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慕课”实践之思

2024-04-25 04:07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5期
关键词:慕课个性化学习者

董 颖

(南昌航空大学 航空服务与音乐学院,江西 南昌 330063)

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慕课”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借助互联网“联通一切”的便宜而席卷全球。2013年9月23日起,北京大学推出首批七门全球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同年10月,清华大学也陆续推出系列“慕课”。上海交通大学紧随其后[1]。以清华大学研发的学堂在线为例,该平台于2013年10月10日正式启动,运营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以及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国内外一流大学的超过3000门优质课程,覆盖13大学科门类[2]。有学者将2013年称为“中国的慕课元年”。

一、高校慕课实践之“惑”

近几年,慕课成为一种趋势,但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尤其高校在引用慕课的教学实践中,问题颇多。

(一)关于个性化问题

慕课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是慕课的核心理念。主要表现为:首先,慕课以其联通一切的优势,实现了校际乃至国际间的资源共享。慕课本身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使得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成为可能,也使得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成为可能。可是在实践中,尽管可选择的慕课课程数量比较多,但是课程体系不健全,很多课程是没有慕课资源的,而且精品化慕课课程比例并不高。其次,慕课强调个性化学习体验,有学者提出课程“私人订制”的口号。但是目前占主体地位的,是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x MOOC”。其课程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复制,因为主讲教师无法预设他所面对的学生,所以作为课程核心内容的教学视频无法避免模式化和规范化的问题。如其形式一定是模式化的,内容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构想设置,它是在一个基准量上把握,是通行的、同质化的[3]。慕课的个性化学习体验还表现为,课程可以随时随地反复观看,并且可以随时暂停和有选择的部分观看等,但其实这在传统课堂中也是可以实现的,只要学生有需要,他可以录音或录像,而且,由于传统课堂的即时性,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学习会更专注。最后,慕课在教学视频中都会嵌入测试题,答对了才可以继续学习,以此实现学习者个性化的知识内化体验,但由于测试题基本上只能是选择题或判断题,只要多选几次不看教学视频也能答对问题,相对于学习自主性强的学生,有没有测试题,他们都会认真地学习、消化和理解慕课中的内容;而对于学习自主性差的学生来说,测试题则形同虚设,这种知识内化的体验倒真的很“个性化”。

(二)关于自主性问题

慕课教学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比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当学习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在学习平台上提出,寻求教师或其他同学的帮助,在问题解决之后开始下一阶段的学习进程。因而,慕课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自主学习,反映了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4]。其实,慕课对学习者自主性学习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首先,自主性学习对应的是教师的“隐形”或“无形”,那么在慕课学习中,离开教师的指引,学习的系统性很难保证,同时,面对众多的网络资源,很难说学习者选择的学习内容不会偏离航线。其次,慕课学习离开了教室、离开了封闭的学习环境,失去了共同学习的团体与学习的氛围,这种自主性学习,如果没有极强的自控力是很难实现的,仅凭所谓的兴趣、动力很难支撑学生完成全部的课程学习。反观我们目前的大学生,多年来一直是应试教育,以至于大多数学生还是接受着“灌输式”、标准答案式的教育,在相关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与习惯,安于听讲,本身比较被动[3]。能有如此自控力的学生又有几何?

(三)关于互动性问题

作为教育信息技术,慕课相比之前的电视大学、网络视频公开课等教学模式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它实现了异时异地、随时随地的互动。慕课的互动主要通过讨论社区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首先,这种互动带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互动的延时性。慕课的一大优势就是学习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这也造成了学习者学习时间的差异性,当学习时遇到问题时,只能在讨论区留言提问,但是得到回复的时间是不确定的,这种互动的延时性对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其次,这种互动带来的连锁问题就是互动的有效性问题。慕课学习者的数量比较多,教师或助教逐一回帖难以实现,一般只能回复具有有代表性的帖子,而且回帖的数量比较有限。同时,同伴之间的互动也十分有限,慕课学习者大都互不相识,性格、能力水平及学习基础的不同,会使同伴之间互动的有效性受到太多未知因素的影响,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当学习者面对大量的帖子得不到回复时,学习的热情必然受到影响。

(四)关于碎片化问题

慕课倡导随时随地的“碎片化”学习。哈佛大学一项研究表明,上述模式可有效减少在线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极易发生的“走神”现象,有助于学生保持注意力[5]。为了贴合这种学习方式,慕课将传统的课程内容打散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每个视频的时长一般在10分钟左右,有的甚至只有3~5分钟,一门课程就是这种“知识点”教学视频的集合体。单纯从传授知识的角度,学习知识本身是一个循序渐进、有规律、有逻辑的过程,传统教学中的课程安排、课程设计,都要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的严密论证,严格遵循每门课程自身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安排具体的授课内容,授课内容逻辑结构完整,且具备严密的课程衔接性。而将课程切割成知识点碎片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知识点综合运用的能力有限,也会带来教育教学不连贯、不系统的问题[6]。从更深层次来看,长期的“碎片化”学习,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注意力等方面带来“碎片化”的影响,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浅表化,不利于他们建立全面、丰富、深刻的精神世界与情感世界,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慕课实践解惑之“思”

(一)慕课的本质是“课”

慕课是在线教育的一种,其产生是教育技术信息化发展的结果。纵观人类教育史,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如第二次教育革命是文字的出现,第三次教育革命是印刷术的出现,第四次教育革命是媒体技术的出现,教育技术的发展使教学手段、教学形态、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同样,网络信息化、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大数据统计等教育技术的共同发展推进了“慕课”的诞生。慕课是传统的远程教育发展到今天的产物,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学习方式,甚至可以说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机应用,是技术与教育在相互内化中形成的产物[7]。可以说,慕课是教育技术赋能教育的结果,教育技术对其有着巨大的作用,但是,我们更应该关注到,慕课的本质是“课”。这从慕课的名称中也可以看出,“MOOC”四个字母分别代表了大规模、开放、在线和课程,其中大规模、开放和在线都是定语,中心词则是课程。而且慕课也确实是以课程的形式呈现,虽然它有着先进、强大的教育技术支持,但依然不能掩盖其作为“课程”的本质内涵。

(二)慕课中的教育技术

对于线上教育的探索,人类经历了单一媒体教学(如幻灯投影和影视媒体),向综合媒体(综合呈现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虚拟现实等信息)的转变;从简单媒体向复杂媒体演变;从被动呈现信息的媒体向智能交互媒体演变[8]。MOOCs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教育模式,实现了教学方式的极大转变,其中,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其助推作用功不可没。

广义上来说,教育技术指的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运用的所有技术手段的总和[9]。海德格尔认为,不能把技术简单地理解为手段和工具,而是一种对事物的解蔽和展现的方式。根据海德格尔的观点,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教育技术,即教育技术不仅仅是教育活动的手段和工具,而是一种对教育活动的解蔽和展现方式。

技术的价值由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共同构成。技术的内在价值是指技术作为物质手段、知识体系及活动过程的总和所蕴含的价值。技术的外在价值是技术的使用价值,是指技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其属性对人的需要的有用性[10]。教育技术的内在价值是指技术本身为满足技术需要而蕴含的价值,教育技术的外在价值也即使用价值,是教育技术运用在教学活动中产生的价值。这里,教育技术的内在价值是外在价值的基础,没有了内在价值,教育技术本身就不存在了。教育技术的外在价值是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对教育需要的有利或不利的价值,教育技术具有价值二重性,即具有正负两方面的价值属性(特性)。所有的技术都有其内在规定性和自身规律,也规定着教育技术的内在价值。教育也有其内在规定性和规律,可以说,当教育技术的内在规定性和教育规律越匹配,越会发挥教育技术的正价值;反之,教育技术发挥负价值,必然对教育产生不利影响。

(三)慕课的核心是“教育”

教育技术丰富多样,且和教育活动(具体的课程)的结合更是千变万化,从教育技术价值二重性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好的教育、高质量的课程教学需要选择合适、准确的教育技术,所谓“合适”和“准确”的唯一标准源自教育实施的课程教学体系,来自课程本身的需要,目的是实现教育的价值。教育与技术都有其存在的使命,教育是价值,教育技术从属于教育,是实现价值的手段。教育技术的意义即智慧运用技术解决教育问题,即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选择有效的“技”、谋策合理之“术”,破解教育难题,引发教育思考,在不断地尝试中更新教育观念,推进教育实践以助力教育变革[9]。如此,课程作为慕课的本质内涵,慕课的价值是需要通过实现课程的育人价值,最终实现教育的价值。

三、启示

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到慕课实践中的众多问题。首先,是源于对教育技术的过度崇拜,一种只要“使用了信息技术,就会自动地产生理想的教学和学习效果”的盲目崇拜,于是才会产生只要是慕课,就会自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就会自动实现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等,忽略了实现教育价值的中心环节——课程教学活动本身。其实,关于实现个性化或自主化学习问题,需要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理念实施在课程建设中,即以学习者为中心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并丰富教学活动,以支持自主化学习的实现,而决不单单是用了教育技术就可以实现的。关于“碎片化”问题,“碎片化”的只能是知识点,而绝不是“课程”。有足够吸引力的课程,从来就不是“碎片化”的。关于互动问题,针对高校在校生来说,传统的面对面互动和线上的互动可以互为补充,哪个为主依然要由课程决定。所以,说到底还是要关注课程本身。

其次,没有厘清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和教育的关系。教育技术的内在价值需要使用才会转化为外在价值,如何使用教育技术和怎么使用教育技术取决于课程自身的特点,即取决于课程自身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教育技术需要与课程教学精准、高度的匹配,才会发挥其正价值,并最终实现教育的价值。

最后,当过于强调教育技术本身,就会出现技术反客为主的现象,即为了实现技术而选择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教育技术的内在规定性反成了课程教学的规定,于是课程教学成为教育技术实践的对象,如此则本末倒置。

结语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也大大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11]。慕课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产物,在其不断实践的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对它的否定。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慕课为教育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是唤醒人的心灵、启迪人的精神,教育的价值就是实现人之价值。虽然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巨大,但任何技术都有其有限性,只有理性分析并加以“适切地”使用,使其更好地为教育服务,才是对教育的最大尊重,也是对实现人之价值和意义的最大尊重。

猜你喜欢
慕课个性化学习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