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体验式教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4-04-24 08:25李晓英
山西青年 2024年7期
关键词:体验式心理健康模块

李晓英

延安大学,陕西 延安 716000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自始至今经过了由选修课到必修课的整个发展过程,彰显了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性作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政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育部门始终强调必须针对性强化与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而怎样应对新形势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主要问题。而随着生活步调提升,对于人类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日趋突出。现阶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问题逐渐增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重新定位与创新变革,纠正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演变为提高大学生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1]。

一、心理体验式教学内涵与特点

(一)内涵

大学时期是学生心理稳定与发展的关键期,学生心理健康是健康中国行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积极心理学逐步兴起与发展过程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始深受重视。而心理体验即个体通过实践或自身体验方式对周围事物生成客观明确认知。就心理学视角而言,体验属于心理活动,是以心理结构、生活经验、个人认知为载体深刻理解与感受事物,所形成的思想情感,实现自我行为意志塑造的客观过程。心理体验式教学也就是基于特定情境,教师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有目的有组织地引导学生以亲身体验、感知、经验重构知识与能力结构,属于交互式、传递式教学模式,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实效性[2]。

(二)特点

心理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具体体现于四个层面。一是情感性。体验具备情感、思想、心理等多重作用,学生想获取体验必须以既有感受与经验深度感悟,以实现情感升华。所以,教师在采用心理体验式教学时,应深层次挖掘案例或情境内蕴藏的情绪情感,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使得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学习,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二是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为了高效完成教学任务,需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性。在心理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基于分工合作、深度启发、共同讨论、研究分析等多重模式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正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进一步实现自主学习与自我教育。三是实践性。体验式教学的显著性特征为实践,实践方式各式各样,常见有观看、体会、体验、扮演等等,教师需基于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实践方式,例如角色扮演在一定情境下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以感受角色情感活动与心理动态实现内化成长。四是发展性。心理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对象为全部学生,学生成长属于动态变化过程,教师应结合学生群体性特征,遵循发展性原则适度改善优化教学内容,保障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高度契合,使得学生综合能力实现全方位提升[3]。

二、心理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一)强化学生认同感

既有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教师为主导,照本宣科传输理论知识,学生被动吸收,并未融入学生内心,感悟学生需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大大降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育人育心的一个过程,既要传输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又要在进驻学生内心了解学生心理需求与动态。当代大学生的个性追求比较突出,传统教学方法早已无法满足大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需求。对此,教师必须针对性改进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就具体内容融合心理体验式情境,强化学生课堂教学参与感,促使学生拥有充足获得感,以深层理解、吸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此外,心理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感受与想法为教学目标,此具备共情性的方式与学生需求高度契合,可强化学生认同感。

(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课程,需要理论与体验实践相结合,才可促使教育效果达到理想状态。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辨能力,以客观应对心理困惑与生活难题。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心理体验式教学,促使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深切感受生活真谛,可使得学生印象深刻地记忆课程要领,学生可基于教师引导反思发现并解决问题。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基于课堂实践,学生可在实践中学会自我表达、情绪管理、实践锻炼,从而思考与反思,辩证看待问题。在遇到困难时,可自我调适与克服困难,进而提升抗压能力。

(三)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心理体验式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转变既有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教师也不再单纯利用PPT 或者教材进行灌输式讲解,而是就课程内容与教育目标提前设置相应教学实体情景,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引导者地位,负责抛砖引玉,而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以问题导向自主锻炼,以实践活动提高主动性与创造性。学生通过实践可获取新认知,以转变做人做事态度与方式。而学生的转变基于教师认可与鼓励,可激发学生获得感,促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实践活动促使教师深入了解了学生最为真实的一面,以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而教师与学生通过实践实时互动还可增进师生情感,师生双方还可体验到教学快乐,生成教学共同体,促进良好师生关系顺利构建。

(四)真实反馈课堂效果

心理体验式教学可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直观反映真实教学效果,促使教师就学生学习状态与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改进。体验式教学是全员积极参与模式,教师可在课堂上全面充分了解学生心理动态,以便于适度调整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进度,真实反馈课堂教学效果[4]。

三、基于心理体验式教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一)健全课程体系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主要包含知识、技能、自我认知,可将心理体验式教学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始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涵盖理论知识、能力培养、社区实践三个模块。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块

理论知识模块负责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能力培养模块负责帮助学生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以及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塑造;社区实践模块负责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检验与校正所学知识与能力,尤其是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其中,就心理健康教育而言,以理论知识模块为基础,以能力培养模块为核心,以社区实践模块为发展,三者相辅相成。

第一,理论实践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既包含知识传输,又包括课堂实践与社区实践,可促使学生同步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推动学生以理论知识实现健康发展与社区构建。第二,知识能力并行化。理论知识模块侧重传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理论知识,能力培养模块与社区实践模块侧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理论知识应用,以培养学生学习效能、情绪管理能力、生涯规划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危机应对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高度契合。第三,目标过程统一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以心理体验式教学融合于理论知识模块、能力培养模块、社区实践模块,以助于学生吸收内化知识,使得学生实现心理健康发展与人格健全。所以,教学过程应始终以学生发展与成长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主要任务,实时关注课堂教学目标,在轻松和谐、健康愉快氛围下推动学生学习与健康成长[5]。

(二)优化社区实践

社区实践是心理体验式教学的主要辅助,相较于课堂教学,其灵活性与多元性较为突出,实践教学既可以推动心理知识与能力实践与检验,又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汇总知识与能力,挖掘心理潜能,提高创造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社区实践模块基于团体形式开展,也就是学生以心理健康知识深度认知为前提,就自身兴趣爱好,利用第二课堂积极参与社区团体实践活动。积极心理学家指出以三件好事积极心理训练可改善学生焦虑与抑郁情绪,提升幸福感。社区实践中基于三件好事心理训练团体,学生详细记录当日发生的三件好事与原因,坚持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结束。同时组织心理辅导团体,针对大学生举办主题相契合的团体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可针对学业压力、考前焦虑、人际沟通、亲密关系、职业生涯等主题。学生基于领导者与追随者角色扮演中深刻体验与学习,并就社区实际问题进行团体项目合理规划,以助于社区人员深度了解相关心理知识,有效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养。

团队项目实践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接近、了解他人,提高共情能力,在与其他人合作交流过程中反思自我,推动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与社会功能健全。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也会由于发生困难超出团队能力限制的状况,致使学生由于反复失败而习得性无助心理的衍生。所以,社区实践中高校应为团体配置相应的助教,以此为学生提供一对一指导,促使学生在可行性范围之内顺利完成项目任务,提高自我价值感,构建积极心理品质,塑造健全人格。

(三)完善考核评价

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以成绩评定与考核量化评估为主体,侧重于考核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程度,注重考核学习成果,形式与内容单一,不但难以评估学生心理能力与素质水平,且会造成教学分离,无法全面检验整个教学过程,难以激发学生日常学习积极性。心理能力与素质考核比较复杂,且不易于评估,而心理体验式教学平台体系构建非常关键,也就是通过个性化与多样化有机结合、结果性与过程性有机结合、量化性与质化性有机结合的评价方式,师生评价、学生互评等多重方式有机结合。

其中,结果性评价明确且具体,过程性评价动态且多样。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价应致力于过程性评价,以其为载体推动课程增值,并有机耦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所有学生课堂参与、实践训练、课后感想进行过程性评价。在社区实践中,针对各小组设计方案与实践过程进行过程性评价,在小组成果展示中针对实践成果进行结果互评,在期末考核中针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性评价是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成果的真实检验。过程性评价反馈信息可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助于学生在评价反馈中察觉与反思。量化性评价客观精准,可迅速评估学生学习结果,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十分普遍,质化性评价主观具体,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特点、教学实际相契合,可由动态发展过程中真实评价实效性,且满足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样化评价需求,拥有推动学生学习、教学相长的显著性效果[6]。

四、结语

心理体验式教学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代替既有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主,以教学为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推动学生自主探索,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以此顺利实现学习目标,进而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体验式心理健康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