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对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患者的膝周肌群激活特征分析

2024-04-25 07:30郑彩云王祖杰余世亮张凯丹李林华
吉林医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针刀髌骨电极

郑彩云,王祖杰,余世亮,张凯丹,李林华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南平市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福建 南平 353000;2.南平市第一医院康复科)

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ELPS)是由于髌股关节的外侧压力增高,进而出现的一系列膝关节疼痛、弹响、膝关节打软腿等,临床最常见的表现有上下楼疼痛严重,蹲起费力,膝关节前方弯腿时的响声等[1-2],其X线片可以清楚地显示髌骨外侧关节间隙狭窄和增生的表现。病情进展则会变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最终需要关节置换[3-4]。临床上治疗方案早期多为适当休息,避免上下楼梯进一步损伤关节,利用肌效贴、关节护具保护关节,关节痛点封闭,玻璃酸钠注射液注射关节等[5-6],但都缺乏治疗针对性,及对治疗效果的客观成效的具体分析。本研究主要选取ELPS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象,研究针刀对其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南平市人民医院及南平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ELP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本研究已获本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n=30)

1.2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诊断标准:①临床表现:髌前疼痛,膝关节屈曲负荷时疼痛加剧。②髌骨外侧支持带紧张程度的评估:髌骨移动试验:正常情况下髌骨可以被向内侧推移达髌骨1/4的宽度,内移<1/4,则认为髌骨外侧支持带紧张;被动髌骨倾斜试验:在伸直位翻转髌骨倾斜正常可达15°,如果髌骨横轴不能抬高超过水平面则认为髌骨外侧支持带紧张;髌骨挤压试验和半蹲试验:可诱发髌骨关节面病变所致的疼痛。③放射学检查X线和CT检查:可能会发现一些轻微的髌骨滑移轨迹异常。髌股指数:>1.6,提示髌骨轨迹异常;外侧髌股角:外侧髌股角<8°,提示髌骨外侧支持带紧张[5-6]。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Kellgren分级I~Ⅱ级者;③年龄18~75岁;④治疗前1个月内未服用治疗该病的相关药物[5-6]。排除标准:①患有全身性疾病不适宜进行针刀治疗者;②过敏体质或利多卡因过敏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患有心脑血管、肝、肾、肺和造血系统严重原性疾病者;⑤活动期结核病及精神病患者[5-6]。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运动疗法,治疗5次/w,10次为1个疗程。运动疗法的姿势管理:纠正患者站立、坐位及行走姿势;髌骨松动,3次/d;股四头肌、臀中肌、臀大肌锻炼,1次/d;髂胫束拉伸,1次/d。

1.3.2治疗组予以针刀治疗加常规康复治疗:先行针刀治疗,次日再予以常规康复治疗。针刀治疗1次/w,2次为1个疗程;常规康复治疗5次/w,10次为1个疗程。针刀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膝下稍垫枕,先找出患者痛点及髌骨支持带紧张点并于一龙胆紫记号;用碘伏消毒膝关节及其周围,后铺无菌洞巾,先体表定位髌骨、髌股外侧支持韧带;并用牙科注射器5 ml 5#针头在髌骨外侧缘表层用1%利多卡因2 ml行局部麻醉;麻醉成功后选用1枚老宗医普通型号针刀0.8*50 mmB款针对疼痛部位及支持带的紧张点进行松解,出针刀按压止血后包扎针孔,并活动髌骨包括外翻、内推[5-6];同时嘱患者于进行3次/d髌骨活动,将髌骨进行上下左右四个方位及内、外翻运动,3~5 min/次。

1.4观察指标

1.4.1膝关节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7]。

1.4.2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由8项问题组成,分值为0~100分[7]。

1.4.3髌骨外侧支持带紧张程度评估:髌骨移动试验及被动髌骨倾斜试验、髌骨挤压试验和半蹲试验。治愈:髌骨移动试验及被动髌骨倾斜试验为阴性,髌骨挤压试验和半蹲试验阴性。好转:髌骨移动试验、髌骨挤压试验和半蹲试验好转。无效:髌骨移动试验、被动髌骨倾斜试验、髌骨挤压试验和半蹲试验均未变化。

1.4.4采用表面肌电图评估膝周肌群激活特征:采用表面肌电图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股外侧肌(VL)、股直肌(RF)和股内侧肌(VMO)及股二头肌(BF)表面肌电信号,采集频率为1 000 Hz,采用仪器自带处理软件Mega Win进行数据处理,电极为三电式差动输入电极(Ag/AgCl电极)[7],电极贴附位置与方法:室温保持25℃左右,嘱受试者取仰卧位,将患者待测试肌群充分暴露出来,用棉签蘸取75%酒精擦拭受试者膝关节周围皮肤,待皮肤干燥后放置电极。电极安放位置参考如下:①VL:髌骨外侧缘上方15 cm肌腹隆起处,以股骨长轴与两电极片连线之间夹角控制于12°~15°;②RF:髂前上棘与髌骨上缘连线中点;③VMO:髌骨内侧缘上方5 cm肌腹隆起处,使两电极片连线与股骨长轴之间夹角为50°~55°;④BF:坐骨结节与腓骨小头连线中点[8-9]。取患者进行下蹲、站立3次,及在屈膝45°时最大等长伸膝动作时的IEMG和MPF信号进行记录。①下蹲及站起运动方法:让患者自然站立,保持双足与肩同宽,将身体重心保持在两足之间,待听到口令后开始做匀速下蹲运动(动作用时约2 s),令膝关节屈曲到最大角度,保持2 s后再做匀速站起运动(用时约2 s),休息2 s后继续重复以上动作,连续做3次,取站起过程中的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IEMG和MPF信号进行数据分析。②45°最大等长收缩:嘱患者在屈膝45°时做最大等长收缩10 s时,采集相应目标肌肉的IEMG和MPF并进行比较[8-9]。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Lysholm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VAS评分、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w后,两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比较

2.2两组髌骨外侧支持带紧张程度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髌骨外侧支持带紧张程度疗效比较[n(%),n=30]

2.3两组治疗前后膝周肌群相关肌电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VMO、VL、RF及BF在3次深蹲、屈膝45°时IE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w后,治疗组VMO、VL、BF及RF在3次深蹲、屈膝45°时IEMG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MO、VL、RF及BF在3次深蹲、屈膝45°时MP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w后,治疗组VMO、VL、BF及RF在3次深蹲、屈膝45°时MPF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膝周肌群IEMG及MPF比较

3 讨论

ELPS多因为髌骨外侧压力过大,导致髌骨外侧软骨容易被磨损,引发膝关节疼痛,通过松解外侧支持带为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在ELPS治疗中,针刀松解膝关节周围过紧软组织,降低软组织张力,进而髌骨异常倾斜角度得到改善,髌股关节外侧面压力降低,恢复髌骨内外侧面软骨的应力平衡,从而受到挤压的神经末梢得以松解,血液循环恢复,组织损伤逐渐修复,是一种直接针对病因的软组织平衡治疗,所以对膝关节疼痛、改善功能具有较好的效果[5-6,9-12]。

sEMG信号是人体表面肌肉通过收缩产生的生物电流,iEMG表示在一定时间内肌肉参与活动时运动单位的放电总量,反映一段时间内肌肉的肌电活动强弱。iEMG值高低反映运动时参与肌肉收缩时每个运动单位的放电大小和肌纤维数目的多少。MPF在肌肉疲劳状态下,表面肌电频域指标 MPF 呈递减变化[13]。而经过训练的肌肉耐力得到提高,耐疲劳,故治疗后患者的肌力及肌耐力均得到改善,故iEMG及MPF值均得到升高,且通过观察发现针刀松解髌骨外侧紧张支撑带对VMO、VL、RF及BF影响较大,可以显著改善VMO、VL、RF及BF的肌力及肌耐力,其中RF影响最大,考虑为其止点在髌韧带至胫骨粗隆,穿过髌骨,而针刀及锻炼改善髌骨位置,增加股直肌的有效力矩,进一步改善其肌力及肌耐力,从而改善膝关节的稳定性,减轻患者疼痛。患者膝关节疼痛缓解,髌骨活动增加后,膝关节回归正常发力模式,运动控制策略回归正常,避免膝关节在错误运动模式导致膝关节变形的发生,也避免疼痛再发[14]。综上,针刀配合康复锻炼对治疗髌股外侧高压综合征效果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针刀髌骨电极
针刀疗法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验案
一例犬髌骨内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髌骨钢板治疗髌骨骨折
克氏针张力带与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比较
三维电极体系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针刀针刺治疗中并发急性咽部出血死亡1例
三维镍@聚苯胺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Ti/SnO2+Sb2O4+GF/MnOx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