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传统戏剧文化传承

2024-04-22 20:04高洁
三角洲 2024年8期
关键词:大鼓曲艺戏曲

高洁

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伟大传统文化的信赖,戏剧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审美习惯的体现,具有传统戏曲的文化意义、艺术价值,以及社会功能。目前,各级政府都在积极保护戏剧,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戏剧作为传统戏曲,传承、保护现状不容乐观。从文化自信的角度来看,戏剧的传承应该了解其艺术特征,完善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优化推广措施。着力建立保护机制,扩大公众参与保护,积极培养戏曲人才。不断提高戏剧水平,使之具有独特的竞争力。

传统戏剧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传统戏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发展成为唱、演、讀等形式。受不同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和民间艺术的影响,形成了京剧、秦剧和梨园戏曲、藏戏、蒙古戏等。不仅是各地区各民族非常流行的戏种,而且在地区或民族内部也发展出不同类型的戏曲。明清以来,出版了《元曲选》《六十种曲》《白裘》《九宫大成》《纳书楹曲谱》《审音鉴古录》等,使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人能看到元、明清戏曲台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戏曲艺术进行了3次大规模抢救、发掘、收藏和整理。整理了中国戏曲孕育、形成和发展的5000年历史,以编年史和整合的形式记载,被学术界评价为世界戏剧史上最伟大的工程。近年来开展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戏曲中有新发现,但这些新型的艺术形式只有少数老艺人才能唱,虽然新剧种很少被发现,但地方民间戏曲团体和业余戏曲团体的活动却是有据可查的。

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外来文化艺术的影响,中国戏曲赖以生存的社会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戏曲主宰城乡的局面一去不复返,戏剧市场表现也在萎缩。一些歌剧类型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在灭绝的戏曲中,有许多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戏曲。

中国传统戏剧的衰落引起了国内外文化界和中国政府的关注,在文化部的支持下,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被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戏曲研究所宣布为世界首批非物质代表作品之一。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藏戏、粤剧、京剧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了通过艺术项目推动戏曲创作,国家逐步建立了国家、省、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制度。以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为例,无棣地处齐境燕壤、京津门户,南滨黄河、北濒渤海,居民土著、移民兼有,因地理环境之独特、历史文化之悠久,故历史上流传于无棣的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是鲁北地区远近闻名的曲艺大县,被称为鲁北“鼓书之乡”。无棣曲艺门类有西河大鼓、三弦书、西路大鼓、山东快书、快板书、京东大鼓等。创始于民国年间的西河大鼓又称“鲁北大鼓”,由无棣县信阳镇谢家村说书老艺人谢宝华以无棣地方土语和民间小调为基础,创成的富有地方特色而独立的艺术风格流派,因唱腔委婉流畅、腔调响亮清脆,质朴淳厚、荡胸生情、回味悠长而载誉鲁北大地。它以唱见长,表演朴实,诙谐幽默,故事性、说唱性较强,主要演唱一些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民间传说为内容的故事剧和根据形势工作需要自编的小段,剧中人物多出现一些令人辛酸的哭腔和令人发笑的语言,让人在听书中受到教育,它的表演特点是细致、幽默、轻松,尾音冗长,给人以享受感。表演者善于将风俗习惯、待人接物礼节以及纺线做鞋、推土挖沟等劳动场面艺术性表演出来,对观众和听众极具吸引力。

文化自信视域下地方传统戏剧的保护

中国传统戏曲的多样性和地区经济的不平衡,使传统戏曲的保护变得复杂而困难。如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保护戏曲民族文化遗产,成为文化艺术研究的重要课题。传统戏曲存在以下三种主要情况。

一是昆曲、京剧、梨园、莆仙、秦剧、晋剧、川剧、藏剧、皮影等历史悠久、艺术底蕴丰厚、艺术、文化和历史价值较高的戏曲。作为剧院的主体类型,建设集舞台表演、人才培养、收藏、组织和研究于一体的剧院,以此为主体,继承和发展该类型的剧院艺术。在资金方面,实行全额拨款,必要资金主要由地方政府出资,国家和地区给予大力支持。

二是虽然历史悠久,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但比赛剧、团队剧等剧目不多,观众少。这部剧的内容和呈现方式对于现在的观众来说很难,所以难免会有失传风险。但也有一些具有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戏剧,相关部门要尽快拨出专项资金,将古典剧目作品、音乐和表演作品以现代方式记录下来。必要时纳入传统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供公众研究和跟踪、公开表演。

三是戏曲不断发展或创造,如越剧、黄梅戏、评剧、高甲戏、格子戏、豫剧、晋剧等。国家和地方政府要鼓励和开放演出市场,资金主要靠营业收入,政府给予适当补贴。但应选择条件较好的艺术团作为艺术传承、艺术创作实验和示范单位。这些实验组的主要任务是继承这一流派的传统艺术,进行艺术研究和实验,发挥民间组织的示范作用。

我国现有的戏曲流派中,三分之一没有专业演出团体,只有一个专业团体。大部分在区级以下,这些团体大多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成立的。1980年代中期以来,外国文化、电视等新媒体使戏剧生存困难,实行差别化工资更是雪上加霜。这时,戏剧发生了国企改制,只有一个地区才能维持剧团。这一政策的出台,对传统戏剧遗产的保护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缺乏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大多数中国戏曲公司在演出市场不成熟或不可靠的情况下无法生存。没有集体演出,戏曲流派就无法传播,更谈不上发展。歌剧是以演员为中心的表演艺术,其艺术传承取决于艺术家的口口相传。他们掌握并带来了丰富的传统戏曲文化遗产知识和精湛的表演技巧,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源泉,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代代传承者。比如《青楼集》宋元剧演员朱帘秀说:“今天的戏剧别具一格。”培养的著名演员有赛帘秀、燕山秀,被人们尊为“朱娘娘”。

文化自信视域下地方传统戏剧的传承

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777件中,传统戏剧代表304件。其中不仅有昆剧、京剧、秦剧、豫剧、评剧、越剧等的后裔,还有花鼓、灯笼、秧歌、道庆、藏戏、白戏等。戏曲的传承方式不仅是个别师徒的传承方式,也有父子母女等家庭的传承方式和专业班、学校的集体传承方式。根据戏曲艺术的特点和遗产的多样性,我国传统戏曲继承人的代表人数仍然十分有限,这些代表继承人大多是演员,参与音乐设计的只有两个人,他们都不是作家、导演或舞台艺术家,而且丑角的演员也很少。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表演艺术,需要一个表演团体来创作。除了演员,这个群体还包括作家、导演、音乐设计师、布景设计师、音乐家等。在演员方面,生、旦、净、末、丑等角色也有不同的工作分工和艺术流派。将一场演出搬上戏曲舞台并充分呈现,需要各方面的艺术才能,流派的传承离不开集体的传承,人才匮乏是制约传统戏曲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选择有创新能力、有能力的戏曲表演者,因为對于跨文化戏曲文化的传播,“综合发展的高素质表演者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播,要求艺术家不拘泥于过时的戏曲表演方式,也不应在不了解戏曲精髓的情况下进行简单的创新。近年来,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演出在海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它采用了许多现代话剧艺术元素,先后在美国、英国、希腊等地演出,演员多为专业素质过硬、文化水平高的年轻人。这些青年艺术家走出国门后,他们的言行举世瞩目。他们和传播到国外的戏曲艺术代表了中华伟大文明和文化的形象和精神,为中国传统戏曲在国外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对戏曲流派和艺术遗产的保护最终应体现在古典剧目的培养上。对于一个流派来说,如果场景在减少,经典场景无法维持,则意味着流派的传承失败。传统戏剧遗产保护单位多为剧团,开展此类剧目传承和保护的剧团,要以践行经典剧目、发挥传承人作用、再现经典剧目为重点。打造和培养艺术人才,培养观众兴趣,扩大艺术影响力。古典剧目更新需要相当多的人力、物力,所需资金也不是一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比的。上级在分配经费时,必须考虑到传统戏剧遗产和保护的实际需要。经典剧的复兴,不仅要吸引当地观众,还需要及时录制视频数据,妥善保存。传统戏曲遗产的保护,最重要的是戏曲流派的保护,本质是对继承人的保护,最后落实到古典戏曲的演出中。早在2011年,无棣县文化馆即为濒危失传的西河大鼓、三弦书、西路大鼓等曲艺非遗项目购置了音响设备,申请了300多场次的文化下乡惠民演出任务。先后出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卷)以及《隋唐响马传》《短片荟萃》《梁山之后英雄传》等曲艺书刊。在充分学好、用好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刊《曲艺》杂志的同时,于2018年创刊出版了季刊《文化无棣》,陆续刊登在当地有较大影响、群众基础好的曲艺项目文字资料和照片。2020年、2021年分别为西河大鼓专题录制了《隋唐响马传》20回,为西路大鼓录制了《杨家将》上部10回,为三弦书录制了《杨家将》下部10回,并将这些录制的专题视频上传至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进行了展播。无棣县在做好非遗保护的同时,在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设立了曲艺书场,为曲艺进行录制和现场演出。在无棣古城设立了鼓书苑,有三弦书、西河大鼓、西路大鼓经常性地为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进行曲艺演出。无棣县常年组织开展以曲艺艺术为主的文化惠民演出到乡村、进社区,以传统民间曲艺的演出形式宣传党的富民政策,活跃了地方文化生活,促进了地方和谐文化建设。自2010年至今,无棣县文化馆先后组织西河大鼓、三弦书、西路大鼓等曲艺非遗项目传承人及徒弟参加了一年一度的胡集书会和擂台赛表演等活动。在每年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以及劳动节、国庆节、春节等重大节日中,组织安排相关曲艺的专场演出活动,并积极参加省、市的重大演出活动,多次获得省、市、县各项演出最高奖项。

各地区、各民族的戏曲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民俗、生活经历、生活理想、文化观念、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承载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基因。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中国传统古戏曲艺术面临生存危机。这并不可怕,糟糕的是我们无动于衷,无所作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如何保存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戏曲成为摆在我国政府和人民面前的重要课题。我国加入了《联合国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全国人大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保护包括戏剧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扩展的概念和法律框架。当前,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政府文化部门要巩固认识,统一措施,根据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特点和情况,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

(作者单位:无棣县文化馆)

猜你喜欢
大鼓曲艺戏曲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大鼓声声
大鼓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简述乐亭大鼓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