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2024-04-27 04:09莫鹏毅
华章 2024年3期
关键词: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大思政

[摘 要]“大思政”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旨在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各类课程、各方面教育之间的协同发展。“大思政”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系统工程,要实现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专业教师的有效协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目前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各主体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推动高校“大思政”格局的形成。

[关键词]“大思政”格局;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

一、强化政治引领,把握育人方向

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三支队伍,在协同育人过程中,辅导员要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思政课教师要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专业课教师要发挥其在实践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因此,必须强化政治引领,把握育人方向,提高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强化政治引领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优势,始终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度警惕,要在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学生的工作。辅导员要以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引领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矢志艰苦奋斗。

(二)把准育人方向

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要在思政课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自身素质,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思政课教师要积极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把握好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主导性和主体性关系;要结合学生实际,采用适合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善于运用典型事例和鲜活事例进行分析、讲解和引导,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思想洗礼。高校专业课教师作为大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力量,是高校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所必须具备的核心技能。专业课教师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入专业课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新途径;要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指导等方面知识的传授和培训;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科学发展观、荣辱观和人生观[1]。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职责,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辅导员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做学思践悟工作的表率。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将所学到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夯实工作基础,提升育人能力

在“大思政”格局下,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之间的工作内容和责任范围有了较大的扩展,这就对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之间的协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组织、指导教师,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思政课教师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同时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专业课教师是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的重要载体。在“大思政”格局下,要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各类课程、各方面教育之间的协同发展,高校必须重视对专业课教师育人能力的培养。

(一)提升辅导员的职业素养

辅导员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准确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向,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就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要加强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明确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辅导员要不断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充分了解当前大学生群体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鉴于此,高校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其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相应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思想,健全相应的管理体制,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对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培训

思政课教师要加强自身理论素养,提升育人意识。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将大学生思想工作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树立思政课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渗透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结合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思政教育,同时注意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思政教育。思政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思政课教师还要深入学生生活之中,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心理特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思政课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中[2]。

(三)增强专业课教师的实践育人意识

专业课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强化实践育人,积极参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1.提高思想认识

专业课教师要认识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2.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专业课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性、知识性、实践性较强的实践活动,例如参观生产现场、体验社会生活等,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技能。专业课教师还可以借助各种平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科技竞赛等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完善实践育人机制

学校应建立相关制度和规定来规范专业课教师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确保其取得良好效果。学校可以通过提供经费、政策等支持措施,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凝聚育人合力,拓宽育人渠道

新时代,“大思政”格局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努力做到“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充分利用好各个部门的职能优势,加强部门间的协作,明晰部门间的职责,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以各种形式开展学校的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大思政”格局下的高校“大思政”育人体系,要求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要在教学实践中加强互动与合作[3]。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应形成合力,共同搭建课程思政体系,课程思政方案并纳入课程考核体系中,提升大学生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

“大思政”格局下,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应打破界限,整合资源,搭建课程思政体系。思政课教师应把思政课程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系统研究思政课程建设中的重要理论问题,积极探索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通过不断完善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明确自身职责与使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思政课教师要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专业特点,积极探索适合本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专业课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努力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搭建“大思政”平台

首先,高校要搭建“大思政”育人平台,实现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工作内容上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校可以建立“大思政”育人工作协调小组,由学校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其次,高校要搭建“大思政”育人平台,充分发挥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作用。要设立专门的“大思政”管理机构,由学校领导分管“大思政”工作。要建立“大思政”工作队伍,明确各部门人员责任,确保各部门工作任务得到落实。要构建“大思政”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育人功能。最后,高校要搭建“大思政”育人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思政教育。高校可以建立“大思政”育人平台数据中心、课程体系大数据中心、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等信息化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心理特征和思想动态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和精准育人指导,为高校“大思政”育人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四、打造育人队伍,增强育人动力

“大思政”模式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专业教师三者之间协同合作,协同育人,这一进程的成功实施有赖于一支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专业教师队伍。

(一)以辅导员为重点,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高校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评价观,科学制定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和政策,从源头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一要加强对辅导员的选拔、培养和使用,积极探索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途径。通过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化培养、开展系统培训等,全面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养、职业素养、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二要强化对教师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健全教师的业绩评价体系,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三要健全高校辅导员的职称评审制度,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使他们的工作热情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二)思政课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的建设,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队伍建设放在学校的整体规划、统筹、部署之中。一是从政策层面上给予支持,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创造良好条件;二是进一步加大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三是健全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定体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4]。此外,还要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成果纳入高校教学成果中进行表彰奖励,形成思政课教师“教得好、教得精、教得深”的良好氛围。

(三)一方面要提高专业课教师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水平;另一方面要发挥专业课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此,高校要建立健全专业课教师思政工作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强对专业课教师思政工作理论研究;加强对专业课教学团队的建设;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研讨活动等方式,提高专业课教学团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参与程度。

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和主体。当前形势下,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见解,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及时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并为其提供必要帮助与支持。高校要创新工作理念与方式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学生所思所想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来制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案。

一方面要不断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督导机制和学生党建工作机制。通过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引导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结束语

总之,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直接的引路人和服务者,他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了一个育人的整体。因此,高校要在“大思政”格局下建立起各主体之间的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他们各自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和优势,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各类课程、各方面教育之间协同发展,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熊晓琳,李国庆.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4):112-117.

[2]邓国彬,张瑞,刘成兴.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協同育人机制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2):25-27.

[3]钟海玲,李善晓.“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教师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8):110-112.

[4]杨和亭,林飞.“大思政课”格局下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23,45(4):50-54.

作者简介:莫鹏毅(1982— ),女,汉族,湖南益阳人,长沙南方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22年度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大思政格局下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研究,(项目编号:22F99);2023年度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数字化赋能高职“大思政课”协同育人研究(项目编号:23D53)。

猜你喜欢
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大思政
简述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的优势和工作要点
工科院校专业课教师实践培训探讨
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下专业课教师的机遇与挑战探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专业技能课程“两课”评比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研究