命案的始作俑者泽村和也和八木将彦起初只是有一些小毛病的少年,在丸山纯的精心设计下从不断打架、收保护费等小打小闹到未成年犯罪杀人。后来,良心未泯的泽村和八木要赎罪时被丸山纯杀害,他们从“触法少年”成了受害者。

同样具有施害人和受害者双重身份的还有祥子和仁科步美,这两个姑娘未曾见面,却都因对方改变了一生。

祥子4岁时在老家群马县吾妻郡目睹4岁的小柴悦子被手上有胎记的少年相泽秀树猥亵杀害,凭记忆中胎记帮警察找到了罪犯。初三时又失手杀死了泷泽俊夫而进入了管教机构。出来后祥子独来独往,沉默寡言,努力打工赚钱,碰见了桧山,与之相爱,但她一直封闭自己,桧山根本不了解祥子的过去。祥子得知小柴悦子的父母一直想得到犯罪少年的道歉,她想去找泷泽的家人致歉,得知步美病重,便拿出自己500万日元的存款,并向已经成为律师的相泽秀树敲诈了500万日元,借小柴悦子之名捐给了步美做手术。祥子过失伤人,杀害了泷泽,而她自己又悲慘地死在了三个少年的刀下。

泷泽是步美的父亲,步美的生活遭遇了经济和精神的双重打击。后来步美收到一封信,有祥子一家的照片和地址,上面有挑拨的话语:“杀害你父亲的凶手过得很幸福”,于是步美在丸山纯的挑唆下不仅拍下录像威胁八木、泽村他们协助杀害祥子,还在4年后来到桧山的咖啡馆应聘,希望掌握桧山的行踪,把八木和泽村的死亡嫁祸于他。步美从一个未成年犯罪的受害者家人,最后成为犯罪者。

四、“触法少年”与大律师相泽秀树

相泽秀树15岁的时候在群马县吾妻郡猥亵杀死了4岁的小柴悦子,被4岁的祥子看见,警察依据祥子提供的特征——手背上形状奇特的胎记找到了相泽秀树。多年后,相泽秀树已经功成名就,成了“触法少年”的辅佐人,也正因为他经常在电视上出现,被祥子认了出来,祥子向他敲诈了500万日元捐给步美做手术。相泽秀树把祥子一家的照片寄给了步美,附上了地址,挑拨步美报复祥子。

故事叙述呈现未成年犯罪多样化状态

小说采用倒叙手法,一步步被揭开的真相指向的是未成年人犯罪这个沉重的社会话题,小说以艺术化方式书写了现实社会中各式各样的未成年人犯罪样态,站在受害者家属的角度发声,虽然充满偶然和巧合,但指向的却是社会真实。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团伙作案

未成年人因为年纪比较小,主体意识不强,合作抱团会让他们更有安全感,三五成群,相互怂恿,就容易铸成大错。祥子的遇害就是八木、泽村和丸山三个人团伙作案。

祥子初中时失手杀死了教师泷泽俊夫,也是碰见了拓也、纯二、阿健这三个高中生引发的血案。祥子性格沉闷,没什么朋友,美雪父母吵架,家庭氛围压抑,两个人因夹娃娃认识,又跟着三个高中生到酒吧,被逼着打交友电话的广告骗来了泷泽俊夫,泷泽被三个少年毒打并抢走钱包,后来泷泽再次碰见美雪和祥子,逼要自己的钱包,却被惊魂失措的祥子为救美雪捅死。祥子被逮捕,送少年院,美雪被保护管束。三个高中生是祥子和美雪犯罪的直接导火索。

步美是泷泽的女儿,父亲被害,家庭骤变,母亲腹中的胎儿死亡,步美又患了重病,这一切不幸都让步美内心充满仇恨。步美住院时碰到了探望奶奶的丸山,两人成了朋友,丸山和步美一起策划了祥子的命案。但步美和丸山不同,丸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而步美知道了祥子的赎罪后,最后从丸山手里救下了被劫持的爱实。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暴力化

未成年人缺乏理性,也因为年少而对生命缺乏敬畏和尊重,因此,往往犯罪行为暴力,手段残忍。小说中15岁的相泽秀树猥亵4岁的悦子遭到反抗后勒死了悦子,并且用石头将其脸砸得面目全非,恰好被祥子看到才得以破案;祥子被八木三人割到了颈动脉,上半身因反抗刀伤无数,而女儿爱实就睡在婴儿床上,祥子在女儿面前慢慢死去;丸山纯三人对男童猥亵并用残忍的方式伤害他;丸山知道事情暴露,打算杀掉桧山、美雪和爱实三人,因为他扬言自己才17岁,就算被判十年,也没事儿。

三、未成年人犯罪也不乏高智商犯罪

大多时候,未成年人犯罪要么出于物资匮乏,想获取财物,过失伤人;要么是出于某种精神原因——情绪的宣泄或因性欲而犯罪,这样的少年应该是生活中缺乏正向的引领,但人们忽视了有一种恶叫生而为恶,不知悔改。丸山纯就是这样的,可以说,相泽秀树也是这样的。

丸山纯13岁就将他的小伙伴泽村和八木玩弄于股掌之间,引诱他们铸成大错,还伪装自己是最无辜的一个,甚至于他作案时还故意留下校徽让警察找到线索破案,不能不说他智商很高。近4年后,当泽村和八木有了赎罪心理,想找桧山告知真相时,他又有预谋地杀害了泽村和八木,还设计了自己被推下月台的事件,试图把这些都引到桧山身上,让桧山成为嫌犯。就算最后事情暴露了,丸山纯也想好了,自己17歲,不会判得很重,最多十年。

同样,少年时杀死幼童悦子的相泽秀树,成为少年院的辅佐人,经常上电视,其成就说明了他必然是一个极聪慧的人,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把对祥子敲诈的不满通过祸水东引的方式发泄,最终导致了步美对祥子的报复。

《恶魔少年》中塑造了各式各样的或有理由或无理由的未成年犯罪者,但标题振聋发聩的“恶魔”不是指向那些过失伤人、有悔改之心和赎罪行为的少年人,而是指丸山纯这类纯粹的恶人,像恶魔一样,毫无人性。

小说书写指向生命关怀和人性反思

小说以极端的表达“恶魔”为标题,立足未成年犯罪,描摹了实实在在落在受害者家属身上的痛苦感受,文学书写中体现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人性的反思。

一、受害者及家人的感受在法律中应该被尊重

桧山在妻子被杀害后一直无法走出来,因为他是一个两次失去家人的人,他只能知道少年A、少年B、少年C这样的代号。他密切关注《少年法》的修订,才能在《少年法》修订后第一时间去查卷宗,进而得知了三个少年的名字。

而小柴悦子的父母、泷泽俊夫的妻子,他们一直不知道伤害自己家人的那个少年姓甚名谁,修订后的《少年法》虽然允许了被害人家属可以查阅卷宗,但是三年内的才可以查到,他们满怀痛苦,希望能收到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的少年的歉意。泷泽俊夫的妻子在经历了胎儿死亡、女儿重病等一系列的打击后,没有精力去关注犯罪少年的情况,对捐款1000万日元给女儿做手术的捐款者,她依据二十来岁、推着婴儿车这些特征,判断是当年那个杀死了泷泽的少女,她没有亲眼见到祥子给她道歉,但她收到了祥子的赎罪心意。而小柴悦子的父母却一直未能等到那份歉意,相泽秀树因为越来越大的名气更想永远隐藏过去,从来没想过赎罪。

二、人性的复杂体现在社会各个群体之中

人性复杂,不能单以善恶而论。“保护派”总会把未成年人定义为不谙世事、容易被他人裹挟的一个群体,觉得应该保护他们的人权,不拘泥于过去,让他们忘却过去,改过自新。而“严惩派”则认为不能放任未成年人内心的兽性,应该通过惩罚让他们回归理智。

小说以文学语言书写未成年人犯罪中呈现的复杂人性。当一切真相和细节都浮出水面,人性之善也刷新着人们的认知,向善是人性的光辉和对自我的追求,祥子捐款给步美治病;美雪悉心照料着爱实;泽村和八木有了赎罪悔改之心;步美在最后关头勇敢地救下了爱实。同样,在成年人那里,桧山知道了祥子的过去还是深爱着她,并且反省自己对犯罪者深恶痛绝的决绝态度可能影响了祥子对他可能的坦白;三枝作为警察关心爱实的身体健康;贯井作为记者和社会评论的推动者帮助了受害者家属,这些都是社会中的平凡、具体的人,能够带给桧山温暖。

当然,小说也告诉读者,人性中有执拗、可怕的一面,人性复杂,绝对不是年纪小就一定单纯、善良。丸山纯和步美尽管未成年,却策划了近4年前对祥子的谋杀;丸山纯经过教育仍不知悔改,4年后再犯命案,并且以17岁未成年为依仗,根本不担心会受到严厉制裁。丸山纯的母亲强势自我,丝毫没有因为自己儿子的事情有所反思,这可能是丸山心理阴暗的一个家庭原因。相泽秀树因为祥子的敲诈,为了隐瞒过去,保障自己的社会地位不受影响,便引诱步美报复祥子。

综上所述,小说《恶魔少年》以桧山为线索人物展开故事,祥子被害貌似是简单明了的未成年人激情犯罪案件,抽丝剥茧后却发掘出复杂的案件真相。每个人物的多重身份被层层剥离,未成年人犯罪的多样化丰富了故事叙述,文学书写的背后,是作者对于生命的关注和人性的反思。小说以文学书写方式,更强烈、更集中、更典型地反映了未成年人犯罪这个普遍性社会问题。

作者简介:

杨亚娟,文学硕士,教师,研究方向:文学评论、儿童文学。本文系基金项目2021年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改项目“分级阅读模式下的文学理论课程改革”(21JG003Y)、2022年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文学概论》(111190050)研究成果。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文学院。

猜你喜欢
祥子受害者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目睹家暴也是受害者”,彰显未成年人保护精细化
人性的偏见地图
分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因素
骆驼“祥子”在唐朝的一天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婚恋悲剧
功能与人性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祥子悲剧性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