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伯格《现代主义绘画》批判思想研究

2024-04-25 15:49高唐浩怡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艺术语言现代主义批判性

摘 要:格林伯格《现代主义绘画》一文所提出的是一种批判性的理论,同时也总结了现代主义绘画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逻辑性。通过对20世纪以来人们对现代主义绘画以及现代主义的研究,围绕现代主义绘画概念及特点两方面,对现代主义绘画进行系统的阐释。

关键词:艺术语言;格林伯格;现代主义绘画;现代主义;批判性

格林伯格是20世纪美国重要的艺术理论批评家,他的批评理论观点主要关于雕塑和现代主义绘画。格林伯格《现代主义绘画》一文发表于20世纪60年代,在当时引起艺术界强烈反应。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教授何桂彦的话说就是,他企图为现代主义绘画“立法”。《现代主义绘画》是一篇对现代主义绘画带有极强哲学性阐述的文章。格林伯格认为,只有那些遵循从内部“自我批判”并符合“形式极简”,非常平面化,相当“纯粹”的绘画作品,才能够被称为现代主义绘画。在格林伯格看来,现代主义绘画的发展历史,就是现代的绘画渐渐地瓦解分化,随后慢慢回到平面二维,回归到绘画的媒介,回归到绘画本体,通过一步一步探究进展,最终走向纯粹的历史。

一、现代主义绘画的概念

现代主义绘画艺术,指的是20世纪初产生的与传统美术相对立的各种美术思潮和流派的总称。概括来讲,现代主义绘画一般具有对古典传统规范的批判,显现创造性的精神,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带有对传统风格的偏离的艺术语言方式,从而表达具有创新性、改革性的尝试和探索,与以再现和模仿具象物象为特点的传统艺术形成鲜明的对比。现代主义绘画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经过一系列发展的结果,是资产阶级所特有的文化现象,主要体现为一种偏离的、批判的精神。要把握现代主义绘画的概念,就要从以下几点理解:

(一)现代和现代性

从以前的茅草屋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从以前的写信到现在的手机微信,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面貌在不断地变化,这就是现代化。而随着现代化的到来,人们在观念、理性方面也发生了变化。这种意识层面的提高和许多观念上的改变,高度抽象地表达出来就是现代性。而具有现代性的绘画艺术,又被称为现代绘画。格林伯格在《现代主义绘画》一文中也明确强调,他所说的现代主义绘画根本不同于现代绘画,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现代绘画中的“现代”是一个历史的时间概念,这里所说的“现代”是与古代所对立的范畴,代表了一种历史性的时间。从纯粹意义上说,“现代”一词指的是一个时间概念,是指从过去到未来的一个无限延展的时间域。相较于过去而说,每一个时代的人都可以把自己所处的时代称为“现代”,“现代”也就成为历史长河里向未来无限延伸的一个时间点,有始而无终。而在现代主义绘画中,不单纯有时间方面的意义,更主要是指资本主义产生之后社会历史所呈现的巨大差异,以及在这种差异下绘画从内部生发出来的对自身的批判。

(二)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是一个思想文化意义上的现代性问题,主要是指审美文化,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审美现代性。现代主义不等同于现代性,或者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现代性。现代主义一方面是指在文化观念上与传统是对立的,另一方面又特指在艺术和文学中张扬个性和反对潮流的一种倾向。现代主义表现出反对和批判传统,拒绝继承传统,在艺术上则表现为在形式上的推陈出新。格林伯格在《现代主义绘画》一文中指出:“它几乎涵盖了我们的文化中尚有活力的一切领域。然而,它在很大程度上却是一种历史性地出现的新鲜事物。”由此可见,现代主义绘画是现代主义领域内新鲜事物中的一部分,是绘画方面对历史的更迭与革新。

(三)现代主义绘画

现代主义的本质是运用这一学科所特有的方式来对这一学科本身进行批判,其不是为了推翻它,而是为了使其建立更加稳固的独立范围。从启蒙运动开始,艺术家们就开始排斥艺术服务宗教的所有严肃性的任务,艺术好似正在渐渐被同化为纯粹而简单的娱乐。绘画只有借助展示这种自身特有的完全不同于文学和雕塑的价值,才能从这种降格中拯救自己。于是,任何一种艺术都得通过这种方式证明自我,找到自身的纯粹性。现代主义绘画不与其他任何艺术共享的唯一特性就是平面性,也正是对这种二维平面性的强调,才使绘画可以批判和定义自身。

二、现代主义绘画的特点

现代主义绘画是一个历史时期一部分绘画流派的总和。格林伯格在《现代主義绘画》一文中分几方面阐释。首先是现代主义绘画的自我批判性,然后是它的媒介性,最核心的特点是平面二维性,最后是历史延续性,表明现代主义绘画并非与过去割裂,而是在这种批判中更加牢固地奠定绘画的能力范围。

(一)从内部展开的自我批判性

在格林伯格看来,现代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一种带有批判性的文化精神。从西方的文明史来看,它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质疑和批判自己的本质和根基。现代主义的自我批判是从思想启蒙运动开始的,启蒙运动的批判是从外部展开的,而现代主义绘画是以启蒙运动留下的文化遗产为基础,通过对象本身从内部对自身进行批判。这种自我批判在格林伯格看来,等同于始自哲学家康德的那种自我批判倾向的强化和加剧。由此可见,现代主义绘画的批判是彻底的,它是从自身内部开始否定的。它否定原有绘画通过透视制造三维幻觉,否定以前对媒介的逃避,否定一切与任何别的艺术所共有的特点,对物象的感受不局限于客观具象,更加追求对自身个性情感的表达,从而坚定不移地走向纯粹、走向形式简化。

(二)媒介性

写实主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艺术都在极力掩饰绘画的媒介,运用艺术来掩饰艺术;而现代主义绘画在竭尽所能地利用媒介,通过艺术来唤醒艺术。在古典大师看来,绘画的媒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画布的二维性、画框的形状、颜料的属性等,这些都被看作是消极因素,所以在画面中也只能被间接地、含蓄地表达出来。在现代主义绘画作品中,这些带有局限性的媒介被视为是积极的因素,被极力地展现在画面上,并得到承认。

(三)平面性

格林伯格认定现代主义绘画有一个核心特点,那就是它自身所特有的平面性。绘画中的颜色特性与摄影是重复共享的,而绘画的边界感特性又是与舞台剧重复共享的,它的三维立体感与雕塑重复,等等。这些特性都是与其他艺术所共同拥有的,唯独平面性是绘画不与别的艺术,如雕塑艺术、文学艺术、剧场艺术、摄影艺术等其他任何艺术所共享的。所以,现代主义绘画就朝着这种独一无二的特性方向发展。

西方传统绘画运用明暗法、焦点透视法来表现立体空间,即在扁平的画布上追求三维立体的视觉幻象。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方法越来越束缚艺术家对空间的个性把握。古典绘画只有一个视点:观众先看到的是画家要呈现的具有三维效果的内容,之后看见的才是作品本身,从而让观众失去了自主性。与之相反,现代主义绘画则是主体化、内在化的,从关注、模仿外部客观的具象世界,转向更加关注内心世界,从而瓦解了过去绘画对空间形式的构建。观众在观看现代主义绘画作品时,首先注意到的是这幅画本身,而后才是内容,大大提高了观者的主动性。

(四)现代主义绘画的连续性

艺术是具有连续性的。没有连续性,艺术将毫无意义。

1.现代主义绘画背景

现代主义绘画,或者说现代派美术,是20世纪以来西方一系列美术流派和美学思想的统称,是一种前卫的、新潮的艺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固定的思维模式。现代主义绘画在这种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环境中产生壮大,反映了西方社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以来时代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的重要变革。

2.现代主义绘画的发展脉络

西方的传统绘画大多以再现写实的手法为主。绘画作为一种纯粹视觉性的艺术,目的在起初就是再现和描绘具象世界或虚幻世界的某个或某些方面。从最早的洞穴壁画开始,到古埃及绘画,再发展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绘画正逐步从“程式化”中脱离出来,转而走向“写实”。绘画在不断努力,使自己从与雕塑共享的一切中剥离出来。从文艺复兴开始,人们就开始拒斥艺术所能承载的所有严肃任务,从外部开始否定和批判。随着透视的发现,画家们试图掩饰绘画媒介的局限性,在平面画布上创造三维的视觉幻想。长久以来画家们都在极力避免绘画的媒介性,把它作为不利因素隐藏于画面中。戈雅于18世纪出生在西班牙,他的绘画艺术在当时整个欧洲绘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任洁在《现代主义绘画艺术的先驱——戈雅》一文中指出:“戈雅的肖像画,不仅是描绘对象的阶层意义,而且是描绘对象的个人品质,显示人性的多面性以及一切微妙的心理变化。”戈雅也曾把自己的绘画比作诗歌,强调绘画是艺术家在理性的观察下加上虚构的成分,最后融合成作品。他认为艺术家的这种方法非常巧妙,通过运用这种巧妙的手法,艺术家完全摆脱了原有的恭顺和服从,一跃成为艺术领域不朽的创造者。在格林伯格看来,库尔贝是第一位真正前卫的艺术家,因为他把艺术简化为直接的感性材料,做出了绘画区别于文学的一大突破,并且进一步尝试摆脱文学和思想对绘画的束缚。到了19世纪,绘画开始竭力地向着反雕塑的方向发展。到了马奈,才是真正现代主义绘画的开始。再到了塞尚的时期,现代主义绘画发展到了巅峰。现代主义绘画不同于现代绘画,只有具有纯粹性与平面性才能称作是现代主义绘画。如果根据这一评判标准,我们就能很容易地看出,在20世纪众多纷繁复杂的绘画流派中,属于现代主义绘画的流派有印象派、后印象派、立体主义、野兽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而超现实主义流派、达达主义等流派不属于现代主义绘画。

综上所述,格林伯格《现代主义绘画》所提出的理论是一种具有批判性的绘画理论,在批判的同时,也给同时代的人甚至后人总结了现代主义绘画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它必然存在的逻辑性。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关系随之产生了不小的变动,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诸多变化,理所当然,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也有了巨大的改变。艺术不会像格林伯格所说,一直朝着平面性的现代主义绘画发展下去,艺术终将随着社会的变革,而拥有更多无限的发展可能。不过,格林伯格的这种艺术批判性思维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告诉我们在欣赏艺术之时,必须站在全新的艺术审美的基础上,而不是单纯用像或不像来判定艺术作品的美丑。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水平,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现代主义绘画带来的出于绘画纯粹性、平面性的美,才能在以后的社会洪流中更好、更准确地体会、欣赏当代艺术的别样魅力。

参考文献:

[1]何桂彦.墙面:作为现代主义绘画的边界[J].美术馆,2020(2):64-69.

[2]弗雷德.现代主义绘画与形式批评[J].朱橙,译.世界美术,2019(4):55-58.

[3]翁晓雯.以格林伯格艺术批评理论探析现代主义绘画[J].美与时代(中),2016(1):64-65.

[4]何桂彦.格林伯格与现代主义绘画批评理论[J].艺术生活,2011(3):13-14.

[5]格林柏格.现代主义绘画:Modernist Painting[J].秦兆凯,译.美术观察,2007(7):121-124.

[6]董可木.现代主义绘画自律性发展及其实践[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2.

[7]刘青雨.浅析现代主義绘画形式语言的平面化表达[D].重庆:四川美术学院,2020.

[8]冷翔,黄瑾.现代主义绘画的主观精神与中国画的写意表现[J].现代装饰(理论),2013(7):211.

[9]任洁.现代主义绘画艺术的先驱:戈雅[J].文学界(理论版),2012(8):270,272.

[10]庄竞夫,冯瑞贞,张璘.现代主义绘画的空间观念[J].镇江高专学报,2004(4):108-109.

[11]何桂彦.为现代绘画“立法”:浅析格林伯格的形式主义批评与现代主义理论[J].美术研究,2009(4):108-113.

[12]列维娜.哥雅评传[M].姚岳山,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13]格林伯格.现代主义绘画[M]//沈语冰.艺术学经典文献导读书系:美术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4]GREENBERGC.走向更新的拉奥孔[J].易英,译.世界美术,1991(4):10-16.

[15]格林伯格.前卫与庸俗[M]//格林伯格.艺术与文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6]黄光伟.现代、现代性、现代主义概说[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18-123.

[17]何桂彦.形式主义批判的终结[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18]陈文庆.现代性问题与原创文化研究[J].浙江学刊,2003(6):27-32.

[19]霍克尼.我的观看之道[M].万木春,张俊,兰友利,译.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20]王斌.现代性的意义阐释域[J].社会科学家,2002(4):9-14.

作者简介:

高唐浩怡,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

猜你喜欢
艺术语言现代主义批判性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关于当代绘画艺术语言的相关研究
尊重生活感受 丰富表现内涵
初探桂林本土画家山水画艺术语言的形成
民族地域性版画的可行性发展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