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小学教师文学素养的提升策略

2024-04-22 18:22李小玲
三角洲 2024年4期
关键词: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

李小玲

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都提出语文核心素养,同时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并且该任务群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比很大,可见,“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最主要的任务群。“依循文体特征教学,可以更好地发挥选文的教学功能,丰富并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语文经验。”因此,文学作品的教学就要以文学的姿态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文学素养是个人有关文学方面的素质和修养,以文学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含文学知识、文学审美、语言创作。

中小学教师文学素养的构成要素

一、文化底蕴素养

文学是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百科全书,蕴含着历史、自然、社会和风俗等内容。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把文学作品中蕴含的许多内容分析透彻、讲解明白。另一方面,一个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文史哲文化底蕴素养,才能在文学教育的过程中信手拈来、旁征博引,使课堂有深度和广度、充满吸引力,进而引导学生体会文本蕴含的精神。如程少堂老师执教《荷花淀》,在课堂中旁征博引、信手拈来,通过深厚的文化素养,使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深度和广度,进而深入文本之中,深刻领悟文本的内涵和精神。

二、文学理论素养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指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相应的文体知识和文体常用表达方式等文学理论素养。如在讲到《诗经》的时候,要有关于“风雅颂赋比兴”的文学理论知识,才能给学生讲清楚《诗经》常用手法。中小学教师要具备的文学理论素养:一是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的理论知识素养,二是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素养,三是中外文学发展历史的知识素养。教师只有具备较好的文学理论素养,在进行文学教育的时候,才能心中有根据、行动有实效,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指导。

三、文学审美素养

“语言学习与运用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高审美品质的重要途径。”教师首先要有文学审美素养,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要求教师要知道什么是文学作品的美和文学作品美在哪儿。什么是文学作品的美要求教师具备文学审美知识,美在哪儿要求教师具备文学审美能力,也即是说教师的文学审美素养包括文学审美知识素养和文学审美能力素养。文学审美知识素养是要求教师具备基本的文学鉴赏知识和美学知识。文学审美能力素养包括审美感知素养、审美鉴赏素养和审美创造素养。具备了文学审美素养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发现作品的美,进而引导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从而落实核心素养中的审美素养目标。

四、文学创作素养

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可以看出,中小學文学教育的一个目标是学生能创造文学作品。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 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因此,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文学创作素养。首先,教师进行文学创作,可以调动学生文学创作的兴趣。教师以身作则进行文学创作,可以给学生树立写作的榜样,解除学生写作时畏难、不情愿的情绪。其次,教师进行文学创作,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教师经常进行文学创作,不但能积累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写作经验,还能总结出写作的规律,进而把这些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写作中少走弯路,提升文学创作水平。

中小学教师文学素养对语文教学的价值

一、良好的文学素养能创建语文味课堂

“语文味”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位、意理阐释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具有良好文学素养的教师,能运用自己良好的文学审美素养,引导学生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之美;具有良好的文学素养的教师,能运用自己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情感之美;具有良好文学素养的教师,能运用深厚的文化底蕴,补充拓展合适的与文本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深入领悟文本内涵。教师通过自己良好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感受到语言美、体会到情感美、领悟到内涵美,进而获得诗意美和情感自由,这样的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二、良好的文学素养能创建魅力课堂

具有良好文学素养的教师,通过自己扎实的文学素养,构建了“语文味”的课堂,同时在课堂上旁征博引、纵横捭阖,让学生沉浸在知识的海洋。学生一方面感受到课堂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觉得课堂充满趣味。同时,教师也因其自身的博学多才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独特魅力,学生也因教师渊博的学识对教师充满喜爱和佩服。“语文味”“趣味”“喜爱”吸引着学生,学生就会觉得这个老师的课堂充满魅力,进而开心地走进课堂,这是教师通过良好的文学素养构建的魅力课堂。

三、良好的文学素养能落实核心素养

中小学语文新课标都指出,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并指出课程目标就是语文核心素养。在文学作品的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较好的文学素养,引领学生品味语言,感受语言带来的意蕴、意境之美,这个过程是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其他几个方面也得到训练。学生要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就得运用思维;学生品味语言也是在品味语言的美,审美能力得到锻炼;学生品味到语言的美,感悟到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是进行文化自信的培育。可见,教师良好的文学素养能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四、良好的文学素养能传承民族文化

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如包括来宾和柳州两地的桂中民族地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长期的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例如壮族山歌、瑶族刺绣、苗族节文化、侗族木楼等。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可见,弘扬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是教师应尽的教学任务。而具有了较好的文学素养的教师,在教学中会把本身储备的民族优秀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传承给学生,进而弘扬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例如,在讲到《端午节》这篇文章时,教师会把传统节日融入课堂,润物细无声地给学生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这样,使民族优秀文化代代传承和弘扬,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小学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提升策略

一、多读,积累深厚文化底蕴

教师要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历史与哲学著作,还包括桂中民族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尽量广泛涉猎各类书籍,并且长年累月坚持,把读书作为每天必做的工作。在日复一日的各类书籍的阅读中,教师的文化底蕴越来越深厚。在进行文学教育的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就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补充拓展、收放自如,使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状态。

二、善学,提升文学理论素养

提升文学理论素养,一方面,可以参加各种培训与讲座。学校或教育部门组织的关于文学相关内容的培训或讲座,教师们要积极争取、主动参加、认真听课、做好学习笔记,珍惜每一次学习和提升理论素养的机会。另一方面,自学文学理论知识。可以从图书馆借阅相关文学理论书籍,比如《文学理论》《中国文学史》等;也可以通过网络阅读文学理论的相关书籍,学习相关文学理论。再次,教师可以跟随在线课程学习。比如中国大学慕课、智慧树、学习通等网络平台,有许多文学理论相关的一流课程、精品课程,教师们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充实文学理论知识。当然,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学习,都贵在坚持,都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有选择地学习,也就是愿意学习、坚持学习、善于学习。中小学教师通过自己的乐学、善学、坚持学习,文学理论素养会不断提升。

三、实践,提升文学审美素养

提升审美能力的途径,首先,加强美学理论知识储备。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想办法通过各种途径增加美学理论知识,进而学会怎样感知、鉴赏和评价美。其次,积极参与审美实践。理论只有与实践结合,才能使理论知识内化,才能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审美实践活动一般包括审美观照和审美创造。语文教师的审美观照主要是欣赏语言文字之美,从文学作品的语言、情感、意蕴、形式以及意境等方面进行欣赏、品味,在欣赏、品味中提升审美能力。语文教师的审美创造活动多种多样,可以创作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还可以参加演讲比赛,也可以用美的创造给学生的作业和作文写评语。总之,教师可以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提升个人的文学审美能力。

四、练笔,提升文学创作能力

中小学教师要提升文学创作能力,首先,在如前论述广泛阅读文史哲书籍的基础上,还要精读文学类书籍、写作类书籍,这些书籍利于教师积累语言、掌握写作技巧。其次,进行练笔。中小学教师在广泛阅读、精读的同时,要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一是文学创作的体裁要多种多样,诗歌、散文、戏剧和小说等各种体裁都要涉猎,在创作这些文章的练习过程中,教师能掌握这些文体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提升自己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二是要创作“下水文”。教师创作文学作品“下水文”,要在了解学生身心特点、写作能力的基础上,用学生的眼睛看生活,用学生的思维去思考,用學生的语言去表达。这样,才能把握学生文学创作的问题所在,才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才能用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创作,对于学生的文学创作指导才能更有针对性、示范性。写作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教师只有博写、精写,坚持写作,提升自己的写作素养,才能落实文学阅读任务群的文学创作的教学目标。

五、调整,提高职前文学素养

中小学语文教师大都来源于师范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教育专业,因此,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高校应该重视中小学教师的职前文学素养的提高。首先,师范学院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应充分考虑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根据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的文学素养,在课程方面,师范院校应该开设《美学》《基础写作》《中外经典文学作品选读》《民族文化经典选读》等,而目前大部分师范院校这些课程较少甚至没有,并且基本是选修课,这要求师范院校适应中小学新课改的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开设这些课程或者变为必修,进而提升学生文学知识素养。其次,师范院校应该加强学生的文学积累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大学阶段,正是学生阅读积累和写作能力提升的最佳时期,可是目前的大学生基本不背诵文学作品,而写作课程本来没有,更别说写作能力的提高了。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在文学教育课程中,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特别是训练学生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内涵、形式之美的能力,带领学生多读、多感悟、多实践,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教会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提高未来教师的文学审美能力。

作者简介:

李小玲,女,河南新蔡人,副高级,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本文系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师范学院2023年度科研基金重点项目“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桂中民族地区中小学文学教育能力提升机制研究”(编号:GXKS2023ZDB013)研究成果。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梅卓文学创作论
我们需要文学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