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脂代谢异常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及MACE发生风险的相关性

2024-04-25 07:30邱剑新王科朝李永标
吉林医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糖脂心衰分级

邱剑新,王科朝,李永标

(罗定市第六人民医院 1.内科,广东 罗定 527200;2.中医科;3.罗定市加益镇卫生院住院部)

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多发生于老年人,数据显示其是导致老年人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慢性心衰的早期病理生理表现并无典型性,其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超声、CT、核磁等影像学手段,但这类检查对患者配合度要求相对较高,费时费力,且结果容易受到医师主观因素影响。生物标志物检测由于具有简单方便、快速的特点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2-3]。研究表明,糖代谢异常是老年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早期控制血糖对提高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4]。脂代谢也与各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心力衰竭在发生时会使中心静脉压升高,胃肠道淤血,机体对脂类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合成减少,从而影响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5]。探讨糖脂代谢异常相关的标志物用于评估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研究探究了慢性心衰患者糖脂代谢相关指标与其心功能分级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21年1月罗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8中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6];②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标准,心功能分级 Ⅱ~Ⅳ 级;③年龄18~80岁;④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并发有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②患有其他心血管疾病活动期或急性加重期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近期进行过手术或有过其他创伤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其中男63例,女45例,年龄50~79岁,平均(65.72±7.25)岁;NYHA分级:Ⅱ级28例、Ⅲ级58例和Ⅳ级22例;基础性疾病:高血压心脏病34例,冠心病35例,缺血型、扩张性心肌病分别为15例和24例。

1.2研究方法:①入院后抽取患者空腹10 h以上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②采集末梢静脉血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③采用网络或电话的方式进行随访3个月,记录住院期间与出院后3个月内患者MACE事件的发生情况,主要是指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等事件的发生情况。

1.3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及方差分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糖脂代谢指标与心功能分级和MACE发生的相关性。

2 结果

2.1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糖脂代谢指标比较:Ⅱ级、Ⅲ级、Ⅳ级心功能分级患者HDL-C水平依次降低,FPG和HbA1c水平依次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TC、TG和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糖脂代谢相关指标比较

2.2MACE事件发生患者与未发生患者糖脂代谢指标比较:108例患者中,39例发生MACE,69未发生MACE。MACE发生患者TG、LDL-C、FPG以及HbA1c水平高于MACE未发生患者,HDL-C水平低于MACE未发生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MACE事件发生患者与未发生患者的糖脂代谢指标比较

2.3糖脂代谢指标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分析: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HbA1c水平与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707,P<0.01),HDL-C和FPG与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具有一定相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189,P=0.045;r=0.309,P=0.083)。

2.4糖脂代谢指标与 MACE发生的相关性分析: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HbA1c水平与慢性心衰患者MACE发生呈正相关(r=0.818,P<0.01),HDL-C与慢性心衰患者MACE发生呈负相关(r=-0.689,P<0.05),TG(r=0.241,P=0.089)、LDL-C(r=0.197,P=0.452)和FPG(r=0.422,P=0.053)与MACE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心衰是由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原发性心肌损伤疾病导致心脏负荷过重所引起的,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的最终临床表现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使其成为目前心血管领域中重要的挑战[7-8],怎样在早期识别慢性心衰来改善患者的预后一直是国内外医学界研究的重点。

血糖代谢异常在多种慢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经被大量的研究所证实,糖代谢异常到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渐进性,一般会经历糖代谢异常-糖尿病-冠心病等心血管事件,最终可能导致慢性心衰[9]。糖代谢异常导致心力衰竭发生的潜在机制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细胞内钙稳态的改变、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形成增加和心肌能量底物改变,包括自由脂肪酸利用率增加、葡萄糖利用率下降和氧消耗增加导致心脏效率降低,因此糖代谢紊乱可导致心功能恶化。同时,脂代谢也参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虽然脂肪酸的利用率增加,但TG和其他脂质代谢物(如神经酰胺、二酰甘油等)仍在患者心肌中积累,导致进一步的心血管功能障碍,引发和加重心力衰竭病情,甚至严重导致MACE发生风险。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FPG以及HbA1c水平具有显著的差异,Ⅱ级<Ⅲ级<Ⅳ级,MACE发生组患者FPG、HbA1c高于MACE未发生组。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HbA1c水平与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和MACE发生具有相关性,机体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导致体内炎症、氧化应激加重,并且血管因子的活性也出现下降,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10]。HbA1c是血糖在非酶物质的作用下与细胞内血红蛋白-缬氨酸结合生产的产物之一,其产物可以降低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导致心肌细胞与组织的缺血缺氧,随着糖代谢紊乱的加重,可能会导致心肌广泛灶发生缺血缺氧坏死,导致发生慢性心衰[11]。糖尿病不仅与心血管事件具有相关性,其与心血管并发症也具有密切的关系。既往有研究报道,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并发症风险比血糖正常的患者高出2.636倍[12]。因此,可以认为HbA1c水平与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和MACE发生具有相关性,其可以作为血液指标评估慢性心衰患者心肌损伤和预后情况[13]。HDL-C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保护性因素,HDL-C水平较高的心脏病患者术后MACE的发生率较低[14]。国外的研究对HDL-C进行了长期监测,结果显示HDL-C变化每增加0.01 cVIM,MACE发生的风险增加6.8%[15]。本研究表明,HDL-C与慢性心衰患者MACE发生呈负相关,提示HDL-C水平较低者(如心功能Ⅳ级的心衰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较高,应加强重视和临床管理。

综上,糖脂代谢指标HbA1c和HDL-C水平与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和MACE发生具有相关性,将其作为评估慢性心衰患者预后情况的辅助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糖脂心衰分级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糖脂康平颗粒对糖脂代谢紊乱大鼠血糖血脂的作用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孕妇妊娠中期糖脂代谢紊乱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